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 | 金農(nóng):恥春抱冬心
乾嘉時期,金石學(xué)大行其道,不少文人嗜奇好古,秦漢之只磚片瓦,斷壁殘碑也廣為搜羅,以作考據(jù)之用,或書畫之精補,可謂蔚為風(fēng)尚。而金石之中,硯如靜者,傳百世而不朽,極受文士喜愛。
蘇東坡曾有詩曰:“我生無田食破硯”,康熙皇帝硯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也是流傳至今。而撰文著述,輯之成譜者甚多,如歐陽修之《硯譜》,米芾之《硯史》等,均是硯學(xué)專述。
其中維揚之地,因其既為漕運樞紐,朝廷亦設(shè)鹽運司于此,寓居或游藝之文人不絕,亦無不癡于金石。如高鳳翰嗜硯,藏硯千,曾刻“硯田生計”,著《西園硯史》,浙派巨擘丁敬則自號“硯林”等。
而金農(nóng)作為“揚州八怪”之首,自是首當(dāng)其沖,其畢生有金石之好,于古硯偏愛尤甚,并著有《冬心齋硯銘》行世。摯友杭世駿言其“收儲金石之文,不下千卷”。
▲金農(nóng)(1687-1763)
金農(nóng),字壽門、司農(nóng)、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因其人生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閑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著有《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
金農(nóng)之硯癖,曾自號“百二硯田富翁”,并刻有“百二硯田富翁”章或“百研翁”印,常鈐于經(jīng)意畫作。
其《冬心齋研銘》自序中,曾言“予平昔無他嗜好,惟與研為侶,貧不能致,必至損衣縮食以迎來之,自謂合乎歲寒不渝之盟焉。石材之良楛美惡,亦頗具識辨,若親德人而遠(yuǎn)薄夫也。稍收一、二佳品,得良匠刻鑿精古。居北之身,日習(xí)其事,共得硯一百零二方,故自號百二硯田富翁?!?,即為此號由來。
另乾隆二年金農(nóng)《跋林吉人硯銘冊》中,有云“予三十年最癖于硯,自履所至,作韻語品定者百余種,為人銘(者)十之七,為己銘者十之三,曾雕板以行。今觀斯冊,嘆賞靡已,因書徐鉉‘磊磊落落皆賢良’七字以美之。予與石聊,平生頗有良合也。”,是年其五十一歲,據(jù)此可知金農(nóng)銘硯,始于其弱冠之年。
金農(nóng)所刻銘之“冬心硯”與陳鴻壽、楊彭年、楊鳳年合作并刻銘之“曼生壺”歷來為文士珍重,可謂雅逸清玩之經(jīng)典。
▲清 · 金農(nóng)、康燾銘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
銘文:
1.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印文:冬心先生
2.紙窗竹屋亦堪夸,筆硯精良處士家。農(nóng)有薄田百廿畝,春來徧種好梅花。印文:金
硯盒銘文:百硯翁五十四歲小像。天篤山人康燾寫。印文:石舟
出版:《張廷濟硯銘底稿及硯拓冊》,清代拓集。
說明:配康燾繪金農(nóng)五十四歲小像紫檀木天地蓋。
13×10.1×4.3cm
▲清 · 金農(nóng)、康燾銘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 拓片
金農(nóng)藏硯記載不乏,《冬心先生續(xù)集》中其亦言及“百二硯田富翁小像畢,唶唶申言之。富翁者田舍郎之美稱也,觀予骨相貧陋,安得有此謂乎?賴家傳一硯,終身筆耘墨耕,又游食四方,歲收不薄,硯亦遂多;一而十,十而百有二矣。乃笑顧曰:不舍洛陽二頃也,署號百二硯田富翁。宜哉!”
《冬心自寫真題記》中,又謂“黃君松石所藏甚伙,不下百余品,亦可稱硯田富翁;今以黃云硯屬銘,并索作私記,因志數(shù)話于右側(cè)?!?,其中“亦可稱硯田富翁”,可見金農(nóng)對于硯田之癡,硯藏也頗為自得。
▲清 · 金農(nóng)、康燾銘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
此硯硯身銘文,其一為“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印文:冬心先生”。
▲清 · 金農(nóng)、康燾銘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 銘文(一)
其中“稽留山民”、“冬心先生”即為金農(nóng),其齋號為“冬心齋”?!岸摹笔翘?,《冬心先生集》自序中有言:“冬心先生者,予。丙申病痁江上,寒宵懷人,不寐申旦,遂取崔國輔‘寂寥抱冬心’之語自號。李穆堂云:君刻集稱冬心先生。吾謫居京師曾諾作記。記古人自稱先生者四十九家。今可償夙愿矣?!?/p>
“稽留山民”可見《冬心先生三體詩》所云:“心出家庵在稽留山,予避喧之地也。庵中耳目清供,一物之微,皆可入詩。諛人不如諛物,諛物無是非也?!?/p>
而“畫梅第二硯”,應(yīng)是其早前另有銘梅硯,也可見其素來洗梅之高潔。金農(nóng)畫梅造詣很深,蔣寶齡于《琴東野屋集》中,曾言:“冬心畫梅多野梅,瘦枝如棘畫繁開。淡墨暈花清有神,蕭散特過王與辛”。
金農(nóng)關(guān)于詠梅的詩句也甚多,如“野梅如棘滿江津,別有風(fēng)光不愛春。”、“橫斜梅影古墻西,八九分花開已齊。偏是春風(fēng)多狡獪,亂吹亂落亂沾泥?!保?a href='/jingdian/105841' target=_blank>故宮博物院藏其《墨梅圖》,畫上亦有題詩“硯水生冰墨半干,畫梅須畫晚來寒。樹無丑態(tài)香沾袖,不愛花人莫與看。”
故宮博物院藏其《梅花》冊上,也有題跋,云“吾家有恥春亭,因自稱為恥春翁。亭左右前后種老梅三十本。每當(dāng)天寒作雪,凍萼一枝,不待東風(fēng)吹動而吐花也?!保皭u春翁”恥春而抱冬心,二三冷朵,暗香自來。
其弟子羅聘,得其神髓,也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此外,金農(nóng)曾作梅扇贈予丁敬,《龍泓館詩集》有載:“老友金冬心以畫梅扇自揚州寄我,復(fù)寫近作五絕句于上,瀟灑自得,致足樂矣。不知予之懷抱惡劣,閱之轉(zhuǎn)增摧抑耳,輒以三絕句寄之?!保【础霸伱贰背驮姙椤靶?a href='/jingdian/100597' target=_blank>綠園林徑滿苔,故人猶寄畫梅來。不知意蕊心花落,怎似江海爛漫開?!?/p>
▲清 · 金農(nóng)、康燾銘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 銘文(二)
硯身銘文,其二為“紙窗竹屋亦堪夸,筆硯精良處士家。農(nóng)有薄田百廿畝,春來徧種好梅花。印文:金”。
此銘文詩,亦是詠梅,然從中可窺金農(nóng)之淡泊與孤高。如其所言“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滿把,始知明月是前身?!?/p>
關(guān)于“畫梅”,金農(nóng)可謂畫無專師,其不少題識曾有言及,如“宋白玉蟾工畫梅,孤枝小朵,與道士張龍池同一妙也。予仿為之”、“石門僧畫梅……予仿其意”、“愛仿丁野堂,萬玉紛滿紙”,包括王冕、辛貢、蕭太虛、趙孟頫、湯叔雅等,其也多萌有“期有所遇”之感。
銘文詩中“紙窗竹屋”、“筆硯精良”,為其文人心性,窗竹搖影,詩書自娛?!疤幨俊眲t語出《史記·殷本紀(jì)》載“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后泛指有德,沒有出仕的讀書人。
其曾有詩《著敝裘寄丁處士江上》贈丁敬,稱之為“丁處士”,《梅花圖》題記中也言“吾鄉(xiāng)龔御史田居先生家,有辛貢粉梅,丁處士鈍丁家,有王冕紅梅,皆元時高流妙筆。余用二老之法,畫于一幅之中,白白朱朱。在水邊林下也。寂寂冷香,伊誰聞之?!?/p>
杭世駿曾有詩《集清勤堂·金處士農(nóng)以洞庭春茗餉客》,可知對其之仰慕。
金農(nóng)雖博學(xué)多才,卻布衣終身。雍正十三年,歸安縣令裘魯青舉薦其應(yīng)博學(xué)鴻儒詞科,乾隆元年,裘魯青再次舉薦,然兩次皆不中,此后絕意仕途。
私以為,金農(nóng)仕途難入,或與其師何焯有關(guān)。何焯,人稱“義門先生”,曾為皇八子胤禩伴讀。“九龍奪嫡”之事,雍正應(yīng)一直耿耿于懷,所以殃及池魚,金農(nóng)仕途之路黯然。
“農(nóng)有薄田百廿畝”,所謂以硯作田是也,也是金農(nóng)藏百廿方硯臺之意。舊時文人終身與硯為伴,硯田耕耘。
“春來徧種好梅花”,既有高潔,也不乏出世之灑脫。常言豁達而知其樂,正是“半瓢白酒初醒,一卷黃庭高枕。三兩冬雪沾染,滿園臘梅橫枝?!保竦沂帨煨膲m。
▲清拓本張廷濟硯銘底稿及硯拓冊中載此硯
此研著錄于《張廷濟硯銘底稿及硯拓冊》。是冊輯錄張廷濟、趙之琛、方絜、張辛等人硯銘底稿及雙鉤稿十余種,并文征明、鄭板橋、金農(nóng)、高翔、余甸等硯拓五十余種,是極為難得的早期硯類原始資料。
從硯銘拓片及底稿中,亦可輕易窺知金農(nóng)以寫經(jīng)體楷書刻此硯,章法錯落有致,可謂抑揚頓挫。此類書體,既無輕重的線條變化和圓潤之轉(zhuǎn)折用筆,而以均勻的線條和方硬的轉(zhuǎn)折,頗似單線體美術(shù)字,卻盡呈拙古渾厚之美。
其風(fēng)格來源為古代佛門抄經(jīng)體,可參照五世紀(jì)古吐魯番寫經(jīng)本。金農(nóng)半生坎坷,雖有時“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故常以書畫、恭寫佛經(jīng)、刻硯等,作游歷之資。關(guān)于經(jīng)書字體,其也曾言““法王力大書體肥,肯落人間寒與饑”。”
▲大小相間的寫經(jīng)體
金農(nóng)不少別號室名與“出世”思想有關(guān),如昔耶居士、龍梭仙客、心出家庵粥飯僧、神霄漢吏、紫清真人等,與員虛、讓山、亦諳、小山、心印、無悶等名僧亦是交誼深厚。其梵語名“蘇伐羅吉蘇伐羅”,寓意“金吉金”。
另據(jù)載“其晚歲時,又居揚州城西方寺中,每日飯訖繙諸佛經(jīng),語語筆妙,七十老翁,妄念都絕,我亦如來小小弟子也。”、“寫經(jīng)之暇,畫佛為事”,并自稱“老夫愛禪悅”等,皆可知其參禪禮佛之虔誠。
或正因如此,金農(nóng)今古融合,五十歲左右,在肥體寫經(jīng)書法中,獨具一格。至晚歲,其將肥體易瘦,與楷隸作品之用筆相互滲透。
▲清 · 金農(nóng)、康燾銘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 局部
而此硯硯盒銘文“百硯翁五十四歲小像。天篤山人康燾寫。印文:石舟”,可知硯盒為康燾作五十四歲金農(nóng)自畫像。材質(zhì)為紫檀木。
康燾,初名濤,后更名燾,字逸齋、康山,號石舟,又號既濟生,晚號天篤山人、蓮蕊峰頭不朽人、茅心老人、澹雪居士、荊心老人、西泠老人。布衣,一生以孝聞名鄉(xiāng)里,生卒年不詳。工畫,精仕女,姿態(tài)靜逸,線條流暢,生動逼真。兼善山水、花鳥,亦精書法。
袁枚《小倉山房詩集·題冬心先生像》中曾說:“嗜古得其三昧,觀書能窮八錄。畫之妙,可以上寫天尊;詩之清,可以聲裂孤竹。然而犄耦不仵,嵌崎歷落,好雄惡雌,污群潔獨……手貝葉經(jīng),似讀非讀;曳履,欲縛不縛。須連蜷以離披,目睕睒而凝矚。賈逵之衣圭齊肩,張融之革帶至骼。點三毫而輔頰宛然,取側(cè)影而精神愈足。觀者無小無大,皆曰:此冬心先生之真面目”。
▲金農(nóng) 部分畫像
故宮博物院藏有《清代金農(nóng)自畫像軸》,為其七十三歲自畫像。事實上,金農(nóng)一生另有數(shù)次繪自畫像,其四十三歲時,作《自題四十三歲小像》詩三首,六十七歲時,仿昔人自為寫真寄板橋,七十二歲時,系贈弟子項均,自寫小像付之。
而高翔曾作金農(nóng)四十七歲小像,刊刻于《冬心先生集》卷首,羅聘為作《蕉蔭午睡圖》,即袁枚所言。
康燾所作“百硯翁”纖手拈須,布衣裝扮,神態(tài)自若,時年五十有四,可謂惟妙惟肖。其素以人物畫著稱,承明代仇英、尤求白描傳統(tǒng),用筆工整,形象靜逸。金農(nóng)《冬心齋硯銘》記有《康石舟硯銘》:“日初出,雞子黃,一夫不改其耕而天下康。天下康,田與桑?!?
金農(nóng)刻銘與康燾作其畫像硯盒,可謂相得益彰,對于考據(jù)金農(nóng)交游以及康燾生平亦有學(xué)術(shù)參考價值。
▲清 · 金農(nóng)、康燾銘稽留山民畫梅第二硯
文人惟硯作田,而帝王富甲天下,也深知古硯,得之不易。
如康熙皇帝則曾以松花石,作《制硯說》,言“盛京之東,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質(zhì)堅而溫,色綠而瑩……以為此良硯材也,……若此石終埋沒于荒煙蔓草,而不一遇,豈不大可惜哉!朕御極以來,恒念山林藪澤,必有隱伏沉淪之士,屢詔征求,多方甄錄,用期野無遺佚,庶愜愛育人材之意……”,并專設(shè)衙署,命為“松花硯作”。
▲清康熙?松花硯等文房器一套
硯臺銘文:康熙年制
參閱:《品埒端歙?松花石硯特展》,P55,P79,臺北故宮博物院,1997。
康熙以松花石硯為御硯,并曾銘文贊言“壽古而質(zhì)潤,色綠而聲清。起墨益毫,故其寶也?!保阋娝苫ǔ幉馁|(zhì)之古潤,不讓端歙。
此硯御銘回文,不滿二寸,極小巧,硯質(zhì)細(xì)潤,色黃綠,橫紋刷絲明顯,為清代松花硯典型石材。另有銅胎琺瑯?biāo)垡患?,翡翠雕人馬形筆架一件,癭木嵌銀絲文盤一件,皆極小巧,頗為罕見。
▲清康熙?御銘回文淌池松花石硯
▲清康熙?御銘回文淌池松花石硯 拓片而乾隆舉一國之力欽命編纂《西清硯譜》,更是堪稱群譜之冠,并親為作序,其亦有御銘刻題硯臺,殊為難得。
▲清乾隆?御銘仿古青銅器石渠端硯銘文:方盈寸有半,圍以渠而周。銅乎石乎泥乎,合一相,閱千秋。邊幅雖小,其用無窮。如寸田,贊化工。乾隆丁酉春御題 。印文:太璞
鑒藏?。嘿O子孫
此硯以端石仿青銅器,方正厚重,開方形石渠池??谘仫椈丶y,硯側(cè)以云雷紋鋪地,浮雕獸面銜環(huán)鋪首,鋪首兩側(cè)為夔紋。硯體仿古銅器銹色,斑駁古樸。鋪首嵌銅環(huán),質(zhì)感十足,可稱文房重器。配寶相花紋紅木天地蓋。
清代宮廷造辦處,多有以瓷玉等器仿三代鼎彝者,其佳者幾可亂真。而以硯仿作摹古,并不多見。
▲清乾隆?御銘仿古青銅器石渠端硯 拓片
乾隆御題銘文“方盈寸有半,圍以渠而周。銅乎石乎泥乎,合一相,閱千秋。邊幅雖小,其用無窮。如寸田,贊化工?!?,也可知造辦處“硯作”之能工巧匠,雕琢此硯,已是臻于化境。
關(guān)于制硯,乾隆曾言“蓋古之物樸于今,今之物華于古”,其或引經(jīng)據(jù)典或詳加考證,御制各類硯詩作品多達三百首。鑒藏印“貽子孫”,也是帝王希冀佳硯之德,壽以世計,福貽子孫。
▲羅振玉題清乾隆?御銘海天初月歙硯銘文:1. 仿漢未央宮海天初月硯。2. 海天初月升于水,素華朗照清莫比,酇侯之磚曾無此,誰與題名難議擬,翰筵靜用實佳矣,抽思啟秘有若是。乾隆御銘。印文:乾隆
錦盒題字:乾隆內(nèi)府制海天初月硯??档露?,羅振玉題。鈐?。毫_振玉印。
說明:配紅木天地蓋及紅木硯盒。
乾隆曾給海天初月硯臺題御題詩數(shù)首,如“未央之磚,胡為署建安年?;?a href='/santai/' target=_blank>三臺之所遺,墜清漳而濯淵,似孫不察,謬為題箋,形則長以橢,聲乃清而堅,嘉素質(zhì)之渾淪,浴初月于海天,師其跡而不承其訛,是亦稽古之一助焉”。
亦或“未央之磚,海天之月,泥豈異其埏埴,魄自永其圓缺,合而為研,滴露芳馞,詠希逸兮賦句,發(fā)清興以無歇”等。
故宮博物院館藏有“清乾隆仿古澄泥套硯六方”中海天初月硯,可作參考、對比。另有羅振玉題識。
▲羅振玉題
除金農(nóng)外,文人藏硯如紀(jì)昀著《閱微草堂硯譜》,取“九十九硯”作齋號,近世則以《沈氏硯林》為最,彼此間,以硯互贈,共同作銘等,皆是雅事。此亦可窺彼時金石之風(fēng),盛矣。
▲清?吳祖謙、高士奇、蔣德宣銘荷葉形端硯銘文:
1.珠盤。
2.蓮非俗品,葉亦清香。侍于君子,壽思文房。鹿柴銘。印文:韋齋
3.溫而潤,靜而妍。雖加雕琢,仍完其太璞之天。清池滴露,仿佛乎蓮蓋之擎拳。朗山
鑒藏印:盈盈一水 清吟堂藏 高士奇印 江邨
說明:此硯為光森勇雄舊藏。光森勇雄(?~1964)日本陸軍中佐,在1938~1942年期間,擔(dān)任李垠的附武官。李垠(1897~1970),朝鮮高宗第七子,純獻皇貴妃嚴(yán)氏所生。后娶日本皇族女子梨本宮方子(李方子)為妻,1926年襲昌德宮李王爵位。他在日軍中作為皇族軍人升為陸軍中將,第一航空軍司令。據(jù)光森后代家人言,此硯是當(dāng)時李垠所賜。配紅木硯盒。
如此荷葉形端硯,即為吳祖謙、高士奇、蔣德宣三人共同作銘,故宮博物院藏有端石貓蝶硯,署“丁酉潤二月庚寅,并鈐韋齋、吳祖謙”,篆書“韋”、“齋”兩印,又有署“高竹總銘顧密,林春屋”,篆書“士奇”小印。下有“汞邨居士”、“清吟堂珍賞”印,也是吳祖謙與高士奇合作而成。
此硯原系光森勇雄舊藏,據(jù)光森后代家人言,此為當(dāng)時李垠所賜之物。
▲清?吳祖謙、高士奇、蔣德宣銘荷葉形端硯 局部
據(jù)《閱微草堂硯譜》中所載,紀(jì)昀常與劉墉、伊秉綬、鐵保等人贈硯書銘相論學(xué),且此前曾有“鐵保、翁大年、吳昌碩銘端溪合同硯”也是為人所熱議,可見鐵保亦是癡硯之士。
▲清?鐵保銘海屋添籌長方端硯銘文:天香落銀楮,秋聲入元筆。何如湘夫人,促軫鼓靈瑟。鐵保恭制。
鐵保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曾任《八旗通志》總裁,與成親王永瑆、劉墉、翁方綱,稱為“清朝四大書家”。
▲清?鐵保銘海屋添籌長方端硯 拓片而許修直,晚號百硯室主,為卓然成家的藏硯名家,其生前輯成《歷代名硯拓本》頗具影響。
▲許修直藏清?蕉葉紋隨形端硯鑒藏?。喊俪幨?/p>
硯盒題簽:西洞天青青花胭脂暈魚腦碎凍上品研。戊午二月得于都門,甲字第六號。修直。鈐?。喊俪幨?/p>
出版:《許修直贈賀天健古名硯拓本》,1930年題拓
此硯拓片見于《許修直贈賀天健古名硯拓本》,此拓本為許修直所藏古名硯,拓工精良,并題記其硯之出處、石質(zhì)、形制等,贈與表侄賀天健,配木盒。
▲《許修直贈賀天健古名硯拓本》
▲硯盒內(nèi)許修直題簽
陸增祥也精于金石學(xué),著有《八瓊室皕專研錄》、《吳氏筠清館金石記目》、《金石偶存》、《三百磚硯錄》、《八瓊室待訪金石錄》等?!傲u”和“廉磚齋”,即源于其清廉之名。
▲清·陸增祥藏宋李氏磚硯
銘文:第百二研。若侯。
硯盒銘文:李氏專。陸氏第百二研。八瓊室藏。
硯盒題字:李字專。長一尺一寸二分,廣五寸七分,厚一寸六分,兩側(cè)均有題字,左曰宋元嘉廿年李作。右曰太歲辛未李作。辛作親,吊比干墓文碑殷辛字作親,此辛作親,與古文榛字無別矣??荚呜ツ隁q值癸未,辛未乃八年,右側(cè)題字蓋用舊范為之,與□鳳作專同。
著錄:《八瓊室皕磗硯錄》第百二硯,陸增祥輯。
以磚制硯,高古且淳樸。此硯以宋磚為材,體型碩大,正面開平池,磚質(zhì)細(xì)膩。此硯包漿古樸自然,具有濃厚的金石氣韻。配陸增祥銘并題字楠木天地蓋。
▲清·陸增祥藏宋李氏磚硯 拓片
另有其余佳硯及古墨、箋紙等,也是難得文房精品,篇幅所限,不一一而足。
▲清·翁嵩年、楊賓銘長方淌池端硯銘文:1.乙酉秋日蘿軒自制。印文:白沙山樵
2.潤澀相間,方圓有則。廉而不劌,坦而能密。遠(yuǎn)道相遺以觀德。大瓢楊賓。
▲清?孝基銘祥云捧日隨形端硯銘文:日麗中天,云霞四護。濡染揮毫,龍?zhí)⑴P。印文:孝基 譽賓
▲清乾隆·角花箋紙一張 ▲清康熙·余清軒家藏墨說明:
1.大連文物商店舊藏。
2.方柱形,四面平素。面額間一珠,下楷書陰識“余清軒家藏”五字,填藍(lán),下鈐“真賞”二字篆文印,填金;背楷書陰識“槎河山莊主人清玩”八字,填金。一側(cè)楷書陽識“康熙丁亥年”。無作者款識。據(jù)張子高《墨苑雜說》記,此墨屬劉棨,劉棨(1657~1718),字弢子,高密縣逄戈莊(原屬諸城)人。博學(xué)多才,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其子劉統(tǒng)勛,其孫劉墉皆為名臣。
參閱:《蓄墨小言》P59,周紹良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清康熙?青麟髓墨四錠 ▲明?王俊卿制翰墨林墨四錠 參考資料:梁素:寂寥抱冬心”——論金農(nóng)詩心與詩作 / 張郁明:一個先行者的自白——金農(nóng)別號室名考釋 / 董迎迎:金農(nóng)的畫梅人生 / 佚名:金農(nóng)的自畫像 / 周韶華:得畫中三昧的冬心先生
Hash:6529a4817c6f4c502e1e05ad1a34adcbe3f3a665
聲明:此文由 同古堂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