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叫板白馬寺,被歷史湮沒近百年古寺有啥能耐

有人向“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叫板了!“釋源祖庭”、印度高僧?dāng)z摩騰和竺法蘭埋葬地,現(xiàn)在,沒在你那兒,在我這兒嘍。

這個叫板的,叫慈云寺,近百年湮沒無聞,為何最近英姿勃發(fā)?難道是因為被450億元砸中的緣故?

高手過招,講究一擊必中。慈云寺有啥絕招能把白馬寺掀下馬?白馬寺有啥絕招予以致命回?fù)簦?/p>

言蘇倫 | 文

白馬寺“釋源祖庭”坐得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p>

現(xiàn)在有人跳出來跟它爭奪了

450個億是啥概念?這個真沒概念!以前聽說貪官貪污個一億兩億的,就燒壞了多少臺驗鈔機;這450億,要燒壞多少驗鈔機?。俊@不是重點,我今天想說的重點是,有個融創(chuàng)集團,看上了個寺廟,就準(zhǔn)備用這么多錢把它砸暈。

撬動這么多的資本,那要多牛的寺廟才夠這資格啊。牛不牛,先問你:鞏義市青龍山慈云寺,聽說過沒有?估計不少人會搖頭,河南的寺廟一大片,唯獨沒怎么聽說過它?它憑啥?憑的是“釋源祖庭”!

“釋源祖庭”?說的不是白馬寺嗎?現(xiàn)在怎么平地里跳出個慈云寺!它是怎么來的?原來,慈云寺是“被發(fā)現(xiàn)”的:1995年,原鞏義市文保所所長席彥召,發(fā)現(xiàn)了一個1910年印刷的隴海鐵路鄭汴段宣傳冊,其中介紹沿途景點時,就提到了一座寺廟——漢代慈云寺。一上來就是“漢代的”,看著怪嚇人的,他就查地方志等歷史資料,但沒啥收獲,就叫了幾位老先生,跑到山溝里親自看看。

到那兒一看,就看到了明代進(jìn)士、河南府知府虞廷璽撰寫的《重修青龍山慈云禪寺碑銘》。從碑文上,就看到了“歲月屢更,風(fēng)雨頹圮,碧瓦飄盡,棟折垣墻坍塌,所存者惟殿基屋址而已”之語。也就是說,當(dāng)時的慈云寺坍塌得只剩下地基了。

就這么個寺廟,明代重修以后,又經(jīng)多次重修,香火似乎一直延續(xù)到上個世紀(jì)初;之后,整個的20世紀(jì),慈云寺似乎沒了和尚,斷了香火。上世紀(jì)70年代,當(dāng)?shù)嘏d修水利時,挖出部分古碑,但被村民當(dāng)做建材使用了;若不是這幾位老先生的偶然發(fā)現(xiàn),估計慈云寺還躺在深山人未知呢。

慈云寺究竟是“釋源祖庭”

還是白馬寺的下屬道場?

22年前才“被發(fā)現(xiàn)”的慈云寺,居然抱負(fù)不小,要跟白馬寺爭奪“釋源祖庭”的位子,白馬寺能愿意嗎?

說自己是“釋源祖庭”,不是你說是就是,要有扎實的真東西。那么,慈云寺有啥真東西呢?

慈云寺拿出的證據(jù),一個就是《慶贊慈云主持南宗順禪師行狀碑銘》,其中說到,臨濟宗二十五祖、明代高僧南宗順南行時,路過慈云寺寫下了“果然是祖庭”的話,那意思是,慈云寺是臨濟宗的“祖庭”;另一塊就是明景泰元年(1450)的碑刻,上面第一句就寫著:“竊聞古剎慈云寺,乃釋源大白馬寺,慈云古道場,自漢、唐、宋、元敕建重修”。在這兒,把慈云寺當(dāng)做了“釋源大白馬寺”了。

就這些證據(jù),能說服洛陽人不?曾任洛陽漢魏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長的徐金星,就有點看不下去了。他專門撰寫了文章予以反駁。

他說,在今日白馬寺所存的古代碑刻中,刻有“釋源”、“祖庭”四字者,尚為數(shù)不少,且其中有多方古碑是早于明代的。因而,至遲在元代,洛陽白馬寺就有“釋源”、“祖庭”之稱了。比如,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年)所立《扶宗弘教大師奉詔修白馬寺紀(jì)實》刻石,即是由“釋源住持嗣法小師、講經(jīng)律論沙門凈印立石”;元代延祐元年(1314年)所建的《故釋源宗主宗密圓融大師(即元代白馬寺住持慧覺)塔銘》,標(biāo)題及文中都有“釋源”字樣;元代至順?biāo)哪辏?333年)所立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碑文中即稱白馬寺為“祖庭”、“釋源”。要比碑刻,白馬寺隨便拿出一通,都要比慈云寺“高古”多了。

徐金星下了結(jié)論:若論整個中國佛教的“祖庭”,只能是一個,即洛陽白馬寺;而后世的各宗各派,都可有自己的祖庭,如少林寺為“禪宗祖庭”、臨濟院為“臨濟祖庭”等。從慈云寺現(xiàn)有的資料看,在明代南宗順之前的一千多年里,是沒有人將慈云寺稱為“釋源”、“祖庭”的。從這一點上說,南宗順僅僅根據(jù)“竊聞”就大膽“創(chuàng)新”,是犯了“不妄語”之戒的。

至于“竊聞古剎慈云寺,乃釋源大白馬寺。慈云古道場……”那段碑文,徐金星認(rèn)為,是斷句有誤。應(yīng)該斷為“竊聞古剎慈云寺,乃釋源大白馬寺慈云古道場……”如此一斷句,這就變味了,慈云寺成了大白馬寺“下屬”的慈云古道場了,而不是要“掀翻”白馬寺,與白馬寺平起平坐了。按當(dāng)時的情況,慈云寺只有22畝地,白馬寺是它的3倍以上,這也能看出誰才當(dāng)?shù)闷稹按蟀遵R寺”的角色。

東漢十八羅漢“西天取經(jīng)

爭來爭去就是為了爭正統(tǒng)

慈云寺與白馬寺要一爭高下,其背后牽扯到的是兩座寺院的歷史淵源問題。而它們的歷史淵源,跟印度來的兩位高僧?dāng)z摩騰和竺法蘭扯上了關(guān)系。根據(jù)《魏書》的記載:永平七年,漢明帝做了一個夢,夢到又高又大的金人,頭上有光環(huán)還會飛。第二天讓大臣們一起來解夢,有一位大臣就說這是西方的佛,類似于中國的神,漢明帝一聽高興了,西方的神都給朕托夢了。于是立馬挑了十八個人組隊去西方請佛了。這大概就是中國最早的“西天取經(jīng)”了。

西行十八人組在天竺碰到了兩位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然后用白馬馱著佛像和經(jīng)卷,帶著兩位高僧一起回洛陽了,這時候是永平十年。

漢明帝親自接見兩位高僧,讓他們住在招待所鴻臚寺,二位高僧就是在這里翻譯出著名的《四十二章經(jīng)》。但是,不能一直住招待所呀,于是,永平十一年,漢明帝就下令在洛陽城西雍門外建寺院讓兩位高僧安家。為了紀(jì)念白馬馱經(jīng),就取名白馬寺。

那么,慈云寺怎么來的?明代進(jìn)士、河南府知府虞廷璽撰寫的《重修青龍山慈云禪寺碑銘》上說,“漢明帝永平七年,有僧摩騰(攝摩騰)、竺法蘭始創(chuàng)白馬寺于洛陽城東,既而云游此山,因其山川之秀,遂開慈云禪寺。……”也就是說,兩位高僧“始創(chuàng)”的是白馬寺,“既而”才開了慈云寺,這說明啥?說明白馬寺在慈云寺之前。

誰在前,誰在后,這似乎是明擺著的。之所以要爭,是因為都很眼饞兩位高僧,誰跟他們關(guān)系越深,就越能證明自己最正統(tǒng)。

兩位高僧很“忙”

死后都不知道埋在了哪里

現(xiàn)在爭“釋源祖庭”不說,慈云寺還跟白馬寺爭起了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埋葬地。埋在哪兒就是哪兒,現(xiàn)在,兩位高僧泉下有知,恐怕自己都弄糊涂了:自己到底埋在哪兒?

慈云寺有啥證據(jù)說明自己就是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埋葬地呢?原來,它有一通明萬歷十七年(1589)的《青龍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圣境之圖》,上面清晰地刻著“祖林”兩個字,并且還刻著一座金光閃閃的舍利塔。同時,還刻著明代南宗順的《贊二老談經(jīng)偈》,標(biāo)注著二老談經(jīng)的位置。

據(jù)他們的考證,“祖林”這個“祖”,以及“二老”,就是攝摩騰和竺法蘭;“林”就是地位很高的人的埋葬地;“祖林”就是這二位印度高僧的埋葬地了;而且,人家的舍利還在這呢。

有文章為慈云寺說話,說沒有慈云寺的“祖林”,白馬寺也許就不會有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墓地了。因為白馬寺不過在崇禎七年才立下墓碑,兩個土冢才強行“劃”在了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名下。那意思似乎是,白馬寺的兩個墓,是有“需要”才劃歸到兩位高僧名下的。

白馬寺確實有兩座高僧的墓,在鐘樓鼓樓之下,東西對稱相望,頂上種著蘭花,,墓碑上分別刻著“漢啟道圓通摩騰大師墓”和“漢開教總持竺法大師墓”,碑刻的封號是宋徽宗追封的。

從典籍記載的角度來說,白馬寺是有底氣的?!段簳め屨咧尽飞险f:“……漢因立白馬寺于洛城雍關(guān)西。摩騰、法蘭咸卒于此寺。”南朝梁釋惠皎《高僧傳》也說:“攝摩騰……后少時,卒于洛陽?!梅ㄌm……后卒于洛陽,春秋六十余矣。宋代崇寧二年(1103年)的碑刻上有宋徽宗的圣旨,追封攝摩騰為“啟道圓通大法師”、竺法蘭為“開教總持大法師”,旨“下西京白馬寺”,“今后每迂圣節(jié),各許進(jìn)奉功德”。

還有清代清代如琇《洛京白馬寺釋教源流碑記》直接說宋代皇帝在白馬寺開過兩位高僧的墓,看見兩位高僧的儀容呢,怎么現(xiàn)在會跑到慈云寺?

是啊,怎么跑到慈云寺去了?我也很想知道。我總覺得,慈云寺“祖林”這個“祖”,以及這“二老”,是不是攝摩騰和竺法蘭這二位,確實需要確鑿的證據(jù),僅憑石碑上的圖就定論,那讓考古的童靴們情何以堪?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豫記版權(quán)作品,轉(zhuǎn)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fā)郵件至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眾號搜索:豫記。(yjhltxdjm)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Hash:26f7025adfecc59474d5ad4a668f8c1cc6a3188e

聲明:此文由 豫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