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吞山河的戰(zhàn)斗,硝煙彌漫的歲月,走近“廣東的井岡山”!

眾所周知,井岡山位于江西省,是我國革命走上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出發(fā)點,井岡山創(chuàng)造的豐功偉績永垂史冊。

但是,在我們廣東也有座“井岡山”,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期行走廣東跟大家一起探尋“廣東的井岡山”,一起緬懷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

被稱為“廣東的井岡山”的地方,位于廣東省恩平市大田鎮(zhèn)朗底一帶,朗底原來是一個行政鎮(zhèn),于2012年撤鎮(zhèn),合并到大田鎮(zhèn)。

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對朗底這個名字會逐漸淡忘,但是,不能淡忘的是這里曾經發(fā)生在這里的波瀾壯闊的戰(zhàn)斗,不能忘記那段氣吞山河的歲月。

原來,在抗日戰(zhàn)爭后期,中國共產黨組建了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1945年1月,部隊在鶴山新會、高明的游擊基地宣告成立,其后,為了開辟新的抗日游擊區(qū),部隊率主力團第一團向西挺進,就來到了恩平大田鎮(zhèn)桐洋村、與新興交界的這個地方,這里有47平方公里的山脈,地勢奇絕,易守難攻,非常適合我軍進行抗日游擊活動。

部隊進駐朗后,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其中一個村民還將自家的祖屋騰出來,作為司令部指揮中心。在當地民眾的支持下,部隊以朗底作為根據地展開一系列的斗爭,并多次取得勝利。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發(fā)生在朗底的其中的兩大戰(zhàn)斗的資料。

大槐頂戰(zhàn)斗

1945年7月14日,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獲悉敵軍情報,從雷州半島撤往廣州日軍約3000人,正沿廣湛公路向粵中區(qū)方向行進。司令部果然部署,伺機截獲日軍。7月16日,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代司令員謝立全,率領部隊,在恩平大槐頂設下埋伏,7月17日下午,待日軍殿后部隊約300人進入埋伏圈后,我軍迅速發(fā)起猛烈的攻擊,當場擊斃日軍30多人,繳獲槍械彈藥一批,沉重地打擊了日部隊。大槐頂戰(zhàn)斗的勝利,大大鼓舞了軍民的抗日士氣。

朗底戰(zhàn)斗

朗底戰(zhàn)斗是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廣東當局在中區(qū)挑起的一場內戰(zhàn),國民黨反動軍隊共3400余人,向駐在朗底的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實施包圍,戰(zhàn)斗于1945年10月22日上午8時打響,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一邊組織人馬撤退到教子山村,登上觀音尖山峰,一邊組織兵力奮勇反擊,戰(zhàn)斗中我軍擊斃敵軍排長以下數十人,但我軍也犧牲37人,失蹤及被捕30多人,朗底河木里、塘背村有9名村民,被敵軍四六八團團長潘立強部所殺害。

最后,我軍勝利突圍,粉碎了國民黨企圖消滅中區(qū)人民抗日武裝隊伍的罪惡陰謀!

往昔的硝煙早已散盡,那曾經滿目蒼夷的戰(zhàn)場早已覆上了綠油油的草木,撫平了痕跡。慶幸的是,一些鮮活的標記保留下來了,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駐地舊址就是其中一處,舊址就在勵英學校里。

到了朗底墟,過了橋,往左拐,是一個挺熱鬧的小賣部,小賣部的后面,就是勵英學校。我沒急于進入勵英學校,而是坐在門口的石榴樹下,細細端詳這古舊的建筑物,看表面灰暗的色調,你就可以想象出它歷經歲月的滄桑。石灰土墻,瓦片屋頂,屋頂的圍欄刻有簡約的花卉浮雕,浮雕上灰黑的顏色早已掩蓋了曾經的潔白,二樓的正中寫著校名“勵英學校”。

走進司令部舊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綻放著光芒的壁畫、炮火連天的戰(zhàn)斗,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士,置身室內,我們仿佛聞到了濃厚的硝煙味道,仿佛穿越了那段殘酷的烽煙歲月。

簡陋的桌椅,古老的氣燈,粗糙的八角碗,真實地還原了當年司令部的工作場景。就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先烈們就在這里分析敵情,研究作戰(zhàn)計劃,并作出了一項又一項的決定,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敵人的無數次的進攻,強有力地推進了全國的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最終奪取革命的勝利!

是誰,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廣東的井岡山”?不能忘卻的硝煙,不能忘卻的井岡山!

網友們,你們還到過哪些革命老區(qū)?快來評論區(qū)分享吧!

想了解廣東更多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歡迎關注“行走廣東”,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誠謝!

Hash:baa775c12b6da1839362e1804a9fb89fa20ca0f1

聲明:此文由 行走廣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