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的古磚收藏 | 金石契
文/梅松
吳昌碩素有“磚癖”,所藏古磚頗多,光緒戊子(1888)七月間他曾以此為內(nèi)容刻了一枚印,可以為證。早在十余年前,他在“道在瓦甓”印款中就說:“舊藏漢、晉磚甚多,性所好也。爰取《莊子》語摹印,丙子(1876)二月,倉碩記?!薄靶灾谩惫倘皇瞧涫詹毓糯u的主要原因,但“絀于資”則是另外一個原因。特別是乾、嘉以來江浙地區(qū)的古磚收藏的風(fēng)氣,無疑為財資有限,而又饒有古癖吳昌碩的集古生活,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效仿之路;同時,古磚也是制作硯臺的材料,作為案頭清玩,并藉以發(fā)悠古之思,對于擅長篆刻的吳昌碩而言,也是信手拈來之易事。
吳昌碩刻“磚癖”。采自《吳昌碩全集·篆刻卷二》
一、藏磚
吳昌碩曾有“以磚顏虛室,人詩兩勁瘦”的詩句,其中所謂的“以磚顏虛室”,指“禪甓軒”而言,即“元康三年(293)”磚。其“禪甓軒”印款云:“得晉磚,雙行,文曰元康三年六月廿七日孝子中郎陳鐘紀作宜子孫位至高遷累世萬年相禪磚,因以名吾軒”。又《蒼石齋篆印》中有一枚“鳳甓齋”,不知是否即指其藏吳鳳皇(272—274)磚而言?吳昌碩有致子貞先生的《東麓尋磚》詩稿,即是他尋訪古磚道白:
濁世嫌銅臭,深盃勝古歡。翁猶文字甓,一甓托瑯玕。作鏡(石靡)能到,持躬運卻難。迢迢東麓路,愁絕足蹣跚。
八磚談往事,千甓伎斜曛。古意傳今日,芒鞋踏飛云。人去三代上,髯亦舊參軍。破硯年年食,坡仙合認君。
吳昌碩刻“鳳甓齋”,采自《倉石齋篆印》,日本平成三年六月二十日出初版印刷
吳昌碩致子貞先生《東麓尋磚》詩稿。浙江桐鄉(xiāng)君匋藝術(shù)院藏
“八磚”,不知是指阮元“八磚吟館”,還是張廷濟“八磚精舍”?“千甓”,即指陸心源“千甓亭”。子貞,很有可能就是姚福同(生卒不詳),又作子真,嘉興人,為滬上著名實業(yè)家,善書畫,富收藏。他曾與吳昌碩、劉承幹(1882—1963)、蔣汝藻(1877—1954)、沈?qū)毑ㄉ洳辉敚?、姚煜(??923年后)、張均衡(1872—1927)等人一起參與購贖《漢三老碑》之事。
光緒戊子年(1888)夏月,施浴升游上海,適逢吳昌碩在拓古磚,于是贈其一份。施浴升歸后作《古甓記》一篇,這是一篇關(guān)于吳昌碩古磚收藏的重要文獻。其文如下:
古甓十三:吳五晉八。吳曰“五鳳”,曰“永安”(304),曰“鳳皇”,曰“天紀”者二;晉曰“元康”者二,曰“永嘉”者二,曰“建興”,曰“咸和”,曰“太元”,曰“泰始”(265—274)。其長或八九寸,或一尺數(shù)分,闊厚稱之?!拔屮P”文曰:“五鳳元年八月十八日造”,右側(cè)作窗欞之形?!坝腊病蔽脑唬骸坝腊苍臧嗽率铡保覀?cè)反書“舍人番君作”云。“舍人”之名始戰(zhàn)國,乃舍其家事其事者,李兌(生卒不詳)、孟嘗君(生卒不詳,約前279)、張儀(?—前309)皆有舍人,見于《戰(zhàn)國策》,蓋家臣類也。漢高祖為沛公(前256—前195),以樊噲(前242—前189)為舍人,殆沿當(dāng)時之例,后遂為官名矣。
吳昌碩題“鳳皇三年施氏所作甓”磚拓,圖片選自西泠印社2010年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
“番君”者,“番”其姓?!对姟吩唬骸胺┧就健?,鄭《箋》云:“番氏,韓《詩》作繁”,古今皆讀如字,余謂當(dāng)讀“蒲何反”,“繁”有“皤”音,故“繁”為“皤蒿”。漢《地理志》“魯國蕃縣”。杜預(yù)引其語作“番”;應(yīng)劭曰:“蕃音皮”?!捌ぁ?、“皤”古音近。古鄱陽之“蕃”作“番”,此“番”蓋亦以邑為氏者,與《韓勑碑》陰有“任城番君”,豈其族與?
“鳳凰(皇)”文曰:“鳳皇三年(274)施氏作壁”,上端文曰“富貴”?!氨凇?,“甓”之假字也?!稜栄拧吩啤瓣伯S謂之甓”;《廣雅》云:“甓,磚也”。自漢太尉施延避地于吳,為吳興有施氏之始。太尉孫然為吳名將,封永安侯,然子績?yōu)?a href='/dangyang/' target=_blank>當(dāng)陽侯。韓文公《施士匄墓志》所云“太尉之孫始為吳人,曰然、曰績,世濟其跡者也”,是時施氏正盛,此其墓磚。古磚文多八分,此“天紀”二磚乃篆,一曰:“天紀元年八月卅日作”,字尤奇異。是時孫休好奇字,造新字以名其子孫皓,刻石如《天璽紀功》、《禪國寺》等碑,皆篆書,臣下亦從而化之乎。
鳳皇三年原磚與拓本
晉“元康”磚二,皆陳氏作,一曰:“元康元年(291)六月廿七日陳鐘紀作富貴宜子孫興”;一曰:“元康三年六月廿七日孝子中郎陳鐘紀作宜子孫位至高遷累世萬年相禪”?!瓣愮娂o”之名殆有慕前賢耶。二磚一單行一雙行,字為一人書,似古鏡銘之工者,絕可愛,“禪”字下作魚形,古磚多有之,余、魚音近,蓋取余慶意為吉祥云。二“永嘉”,其一左側(cè)篆書“萬歲不敗”,反文,上端“永嘉元年”(307),下端曰“朱安”,蓋作磚者名也;其一四面書,左側(cè)“永嘉元年八月十日立功”,右側(cè)“吳興烏程俞道兄弟”,上端“治作之”,下端“俞道初”。乃道初兄弟所造墓磚。烏程之縣先于郡,吳興之郡后于縣,爾時吳興領(lǐng)縣十一,烏程其一也。曰“治作之”者,治陶人名也。古磚尠四面字者,此亦足珍矣。
“建興”磚為孫氏造,“咸和”磚為播氏造,其文曰:“建興三年(315)太歲在乙亥孫氏造”,上端“萬歲不敗”,下端“傳世富貴”;曰“咸和元年(326)七月廿七日播令”,上端“萬歲”,下端“邽造”。蜀漢、吳、晉以建興紀年者三,吳建興三年(254)即五鳳元年(筆者按:吳無建興三年,故云),歲在甲戌,此云乙亥,乃晉磚也,播令邽者,播姓,令邽名也。播姓史傳罕見,《元和姓纂》謂為播鼗武之后,然則擊磐襄之后,亦姓擊乎?“太元”文曰:“晉太元十四年(389)仲秋之月易陽”。“易陽”其亦人名與?“泰始”文曰:“泰始三年(267)太歲在丁未八月作”,“未八月”作四字,雙行書之,右側(cè)作方卦文,上端曰“沈三師?!薄I蚴弦鄥桥d望族,門第甲浙右,自沈戎始遷是地,其后金鵝發(fā)祥而沈氏興,迄今官爵相繼,其流澤長哉。沈三師當(dāng)亦其裔。曰“三師?!?,殆亦有爵秩者與?友人吳蒼石藏此十三甓,甚寶貴。光緒戊子,余游海上,適蒼石筦榷于此,拓其文以贈。蒼石曰:“諸磚皆出吾郡,前數(shù)年有好事者以重訾募鄉(xiāng)人搜求之。是物皆藏墟墓,鄉(xiāng)人以其利也,競先發(fā)掘,一時古壙罕有全者。余雖甚好之,而不忍貽禍陳人,且無力不能多致,故所得止此?!庇嘣唬骸熬蝗藤O陳人禍,仁矣。雖然微是,君亦無所得,且好古無力之士,求一不得,君乃有十三,亦足豪矣。”因考究而為此記。
是年,吳昌碩四十五歲。因此該文可以作為吳昌碩四十五歲前藏磚的小結(jié),根據(jù)所列品目,是符合楊峴致陸心源札中所說的“昌石并無漢磚,只收吳磚”之語。是時,吳昌碩在滬瀆謀得小役,正是其求知若渴的黃金期。之前他從蘇州楊峴、吳云、沈秉成等諸老游,致力于古磚的收藏,因“無力不能多致,故所得止此”。文中所謂“好事者”,與陸心源《千甓亭磚錄》自序相比較,可知所指即陸心源在八年之前廣收古磚之事。
漢“歲吉月祥福祚永昌,延年益壽萬歲無疆”磚拓本
其后,吳昌碩在和磚友的交往過程中不斷地增添新的藏品,直至晚年還有人贈送古磚給他。如八十一歲時尚有“省安仁兄贈雷鋒墖磚”,其“詩以謝之”,云:“五季收殘照,三摩失壯觀。湖山付誰生,花藥已無闌。道在甓年紀,聾聞人土摶。短檠聊伴爾,冰雪夜漫漫?!瘪庇谒?,而癡于斯,吳昌碩于古磚可謂是老而彌嗜。
吳昌碩“答贈雷峰塔磚”詩軸,圖片選自浙江駿成2010年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專場,中國書畫(二)
二、磚拓和題跋
自宋歐陽修《集古錄》以來,效仿者甚多。而金石題跋,需要的是學(xué)術(shù)和藝術(shù)的雙重修養(yǎng)。明末清初以來,也有一些經(jīng)史大家只跋不題,其中不乏以書法欠佳之故。吳昌碩諸藝皆精,又富于學(xué)養(yǎng),尤其是在從吳云、楊峴、吳大澂游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金石題跋經(jīng)驗。如《缶廬集》卷一《謝沈公周瑾贈赤烏殘磚》、卷三《長生未央磚拓本為長尾》及手稿《漢磚拓本為日本友人題》,均體現(xiàn)了其在詩學(xué)、史學(xué)上的精深造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F(xiàn)經(jīng)吳昌碩收藏或題跋過的磚拓,裝裱成卷、軸,散見于各大拍賣公司拍賣圖錄,其中不乏杰構(gòu)。
吳昌碩題“天璽元年大歲在丙申荀氏造殘磚”等十六枚磚拓。采自西泠印社2011年春拍,中國書畫近現(xiàn)代名家作品專場(二)拍品號
如《天璽元年大歲在丙申荀氏造殘磚等十六枚磚拓》是吳昌碩現(xiàn)存的古磚拓本中的精品,其題云:
璽元年(276)大歲在丙申荀氏造殘磚:“天璽元年大歲。下闕在丙申荀氏造六字。天璽為吳歸命侯紀元。弟七篆跡,古茂與禪國山碑同,或亦蘇建所書耶。昌碩?!?/p>
元康七年(297)八月丁丑,茅山里施傳所作磚:“晉元康七年八月丁丑,茅山里施傳所作。文字遒勁如韓勑碑陰,又似紫泥封。缶記?!?/p>
茅山施傳磚:“光緒壬午(1882),震澤金俯將曾贈一磚,僅有茅山施傳四字。予鑿硯銘曰:磚出茅山。作者施傳。磚再作硯。吳甓禪。左側(cè)窗文?!?/p>
黃龍三年(231)殘磚:“吳黃龍三年,磚闕上端萬歲二字。曾記先師藐翁銘黃龍磚硯曰:黃龍之牙,牙不如修蛇??∏溆?。下端吳家篆?!?/p>
大康(288)九年八月十日汝南細陽殘磚:大康九年八月十日?!皶x磚。下闕汝南細陽。下端書窗文,出長興?!?/p>
元嘉廿七(450)年磚:“元嘉廿七年。宋磚,文帝紀元也。骨董家往往鑿爛嘉字為壽字,充西漢磚賺錢。予曾有句云:骨董射利肆作偽,商周而上還唐虞。破荷道人亂涂?!?/p>
寶鼎二年(267)七月殘磚:“寶鼎二年七月。下闕卅日臨淮裴雁造?!弊鞅诖蠹榇u:“作壁大吉祥。作壁二字泐。”
五鳳三年(256)十月殘磚:“五鳳三年十月。下闕八日造大歲在丙子。五字似五銖泉文。老缶?!?/p>
富貴萬年磚:“富字年字均半泐。下端富貴萬年。”
吳昌碩題“永安元年八月十三日”磚拓,圖片選自西泠印社2009五周年慶典拍賣會,名家手跡·碑帖法書專場
永寧元年(301)大歲在辛酉潘氏作殘磚:“永寧元年。晉永寧磚。長一尺四分,厚一寸三分。此斷磚下闕大歲在辛酉潘氏作八字,隸古可愛,下端萬歲不封。潘氏墓磚也。缶廬。”
永寧二年(302)八月作功磚:“永寧二年八月作。下一字,病鶴審定是功字。”
萬歲殘磚:“萬歲。”
建安廿一年磚(216):“建安廿一年。漢愍帝第四紀元也。此磚已鑿硯供吟寫之用,銘之曰:建安壁壘何可攀,吟詩我獨磨此磚。老缶?!?/p>
虎頭形磚:“虎頭形?!辈粩〈u:“不敗?!薄肮饩w庚子(1900)中秋,安吉吳俊卿題于石人子室,時秋雨初霽,盆荷猶放?!?/p>
此卷收磚拓十六枚,多數(shù)為殘磚,與前面楊峴致陸心源札中所言相吻合。按其跋中所云,“茅山施傳”磚為金杰所贈;“吳黃龍三年”、“建安廿一年”兩枚磚均制成磚硯。該拓本是吳昌碩五十七歲時所作,前一年吳昌碩剛從安東令任上下來,正是絕意于仕途,醉心于自己歡喜并籍以謀生的書畫、篆刻藝術(shù)之時,所以頗有余興,題跋、吟哦而樂此不疲。這件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境、環(huán)境之下的產(chǎn)物。跋中還為后人揭示出當(dāng)時骨董家鑿字為作偽的手段之一,即“鑿爛嘉字為壽字”。晚清時期,以古磚年代先后定其價值。西漢石刻存世極少,故尤為珍貴,厚利之下,作偽者自然也應(yīng)運而生。如《千甓亭古磚圖錄》卷一“延晃(光)元年封穴閏月十八日口口太歲在壬戌磚”,即為改琢之偽品。案建光二年三月改元延光,而是年閏二月,有悖于史,此是其一;文字漶漫,字形殊怪,雕琢痕跡極重,此是其二;磚與本卷另兩枚延光磚文字不類,此是其三,故斷為偽品。羅振玉嘗言,偽制古磚的高手,大多為杭州周邊如紹興等地。又辛德勇先生從歷史學(xué)的角度對一方很有名的“天鳳三年二月鄣郡都尉錢郡”磚進行考證,從而證實這枚磚破綻百出,其真?zhèn)巫匀徊谎远鳌?/p>
吳昌碩題“建興三年太歲在乙亥孫氏造”等兩枚磚拓
又《建興三年太歲在乙亥孫氏造等兩枚磚拓 》吳昌碩題云:
建興三年(254)太歲在乙亥孫氏造磚:“建興磚為孫氏造。上端萬歲不敗。下端傳世富貴。文字奇肆,得漢禮器碑遺意,且筆畫刻露完好無闕,陸氏千甓亭無此精品也。案蜀漢、吳、晉以建興紀年者三,吳建興三年即五鳳元年,歲在甲戌,此云乙亥,乃晉磚也。昌碩。萬歲不敗,漢磚中習(xí)見之字。予藏永寧磚,下端曰萬歲永封,甚為別致。癸巳(1893)白露節(jié),又題于扈(滬)?!?/p>
元康三年(293)六月廿七日,孝子中郎陳鐘紀作宜子孫,位至高遷,累世萬年相禪磚:“元康三年六月廿七日,孝子中郎陳鐘紀作宜子孫,位至高遷,累世萬年相禪。書似古鏡銘之極工者,真可寶貴。禪字下花紋作魚形,古磚中多有之。缶廬。下端花紋大有奇趣,山東陳壽卿太史所藏匋器瓦登文字往往類此。破荷?!?/p>
此幀收磚拓兩枚,前引施浴升《古甓記》有錄。是年,吳昌碩五十歲,正著手編選壬辰(1892)以前所作詩,成《缶廬詩》四卷、《缶廬別存》三卷。此時的吳昌碩常為衣食計,奔波于蘇滬之間,有時寒冬臘月也在船上度過。在這情況之下,其猶醉心于金石,足見已癖入膏肓。案歷史上以“建興”紀年者有三:蜀漢、吳、晉。磚出吳中,自然與蜀漢無涉;吳建興三年即五鳳元年,歲在甲戌,此云乙亥,故為晉磚無疑。吳昌碩跋云“文字奇肆,得漢禮器碑遺意,且筆畫刻露完好無闕,陸氏千甓亭無此精品也”,可見他藏磚時時以陸心源為參照。元康三年磚,吳昌碩多次拓跋,足見為銘心絕品,故珍重如是,吳昌碩還以此磚名齋號曰“禪甓軒”,亦是一證。甲申,即光緒十年(1884)。題跋之時距得磚之時,已歷九年,而此磚猶珍如拱璧,隨其四處漂泊。此磚亦見陸心源《千甓亭磚錄圖釋》卷六。按跋云,吳昌碩對陳介祺的齋中藏品也是相當(dāng)熟悉,這應(yīng)當(dāng)源于吳云、吳大澂的間接關(guān)系。
吳昌碩刻“禪甓軒”。采自《中國歷代篆刻集萃·吳昌碩》第144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三、磚硯和銘
劉熙(生卒不詳)《釋名》:“硯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宋代時已普遍使用硯,成為“文房四寶”之一,出現(xiàn)了端、歙、洮和澄泥“四大名硯”。古代文人對硯十分重視,生前終日相隨,死后隨之殉葬。中國古代崇尚“耕讀傳家”,文人畢生從事筆耕生活,因此所耕者即稱“硯田”。自吳昌碩遠祖吳松始,吳氏就一直以“耕讀”家風(fēng)相傳承。因此,吳氏一族人才濟濟,在本地頗有聲譽。吳昌碩深知硯田之艱辛,故而對于硯尤有深情,一生所作硯銘甚多。龔賢的一段題畫語,頗能道出像吳昌碩這樣依賴于書畫養(yǎng)家糊口者的艱辛:“憶余十三便能畫,垂五十年而力硯田,朝耕暮獲,僅足糊口,可謂拙矣。”
吳昌碩刻“道在瓦甓”。采自《吳昌碩全集·篆刻卷二》
在早年經(jīng)濟條件尚不寬裕的情況下,自己琢一枚磚硯,既可供使用,又可發(fā)悠古之思,于吳昌碩而言,不失為兩全其美的事。如《缶廬藏漢魏古甓數(shù)事琢硯,供書畫,苦寒,水凍筆膠,不能下,兒童戲供水仙于上,天然畫稿也,擁爐寫圖,題小詩補空》:“缶廬長物惟磚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拙,商量改作水仙盆?!睂⒃娙思娈嫾业淖髡撸L(fēng)雅而富有情趣的寒齋生活,活靈呈現(xiàn)出來。又《瘦羊贈汪郋亭司業(yè)(鳴鑾)手拓石鼓精本》有“清光日日照臨池,汲干古井磨黃武”句,注曰:“時以黃武磚為硯”,便是極好的明證。又《謝沈公周瑾贈赤烏殘磚》:“……,琢硯用之久長樂,拓本入手雙烏銀。嘉惠平生敢忘卻,寄書想見三摩挲。愛我疏狂不我噱,只愁荒傖字不識。病入膏肓無可藥,冷淡生涯且磨墨”。又《漢磚拓本為日本友人題》:“老眼摩青瞳,恨未能欔取。琢硯佐文房,供我寫石鼓”等,皆是吳昌碩以磚硯佐文房并藉以發(fā)悠古之思的真實寫照。吳昌碩每得一磚,幾乎都要既琢又銘?!扼緩]別存》自序中“得則琢為硯,且鐫銘焉”一語,就是極好的說明。《缶廬別存》卷三收錄了其自作磚硯銘十三條,可以與前面所述相互印證:
黃武磚硯:“黃武之磚堅而古,卓哉孫郎留片土,供我硯林列第五。”
鳳凰磚硯:“鳳凰磚,辟硯田。鳳來儀,有大年?!?/p>
黃龍磚硯:“黃龍,黃龍,爾耳則聾,爾心則聰?!?/p>
永安磚硯:“永安磚硯永用吉,安吉縣人吳苦鐵?!?/p>
天紀磚硯:“天紀篆文蟠云雷,阿倉獲此如獲碑,阿買八分徒爾為?!庇郑骸笆菤w命侯之紀年,我弄此磚康降天。”
建安磚硯:“建安壁壘何可攀,吟詩我獨磨此磚?!?/p>
永寧磚硯(左側(cè)有天災(zāi)生三字):“畫佛寫經(jīng),天災(zāi)化為永寧?!?/p>
甘露磚硯:“甘露垂垂,潤苦鐵之毛錐?!?/p>
泰康磚硯:“磚作硯兮康且泰,煦我五湖之印匄?!?/p>
泰始磚硯:“磨泰始磚安平泰,瓦甓之間有道在。”
茅山施傳作磚硯:“磚出茅山,作者施傳,磚再作硯,吳甓禪?!?/p>
辰字磚硯:“辰屬龍,誰為伍。上下相從我詩虎。”
楊峴等題吳昌碩“永安”殘磚硯拓本,安吉吳昌碩紀念館藏
數(shù)年前,曾見“吳昌碩自用并刻銘黃武元年磚硯”于某拍賣會,銘曰:“壬午四月金俯將持贈。黃武之磚堅而古,卓哉孫郎留片土,供我硯林列第五。倉碩?!比绻麑僬?,即《缶廬別存》中所錄的“黃武磚硯”。安吉吳昌碩紀念館藏有一幀吳昌碩手琢“永安二年”殘磚硯的拓片,銘曰:“永安磚硯永用吉,安吉縣人吳苦鐵”,另有楊峴、徐康題跋,即上述之“永安磚硯”?!懊┥绞﹤髯鞔u硯” 、“建安磚硯”則見于“題天璽元年大歲在丙申荀氏造殘磚等十六枚磚拓”卷。
吳昌碩刻“禪甓”,采自《中國歷代篆刻集萃·吳昌碩》
沈石友是吳昌碩硯友兼詩友,互為莫逆。《沈氏硯林》中吳昌碩為沈氏所銘之硯,多達百枚。卷末且有“建寧元年二月”磚硯二枚,制作精美,雖不能與前面的端、歙之硯相媲美,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佳物,尤其古磚本有的銘文和圖案,使得兩硯古意盎然,足以引發(fā)把玩者的悠古之思。沈石友小吳昌碩九歲,但在詩文上吳昌碩卻常向其請益,沈石友甚至替吳昌碩代作了好多詩文。因此,吳昌碩為其所作的硯銘,不乏有詩文代筆的報酬,但更重要的是吳昌碩對硯和硯銘的喜愛之情,才是他屢屢不倦的創(chuàng)作熱情——這與古磚的熱情是如出一轍的。
本文曾刊于《榮寶齋》2018年第1期
梅松先生影像
梅松,字淇園、號蘭甫,齋號小紅木瓜館、小曼陀羅館。民盟盟員。歷史文化愛好者,馀事喜歡金石、書畫,蒔蘭、植蒲。出版專著2部:《竹軒瑣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道在瓦甓—吳昌碩的古磚收藏和藝術(shù)實踐》(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2017)。
金石契主編張振國(棠村)簡介:
張振國:河北正定人,字定庵,號棠村,法名圓振,齋號觀云精舍。雅好金石書畫,近年來主要從事金石學(xué)的傳播與研究。師從海上童衍方先生。原為人民日報社《人民文摘》雜志藝術(shù)部主任,《非常藝術(shù)》雜志主編,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高研班書法金石工作室導(dǎo)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香港國際青年藝術(shù)家協(xié)會藝術(shù)顧問,金石契微信公眾平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2016年元月舉辦《凈土石華——秋碧堂藏古代佛教石刻拓片展》;2017年3月舉辦《凈心守志——張振國丁酉青州書法展》。2017年8月于濰坊舉辦《凈心守志——張振國書法金石題跋展》?,F(xiàn)居北京。
金石契執(zhí)行主編馬龍簡介:
馬龍:河南洛陽人,2004年結(jié)業(yè)于長春師范大學(xué)書法系,當(dāng)代書畫篆刻家,評論家、撰稿人。馬龍現(xiàn)為《非常藝術(shù)》雜志、《金石契》雜志執(zhí)行主編,金石契微信公眾平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馬龍有20萬字美術(shù)理論及美術(shù)評論散見于各專業(yè)類刊物?,F(xiàn)居北京。
Hash:bc2289fd530337e5918e58f963b20b2725960bfb
聲明:此文由 棠村—金石契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