如皋這些古橋你和你心愛的人是否逗留過?留言里見 (二)
正文共: 1162字 1圖預(yù)計(jì)閱讀時(shí)間: 3分鐘
文德橋跨內(nèi)城河。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始建,石拱橋,初名東云路橋,在泮池東側(cè),南北向。民國18年(1929年),改為石垛橋,鐵管欄桿。1951年,重修。1976年,與武定橋同時(shí)改為石垛砼梁,長24米、寬3.85米,垛距15.7米,造價(jià)5000元。
武定橋跨內(nèi)坡河。與文德橋同時(shí)建造,款式相同。初名西云路橋,在泮池西。清光緒四年(1878年),修繕北垛。民國18年(1929年),改為石垛木板橋。1951年,再次修等。1976年,改為砼梁橋,長25米、寬3.8米,垛距14.8米。
聞橋跨內(nèi)城河。一名宣化橋,始見于明萬歷《如皋縣志》,為石垛木梁橋,在南大街市河上,南北向。清乾隆《如皋縣志》載:“邑人劉士茂捐銀300兩建?!钡拦舛辏?846年),徐國柱重修,改麻石龍骨,高于街面約1.5米。民國14年(1925年),改為平石橋。1958年冬,拆除改建為涵洞稱海陽涵洞。1996年,改造海陽中路時(shí)拓寬至60米。
迎春橋跨內(nèi)城河。原為木橋,在東大街,東西向。明崇禎三年(1630年),知縣吳宏功捐銀500兩改為石拱橋,橋面最高處高于路面約3米。清同治九年(1870年),修繕。民國14年(1925年),改為磚石平拱橋,長16.5米,寬6.6米,拱寬3.6米。2005年,加寬改造為與新修建中山路同寬。原橋保留,橋欄嵌有“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石刻各1塊。
玉帶橋跨內(nèi)城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宗范、鄧十英捐資修建。在東水關(guān)西與內(nèi)城河連接處,木橋,東南、西北向。1951年,重修。1970年,改建為磚石垛砼梁橋,長13.6米,寬3.5米,垛距3.7米。
眾善橋在東水關(guān)內(nèi)東西向,原為木橋,與玉帶橋合成“八”字橋,俗稱“三步兩搭橋”。1952年,重修。1970年,改為磚石垛砼梁橋,長12.7米,寬2.9米,垛距2.6米。2001年,改造內(nèi)外城河時(shí)拆除重建。
雁橋跨內(nèi)城河。在豐樂橋南、長巷西,東西向。清康熙年間,石為崧、石為柱、石為巖兄弟共建,木橋。1952年,重修。1985年,舊橋拆除,于原橋南由縣交通局工程隊(duì)承建改為砼梁橋,長10米、寬4米,垛距6.3米。2001年,重新拆建加寬。
錢家橋跨內(nèi)城河。在迎春橋南,東西向,原為木橋。橋名始見于清乾隆《如皋縣志?河渠志》。民國23年(1934年),由南通祥泰建筑公司承建,改為磚垛梁橋,長14米,寬2.5米,垛距3.6米,造價(jià)法幣300余元。1952年,重建。2002年,進(jìn)行加固、修繕。
通倉橋始見于清乾隆《如皋縣志·河渠志》,在佘家橋南,東南、西北向,東通廒巷。初為木橋,后改為磚拱橋,長13.25米。1952年,重修。 1986年4月,改建為磚垛砼梁橋,長14.5米、寬5米,垛距6.9米。
來源:《如皋市志》
Hash:5590415791c3329109d00ed3b0b143803bf9c5a5
聲明:此文由 如皋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