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在信陽走過的橋!
歲月像過濾的篩網(wǎng),篩去記憶中的泥土,留下了閃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賞過趙州橋的古樸蒼老,領略過長江大橋的矯健雄偉。然而,我卻總是時時惦記著家鄉(xiāng)古城那座小橋,記著我童年夢幻的小橋。一到放假,縷縷牽掛總是促使我去尋找那溫馨甜蜜的童年回憶。
城市大橋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是市民心中天然的地理標志。信陽有小江南之稱,環(huán)境優(yōu)美,橋梁眾多,下面小編就帶你一起走走信陽的橋,欣賞那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虹橋:虹橋最初名叫“備戰(zhàn)橋”,是文革的產(chǎn)物,資料記載,彩虹橋初建于1981年,改革開放后,國家要修建107國道,并對彩虹橋進行了重建。1995年107國道竣工,當時的彩虹橋號稱“亞洲第一橋”(沒有橋墩的“拱形橋”),成為浉河上的標志性建筑,每個到信陽旅游的人都要看一看它的風采。2008年,政府出資100多萬元為彩虹橋裝飾,提亮,并更名為“虹橋”。建成通車,二十年來,隨著交通量的日益增大以及重載超限車輛的增多,導致橋梁主體構件提前出現(xiàn)疲勞性損壞。2016年9月,對其進行改造,2017年8月9日,經(jīng)過11個多月的建設,G107浉河新橋(彩虹橋)改造工程全面恢復通車。總投資3665萬元,是截至目前信陽橋梁建設史上最難改造的一座橋,無論是超前的設計理念,還是流暢的結構外觀、人性化的出入口設施,都成為這座標志性建筑的點睛之筆。
琴橋:琴橋位于琵琶山附近,故命名為“琴橋”。改建于2008年8月,長366.16米,寬24米,為混凝土橋桁梁橋平面橋,因為坐落在琵琶山下,且琵琶是琴,故2008年9月,更名為“琴橋”。 琴橋位于琵琶山附近,故命名為“琴橋”。琴橋上有淺灰色的四方形石柱,每兩個石柱之間有水泥圍欄,圍欄上刻有浮雕,內(nèi)容為象、鹿、飛鳥,熊貓等。每十個圍欄為一組,每一組左右兩端的石柱上立著憨態(tài)可掬的石獅子。
民橋:是浉河上唯一一座斜拉橋,也是最大最高的一座橋,其狀貌酷似魚骨。最早建于1965年,重建于2005年,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座獨塔斜拉式橋梁,大橋主塔高72米,全長630米,寬24米,標準式雙向四車道,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
關橋:西關橋估計算是目前市內(nèi)浉河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老橋了,現(xiàn)在改名為關橋。關橋是一座連拱石橋,共有五個橋洞。其始建于1981年,2008年進行了加寬改造,又把原本的水泥圍欄改成了現(xiàn)在形似機器人手臂的鋼筋鐵骨,十指彎折相向而手掌相連。改造后的西關橋猶如一個含苞待放的花朵,向世人展現(xiàn)著它美麗的容顏。
賢橋:又稱黨校橋,為1975年修建,五孔凈跨25米三助兩波雙曲拱橋,長149.2米,寬15米,改建后長184.25米,寬15米。因南依賢山,2008年9月改名為“賢橋”。秋日里河水清冽,帶著秋日里獨有的肅殺。只覺得一弦清流橋下過,兩岸秋色撲面來。
安橋原名叫平南大橋,因為位于平橋城區(qū)南部浉河上游,震雷山腳下人們習慣稱為平南大橋,大橋為混凝土桁梁橋,長455.78米,寬15.5米,2005年12月建成,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市中心城區(qū)浉河上橋梁更名的通知說該橋地處平橋區(qū),寓意安定祥和、歲歲安瀾之意,故名“安橋”。 (信陽市民的后花園)
申橋(信陽人習慣叫新大橋),九十年代修建,近年來經(jīng)修建后又換新貌。信陽市申橋位于浉河上游,該橋景觀燈的設計理念沿襲了百花之窗和百花園的風格,采用四棱體鋼架機構,每桿燈整體形狀呈倒置的“L”形,加之以紅色為基調,遠遠看去,既美觀又整齊。特別是夜幕降下的申橋,景色更是迷人。
京廣鐵路橋位于信陽市南的浉河之上。該橋分上下行兩座。下行即北京往廣州方向于1902年建成的平漢鐵路橋,上行即廣州往北京的鐵路橋,是1956年修建京廣復線時建成的,兩橋長約580米。下行線那座橋是中國最古老的鐵路橋之一,它見證了辛亥革命,軍閥混戰(zhàn),日寇暴行,解放戰(zhàn)爭和共和國建立以后的風風雨雨,承載著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百余年的歷史滄桑。南來北往的列車呼嘯而過,帶去的是歷史云煙,帶來的是物華天宜。
Hash:7a353012df7efdbf88e450219a5087e9ec8bfe07
聲明:此文由 楚韻申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