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鬧市的印度式寺廟,90年前由日本人建造,曾是骨灰堂現(xiàn)在是蹦迪會所

乍浦路美食街、豐陽館后,繼續(xù)虹口系列。老話說“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今天要說的,就是位于鬧市街區(qū),每天人來人往,卻很少會被發(fā)現(xiàn)的一座“隱形”寺廟——西本愿寺舊址(別院)。或許,這是上海最低調(diào)的寺廟了。就連上海本地人,都很少知道它的存在。

日本人修建的印度式佛寺

西本愿寺,是一座由日本人建造的印度風格的佛寺,這歷史聽上去就有些曲折離奇。熟悉日本旅游的小伙伴應該都知道,日本京都有兩座本愿寺,分別稱為東、西本愿寺。西本愿寺是日本京都最大的寺院,由于在京都的地圖上占了很大一塊面積,因此去京都旅游的時候,無論有沒有計劃去參觀,應該都會注意到這座寺廟。上海的西本愿寺,就是它的別院。

▲2021年拍攝,外墻邊的一棵樹被砍,視野更清楚了

上海的西本愿寺舊址靠近乍浦路武進路的路口,為一座通體白色的東洋建筑,形制卻是印度窣堵坡式樣。每當人們經(jīng)過此地,看到寺廟外墻上那分成三排二十一朵的蓮花浮雕,朵朵各異,估計都會在心里嘀咕這馬路外墻竟然還有這種特別的裝飾。

▲2020年拍攝,當時外墻邊有兩棵樹

但是,有心人如果抬頭看的話,才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玄機在屋頂上——巨大的半圓形蓮瓣,彰顯著這座建筑的與眾不同。而一旁的“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文化建筑”銘牌,能留意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來安放骨灰的別院

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量日本人來到上海,在虹口區(qū)落腳。同時,他們把帶日式風格的佛教信仰帶到了中國,各教派紛紛在滬設立“別院”。西本愿寺最初選址塘沽路,建于1906年,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是1931年后建的,由日籍建筑師岡野重久設計,仿造當時同時代的東京筑地那座同樣是印度風格的本愿寺建造,當時耗資5萬兩。二樓為僧人住所,一樓暫存日本人的骨灰盒。

▲上海西本愿寺別院,老照片

東京筑地本愿寺,震后重建改為印度風格

因為內(nèi)部平時無法進入,我們只能站在外部欣賞這座歷史建筑的外墻。能看到馬蹄形的拱形大廳,沿街東山墻設置有碩大的拱形火焰形券面,上飾蓮瓣浮雕,圍繞著中央的窗戶。蓮瓣的外緣為半圈草紋浮雕,下緣為10塊長方形禽鳥浮雕帶飾。原來還有七只大象浮雕、獅子雕塑和兩尊坐式菩薩,均在特殊年代被毀。北面有拱券門廳,拱券立面飾半圓形浮雕。

1939年后,西本愿寺別院一度成為日僑避難所以及日軍集結的據(jù)點,周圍戒備森嚴,門口掛有“英靈奉安所”的牌子,將戰(zhàn)死者的骨灰盒集中存放后,并定期中轉(zhuǎn)回日本。1944年,別院內(nèi)還另外增建過一座9層高的佛塔,用來安放骨灰。

抗戰(zhàn)勝利后,佛塔被廢棄,一切宗教活動被取締;原來寺廟里的佛像供案等用品,也在移到他處后難覓蹤跡。此后寺房一度作為和平博物館、虹口區(qū)體育運動訓練場所,并于1999年被列入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

如今的“蹦迪”會所

現(xiàn)在這里內(nèi)部是一家小型的live house劇場,名叫珍珠會所。內(nèi)部也被重新裝修過,呈現(xiàn)華麗復古的風格。這里經(jīng)常會舉辦主題派對,還供應一些西式簡餐;劇場里夜夜歌舞升平,不少顧客都沉醉在熱鬧歡騰的氣氛里。不過考慮到這里曾經(jīng)是安放骨灰的地方,狂歡時倒有一種“墳頭蹦迪‘的既視感。

如今,過往的歲月逐漸不被人們提起,也許只有墻上的告示牌,幫助我們“定格”了那段特殊的歷史。建筑磚縫里殘留的歷史余溫、角落里遺存的當年塵埃……與周邊的市井煙火融合在一起,陪伴著這座城市的日日夜夜。

地址:乍浦路455號

交通地鐵10號線四川北路站

Hash:b7ff13a8a02907a330afca738233ed65cc1d2462

聲明:此文由 Shirley雪梨醬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