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落筆洞遺址:26年前出土古人類牙齒被中科院鑒定為一萬年前化石
落筆洞外景。記者 孫清 攝
落筆洞古人類牙齒化石。 記者 孫清 翻拍
有人說,三亞是文化沙漠。讓此言論“打臉”的事實是:1992年,三亞落筆洞遺址經考古發(fā)掘,發(fā)現了古人類牙齒,后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鑒定,在落筆洞采集到的人類牙齒為一萬余年的古人類牙齒化石。12月1日,三亞日報歷史文化采風團在專家的帶領下,組織讀者前往落筆洞遺址采風采訪。
26年前考古發(fā)掘,落筆洞遺址距今一萬余年
落筆洞洞穴第一次進入學界視野要從1983年算起。三亞文化界知名人士何擎國說,當年,第二次全國文物調查,廣東省博物館楊式挺教授來到落筆洞進行考古踏查,在洞穴中發(fā)現了含貝殼和脊椎動物化石的灰色膠結層堆積,并初步推斷這是一處適合古人類居住的洞穴遺存。
1992年2月,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的老師帶領海南省文博專業(yè)班的部分學員,復查了落筆洞。三亞市博物館館長孫建平當時作為一名學員也參與了“落筆洞洞穴”的復查。學員們在復查中采集到了幾枚人類牙齒化石。
“采集到的古人類牙齒被當時省文化廳文物保護管理專業(yè)人員送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做鑒定,結果顯示,在落筆洞采集到的人類牙齒為一萬余年的古人類牙齒化石,考古年代當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晚期智人。”時隔26年,孫建平向采風團成員講述“一萬余年的鑒定結果”時,仍然跟當年一樣激動無比。
“結果出來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孫建平說,落筆洞古人類遺址的發(fā)現,讓外界重新定義了海南。這一重大發(fā)現,得到了上級文物部門高度重視。
1992年10月和1993年11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館和三亞市博物館三方組成考古工作隊,兩次對落筆洞洞穴進行考古發(fā)掘。落筆洞洞穴出土了晚期智人牙齒化石8枚、石制品成品、半成品及其他石料200余件,較為典型的石制品90余件。
1990年1月、1994年11月,落筆洞遺址先后被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落筆洞遺址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專家表示,落筆洞遺址的發(fā)現和發(fā)掘成果,對研究海南島古地理、古氣候、古動物和古人類的演變、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落筆洞原來不叫落筆洞,主洞之外還有十余洞
落筆洞遺址位于吉陽區(qū)落筆村良坎坡落筆峰南側巖壁下(三亞學院學院路附近)。為保護文物,落筆洞遺址進行封閉管理,平日幾乎不對外開放。眺望落筆洞,它就像一個碩大的印章一樣,戳在三亞這塊沃土上,被稱之為“印嶺”。《崖州志·輿地志》記載:“落筆洞,城東一百一十里印嶺上”。也有人稱落筆洞為“落筆峰”。
而在三亞民間,尤其是落筆峰附近的村民,把落筆峰稱為“神山”把落筆洞稱為”“仙洞”。孫建平說,落筆洞還沒有封閉管理時,每年的初一到大年初五,時有當地和外地的村民會來此燒香祈福。傳說祭拜落筆洞后就會“心想事成”。
當地黎族百姓還把落筆洞叫作“候毛”,黎語意思是“神仙或圣人、皇帝所在的地方”??梢钥闯?,古代黎民百姓對大自然的崇拜,以及對落筆洞的喜愛與敬畏之情。
“那么‘落筆洞’這個叫法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采風團讀者向專家請教。何擎國講解道:“大家現在看到的‘云從龍’三個字之前是看不清的,我們拓片后經過查找史料、比對字體,最后才確定是元代的云從龍題刻的。”而落筆洞題字落款“至元癸未”清晰可見?!爸猎镂匆簿褪枪?283年的元代,距今735年?!币簿褪钦f,700多年前,云從龍題字后,才有落筆洞的叫法。
三亞學院博士王致兵介紹,云從龍是元代至元年間的海北海南道宣慰使,甘肅陜西縣人。史料顯示,云從龍以及云氏家族是影響元朝時期南方統(tǒng)治的關鍵人物,對海南來說,影響更加直接,因為云從龍是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往海南島的第一任軍政最高長官。
沒到過落筆洞的人以為,落筆洞就只是一個洞?!堆轮葜尽酚涊d道:“出洞左轉,百余步高上,別有十余洞?!?/p>
王致兵介紹,1933年旅行家田曙嵐在黎族導游的帶領下,從崖城徒步到落筆洞,整整走了三天,并對落筆山峰的幾個溶洞進行了探險。此前相傳連續(xù)有36洞。而田曙嵐獨自摸索著到了第8個洞,找不到第9個洞和后面的其他訛傳的洞了。
采風團一行還找到了仙郎洞,位于落筆洞東面十多米的削壁低處。仙女洞,位于北面崖底,洞口狹小,僅容一人側身而入,入洞后更別有洞天,面積千余平方米。據說,上世紀50年代,落筆村的村民曾把刻有標志的椰果拋入井中,這些椰果次日分別在大東海和亞龍灣龍?zhí)粮〕?。此外,專家介紹,落筆峰還有一“宮殿洞(將軍洞)”,位于仙郎洞東側的山腰之處。
落筆洞巖壁上有七處詩詞題刻,最早的詩刻在宋代
千百年來,落筆洞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的文人騷客到此游歷,吟詩作賦,鐫刻摩崖,把落筆洞寫進了史籍。
歲月不語,唯石能言。如今,采風團一行到達落筆洞,雖不見當年宋、元、明、清諸代騷客身影,留下的詩刻卻讓人流連。
溶洞中,刻有宋、明、清不同時期的詩歌7首。而最早的題刻,則為宋代游寓詩人倭倭才的詩刻,其詩句“欲上雕鞍不忍歸”,體現詩人對美景的留戀,不得不離去時,心中依依不舍。 “化工造筆是何年?頓在窮荒絕島邊。筆下煙云常自起,想因多是濟元元?!泵鞔募o綱正在欣賞落筆峰之后,深深迷戀其中,還在落筆洞內修建書院,來此講學,希望借助落筆洞之“神仙落筆”之靈氣,培養(yǎng)國之棟梁。
“神秘的落筆洞不僅吸引來了文人騷客,還吸引了大將軍來此觀瞻它的雄渾磅礴?!焙吻鎳恢挂淮蝸淼铰涔P洞,對洞中歷史文化了有著深入的了解。他介紹,除了文人,武將也對落筆洞情有獨鐘,明成化十五年,崖州千戶洪爵來到了落筆洞,并提筆揮毫留下詩賦,永遠留在了落筆洞的石刻上,收錄在《崖州志》等史志中。
因古代的摩崖題刻,落筆洞文化精神在史籍上升華了。 如今,三亞有條路叫落筆洞路,有個村叫落筆村,有個排球隊叫落筆洞隊。在臨近落筆洞的三亞學院,有個文學社叫落筆文學社,有個電臺叫落筆有聲廣播電臺。還有注冊含有“落筆”字眼的公司企業(yè)。這都無不顯示了落筆洞的文化影響。 (記者 陳吉楚 張慧臏 洪光越)
Hash:930476877ace6cb43206d0517af4cb1553feeeba
聲明:此文由 文明海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