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 | 這里,被評為“再發(fā)現(xiàn)四川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
2017年3月28日,由四川省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相關(guān)部門與《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合作,共同主辦的“再發(fā)現(xiàn)四川——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活動,第四批名單新鮮出爐。洛帶古鎮(zhèn)入選。
此次,《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發(fā)布的“最美觀景拍攝點”是基于全新地理六度信息打造的,即:經(jīng)度、緯度、海拔高度、最佳拍攝季節(jié)、最佳拍攝時間、最佳拍攝方向。通過中國國家地理的圖書和新媒體產(chǎn)品,將為用戶帶來全新的觀景體驗,讓用戶以最便捷的方式,看到四川最美的風景。
再發(fā)現(xiàn)四川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
成都市龍泉驛區(qū) · 洛帶古鎮(zhèn)
經(jīng)度:E 104°20′
緯度:N 30°38′
海拔高:520m
觀看方位:東偏北30°
最佳拍攝時間:07:00-09:30
最佳拍攝季節(jié):四季皆可
攝影/余茂智
當陽關(guān)叩開龍泉山脈的門扉,古鎮(zhèn)洛帶的麗像漸次敞開。
這是四月暮春的一個清晨,當初升的朝陽剛好爬上龍泉山梁時,我正背負相機立于古鎮(zhèn)一家單位的三樓樓頂。絢麗的霞光穿越山梁上一片高大的紅豆樹林,染紅了裊繞其中的淡藍晨霧。
暮春的晨風徐徐,會館高翹的飛檐下,古老的風鈴在低吟淺唱……仿佛那著名的客家童謠隱約而來——“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
熙來攘往的洛帶古鎮(zhèn) | 余茂智
《月光光》是客家人的勸學童謠。
一段時間里,我都在這座客家古鎮(zhèn)上尋尋覓覓,聽古鎮(zhèn)上的老人講古,說鎮(zhèn)上的居民多為客家人;客家人的根在中原,中原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所以客家祖先從中原遷徙嶺南,再從嶺南遷徙四川,雖輾轉(zhuǎn)千里、萬里,歷經(jīng)百年、千年,從來都是“寧丟祖宗田,不丟祖宗言”。
銘記了客家人太多族群記憶的客家話,是客家人惟禮是尚情感交流的密碼 | 余茂智
客家人生性愛唱山歌,觸景生情,便可依曲成歌 | 余茂智
這個“言”,不僅是指客家人從古至今說的客家語,也指中原傳統(tǒng)的禮俗——仁、義、禮、智、信,。而《月光光》就是要讓每個客家孩子明白,知書才能達禮,耕讀才能傳家。耕讀傳家是每個客家家族最尊崇的祖訓。
青瓦連天的客家民居及其簇擁的會館,形成洛帶獨特的移民記憶和聚落文化 | 余茂智
洛帶客家先祖都是當年清初“湖廣填四川” 的見證者。
洛帶是古川渝古商道的一個節(jié)點,早在漢時就已聚村成街,三國時成為蜀漢熱鬧一方商品聚散場鎮(zhèn)。所以今天的洛帶,至今也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三國時期的故事——比如洛帶地名的來歷,說是阿斗在洛帶游玩時,不小心把玉帶落在了鎮(zhèn)上的八角井里,后來人們誤寫“落帶”為“洛帶”,洛帶之名就這樣叫開了。
還有鳳儀巷,說是蜀漢時,朝廷曾在這里修建有鳳儀館,以供阿斗和他的母親游玩洛帶時住宿,只是到今天,鳳儀館不見,只留下鳳儀巷這條巷名,但古鎮(zhèn)上裝飾有1500只鳳凰圖案的五鳳樓卻是依據(jù)這個傳說而建的。
懷著對南方故土的深情眷念,當年客家人在新建家園種植的紅豆樹,早已蔚然成林。今天,其綠風浩浩的姿態(tài),令人感動感懷 | 余茂智
到明末清初,因為戰(zhàn)亂、瘟疫和饑荒,家鄉(xiāng)洛帶和四川大地其他地方一樣,滿目瘡痍,一遍荒涼。在清《填川詔書》的政策鼓勵下,客家先民沿著古川渝商道來到洛帶。因為不忘南方故土,他們來時便在古道旁的山梁上種下一棵棵“生南國”、“最相思”的紅豆樹。而此時,我正站在古鎮(zhèn)的高處,遠遠望見那片蔚然成林的盎然生機,頓時讓我油然生起無限的溫暖!
客家人遷徙洛帶,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三百年,代代客家人在這片一度荒蕪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他們種下桃,種下李,種下一季季莊稼,如今,這處龍泉山西麓一隅的客家人聚居區(qū),是桃紅李白的國家級生態(tài)鎮(zhèn),是風情獨醇一方的鄉(xiāng)村活態(tài)文化桃源地。
青瓦連天的客家民居及其簇擁的會館,形成洛帶獨特的移民記憶和聚落文化 | 余茂智
對外來的人們而言,洛帶古鎮(zhèn)就是一處會館薈萃的古鎮(zhèn)。從上街到下街,依次是廣東會館,江西會館和湖廣會館,它們或氣勢恢宏,或典雅精巧,靜臥于古鎮(zhèn)的“一街七巷”中。
客家先民初來洛帶時,可謂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廣東會館一檐柱上的楹聯(lián)就說,“慘淡經(jīng)營廟貌獨憐供一炬,努力締造神麻共祝保千秋”,正是出于互訴鄉(xiāng)愁、抱聚成團,共克時艱的需要,一座座移民會館于清乾隆年間在洛帶次第建成。
廣東會館正廳前的曠壩上,有一個偌大的水缸。到此觀光的人們往往都會將一些零鈔錢幣投擲缸中以為祈福。從水缸回望,會館建筑玲瓏多姿 | 余茂智
其實對最初的移民來講,會館就是他們供奉先賢神祇的“廟”。在洛帶,廣東會館供奉的是粵王趙佗。在嶺南客家人的心目中,趙佗是秦統(tǒng)一中國以來,最早成功在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民族親和政策的杰出政治家,也是最早把中原文化和先進生產(chǎn)力傳播嶺南的偉大先驅(qū);廣東會館也供奉佛教高僧六祖惠能,他曾在廣東韶關(guān)曹溪河畔南華寺弘法37年,最終創(chuàng)立了佛教禪宗,與孔子、老子并列為“東方三圣人”。
洛帶江西會館整體布局嚴謹,空間安排合理,尤其是中后殿之間的天井里伸出一個小戲臺 ,其構(gòu)思獨特,為四川客家會館中所未曾見 | 余茂智
江西會館供奉的是晉代著名道士許遜。史料記載,曾出任四川旌陽縣令的許遜,一生為民除害,匡世濟民。傳說中,許遜曾“斬蛟除害”,為江西人避免了一場大的災難,所以江西客家人尊許遜為“江西福主”,對他推崇備至。
湖廣會館大門 | 余茂智
湖廣會館供奉的是大禹。禹是中國傳說時代與、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以畢生精力治理洪水,又劃定中國九州,后世之人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大禹生于四川汶川,平生功業(yè)除了蜀地也遍及湖廣,所以自古以來兩湖百姓都敬之為神。由于關(guān)羽生前曾駐軍湖北江陵、湖南長沙,湖廣移民為使鄉(xiāng)黨增添光彩,也曾塑關(guān)羽之像于會館殿堂。
無論是許遜、六祖惠能,還是大禹、趙佗和關(guān)羽,他們都是傳統(tǒng)美德的化身??图胰苏f,人無根不能立足,人無德不能立世,人無才不能做事。
川北會館的戲臺 | 余茂智
會館除了供奉神祇,也曾是同鄉(xiāng)移民議事、聚會的場所和孩子們讀書的學堂。
在洛帶的上場口,還有一座川北會館,那是2000年因城市建設需要,從成都臥龍橋街異地原貌搬遷至此的。川北會館的遷入,使洛帶“會館之鄉(xiāng)”的美譽更加名至實歸。
正月春夜,洛帶火龍連日飛舞,是為迎春祈福 | 余茂智
洛帶的節(jié)日活動總是豐富多彩的,其中以火龍節(jié)和水龍節(jié)給人的印象最深:正月十五元宵夜,隨著一陣鑼鼓之聲在五鳳樓廣場上驟然響起,一隊頭裹紅巾、赤膊光脊?jié)h子們奮力而舞的金龍奔襲而至。這時,有人猛喊一聲,“燒火龍了!”夜色中只見一束光彩燦爛的焰火直噴金龍,金龍隨之騰躍翻滾起來。此時,全場無數(shù)的焰火均向上下挪騰,奔走穿梭的金龍噴射而來,一時間,整個廣場成為焰火歡騰的海洋……這個與火同舞、與龍同樂的節(jié)日,叫火龍節(jié)。而與火龍節(jié)相對應的就是炎夏時節(jié)的水龍節(jié),顧名思義,這是一個與水同舞、與龍同樂的節(jié)日。
上承古韻的“劉家龍”,不僅有火龍、水龍,還有彩龍、板凳龍、草龍、娃娃龍等。圖為板凳龍與水龍狂舞的鏡頭 | 余茂智
洛帶水龍節(jié),客家人潑水狂歡的節(jié)日 | 余茂智
其實在過去的洛帶,正月十五舞火龍鬧元宵,焰火歡騰,紅光普照,是為祈福;夏日伏旱,水龍騰云駕霧,呼風喚雨,是為祈雨。不過到今天,舞水龍也與燒火龍一樣,都已成為家鄉(xiāng)百姓的一種節(jié)日娛樂方式。
需要特別一提的是,無論燒火龍還是舞水龍,參與龍舞的都是鎮(zhèn)外寶勝村的劉家龍。社科專家考證,有“豢龍世家”美譽的劉家龍,至今也傳承著古代中原龍舞的古樸程式。
除了龍舞絕技,隆重的”蒸嘗”祭祀之后,是族人在春天的曠壩之上、花樹之下、和煦春風之中的親情融融的壩壩宴 | 余茂智
客家人也為這片迷彩風土帶來了源自中原的古老祭祀遺風——烝嘗會。
在古時中原,皇家有四時之祭: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之后,四時祭祀改為春秋兩祭,并以“蒸嘗”之名泛指祭祀活動。按客家風俗,祭祖儀式用豬、牛、羊“大牲”行三獻禮稱為“祭”;用雞、魚、豬頭“小牲”,以酒祭地稱為“酹”。
洛帶威風鑼鼓的盛世強音 | 余茂智
鑼鼓之音鏗鏘響起,各方英雄又在會館古老的戲臺上粉墨登場。過去,族人們在此共敘鄉(xiāng)情,共賞戲曲之樂;今天,戲臺下坐滿的則是醉迷在濃郁客家文化中的八方賓客 | 余茂智
一年一度的清明烝嘗會,當然是“祭”的是規(guī)格。清明那天,客家人按班輩大小,依序排列在祖先的牌位前,先行大禮,再聆聽會首高唱祭文——“清明盛典,飲水思源;祖宗高遠,代代齊全;風雨蒸嘗,認祖歸宗……”同時告誡族人,“聯(lián)絡感情,維護族譽;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助困濟貧,團結(jié)互助……”。再之后,就是族人相聚規(guī)模盛大的壩壩宴了。春陽、山風、酒,灌入族人同根的血液,熱烈的氛圍中,大家親情交融,大快朵頤;而祖先的榮光,也就這樣親切地貫穿了一個族群慎終追遠的文化記憶……
洛帶多姿多彩、流詩淌韻的的客家建筑,是世人共享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 | 余茂智
熙來攘往的場鎮(zhèn),仿佛《清明上河圖》的一個局部 | 余茂智
暮春的風掠過我的面頰,我知道的,它從客家先祖栽種的那片紅豆林而來,從會館飛檐下高掛的風鈴而來,從龍舞的騰躍中而來,從高唱的祭詞聲中而來,那么清新,那么溫暖,就猶如那首古老童謠那么讓人倍感親切——“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
青瓦蔭覆的客家民居里,客家過著田園詩意般的安逸生活 | 余茂智
濃郁的客家文化,使洛帶古鎮(zhèn)成為今天人們的熱游之地 | 余茂智
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我們的行走因你而更深遠
內(nèi)容總監(jiān) | 楊博
執(zhí)行主編 | 黃紅
文字編輯 | 徐德鵬 天藍 楊曼嘉
圖片后期 | 狄子棋
本期編輯 | 天藍
【往期回顧】
關(guān)注我們
深度旅行
樂享四季
投稿郵箱:HH2015@yuanliuwenhua.com
Hash:fd23d23a18c819dd9c97e3878a67a6005cb67b86
聲明:此文由 遠流生活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