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風景美地標多,四百年文昌閣,八百年四望亭,白塔晴云瘦西湖

這里是行者老張的旅行歷史研究所。

文昌閣,揚州的地標,到過揚州的朋友對這座建筑應該都有印象,沒去過揚州的朋友也有可能見過,只要是揚州的旅游宣傳片一般都會出現(xiàn)文昌閣的身影。文昌閣位于揚州市中心,汶河路與三元路的交叉路口。一百年前,這里不是路,而是一條河,就叫汶河,上世紀初在拆除揚州古城的城墻時,長度不到兩公里的汶河被城磚填埋了,五六十年代,河道淤塞嚴重,就全部填平,變成了今天的汶河路。

經(jīng)常旅行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保存下來的古建筑都有叫“文昌閣”的,從城市到縣城,甚至鄉(xiāng)村都有??匆娢牟w,說明這里是“有文化有內(nèi)涵”的文風興盛之地,起碼在古代是如此的。因為此類建筑是封建社會的“公辦學?!?,一般會是一組建筑群,文昌閣是其中的主要建筑。

揚州也是這樣,文昌閣是明清時期揚州府學的文廟,為什么叫“廟”?因為里面祭祀的是孔子,古代的學府是教學和祭祀合二為一的,學子在學習的同時也要祭拜孔子。府學就是州府一級的公辦學堂,揚州府學的其它建筑都因為各種原因損毀了,只有文昌閣幸存,也叫文昌樓,建于明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是當時的兩淮巡鹽御史蔡時鼎于主持興建的。

揚州文昌閣的外形看起來和北京天壇的祈年殿很像,上半部分是寰宇穹頂結構,這樣的樓閣式文廟造型并不多,大部分文昌閣都是有棱有角的。揚州文昌閣的建筑材料為磚木,三層重檐,攢尖頂,高24.25米,底層為八角形,四面開拱門。最初的文昌閣是建在汶河的文津橋上的,據(jù)推測可能沒有下面的八角形墻垣,后來沒有河沒有橋了就改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

這座建筑也在揚州市中心,精巧的結構格外引人注目,名叫四望亭,距離文昌閣不遠,在揚州四望亭路東端,汶河路西側?,F(xiàn)存四望亭是磚木結構,八面三層,攢頂式瓦頂,每一層亭檐的飛角上掛有鈴鐺,風吹鈴響,清脆悅耳。

四望亭的始建年代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建于南宋嘉定年間,另一種說法是明嘉靖年間。而且都有古代縣志記載,《萬歷江都縣志》中引用宋代《寶佑志》記述:“四望亭在州治南,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年),特授直寶謨閣、權發(fā)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事崔與之建?!鼻宕?a href='/qianlong/' target=_blank>乾隆江都縣志》中則記載著四望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康熙、雍正年間都曾修葺。

明清時期的江都縣就是現(xiàn)在的揚州江都區(qū)??h志中記載的四望亭名字叫文奎樓,后來又叫魁星閣,和文昌閣一樣都是辦學機構。建國初期的時候旁邊還有石牌坊,古代的制度是經(jīng)過牌坊時“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清末太平天國時期揚州是主戰(zhàn)場,魁星閣還被改為瞭望哨,“架木四望亭,伺城外”,所以改名為四望亭。

白塔晴云,曾經(jīng)的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在瘦西湖風景區(qū)的中心地帶,建于清乾隆年間,樣子和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挺像,就是仿照那個建造的,和不遠處的五亭橋類似。白塔是磚石結構,高30多米,是瘦西湖比較醒目的建筑,很容易看見。

白塔旁邊還有御碑亭和法海寺,御碑亭里面的御碑是乾隆皇帝的,上面刻著他的題詩一首“一朵花宮結凈因,周環(huán)綠水漾波新。歌臺畫舫何妨鬧,恰是亭亭不受塵。”作于1757年春二月,第二次下江南期間。乾隆爺六下江南走到哪里都喜歡題字題詩,雖然他老人家一生寫的詩很多,題的字也多,不過“藝術成就”真的一般,這是業(yè)界公認的。

瘦西湖是乾隆皇帝和他爺爺康熙帝很喜歡的園林,他們下江南都會來這里游玩、小住,研究佛教文化,寫寫詩,練一練御筆。乾隆爺曾為揚州留下很多御碑,不過只保留下來五塊詩碑,白塔晴云這塊是其中之一,還有瓜洲渡一塊,大明寺西園三塊。

更多精彩內(nèi)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Hash:f2069f90f9ac85e37947b92d683880abd90a09af

聲明:此文由 行者老張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