疁城探秘:嘉定龍穴的傳說

明 清 時 期

南翔到嘉定有條岡身路,傳為龍身,四虎橋是龍頸,龍頭在云翔寺原址,其山門口一對雙塔被比作龍的一對角;塔前各有古井一口比作龍的眼睛;正對山門的報濟橋(今香花橋)說是龍鼻;兩側的水橋是龍齒;橋孔和橋南的一口水井分別為龍嘴和龍嘴里的夜明珠,龍尾乃是嘉定城中法華塔

云翔寺,現(xiàn)名留云禪寺

云翔寺《槎浦棹歌》

——清濤庵居士陳松

寺門雄峻地鐘靈,

古井東西建兩亭。

報濟石橋通四邑,

勢家自古說龍形。

民間傳說這是“龍穴之地”,明初,南翔有過一次小小的地震,紛紛傳說:龍已修成,即將升天,南翔要出真龍?zhí)熳?。明太?a href='/zhuyuanzhang/' target=_blank>朱元璋聽說后,大為惶恐,即命軍師劉伯溫速去南翔,清除后患。于是劉伯溫下令當?shù)毓賳T,開辟義冢斷龍頸,設篾作村刮龍鱗、斷龍身,使這條龍活不起來。

華塔

古老的傳說令景觀增色不少,

使游人更添游興。

那么這條“龍”的真實來歷如何呢?

歷史真相一點兒也不比傳說遜色。

龍頭:磚塔雙峙,千年物也

南翔有一對雙塔,被比作一對龍角,塔前有雙井,被比作一對龍眼。此地便是古云翔寺原址,也就是傳說中的龍頭。

南翔雙塔

清嘉慶《南翔鎮(zhèn)志》載:“雙塔巋然雙峙,千年物也”,但“兩塔前人記載,題詠俱未之及,不知建于何代?”就是說這塔太久了,沒有記錄說它是什么時候建好的?,F(xiàn)代專家考證后認為,雙塔乃五代時所建,不用一寸木料、一枚鐵釘,全用磚瓦砌筑而成,是我國年代最悠遠的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

乾隆年間有文人詩云:

寺前雙塔未全灰,

兀峙山門霽色開。

五代聲靈凝片石,

千年風雨識蒼苔。

回看合璧功深矣,

仰望干霄氣壯哉。

每到晴明霞起候,

光茫仍是接天來。

南翔雙塔近景

千余年來,雙塔飽經(jīng)風雨,滿目瘡痍。塔基湮沒于地下,塔身面磚酥成粉末,腰檐、斗拱、平座、欄板所剩無幾,塔剎相輪全無蹤影,風化嚴重,岌岌可危。

南翔雙塔

80年代,上海文物管理部門啟動雙塔修護項目。幾經(jīng)考查,論證確定外墻飾物32件,大小厚薄各異磚36種。再由磚上分析出的“嘉善洪溪”字樣,找到當?shù)馗G廠,請身懷絕技的老窯工燒制出符合條件的仿制磚。這樣,歷時5年才有了現(xiàn)在修復后的南翔雙塔。

千年龍頭已經(jīng)讓人感懷,

龍身的歷史則更為久遠。

龍身:從大海里長出的岡身帶

岡身路,路名來源于一個本地特殊地理現(xiàn)象:岡身帶。滾滾長江東逝水,數(shù)千年前,長江口在長期波浪作用下,形成了西北—東南走向的沙堤,沙堤比附近地面稍高,古稱“岡身”。在遠古時期的入海口,狹長高起的岡身帶仿佛拱出海面的龍脊背,沿著婁塘、嘉定、馬陸、南翔一線延展開去。

岡身帶示意圖

岡身帶是遠古時代古海岸線的沉積標志。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岡身地帶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距今5000年前岡身已經(jīng)形成。但最東一條岡身以東的陸地,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魏晉以前的文化遺址,表明其成陸不會太早。

隨著岡身的形成,上海的海岸線穩(wěn)定下來,岡身以東為尚末成陸的海疆,岡身以西由低洼地變?yōu)?a href='/danshui/' target=_blank>淡水沼澤沉積地域,隨后便有人類居住,開啟上海史前文明的新階段,稍后才有崧澤文化等一系列有考古意義的文化遺存。

可以說,從大海里長出的岡身帶,如同父親強而有力的臂彎,從大海的波濤中圈出了一個安詳?shù)膿u籃,供本土文明肆意生長。

龍尾:佛一樣的智慧

作為龍身的岡身帶,見證了嘉定地區(qū)文明的孕育,那么作為龍尾的法華塔,則象征著嘉定地區(qū)文化的興盛。

法華塔

法華塔,建于南宋開禧年間,周圍無寺無廟。彼時,此地名為“練祁市”,十年后,嘉定設縣,縣城建設以此塔為中心,法華塔聳立鬧市,成為縣城的標志。

那么無寺無廟的地方為何要建塔呢?

夕陽下的法華塔

據(jù)說,當年為激勵本地讀書人奮發(fā)進取,考取功名,有人提議在橫瀝和練祁河交匯處建塔,以“法華”為名,寓意“佛一樣的智慧”。說也奇怪,建塔之后,本地讀書人果然“科名鵲起”,到明清時代,嘉定更是科第蟬聯(lián)、名人輩出。于是寶塔被看做了嘉定文風之所賴。

由于被看重,法華塔在歷朝歷代都有人精心維護修繕,最近一次修塔工程在1996年底完成。

法華塔剪影

如今的法華塔,由明末“嘉定四先生”之一、書法家婁堅題匾,為七級方形樓閣式寶塔,內有木梯,可拾級而上,全城景色,盡收眼底。塔下有彎彎的河水、幽深的街巷、古老的拱橋、青磚黛瓦的老屋,讓人沉醉在這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中。

嘉定龍穴的傳說,

是民間故事,

也是歷史見證,

是遠古文明的傳承,

是歷代文化的積累,

也是美好愿景的寄托。

法華塔

筆者有感而發(fā),賦詩一首:

鐘靈俊秀一龍穴,

文氣匯流多雋杰。

八百崢嶸辭舊年,

騰籠換鳥翻新頁。

來源:微信公眾號“嘉定檔案志鑒”,吳嘉鳳/文,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編輯:陳玉珍

Hash:ac948f64c432cedd0e321368827187c982521775

聲明:此文由 嘉定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