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這個古村落已有750多年歷史!還保存了800余幢徽派古建筑!

義烏佛堂鎮(zhèn)田心村,距城區(qū)13公里,距佛堂古鎮(zhèn)2公里,現(xiàn)有人口1500余戶4517人。田心歷史上曾稱環(huán)溪,是一個有著750多年歷史和文化的古村落。因“家家戶戶腌制火腿,村落形似火腿心”而遠近聞名,素有“金華火腿出義烏,義烏火腿出田心”之說。2012年6月,田心村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歷史文化名村。2018年又被省農(nóng)辦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

據(jù)田心村村委會主任王政安介紹,田心村有建筑精美、風格秀麗、架構(gòu)獨特的800余幢徽派傳統(tǒng)連片建筑,其中有特色的古建筑就存有70余幢,以培德堂、慎可公祠、西新廳、有政堂、師古堂上林第等一批古建筑為代表,建筑工藝精湛,木雕、石雕、磚雕精湛超凡,美不勝收,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還有田心先人急公好義建成的溪西橋、雅西橋、大田橋、樂壽橋、松溪渡等古跡。

這里不僅有鱗次櫛比的徽派古建,而且歷史名人輩出,如南宋建村始祖王如建,抗倭名將王如龍,文化名人王毓秀、王芳,經(jīng)商奇才慎可公(王爾瞻)、王恒璽四兄弟等。

林則徐親筆書寫的“培德堂”

培德堂位于田心村西面,建于清道光年間,占地2000多平方米。1981年,培德堂被當時的義烏縣博物館確認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末,被義烏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培德堂原名“新廳”,系田心王氏恒璽、恒傳、恒魁、恒球四兄弟斥巨資合建,格局為三進二弄二天井。總體布局對稱,間架結(jié)構(gòu)規(guī)整,由門廳、大廳、堂樓、天井、穿廊和26間廂房組成,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

培德堂大門上方的青石門匾寫有“綿延慶澤”四個楷書大字,兩邊日月牌上有字——“舜耕歷山”與“孔子問道”,有畫——陶淵明賞菊、周敦頤愛蓮的磚雕,東西兩側(cè)門楣分別掛有“繼善”和“性成”匾額。走進廳堂,只見前廳大額枋上懸掛著由清代東陽籍翰林院侍講王芳題寫的“惟勤”匾額;中廳正中的上首懸掛著民族英雄林則徐親筆書寫的“培德堂”三字。該匾額長2.8米,寬1.85米,字陽刻鎏金,三個大字各約0.83米×0.7米見方,上款為“道光乙未歲”(1835),下款署“少穆林則徐”,并蓋有朱紅篆刻方章一枚。

圖源網(wǎng)絡

說起一代名臣林則徐和“培德堂”的歷史淵源,田心村黨委委員王金榮講述了田心人王恒魁當年在蘇州開“慎可火腿行”時與林則徐一段友好交往的故事。清道光十二年(1832)林則徐受朝廷之命,到江蘇擔任巡撫。三年后,蘇州城內(nèi)瘟疫四起,染病的百姓上吐下瀉,痛苦不堪。官府正為無法控制瘟疫蔓延而著急,此時王恒魁正在蘇州開設“慎可火腿行”,懂些醫(yī)道的他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得知,火腿豬爪可治肚瀉。他回到商行里,立即命人把全部火腿豬爪截下,肉煮湯、骨研末,分送給患者服用。凡服用者,病情大減,終于控制了瘟疫的蔓延。林則徐得知此事,深為王恒魁匡世濟民的義舉所感動,遂書“培德堂”匾額一塊,贈給王恒魁。王恒魁把贈匾懸掛在商行里,使火腿行的去腳爪火腿身價倍增,幾天之內(nèi)搶購一空,王恒魁由此發(fā)了大財。之后,王恒魁護匾回田心建造一座新廳,起名“培德堂”,以志紀念。

“培德堂是一處集精湛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于一體的古建筑,稱得上是義烏古代建筑的里程碑,雕刻藝術(shù)的陳列館。有了王恒魁匡世濟民的義舉和林則徐所題的匾額,這里還是優(yōu)秀品德的傳承地,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 王金榮說,百年以來,培德堂一直被田心王氏的后代們引以為榮。

這里歷史名人輩出

“近年來,田心村先后修繕了培德堂、慎可公祠等一大批古建筑。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這里不但有精美的建筑文化,更有優(yōu)秀的道德與精神,每一幢恢宏的建筑背后,都凝結(jié)著深厚的文化精神?!睋?jù)王金榮介紹,田心之地,三面環(huán)山,吳溪環(huán)繞。田心王氏自建村始祖王如建從東陽畫溪遷居以來,歷時700多年,占地理之靈秀,承歷史之厚重,襲王氏之家風,宗族繁昌,英才輩出,歷代不絕。

據(jù)《崇禎·義烏縣志》卷之十五記載:“建生宋末,造志存宗,胡元即位,嘆曰:丈夫豈肯臣虜哉!遂誓不應試。因父喪,塚烏傷之南,盧於其側(cè)?!笨梢?,田心村始祖王如建是個志士高人。

圖源網(wǎng)絡

在眾多義烏兵將領中,明朝抗倭將領、田心人王如龍(1523—?)雖然所獲“軍銜”并不高,只當上了“參將”,卻是義烏兵將領中十分耀眼的一位猛將。明嘉靖三十八年,戚繼光首赴義烏招兵,王如龍率子弟出山,一伙人大大咧咧,“多跋扈狀”?!鞍响琛钡牧硪环N說法就是“勇猛”,正是這種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勇猛,在之后的歲月中,使王如龍在戚繼光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以至于后來王如龍等人被言官攻擊時,戚繼光特意寫了《題奏取用被劾戰(zhàn)裨辯誣疏》為之辯誣;而王如龍死后,戚繼光又寫下了沉郁悲痛的《祭王參將》一文。史料記載,王如龍一生經(jīng)過了大小五十余戰(zhàn),自嘉靖四十年取得臺州大捷后,又跟隨戚繼光援江西、戰(zhàn)閩中、入寧德、破牛田、斗興化、攻仙游……立下赫赫戰(zhàn)功?!坝隆⒚?、狠”是王如龍打仗的最大特點,勇猛的他創(chuàng)造了數(shù)起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嘉靖四十二年(1563)秋,在解仙游之圍一戰(zhàn)中,倭寇有兩萬,而戚繼光率領的兵士不過六千人,雖取得了勝利,但倭寇四處逃竄,不能悉數(shù)殲滅。為擴大戰(zhàn)果,戚繼光率數(shù)千士兵追擊,追到同安王倉坪時,倭寇仗著人多,瘋狂反撲,義烏兵一時無法抵擋。戚繼光折箭為誓,鼓舞士氣,王如龍則拔劍在手,怒吼“不敗倭寇就自刎而亡”,另有兩位勇猛的義烏兵把總,舉著戰(zhàn)旗直沖上去。在幾位將帥的鼓勵督促之下,義烏兵直把倭寇殺得鬼哭狼嚎。這一戰(zhàn),王如龍得了首功,從此福建不再有大批倭寇入侵之事。

王如龍的堂孫王國斌(1608-1683),自幼秉承環(huán)溪王氏之祖訓,重文好學、剛正勇為。崇禎九年(1636),王國斌以祖上有特殊功勞的后代參加全國武考,以優(yōu)異成績獲取將材科,選任八達嶺守備之職。王國斌到任后忠于職守,功升中都留守。后來王國斌更加好學,為人做事剛正,以禮法為準繩,對待官兵一視同仁,他的這種帶兵方法極大地鼓舞了戰(zhàn)斗士氣,可以說逢戰(zhàn)必勝。且上奏文書表明保國之策又合皇帝心意,遂升副總兵一職,鎮(zhèn)守開州(今河南濮陽)。王國斌一生戰(zhàn)功卓著,曾當任總兵官、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等職,晚年皇封“恢疆伯”。

來源 / 浙中新報 王志堅 編輯 / 金光耀

Hash:f7d002a12e73389b5e6662c39e8d6750b6c8985d

聲明:此文由 文明義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