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視野:雪景正定古城古建筑
正定古城已有1600多年歷史,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北15公里處。淵源流長的歷史,給古城留下了瑰瑋燦爛、風格獨特的文化名勝古跡,歷史上的正定古城素以“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稱。
河北正定隆興寺,在隋開皇六年(586年)開始興建,本來叫做龍藏寺,唐改名為隆興寺。
摩尼殿坐落于隆興寺內。此寺始建于隋,到宋初(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改建時才用現名。明、清兩代雖進行過修葺,但主要結構仍與宋《營造法式》相近,其總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風格。摩尼殿獨特的建筑為海內孤例。
大殿面闊7間(約35米),進深7間(約28米)。十字形平面,呈有南北中軸線的狹長方形。面闊進深2個方向的次間都比梢間狹窄一些,布局奇特。
大殿屋頂為重檐歇山頂(后代重修),四面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龜頭屋)。外檐檐柱邊砌以封閉的磚墻,內部柱網由兩圈內柱組成。
隆興寺摩尼殿側立面圖
隆興寺摩尼殿剖面圖
摩尼殿
整個群體從南到北依次序為山門,在山門后長方形院子分列左右兩側的鐘樓和鼓樓,佛寺中央的大覺六師殿,北面的摩尼殿與左右配殿,組成了另一個院子,而整體則構成一個依著中軸線作縱深發(fā)展的布局,由外而內,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加強殿宇層次,已經擺脫了以往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的風格。這種建筑群的布局被稱為伽藍七堂。
北宋開寶4年(公元971年),宋太祖下令興建大悲寶閣以供奉千手觀音菩薩像。此后,把寺院不斷擴建,隆興寺慢慢形成以大悲閣為核心的宋代建筑群。
一、正定四塔之一凌霄塔
凌霄塔位于正定古城的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塔身粗壯,塔體巨大,形狀如樓閣。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砌筑與木結構結合,故俗稱木塔。(該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公元762-799年)年間,至宋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大修,金皇統(tǒng)五年(公元1145年)等多次重修)。
二、廣惠寺華塔
廣惠寺華塔,又名多寶塔。坐落在河北正定古城內生民街路東高阜之上原來的廣惠寺內。
廣惠寺華塔由主塔和附屬小塔構成,全用磚砌。主塔底層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狀小塔,小塔環(huán)抱主塔,高低錯落,主次相依,精巧華麗,壯觀秀逸。(廣惠寺始建于唐貞元年間(785~804年),但塔的建造要晚至金代,是中國磚塔中造型最為特異,裝飾最為富麗的塔。 據文獻記載,塔于唐,金大定及明清兩代多次重修,通過學者多認為這種結構的塔在唐塔中未見,應為金代重修寺廟時所建。但從整個結構和遺存來看,除了塔頂為金元重修外,1~3層雖經后代修葺,但基本構件和造型做法應該是唐代貞觀初年的遺構)。
三、臨濟寺澄靈塔
臨濟寺澄靈塔坐落于正定古城生民街東側臨濟寺內,俗稱青塔、衣缽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是為供奉臨濟宗開創(chuàng)人義玄禪師的衣缽而修建的,是一座磚砌八角九級密檐式實心塔,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正定開元寺須彌塔
須彌塔位于正定古城內常勝街西側開元寺內,始建于唐,造型古樸、端莊。(開元寺原名凈觀寺,始建于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F存的建筑卻是顯著的唐代風格。與其他寺院的布局不同,開元寺并非采用的對稱布局,而是塔和鐘樓并列而立,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從早期以塔為中心向晚期以殿為中心的過渡情況。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根據現存實物并結合歷史記載推斷,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寧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雖經歷代多次維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點。)
雪中正定圖片來源:正定在線
圖文來源網絡,中式營造整理編輯
歡迎轉發(fā)朋友圈,
其他平臺轉載需后臺留言授權。
長摁上面的 二維碼 自動識別關 注Hash:7fc7569fd1b4b00be492e197116d4a2e73545760
聲明:此文由 中式營造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