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會訴說鎮(zhèn)江的慈善故事

救生會位于觀音洞對面,正門上題有"救生會"石刻,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立石。救生會是古代江上救護各種船只和渡江人的社會慈善機構。

救生會

鎮(zhèn)江是世界上最早開展水上義渡和救生的城市。

“江風白浪起,愁煞渡頭人?!毙迯R建塔,敬香禮佛,祈求平安,無非是眾生的美好愿望,而積極有效的救助措施,才是生命和財產的保證。

鎮(zhèn)江救生會于1165年創(chuàng)建,直到1923年才因長江岸線的北移退出歷史舞臺,整整存續(xù)了758年。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絕無僅有,可謂舉世無雙。

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作為南北水上交通漕運樞紐的西津渡,已創(chuàng)設了水上救生組織,開展水上救生慈善事業(yè)。這些首次見諸史冊,具有官渡和救生功能的救生組織,正是救生會的雛形。此后,代代相傳。

西津渡外,白浪滔滔,西津渡上,義渡救生。千年以來,義渡紅船在沉浮于白浪里的落難者眼中,不啻是苦海慈航。

眼前的這棟古樸典雅2層樓房,就是救生會遺址,修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一樓原為獲救人員暫住地,二樓為議事場所,內部裝飾樸素簡潔,北面石墻上鐫刻有當年捐資的善士們的姓名,讓世代銘記。目前這里已成為中國鎮(zhèn)江救生博物館,展示著近800年間救生會的發(fā)展歷程。

現(xiàn)在看到的這組銅塑雕像,再現(xiàn)了康熙年間,鎮(zhèn)江鄉(xiāng)紳正在籌建救生會的場景。早在南宋乾道年間,鎮(zhèn)江郡守蔡洸在各界捐助下,建造了五條大船用于救助。五條船分別掛上“利、涉、大、川、吉”的旗號,這是世界歷史上有組織的江上救助活動的最早記載。

穿過走廊,是一艘清代紅色救生船的模型。船頭前,刻有康熙皇帝御賜的虎頭金牌。當年鎮(zhèn)江江面浪大水急,時有災難發(fā)生,一旦發(fā)現(xiàn)江上有人落水,船只遇難,救生紅船就立即出發(fā)營救。救生船鳴鑼開道,其他船只聽見鑼鼓聲、看見虎頭金牌都必須避讓,讓紅船用最短的時間趕到出事地點。這樣的紅船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水上120。

清朝時期,由于人力財力的緊缺,救生會曾一度舉步維艱。當時救生會的主事蔣豫四處奔波,奔走呼號,在他的感召下,俠肝義膽的鎮(zhèn)江人民紛紛捐錢捐物,修造紅船,招募艄公,救生會得以延續(xù)。之后,蔣家一門七代,在140多年里,前赴后繼,為救生會的存續(xù)傾盡家產,為救生會的發(fā)展嘔心瀝血,留下了一段驚天地、泣鬼魂的大義贊歌。

救生會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觀世音”。當年行色匆匆的過江客,在從昭關石塔下穿過禮佛和祈求平安的同時,都會把感恩的目光投向這濟渡救生、護佑百姓的救生會。光緒年間《京口救生會敘》中記載:大風時紅船出江心以防舟覆,一年以來,無有傷亡者,賴救生會之力居多。鎮(zhèn)江救生會,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大愛篇章。

昔日的繁華渡口已經成為現(xiàn)代都市里的一道風景,救生紅船也已成為老人們腦海里一段封塵的記憶,但鎮(zhèn)江救生會依然矗立在西津渡口,它曾經的豐功偉績被鐫刻在那里,熠熠生輝。

Hash:8040bbe6c4d349fdad03e0f8f3c7cad116ab94b5

聲明:此文由 鎮(zhèn)二八井28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