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這座低調的古建筑,主人是誰不了解,解夢都會想到他

這兩年洛陽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網(wǎng)紅打卡點,那就是復建的隋唐陽城天門。 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中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之一,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宮的正南門,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605年),是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雖然是在遺址上復建的,但夜幕降臨,燈光開啟,宛若重回盛世唐朝,確實很吸引人。

應天門雖然白天高大巍峨,晚上燈光璀璨,但終歸是復建的建筑,而在應天門一路之隔的地方,就隱藏著一座古建筑,這個地方就是周公廟。眾所周知,洛陽雖然是十三朝古都,但由于歷史原因,保存下來的古建筑并不多,這個位于五賢街的周公廟,就是其中之一。

洛陽周公廟,也稱周公廟博物館,始建于隋末唐初,是為了紀念西周時期的著名人物周公姬旦而建,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存建筑以明清時期為主。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姬發(fā)之弟,都城洛邑的締造者。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發(fā)建立了周王朝,然而好景不長,在位四年后,姬發(fā)離世,其子成王繼位。為幫助年幼的侄子治理周朝政權,姬發(fā)的兩個兄弟,姬旦(周公)、姬奭(召公)在三門峽陜源之上立石柱為界,分陜而治,自陜而東者,周公治之。

分陜而之后,周公用六年時間平定叛亂,開疆擴土,封邦建國,推行田井制,營建洛邑,制禮做樂,并于第七年還政于成王??梢哉f,周公姬旦是周朝數(shù)百年基業(yè)的第一功臣。后人評價周公是孔子之前、黃帝之后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人。從東周起,歷代統(tǒng)治者和文人學者都視其為圣人,稱為“元圣”。

洛陽周公廟山門并不大,刷身份證進去之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兩側的古槐,兩株古槐據(jù)說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樹干要三四個人才能圍住。古槐生長得十分旺盛,樹蔭覆蓋山門到元圣殿之間的整個區(qū)域。元圣殿曾經(jīng)是周公廟的第一重建筑,可惜現(xiàn)在只剩一些基礎、還有門口的石鼓了。

元圣殿后,是現(xiàn)存建筑中的主殿定鼎堂。定鼎堂建于高臺之上,至今還保留有遼金時期的建筑風格,正門上方的匾額為國民黨元老、時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的戴傳賢所題。為什么題匾的人是“考試院院長”呢?原來,1932年日軍發(fā)動"一·二八"事變后,國民政府曾遷都于洛陽,并重修了周公廟,并且將周公廟作為當時的中央政府考試院所在地,所以才有了“考試院院長”題匾定鼎堂。

周公廟之所以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本身是古建筑群外,定鼎堂內的周公長子伯禽的塑像,還是為河南目前發(fā)現(xiàn)的單體較大的明代彩塑像,可惜的是,當年為了將伯禽彩塑藏在墻體內,將彩塑手腳給廢了,雖然如此,伯禽的塑像仍是這里最有歷史價值的藝術品。

定鼎堂后面的建筑為禮樂堂,面闊五間,進深兩間,是清代建筑,建筑本身的價格并不算大,殿內陳列有周公當年分封各地諸侯的塑像,因為塑像拍出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并能接受,在這兒就不送上圖片了。

最后面的清代建筑,是周公廟里的先祖堂,里面除了陳列部分文物外,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由周公衍生出來的中華民族中的100多個姓氏,1993年,臺灣賴、羅、傅宗親會拜謁周公廟時,曾豎了“追本溯源,根在河洛”碑,目前此碑還在定鼎堂前東側,時至今日,每年仍有從全國各地的人來到這里尋根溯源。

周公廟,在洛陽僅存的古建筑中應該算是最不起眼的了,如果不是應天門的復建,許多游客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更不會走進這個沒有門票的地方,但周公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的影響卻足夠深遠,具體到我們,可能對周公熟悉的就是《周公解夢》了,但一個悲催的事實是,《周公解夢》是后人借周公之名而寫的書,和周公本人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如果朋友們在洛陽旅游的話,可以到這里看一看,從明堂天堂出來,步行十分鐘就可以到達。

圖文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謝絕轉載、商用。

更多原創(chuàng)旅游圖文,歡迎關注我,帶你看不一樣的風景。

Hash:f7842196139e8e27f6688aaa022a768cc29a6244

聲明:此文由 風景故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