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碑額書法,凝重處氣象森然
東漢碑額書法
王稚子墓闕銘
釋文:漢故兗州刺史雒陽王稚子闕。
作品:拓片高95cm,寬46cm,立于東漢元興元年(105年),石在四川新都,原為東西兩闞,并有陰,現(xiàn)僅存東闕。石久殘,世間多為殘拓。隸書題額。
賞析:銘文僅一行,存九字。洪適、趙明誠據(jù)全拓著錄其目。字體為較為成熟的隸書,方筆特征明顯,樸實(shí)沉重,與雜有篆意的早期碑額不同。
秦君神道銘
作品:神道墓闕上題字,額拓高92cm,寬37cm,石立于東漢永元十七年(105年),出土于北京石景山。
景君碑額
釋文:漢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
作品:全碑拓片高205cm,寬77cm, 碑立于東漢漢安二年(143年),出土于山東任城,后移置山東濟(jì)寧。
賞析:篆額兩行十二字。與前兩碑額相比,此額顯得方筆多一些,圓轉(zhuǎn)與方折并用,線條細(xì)勁沉穩(wěn),頗有風(fēng)骨。不過,此類碑額的書寫都屬新莽六書中的正統(tǒng)小篆,且《韓仁銘》、《袁博碑》與袁安、袁敞碑都出于河南,在當(dāng)時京師雒陽附近,可知當(dāng)時在中原的文化傳承是井然有序的,齊魯之地同此。
孔宙碑額
釋文: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245cm,寬94cm,碑立于東漢延熹七年(164年),出土于山東曲阜, 現(xiàn)存曲阜博物館。
賞析:篆額兩行十字,中上有穿。此碑額與華山廟碑額風(fēng)格相近,體態(tài)嫻雅,結(jié)字異曲同工,用筆更為勻停,其收筆處更加圓潤飽滿,含而不露,當(dāng)是最為典型的“垂露”篆。
趙菿碑額
釋文:漢故郎中趙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80cm,寬79cm,碑立年月無考,1937年春出土于河南南陽,現(xiàn)存南陽市臥龍崗漢碑亭內(nèi)。
賞析:篆額兩行八字。與前兩碑額相比,此碑額用筆更沉凝穩(wěn)健,有方有圓,姿態(tài)寓方正于婀娜之中,在垂露篆一類中又顯得樸厚典重,少一些嫵媚,多了一些剛健。柯昌泗在《語石異同評》中說:“郎中趙菿碑額(南陽出土),結(jié)構(gòu)遒密,筆畫凝練,與鄭固碑同”,因此石出土較晚,給予了“后來居上”的評價可資今鑒。
袁博碑額
釋文:甘陵相尚府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145cm,寬24cm,河南偃師出土,現(xiàn)存于偃師市文化館。
賞析:篆額,存兩行八字,額上端有殘損。此額書結(jié)字寬博宏闊,用筆方圓兼濟(jì),線條勻停嫻靜,與漢篆名刻《袁安碑》、《袁敞碑》俱立于河南偃師,筆跡似出一人之手,為漢篆典型之作。
鮮于璜碑額
釋文: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
作品:全碑拓片髙228cm,寬80cm,碑立于東漢延熹八年(165年),1973年出土于天津武清,現(xiàn)置天津歷史博物館。
賞析:篆額,“漢故”以下兩行八字,全額成“品”字形布局。方筆,篆書,轉(zhuǎn)折有隸法,線條方整渾厚,氣象寬博謹(jǐn)嚴(yán),清朗勁拔,疏密有致,頗見匠心。亦當(dāng)為漢碑額書之精品。
衡方碑額
釋文:漢故衛(wèi)尉卿衡府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髙170cm,寬104cm,碑額拓片高48cm,寬23cm。是碑立于東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出土于山東汶上。
賞析:題額兩行十字。書者朱登,無傳,碑與額同為其所書。用筆厚重拙樸,結(jié)體縱長,氣格偉壯,清代隸書大家伊秉綬從此碑受益良多。
釋文: 惠安西表。
作品:原石為摩崖,石刻縱約300厘米,寬約210厘米,由《黽池五瑞圖》、《西狹頌》 正文和題名共三部分組成,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因?yàn)榭淌炍恼兄敳控Q刻有“惠安西表”四字題名,又名《惠安西表》。
拓本分三紙,文字拓本一高156cm,寬146cm,一高65cm,寬51cm,刻于東漢靈帝建寧四年 (171年),石在甘肅成縣。
賞析:篆額,一行四字。格調(diào)蒼雅古拙,灑落飄逸,線條細(xì)勁圓渾,縱長取勢,造型生動,有施蟄存所謂“飛騰夭矯”的漢代石刻氣象,堪稱漢碑額書中的精品。
韓仁銘
釋文: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
作品:全碑拓片高152cm,寬90cm,碑立于東漢熹平四年(175年),河南滎陽出土,現(xiàn)僅殘存小塊。
賞析:篆額兩行十字,下有穿。此額筆法承接小篆,線條勻停婉轉(zhuǎn),結(jié)體寬博圓融,疏密有致,字形修短隨意,空間錯讓得當(dāng),用筆流暢婉通,氣息上既樸茂自然,又典麗舒和,別具一番情調(diào),堪稱上乘之作。施蟄存《北山集古錄》云:“此碑清中葉始聞于世,畢氏《中州金石記》始著錄,前人皆未見也。隸書殊茂美,篆額尤飛動有致”,評價甚高。
趙寬碑額
釋文:三老趙椽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114cm,寬58cm,碑立于東漢光和三年(180年),1941年出土于青海樂都,后藏于青海圖書館,遇火焚殘損。
賞析:篆額,兩行六字。結(jié)字穩(wěn)中有險,姿態(tài)生動,用筆重按輕提,其垂腳收筆帶有明顯尖細(xì)的“倒薤篆”風(fēng)格。
三公山碑額
作品:全碑拓片高175cm,寬83cm,是碑立于東漢光和四年(181年),出土于河北元氏。
賞析:題額陽文一行四字,刻于中間。兩邊各陰文一行,左為“靈山君”,右為“封龍君”。體兼篆隸,筆畫簡率樸直。值得一提的,是《三公山碑額》的刻法,即在筆畫輪廓外沿施以細(xì)線陰文淺刻,烘托出正文浮雕陽文的效果,此法為后來碑額和墓志蓋中釆用陽文雙鉤的一路開了先聲。葉氏《語石》卷三認(rèn)為此類陽文“淺刻平漫,黑文滿布,此由石質(zhì)易裂,若刻之過深而細(xì),冷泠露骨,觸之即損”,表明具體刻法和石材質(zhì)地密切相關(guān)。
作品:全碑拓片高174cm,寬75cm,碑立于東漢光和六年(183年),出土于河北元氏。
王君碑額
釋文:漢故王君之碑。
作品:僅存碑額,拓片高40cm,寬37cm,該碑立于東漢中平二年(185年),據(jù)傳乾隆初年發(fā)現(xiàn)于陜西寶雞。
賞析:篆額,三行六字。為較為規(guī)范的大篆,線質(zhì)與結(jié)體均稍近于石鼓文,渾樸蒼茫,斑駁古雅,自然大方,略無裝飾。
趙君墓碑額
釋文:漢故圉令趙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176cm,寬83cm,碑立于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出土于河南南陽。
賞析:此額題兩行八字。隸書,下有穿孔。東漢碑額中隸書碑額有著相當(dāng)?shù)谋壤?,雖面目各殊但都不離漢隸筆法和生動活潑的筆意,氣象宏大,此額與碑文皆出同一書人,結(jié)字方正帶縱勢,筆形豐富。
上尊號碑額
作品:全碑拓片高189cm,寬105cm,碑額拓片高52cm,寬26cm。該碑立于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出土于河南臨穎。
孔羨碑額
釋文:魯孔子廟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及碑額拓片尺寸闕如。立于黃初元年(220年),存于山東曲阜孔廟?!犊琢w碑》又稱《魏魯孔子廟碑》,施蟄存先生據(jù)《魏志·文帝紀(jì)》考為黃初二年立,為封孔子二十一世孫孔羨為宗圣侯,并命擴(kuò)修舊廟,設(shè)吏卒以守衛(wèi)之降詔紀(jì)事。此碑文傳為梁鵠所書,無證。
賞析:三行六字。額書流麗明秀,姿態(tài)嫻娜,上接《華山廟碑》、《孔宙碑》之風(fēng)范,可見漢額書跡的遺風(fēng),但字法稍異,“魯、孔、廟”不盡合六書。
作品:亦稱《范巨卿碑》,全碑拓片高100cm,寬67cm,碑額拓片高50cm,寬27cm。曹魏青龍三年(235年)隸書碑刻。石立于任城(今山東濟(jì)寧),久佚,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出土,僅存上半截。
賞析:篆額兩行十字。此額有繆篆意味,方正圓厚又不失婉轉(zhuǎn)風(fēng)韻,惟“廬、范”等字字法有異。葉氏《語石》以此為例,說碑額之字“篆體住往不合六書,偏旁繁省,時乖古誼。魏廬江太守范式碑額,廬內(nèi)之田從困,范內(nèi)之已從巴,則在三國時以如此”。
霍君神道碑
作品:拓片高37cm,寬39cm,出土于河北巨鹿,年月無考。
Hash:f053504c0367fa0039715b0e86d5a42c55f0fd3d
聲明:此文由 菏澤市書法家協(xié)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