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文人墨客和癡男怨女前往普救寺,只為那場西廂愛情
你讀過《西廂記》嗎?你聽說過張生和崔鶯鶯的凄美故事嗎?你知道這段愛情故事發(fā)生地嗎?
當年,張生赴京趕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碰巧,在寺內看見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xiāng)時滯留在寺內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鐘情,而留下了《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故事傳說。從此,普救寺也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和癡男怨女前往感慨抒懷。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這里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南、北、西三面臨壑,惟東北向依塬平展。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整體建筑布局為上中下三層臺,規(guī)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莊嚴挺拔俊逸之感。
踏進山門,沿石階而上,即至飛檐翹角、氣勢雄偉的大鐘樓。
臺階兩側扶欄上掛滿了同心鎖,意為“天長地久、永結同心”。游客到此亦可敲鐘,祈禱“世界和平”。
大鐘樓后,通往塔院回廊內即可觸摸鶯鶯塔。該塔形制古樸、蔚為壯觀。塔平面為四方形,塔上壁用磚疊澀出檐13層,塔身高40米。聽導游介紹說,曾經游客可以進內參觀,我卻未能如愿。據古建筑專家羅哲文先生考證,該塔四方形空洞式結構,保留了唐塔的一些特點和風格,卻塔系明代重修。后來在91年重新修葺鶯鶯塔時,從剎穴(天宮)內出的銅佛像和捐獻記載印證,此塔確系明代嘉靖年間重修。
鶯鶯塔以奇特的結構,明顯的回音效應著稱于世。游人在塔側以石扣擊,塔上會發(fā)出清脆悅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聲,被稱之“普救蟾聲”,令游人連連稱奇。傳說普救蛙聲許愿很靈,聽到蛙聲可以庇護家人、帶來富庶。情侶許愿可以“情定西廂、白頭到老”。
鶯鶯塔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并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同時,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鶯鶯塔的后邊,是大雄寶殿。當年張生的讀書處西軒,就在大雄寶殿的西側。鶯鶯和她母親、侍女紅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則在大雄寶殿的東側?!拔鬈帯?、“梨花深院”、“書齋院”穿插其間。這給張生提供了窺視崔鶯鶯的極佳條件。
在這里有張生越墻會鶯鶯的跳墻處,也有張生上墻踩踏過的杏樹。
寺后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成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臺”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寺院的布局,再現了《西廂記》的描寫。寺宇布局以中軸線為準,依次為天王殿、鐘鼓樓和大雄殿。東側前為經院,后為僧舍等;西路為塔院、西廂書齋,最后是別墅花園。
如今游玩普救寺,重現當年張生與鶯鶯絕妙幽會之處,抬頭看看那越墻的杏枝,"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脫口而出的千古絕唱,更能把游人引入"意似癡,心如醉"的遐想之中。
Hash:f2e2a1a89191a608dcb08697f630f1578d188a9e
聲明:此文由 森淼淼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