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 厚重中岳廟

美麗中國 魅力嵩山

2017年12月23日,記者來到太室山東麓黃蓋峰下,從名山第一牌坊下進廟,只見天中閣斗拱飛檐、亭臺樓閣、畫棟雕欄、氣勢雄偉。

環(huán)望廟宇,寂寂松柏,軒軒屋脊,湛湛晨色,讓人忘塵脫俗。恰逢中岳廟方丈黃至杰升座慶典,華服高冠云集,翩翩道風溢宇,透過秦漢魏晉的煙云、宋元明清的風雨,中岳廟的前世今生如飄飄游云在眼前展現(xiàn)……

本土宗教 中岳廟比少林寺早700年,是中國最大廟宇

道教作為我國本土宗教,以《道德經》這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粹為根本經典,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絢麗多彩的文化,積淀了道教文化燦爛悠久的歷史。

始建于先秦的中岳廟是道教在嵩山最早的場地,古稱太室祠,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岳廟在道教文化傳承發(fā)展上影響重大、地位突出。

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游覽禮祭太室山,聞山中有三呼萬歲之聲,至山麓見一彩云籠于山巒之上,龍顏大悅,賜此峰為黃蓋峰,封太室山為“嵩高山”,即“嵩山”,與華山、泰山、衡山、恒山并列,尊稱“中岳”。北魏時,太室祠三易其址,后定名為中岳廟。

中岳廟比少林寺早700年,是中國最大的廟宇。

紫氣東來 共有120位天子、要臣來嵩山中岳廟燔架祭封

公元424年, 一名叫寇謙之的道人懷著“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的志向走出了“隱處中岳30余年”的洞府中岳廟,壯懷激烈地前往魏都平城傳道授業(yè)去了。

自此,中岳廟與嵩山隨著歷代帝王的情有獨鐘和道教文化的長足發(fā)展而備受推崇。

從漢武帝劉徹奉中岳神像起至清乾隆五十二年止,共有120位天子、要臣到此燔架祭封。

古代帝王對待廟宇不亞于對宗廟祖先的崇拜,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是其中之一,她對中岳廟情有獨鐘,歷代皇帝的祭祀大典,規(guī)格最高的一次便是武則天垂拱四年之時。

史料記載,武則天于公元696年登上嵩山之巔封禪,祭祀中岳,封嵩山神為“天中王”,妻為“天靈妃”。此后,萬歲通天元年,武則天加封中岳,尊為神岳,稱天中王為“神岳中天皇帝”,妃為“天中皇后”。同時改年號為“萬歲登封”,并將當時的嵩陽縣改名“登封縣”,將陽城縣改名“告成縣”,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此時,飛甍映日、杰閣聯(lián)云迎來中岳廟的鼎盛時期。

自此之后,宋太祖趙匡胤、清乾隆等帝王對中岳廟更是“鐘愛有加”,擴建、整修,堪比皇宮。更有宋太祖趙匡胤為中岳廟制作衣、冠、劍、履,此風俗沿襲至今。

中岳廟在清乾隆年間按照工部營造則例的官式作法,而脫胎成現(xiàn)今這形制極似北京“故宮”的完整古代建筑群。清乾隆游嵩山,下榻中岳廟,寫下了一副對聯(lián):“嵩山最高 泰華衡恒群賢拱手;王政至善 賢富智愚莫不歸心”,生動描述了中岳廟在我國道教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歷史 道家文化的理性光輝和人文情致

中岳廟前東西各有一翁仲,守衛(wèi)了廟宇2000余年,見證了中岳廟的興盛演變。過了崇圣門,東側中岳廟古神庫旁有4個鐵鑄的神像,被稱為鎮(zhèn)庫四鐵人,鐵人鑄造于北宋治平年間,距今已近千年,代表了我國宋代的冶煉鑄造技術。

走在中軸道上,嵩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建松介紹:“這青石鋪成的中軸曾經是御道,在封建王朝,只有皇帝才能走……”踏著那千年歷史的青石拾階而上,腳下的路似乎蘊含了不同的意義——曾經嚴謹?shù)姆ǘ榷Y儀,在時光的流轉中演變成如今的人人平等,古時候的一些尊卑禮義風流云散去。

峻極門因門口站了兩個把門將軍,故也叫將軍門。在門兩側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是東南西北岳殿,加上中間的中岳大殿,則是五岳齊備,五行俱全了。中岳廟內,碑刻林立,勒纂刻隸:有弘道法、明教義、記靈應、顯神跡之辭,亦有文人墨客的留芳之處,真、草、隸、纂各體具備,僅漢、魏、唐后的金石鑄器就有119件,成為研究和校補正史的珍貴實物。

如今,中岳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遺產點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

“龍棟鳳梁”的中岳廟注釋著一個個朝代的歷史變遷,顯示著道家文化的理性光輝和人文情致,與太室山下的嵩陽書院同汲著晨風朝露,攜佛家圣地少林寺,形成了嵩山儒、釋、道三位一體的奇觀。嵩山作為文化圣山的博大、厚重由此可見一斑。

Hash:fa53e7bf272451992700751f9dc76159a102963f

聲明:此文由 鄭州晚報登封播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