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最壯麗的城:曾為三朝古都,如今是中國煤都

恒山金龍西岸的峭壁上,懸空寺凌空欲飛,寺前一塊巨石,書寫著“壯觀”二字。仔細一看,“壯”字右邊還多畫了一點,這可不是錯別字。

相傳,唐代詩仙李白醉酒游覽懸空寺,在石崖上書寫“壯觀”二字,又認為此二字不足以描繪懸空寺的奇景,就重重地頓下一個圓點。意思是,這場面壯觀程度不止一點點。

懸空寺。山崖前有“壯觀”二字的石刻。來源:攝圖網(wǎng)

這兩個字,同樣可以形容懸空寺所在的古老城市——山西大同

在大同,冷峻的土石宛如有了生命一般,造就多處鬼斧神工的地質奇觀。大同云州區(qū)郊外,千姿百態(tài)的土柱、土崖綿延五公里,成一片“黃土森林”。

大同土林。來源:攝圖網(wǎng)

在大同,中華文明的雕刻藝術達到極致,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的寶庫歷經(jīng)1500年,5萬余尊佛像,252個窟龕,訴說著佛國與人間的滄海桑田。

云岡石窟。來源:攝圖網(wǎng)

在大同,血與火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榮光。得勝堡、助馬堡、保平堡、守口堡等分列四周,長城邊上的古堡群落至今仍在無聲地瞭望。大同城墻聳立,猶可見當年金戈鐵馬。

1.生于山海之間

最早在大同一帶開辟防御戰(zhàn)線的人,是戰(zhàn)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距今2300多年前,趙武靈王年少繼位,推行胡服騎射改革,開疆拓土,在趙國北邊設置雁門、云中、代三郡,抵御游牧民族林胡、樓煩諸部。其中,云中管轄的平城就是后來的大同。

雄踞于北方的城邑,昭示了趙武靈王的雄心。此后,趙國將士憑借從北方胡騎學來的技術,搭上弓箭,改穿短裝,束皮帶,用帶扣,穿皮靴,戴羽毛裝飾的帽子,在李牧等名將的率領下,成為一支強大騎兵,可與匈奴騎兵,乃至秦軍一決高下。

人類歷史大自然面前不過一瞬。趙武靈王當然也無從得知,眼前這一片廣闊天地是如何煉成的。

趙武靈王雕刻。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數(shù)百萬年前,大同位于浩瀚無際的“古大同湖”中。這片湖泊形成于燕山運動與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由于河流匯集,海水倒灌,盆地內蓄滿水流,面積達9000平方千米,約等于兩個青海湖。

距今20萬—12.5萬年前的許家窯人,屬于早期智人,棲息在大同湖畔,過著漁獵與采集的生活。一些學者認為,他們可能是北京人長途遷徙后,定居于此發(fā)展而來的舊石器文化

隨著地殼起伏,經(jīng)歷多次劇烈變化后,古大同湖在幾萬年前消失,留下人類祖先的遺址與浮出水面的大同盆地。大同境內最大的河流桑干河,沿著與恒山山脈相同的走向緩緩流過,帶來充足的水源,孕育了初生的文明。古人記載,桑干河兩岸分布大片桑林,每年桑椹成熟時徑流量減少,甚至出現(xiàn)干涸,故得此名。

桑干河。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從大同湖中新生的大同,猶如北方之鎖鑰,其所在的大同盆地,位于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南有恒山,北有陰山,自古為軍事重鎮(zhèn),內外長城在此交匯,綿延不絕。如今的大同市,以“煤都”、“雕塑之都”之名著稱,東距首都北京380公里,南距省會太原352公里,扼三省區(qū)之咽喉要道,也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置三郡后,趙武靈王對這片壯觀的山河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建,修筑長城,派兵戍守。誕生于山海之間的大同,也在多年后成為這位雄主的安息之地。

趙武靈王死得太憋屈,他晚年時將王位讓給鐘愛的幼子,自稱“主父”,卻在退休后遭遇趙國宗室發(fā)起的政變,自己被困在沙丘宮,活活餓死。沙丘宮變后,掌權的公子成等人為了削弱趙武靈王的影響力,不敢將他安葬于趙國國都附近,而是葬在代地,葬于他生前念念不忘的邊城,也是他曾經(jīng)策馬揚鞭的地方。趙武靈王墓所在的地方因此被稱為“靈丘”,即今大同靈丘縣

后來,勇于創(chuàng)新的趙軍在長平之戰(zhàn)中敗給如狼似虎的秦軍,徹底錯失了與大秦抗衡的機會。趙人的慷慨悲歌,卻長留世間。

大同市靈丘縣靈丘古道。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大同這片壯觀的天地,逐漸展露其險峻崢嶸。在趙武靈王去世90多年后,另一位英主也被困在大同。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與匈奴單于冒頓率領的大軍在平城一帶交戰(zhàn)。劉邦一時輕敵,中了匈奴人的埋伏,被匈奴十萬大軍包圍在白登山(位于今大同東北)。

劉邦這支軍隊被圍困了七天七夜,多虧謀士陳平想了一招妙計。他攜帶金銀珠寶與一幅當?shù)?a href='/meinv/' target=_blank>美女的畫像送給匈奴閼氏(即單于的妻子),說我們這里美女很多,您不幫我們說幾句話,我們就選幾位美女獻給單于,到時您的地位可就不穩(wěn)固了。閼氏害怕自己失寵,吹起枕頭風,說服單于收兵。

當時,冒頓得知漢軍主力部隊正在趕來救援,也不愿撕破臉,他下令解開包圍一角,讓劉邦脫身。之后,雙方撤軍而去,漢匈關系有所緩和,為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換回寶貴的時機。

地圖上看,大同位于黃土高原邊緣、山西最北部的大同盆地中心,四周山脈在此合圍,還有桑干河自西向東流過,形成寬廣的河谷,再往東,則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因此,大同是游牧民族與農(nóng)耕民族的夾縫地帶。

自趙國將大同納入行政建制后,歷史上,不止劉邦與冒頓在此交鋒,烏桓、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部族都曾馳騁于此,南北王朝在邊疆的前哨站對峙,席卷戰(zhàn)爭風云。最早在大同建都的也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北魏。

2.佛國與古都

有人說,大同是“三代京華,兩朝重鎮(zhèn),屏全晉而拱神京”。壯觀的大同山河,自有一股王者之氣。北魏皇族在平城居住了近一個世紀,徙六州二十二郡貴族、吏民三千家與能工巧匠十萬人遷居于此。遼金兩朝,都將大同設置為陪都,明清兩代,皆以大同為北邊重鎮(zhèn)。

大同古城。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興起于東北的鮮卑拓跋氏,在五胡十六國的亂世中入主中原。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率領大軍擊潰同屬鮮卑族的慕容氏后,盡收山西、河北之地,將都城遷至平城。此后,北魏政權基本統(tǒng)一北方,并推行漢化政策。

從大同出土的北魏墓群中可知,北魏前期衣食住行,仍帶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特色,但隨著時間推移,鮮卑人也為漢文化著迷,器物中的草原文化色彩逐漸淡化,開始改易漢俗。由馮太后、孝文帝推行的漢化改革,使北魏在中原站穩(wěn)了腳跟。

公元493年,平城完成了它在北魏王朝的歷史使命。北魏孝文帝以帶兵南下為由,帶著宗室、大臣從平城來到洛陽,適逢秋雨連綿,孝文帝說出他的真實意圖,將王公貴族強留下來,正式將都城遷到洛陽。

大同法華寺舍利塔。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在平城的一個世紀,北魏為大同鑿刻了雋永的史跡。云岡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曇曜五窟”,即現(xiàn)在的第16至20窟,由北魏高僧曇曜主持開鑿。

曇曜本是北涼的國師,在北魏滅北涼后,與三萬涼州人一同被遷往平城。北魏太子拓跋晃愛好佛教,將曇曜奉為座上賓,但此時佛教正遭受到北魏太武帝滅佛的沖擊。曇曜信仰堅定,在僧徒遭受迫害的日子仍身著袈裟,片刻不離,冒著被殺頭的風險四處避難,堅持到北魏文成帝(拓跋晃之子)復興佛教的那天。

歷經(jīng)生死劫難的曇曜,帶著復佛的心愿,來到大同城西,向皇帝建議,于此開鑿窟龕五所,造佛像為北魏皇室祈福。于是,高大奇?zhèn)サ姆鹣?,在山崖中雕造而成,這一刻,曇曜也將成為文化史上的巨人。

云岡石窟第20窟佛像。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曇曜五窟中的第20窟佛像,為依照北魏道武帝形象鑿刻的釋迦牟尼像,至今已歷經(jīng)1500多年的風霜雨雪,前壁因某次地震崩塌,致使整個洞窟顯露在外,露天大佛更加氣勢輝煌,成為云岡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曇曜五窟為云岡石窟的早期工程,此后百余年,石窟又進行了兩次大規(guī)模開鑿活動,并在石窟周圍興建了巨大的木結構建筑,史稱“云岡十寺”。其中,十寺毀于戰(zhàn)火,唯有石窟中萬千雕塑流傳下來,成為舉世矚目的瑰寶。

云岡石窟中,還有菩薩金剛力士、寶塔、山水、花鳥野獸和自然景物等各式造像。這些亦真亦幻的佛窟,“窮諸巧麗,駭動人神”。

云岡石窟。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大同市渾源縣的懸空寺,同樣始建于北魏。懸空寺建于恒山金龍峽的峭壁上,面對著恒山主峰天峰嶺,依托巖壁,半插飛梁,充分利用力學原理,屹立千年不倒。

比“壯觀”多一點的懸空寺,還是國內罕見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寺廟,在離地百余尺的斷崖上,有內塑佛像的大雄寶殿,也有供奉呂洞賓的呂祖廟,而建在最高處的三教殿中,孔子、釋迦牟尼、老子三教始祖塑像,共居一殿。懸空寺的奇、險,是古人的科技巧思,三教的交融,則書寫大同壯闊歷史的源遠流長。

懸空寺,現(xiàn)存建筑為明清重修后的遺構,有大小殿閣40余間。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擁抱懸空寺的恒山巍峨聳峙,作為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自西南向東北,重重疊疊,化為如詩如畫的十八勝景。

五岳之一的恒山自古為用武之地,慕容與拓跋兩家,都曾依靠其地利布置險關,稱霸一方。

但是,隨著北魏遷都洛陽,盛極一時的平城在6世紀初走向衰落,這座昔日北方最繁華的都會,在流民起義軍的攻伐下瞬間傾塌,盡為丘墟,“城闕摧殘猶可惜,荒郊處處生荊棘。”

恒山姑嫂崖。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直到契丹人到來,大同才再次繁榮。從唐朝到五代,大同被稱為云中縣,為云州州治。936年,后晉的“兒皇帝”石敬瑭為保住帝位,向契丹求援,割讓燕云十六州給契丹,其中就包括云州。

契丹人建立的遼,升云州為西京大同府,取自“天下大同”的祝愿,將其作為遼五京之一。遼朝占據(jù)大同后,不僅擴建城垣,還與五百年前的鮮卑人一樣大修佛寺。遼朝是歷史上佛教最興盛的王朝之一,一度取代中原,成為當時東亞佛教文化的中心。大同華嚴寺、觀音堂、應縣釋迦塔等寺院浮屠,都是建造于這一時期,遼西京還保留了云崗十寺與北魏平城的城市布局。

應縣木塔。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契丹人對大同的推崇一直延續(xù)到遼亡之時。1122年,遼朝最后一位皇帝耶律延禧被女真追捕時,一路逃至西京大同躲起來,最后在逃跑途中被擒獲。此后,遼朝滅亡。耶律延禧最后的下場眾說紛紜,但據(jù)宋人筆記記載,他與北宋的徽欽二帝都在被俘后受盡屈辱,甚至與宋欽宗在同一場賽馬中被謀害而死。

大同華嚴寺。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都說北魏遼金看大同,遼金佛塔看山西。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在攻破遼五京后,繼續(xù)以大同為西京,并接過契丹人的工程,修城建寺,儼然一個佛國世界。

作為中原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交流的中轉站,再次興盛的大同商業(yè)發(fā)達,尤其以武器與軍需品聞名天下。元初,馬可波羅途徑大同時,稱這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而大同古城壯麗的烽火,并未就此平息。

3.長城上的大同

自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州,過去整整400多年,漢人的兵馬才再次收歸大同這一北方重鎮(zhèn)。

明初,大將常遇春從北元手中拿下大同。不久后,明太祖朱元璋派徐達與常遇春北伐蒙元殘黨,徐達在北伐途中受命增筑大同,建起以軍事防衛(wèi)為目的的大同鎮(zhèn)城。史載,“終明之世,邊防甚重。”大同,被明朝劃為“九鎮(zhèn)”之一,與遼東、宣府、太原、寧夏等并列,每鎮(zhèn)設總兵統(tǒng)轄。

明清兩代,大同古城奠定了“鳳凰城”的雄偉格局。因大同城有南關、北關、東關三個關城,唯獨沒有西關,世人賦予了其浪漫的傳說,認為主城為鳳身,南關為鳳頭,北關為鳳尾,東關為金鳳展翅,城西為金鳳合翅,整座城池猶如金色鳳凰舒展單翅,昂首而立。

大同古城沙盤。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大同城外的防御體系,亦是天下奇觀。萬里長城,自渤海之濱綿延至甘肅嘉峪關,歷朝歷代修建長城,都將大同作為重鎮(zhèn)。

長城從東往西,如一條巨龍蜿蜒盤踞,到居庸關這一段后,分兩支進入山西,南部為內長城,大致從河北淶源縣經(jīng)大同靈丘、渾源二縣,到忻州繁峙縣,繼續(xù)向西,北部為外長城,經(jīng)過大同陽高縣新榮區(qū)、左云縣等地。

因此,大同夾在內外長城之間,分布著兩千年多年來各個朝代的長城,從趙長城、秦長城,一直到明清長城。

得勝堡。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古城周圍,城墻、堡壘、烽燧等經(jīng)過兩千年歲月激蕩,內五堡、外五堡、塞外四堡、云岡六堡等共72座城堡,至今依舊星羅棋布于大同各個區(qū)縣。路過殘破凋零的古堡,撫摸著崎嶇的磚石土墻,這也許是土木之變中,勇將郭登抵御瓦剌用過的箭樓,也許是清初,反抗清兵的姜瓖用過的炮臺。

大同左云摩天嶺長城箭樓。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朱元璋、朱棣父子倆也將對大同的偏愛寫在臉上。明初,大同被封給了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朱桂就藩于大同后,在王府門前打造了一座琉璃九龍壁,長45.5米,高8米,輝煌壯麗,用大同自產(chǎn)的琉璃構件拼砌而成,遠看如倒映于水中的九條巨龍,翻騰于碧海長天、旭日明月之間。

朱桂是個糊里糊涂的貴公子,也有人說,他是個裝瘋賣傻的聰明人。在得到朱元璋的信任鎮(zhèn)守大同后,為人粗暴的朱桂貪圖享樂,建文帝削藩時,找了個罪名將他廢為庶人。后來,朱桂的四哥朱棣在北平發(fā)起靖難之役造反,帶兵南下,搶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這場叛亂中,朱桂機智地站在了朱棣這邊,朱棣建都北京后,朱桂恢復王爵,大同亦成為京畿屏障。有明一代,朱桂這一支在大同安然無恙。

大同九龍壁。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直到明末清初,存世200多年的代王府毀于戰(zhàn)火,清軍屠城斬城,為打擊抗清的士氣,連城墻都削掉五尺,卻唯獨留下了王府門前的九龍壁。大同九龍壁,為國內九龍壁中修建年代最早、面積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至今坐落于大同市區(qū)大東街。

經(jīng)過多次戰(zhàn)亂,大同元氣大傷,即便從周邊各州縣移民,也難以恢復往日榮光。到了近代,海洋鐵路貿(mào)易興起,曾經(jīng)的北邊重鎮(zhèn),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的中心。北魏帝都的王霸之氣、遼金陪都的浮屠佛光、與明清重鎮(zhèn)的雄偉城墻,發(fā)出繁華過后的最后一聲長嘆。

大同八臺子圣母堂遺址。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4.古城復蘇

古大同湖逝去,廣袤的原始森林在大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下,多年后變成取之不盡的煤炭資源,成為一片“煤?!?。近幾十年來,大同更多是以“中國煤都”的響亮稱號為人熟知。同煤集團及其前身大同礦務局,曾是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chǎn)企業(yè),過去60余年,大同至少向全國輸送了煤炭24億噸。

大同。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然而,急劇膨脹的煤炭產(chǎn)業(yè)沒能復興大同,富了一批煤老板,就沒有然后了。世紀之初,自近代以來毀于戰(zhàn)亂動蕩的歷史遺跡依舊無人問津,煤炭生產(chǎn)反而使大同經(jīng)濟結構單一,面臨資源枯竭的危機。

由于大同的地形是一個槽型盆地,群山屏蔽,東南有恒山、太行山阻擋,西北呂梁山、陰山阻擋,重工業(yè)的大量污染物也難以擴散出去,進而形成大氣污染,甚至云岡石窟的佛像都滲入了一層煤灰。

大同。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在困境中,大同走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的重建之路。2008年后,大同全面實施歷史文化復興與古城保護工程。那幾年,關于大同最多的新聞報道,是充滿爭議的“拆遷”。為了復興城市,大同干的全是大工程。大同古城墻得以修復,華嚴寺、善化寺、云岡石窟等大同古老的精神象征重煥新生,城市停滯的血液再次流動。

同時,告別單一的產(chǎn)業(yè)結構后,大同的空氣質量也日漸改善。市區(qū)東部險些干涸的文瀛湖,面積比此前擴大了5倍。

文瀛湖。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新的大同,是“一軸雙城”?!耙惠S”即以御河為新舊城區(qū)的中軸線,河西岸的大同古城千年未遷,得到重修保護,東岸的新城蒸蒸日上,與古城遙相呼應,一些老城的醫(yī)院、學校也在新區(qū)落戶,全面升級。這一規(guī)劃,參照的是著名的“梁陳方案”(梁思成與陳占祥于上世紀50年代為北京城提出的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

這座鳳凰城,終于重回世人的視野。逛過古寺,看過佛窟,登上修復后的古城墻,走進天下大同,似乎能感受到文明的脈搏,在這雄邁壯觀的古都中,已經(jīng)跳動了2300年。

夕陽下的大同城墻。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參考文獻

大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大同市志》,中華書局,2000

李憑:《北魏平城時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馬斌《三晉史話:大同卷》,三晉出版社,2016

王保忠:《走進大同》,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2016

崔理仁:《“文化立市”能拯救大同的未來嗎?》,中華遺產(chǎn)2008年第11期

Hash:6fa7a826b584c2430ec61d9e43741654b642c002

聲明:此文由 最愛歷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