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除了大石窩原來還有一座“石雕藝術寶庫”!
說起石雕
大家一定都會想到
可是大家知道嗎?
在咱房山,除了大石窩
——青龍湖鎮(zhèn)曉幼營村古跡
曉幼營村位于青龍湖鎮(zhèn)域東北部,明代以前成村,因古代曾在此屯宿軍隊而得名,現(xiàn)有600余戶人家。穿過曉幼營村西有一條數(shù)十米深的隧道,隧道西側是深深的山谷,名為呂域溝,又名柳葉溝。
呂域溝長10余里,原為曉幼營的一個自然村,曾住著20余戶人家。由于交通困難,溝里的住戶在20多年前搬到溝外居住。
現(xiàn)在溝內好像是另一個世界,只有路旁的殘垣斷井證明有人曾在這里居住生活。
可誰知在這片蒼翠的崇山峻嶺之中,曾有過規(guī)模宏大的佛教古建筑群落,寺院和塔多達七十二座?!吧钌讲毓潘隆痹俅蔚玫搅擞∽C。當?shù)厝擞职堰@條溝谷稱為“廟溝”。雖然那些古代建筑大多已頹廢坍塌,甚至無法看出它們的痕跡,但仍有兩座廟宇被保存下來。
這就是于2015年被確定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廣智禪寺和環(huán)秀禪寺。
廣智禪坐落在呂域溝的盡頭,寺坐西朝東,占地約5畝,始建于明代建文年間,清代曾作修繕。原有兩進殿宇,前低后高,梯狀布局。
進山門后為觀音寶殿,為該寺僅存建筑,形制為磚石結構的無梁殿。
面闊9.5米,進深8.4米,廡殿頂,灰筒瓦,四角攢尖頂,拱券門窗,門額嵌石額“觀音寶殿”。
觀音寶殿后原有石塔一座,明代建筑,系世代信息功第一代傳人——一劍梅圓寂的石塔。
塔覆斗形須彌座,座上端為圓形覆蓮花瓣,上呈覆缽式塔身,塔正面開一龕,內供佛像,現(xiàn)已無存。殿前有寺碑一通,碑額刻有“敕賜廣智禪寺”,碑陰為《敕賜廣智禪寺碑記》,碑上云紋精細,碑文字跡若隱若現(xiàn),已無法連接成文,不能斷定建寺的詳細時間及背景。
環(huán)秀禪寺在廣智禪寺東不足200米處,有一道小山相隔。
寺廟山門已毀,但通過雕刻精美、體型碩大的山門條石,能夠想見寺廟當年的雄偉莊嚴。
該寺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現(xiàn)存一進殿宇。寺坐北朝南,占地約5畝,原有山們、正殿和配殿,僅存正殿。
正殿為三間無梁殿建筑,面闊12.3米,進深兩間9.3米,灰筒瓦歇山頂漢白玉石拱卷門窗,門寬1.90米、高2.40米,窗高1.25米、下寬1.27米。券面浮雕花卉、八寶雕刻精美,獅、象、魚、羊、麒麟等動物栩栩如生。窗子上端有法論,四周雕刻八寶圖案,并刻有梵文。
殿內正面開佛龕3個,均嵌漢白玉石券,三龕大小一致,各高1.60米,下寬1.28米,每龕頂端有一法論。每龕周圍雕有八寶圖案。內龕下端為石質須彌座。須彌座有覆蓮瓣。束腰浮雕著獅、像。這座主殿是我區(qū)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堪稱房山地區(qū)明代石雕藝術寶庫。
殿前有寬8.5米、寬3米的月臺,左右兩側各有石碑一通,均螭首龜趺,右碑正面碑額篆書“敕賜環(huán)秀禪寺碑記”,陰面碑文已字跡不清。
曉幼營西距北車營村7公里,北距常樂寺村1.5公里,南與秀美的青龍湖公園毗鄰,翻過呂域溝谷西側山梁可達門頭溝魯家灘。
廣智禪寺、環(huán)秀禪寺的興盛起因于大明王朝定都北京城后佛教盛行,經(jīng)皇帝御批,權臣、宦官施資興建;至明中后期,權傾一時的宦官爭相捐資,助推了佛教建筑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
呂域溝曾經(jīng)是煙霧繚繞、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的佛教圣地,與附近的谷積山院、常樂寺、潭柘寺一起,共同組成了這一帶規(guī)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此后由于時光的無情侵蝕,加上近代人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破壞性地開山采石,造成溝谷自然環(huán)境惡化,致使廟宇荒頹、無人修繕。尤為可憎的是石碑被人為損壞,券門、石雕、佛龕等文物被盜,令人痛心。這兩處廟宇滿目瘡痍、損毀嚴重,但能被保存下來,已是不幸中的萬幸,在山泉、石穴的共同點綴下,這條深谷顯得更加幽靜、神秘。
文保部門已斥巨資正對兩處廟宇作修舊如舊的修繕,寺院中散落的石件、石碑已被收集保護,溝谷內公路、人工河流、植被等旅游設施正在建設之中。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定會成為集觀光、旅游、健身、修行為一體的優(yōu)雅場所,修繕一新的“石雕藝術殿堂”將會重新呈現(xiàn)在游人眼前。
FUN友們!看完今天的內容是不是又長見識了呢?有不有種咱房山遍地是寶的感覺?以后再提起咱房山的“石雕藝術寶庫”可千萬別忘了青龍湖鎮(zhèn)曉幼營村古跡,一起讓更多人認識這里,保護古跡。
投稿:孟令衛(wèi)
部分圖片來源:新浪博客(@老樹枯草@貓耳山maoershan)
Hash:e58941b69c918b98388db7bfa0d77e131bf2bcaa
聲明:此文由 青春房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