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塍一古村竟出這么多名人!狀元故里名不虛傳!

明代湯兆京

在《新建亳村東岳行宮記》中寫道

陽羨之西偏有亳村者,

地則奧區(qū),居多著姓。

亳村位于宜興西面的腹地深處,

是個人文厚重的古老村落,

在這居住的幾大姓氏都非常有名望。

下面就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吧~

《塍西村村志》主編 邵福君

亳村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人杰地靈,被稱之為狀元故里。據(jù)統(tǒng)計曾經(jīng)出了1名狀元,51名進士,60多名舉人。

TIPS 小科普

亳村歷史上名人眾多。宋代進士吳師古,官至吏部尚書,皇帝賜謚號文節(jié);明清孝潔公陳一經(jīng);都察院左都御史陳于廷,狀元陳于泰;復社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 陽羨詞派領袖陳維崧。

而陳氏在陳維崧之后,又走出“清風明月兩御史”的陳履平,陳履中。之后還有陳濂與他的子孫陳杲,陳焯及曾孫陳壇均為翰林,史稱“四世同館”。他們共同書寫了亳村的璀璨人文。

亳村這個名字,

又有何來歷呢?

據(jù)傳說,最早來到亳村的是吳氏,之后又相繼遷來尹氏,陳氏,雷氏等。而其中陳氏最為顯赫,在明嘉靖年間,陳氏以先祖居住的亳村為名,改“泊村”為亳村,延續(xù)至今。

陳氏當年在亳村留了下眾多建筑,

比如崇仁宅,文杏齋等,

但歲月流逝、時過境遷,

如今這些古跡都不見蹤影了,

唯有湖海樓和明代古墓還有殘跡。

明代古墓位于亳村的狀元公園,

公園小徑兩邊有石馬、石羊......

Q

這座明代古墓的主人是誰呢?

邵福君

實際上是亳村陳氏第十二代子孫,陳一經(jīng)的墓。也就是孝潔公之墓。

陳一經(jīng),生于明嘉靖十九年,字伯常,號懷古,鄉(xiāng)里人稱孝潔先生。

在他出生前,父親就過世了。母親為了不改嫁,扎瞎了自己的眼睛。因此,陳一經(jīng)對母親特別孝順。后人總結他的為人,有五個特點值得稱頌。

(可滑動預覽)

以德報怨

少年時,叔父百般刁難他。他"飲淚受之",不讓母親知道,怕母親擔憂。但后來叔父落難,家破人亡時,他救濟了叔父,并為叔父成家立業(yè)。

凜然嚴正

十六七歲時,鄉(xiāng)里有人使壞,用美色引誘他,但他再三拒絕,不為之所動。

樂善好施 慈悲為懷

凡有困難的人,有求于他時,他都能按輕重緩急,一 一相助。

愛民尊君 體恤民情

他為民俚平冤昭雪,并且疏劾不法之徒。

少壯窮達一致 不忘初心

不論他窮還是富裕,不管是平民還是做官,他都是一個樣子,穿著老百姓的衣服,走在街上,不認識他的人,都不曉得他是做官的。

陳一經(jīng)的故事,

一直傳頌到現(xiàn)在。

而在他之后,

亳村陳氏又走出很多名人。

左都御史

陳于廷

陳于廷是陳一經(jīng)的大兒子,東林黨的領軍人物。

地方文化愛好者 陳曉斌

陳于廷是亳村陳氏中做官做得最大的,名氣比較響。他非常關心農(nóng)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每到農(nóng)忙,他都帶著縣里的公職人員下鄉(xiāng),督促視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作,甚至和農(nóng)民一起勞動,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擁戴他。

陳于廷從七品小官,一直做到二品官職的左都御史。負責監(jiān)察,糾劾事務,兼管審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可以說是權力非常大。

但陳于廷為人正直,不畏權貴,直言不諱。在做御史期間,三次被貶。

(可滑動預覽)

第一次被貶

剛開始做御史的時候,因為大臣汪若霖的被冤罷官,陳于廷彈劾了大學士朱賡,結果陳于廷被奪俸。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再三寫信繼續(xù)彈劾朱賡,此事在朝野當中影響很大。

奪俸:把工資都扣了,一年不發(fā)工資。

第二次被貶

魏忠賢專權的時候,他想讓手下的人取代東林黨人趙南星,取代他禮部尚書的位置。因為陳于廷和他的父親本身都是東林黨人,所以陳于廷不答應魏忠賢這樣做。

魏忠賢當時彈劾陳于廷的時候,跟陳于廷講,只要答應這樁事情,事成之后,給他做更高的官,但陳于廷沒有答應,結果他就第二次被貶。

第三次被貶

崇禎末年,崇禎彈劾了一批官員,陳于廷知道后,向皇帝上書,要救這批官員。皇帝認為他是包庇他們,就將他削籍。

削籍:開除公職、開除職務。

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

陳貞慧

陳貞慧是陳于廷的兒子,也是東林黨人。時稱“明末四公子”之一。講到陳貞慧,就要講到明末清初的一個反清復明的組織復社。

當時東林黨的阮大鋮叛變,投靠了清朝。陳貞慧和候方域等人來到亳村,連夜寫了一篇文章《留都防亂公揭》,貼到南京城里,一夜之間造成了轟動,嚇得阮大鋮縮在了南京郊區(qū)。

由于這個事情影響很大,最后陳貞慧被清政府抓起來關在監(jiān)牢里。監(jiān)牢里碰到一個姓馬的偷偷把他給放了,出來后陳貞慧帶領一批人跟清軍搏斗,但寡不敵眾,最后他回亳村?;卮搴?,他十余年不入城市,于順治十三年去世,年僅五十三歲。

陳貞慧作為散文家,留有諸多著作,如《雪岑集》、《皇明語林》、《秋園雜佩》等。

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

陳維菘

陳維菘(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是陳貞慧三子中最為有名的,是陽羨詞派鼻祖。著有《湖海樓文集》,現(xiàn)存詩詞1600多首。

他的詞風格奔放,兼有清雅之作,更難得是他的各體詞都寫的很出色。他的作品注重反映社會現(xiàn)實,與他出生于講究節(jié)氣的陳氏家族不無關系。

湖海樓這座斑駁的建筑,可以說是亳村最有代表性的古跡。出生在這里的陳維菘從小就接觸了很多來往于陳家的名流雅士,耳濡目染。

明朝滅亡的時候,陳維菘20歲。入清后,陳氏家族慢慢衰落,陳維菘一直沒有走上仕途,但是他四處游歷,深入社會,寫出很多詩詞,成為陽羨詞派的代表人物。

直到康熙十八年,陳維菘才到了京城,授封翰林院檢討,參與《明史》的修纂。

《塍西村村志》主編 邵福君

在《明史》的修纂當中,陳維菘盡心盡力,嘔心瀝血。因為工作忙,一直沒能再回家鄉(xiāng)看看??滴醵荒辏蚰X疾逝于北京琉璃廠住所。

除了陳氏,

亳村還有其他兩大姓氏——吳、尹。

吳姓是最早來到亳村的。

吳姓的始祖是南宋賢臣吳師古。

在北宋1112年,吳師古就考取了進士,他官至禮部尚書。當初金兵侵略到中原,吳師古要求戰(zhàn),而秦檜當權,要求義和?;实勐犎×饲貦u的話,結果吳師古被貶到袁州做知縣。

在袁州24年,吳師古勤勤懇懇,把袁州治理的相當好,老百姓都很擁戴他。他死后,新皇帝為了昭雪,封他師太,賜謚號吳文節(jié)。

吳師古之后的第六代,

生有三個兒子,

其中名字叫“秀”的,

定為亳村的始遷祖。

而說到尹氏,就一定要提到尹弼。

明朝1438年,亳村尹氏有一個叫尹弼的。鄉(xiāng)試第一名,后來做了大官。他當官后,體恤民情,關心民間疾苦。

由于亳村往南到陽羨一帶,地勢比較高,遇到干旱的時候,十年倒有九年荒,年年沒有收成。尹弼看到這個情況,就上奏朝廷請求開浚陽羨河。結果真的得到皇帝的同意。

陽羨河開通后,有兩大功能。第一是解決了高地的農(nóng)田灌水問題。第二遇到洪災,可以解決滆湖的泄洪。

老百姓為了感謝尹弼,為他建了天官坊。亳村尹氏也為他建了介庵公祠來紀念他。

如今的亳村尹家邊,

全部拆除改造了,

然而吳家邊的大橋埠,

吳家邊和陳家邊中間的永安橋,

幸運地留了下來......

它們與明代古墓、湖海樓,

構筑了亳村豐厚的人文底蘊。

而亳村的名人們,

更是世代流傳,讓人津津樂道。

節(jié)目版權歸宜興市廣播電視臺所有,

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整理編輯 | 一只呆歡

Hash:3f713b5845224bac6554a628fd2e29de8dfb988f

聲明:此文由 陽羨茶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