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鄉(xiāng)湘潭伯萬公后裔38支源流,看看有你的支系嗎?

1、湘鄉(xiāng)石獅江陳氏

遷湘始祖伯萬公,行名頂一郎,字金峰,號鵝塘,官都督,江西泰和縣早禾渡梅子坡圳上人,后唐同光2年(924)奉旨過湖廣編插,由沔陽州歷潭州龍城至邵州府上高縣(今新化太陽三都卜居,地名橫陽山鵝塘金臺山梅子灣。三傳至朔,由新化分居湘鄉(xiāng),為遷湘鄉(xiāng)始祖,至十八世文質(zhì)公,字彬卿,號華叔,譜尊為一世祖,生八子:镕、鐸、鑌、銘、釗、鑑、錿、鉞。錿、鉞兩房居石獅江。錿公下傳八派祖玉先,字榮生,徙居石獅沖等處,派衍梅、相、權(quán)、榜四房,該支五世嘉謨,明嘉靖舉人,官寧州知州。清雍正12年(1734)建宗祠于石獅江,嘉慶12年(1807)建彬卿公祠于湖天塘。鉞公房譜始修于道光4年(1824),光緒4年(1878)續(xù)修,1926年三修。編班:(自九世始)樹本在德作,義門敦孝友,星里集賢良,奕世齊增慶,宗功裕遠昌。

2、湘鄉(xiāng)船下橋陳氏

該族自后唐同光2年(924)都督伯萬公來楚,寓跡長沙、寶慶兩郡之間,支分湘鄉(xiāng)、益陽湘潭、新化四邑。至明初彬卿公,生子八,四子銘,字志玹,居鶴里。支譜始修于清雍正9年(1731),道光7年(1827)續(xù)修。

3、湘鄉(xiāng)測水陳氏

始祖伯萬公。至明永樂4年(1406)二十九世孫彥德公由溆浦徙居武岡碼頭,遞至子桂公生有四子:汝受、汝聰、汝明、汝遠,遂分為四大房,此四房后裔自武岡續(xù)遷湘邑測水等處,稱測水陳氏,尊彥德公為測水陳氏一派祖。清道光4年(1824)建宗祠于測水。該族名人陳介,民國間駐德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大使。道光4年(1824)始修族譜,1994年五修。班序:添志子汝必,思淙組大應(yīng),萬梓允定朝,文武全家泰,敦本繼先聲,垂訓(xùn)倫常立,循規(guī)器宇清,有心懷遠舉,多士冠群英,何用尊而顯,惟其讀與耕,戶庭真樂地,忠孝乃揚名,仰望前光迪,端修自履亨。

4、湘鄉(xiāng)竹園花屋場陳

始祖伯萬公,其長子元和之三子翔世居鵝塘;次子亨和之三子羖返居沔陽;三子利和沒于新邑,其子朔帶眷屬轉(zhuǎn)徙湘鄉(xiāng)南門,十余傳至元鼐公于元武宗年間由縣城新陽里石獅江徙居竹園花屋場。以元鼐公為遷湘一世祖。伯萬公祠在新化,元鼐公祠在湘鄉(xiāng)十九都白楊區(qū)竹園,建于清嘉慶20年(1817)。清同治4年(1865)始修族譜,光緒26年(1900)續(xù)修,1932年三修。班序:元志仲思宗,允世定興崇,萬朝祖國貴,福祿得亨通,義里星長聚,虞適道執(zhí)中,詩書新教澤,忠孝古家風(fēng)。

5、湘鄉(xiāng)黃塘陳氏

始祖伯萬公,長子元和世居新化。至十九派復(fù)九公,明宣德初年由新化鵝塘遷居湘鄉(xiāng)荊溪黃塘。族譜始修于清乾隆13年(1748),道光14年(1834)續(xù)修。乾隆41年(1776)創(chuàng)建宗祠。班行:伯萬再興,漍玉淙定,廷舉惟光,士習(xí)其永,卜代年嘉,克康祖命,世守大方,時逢亨運。

6、湘鄉(xiāng)鄧思渡陳

該族自宋嘉祐間江州義門分為291莊,而宗芳公分莊于湘鄉(xiāng),子孫或居湘鄉(xiāng),或居江夏。至明初得林公自江夏來湘,居于湘鄉(xiāng)鄧思渡,為遷湘始祖。四世衍為友高、友明兩房。高房多居鄧思渡,明房多居棕家灘。族譜始修于清康熙60年(1721),雍正12年(1734)續(xù)修,乾隆48年(1783)明房三修。乾隆20年(1755)建宗祠于鄧思渡黃隴山。班序:一國自忠良,崇添福壽長,隆名光百代,盛烈傳三湘,清祚恩膏遠,義門世澤芳,文章華紫殿,家運萬年昌。

7、湘鄉(xiāng)靈羊陳氏

族譜稱朝賓(諱利,行迭二)、朝郁(諱盛,行迭三)、朝用(諱良,行迭六)、克愈(諱盛,行辛一)、廷福(諱昌,行發(fā)八)、憲清(諱神保,行習(xí)二)、憲淮(幼名大眼,行敬九,號素直)七公為漢太邱長仲弓諱寔之六十四世孫,于明時由江西樂安縣井田村遷湘,卜居靈羊山。清道光間合建宗祠于裕家灣。七公雖昆弟行,然不皆同父,且不皆同祖,上溯十世至宋時元禮公諱文,行五九,乃為七公所共祖。清嘉慶18年(1813)始修族譜,光緒11年(1885)續(xù)修。排行:富貴徵先澤,家聲振楚湘,人文貽久遠,詩禮啟賢良,鳳瑞前增美,鴻基后克昌,純禧添錫爾,世代卜嘉祥。

8、湘鄉(xiāng)尚義陳氏

遠祖寔公,字仲弓,世居穎川,十八世孫叔達,仕唐官禮部尚書,其子烈公,徙居古虔之馬頭。烈公五世孫公壽,仕唐,乾符中徙長沙。子珍公,周世宗時仕諫議大夫,徙茶陵。珍公十世孫天瑞,由茶陵徙居江西泰和。天瑞孫其善,號十五公,元泰定間由江西吉安泰和縣儒衡鄉(xiāng)徙居湘鄉(xiāng)縣尚義三十一都深溪頭。清雍正12年(1734)始修族譜,嘉慶2年(1797)、光緒5年(1879)、1932年、1994年續(xù)修。班行:安邦源遠,世大良九,惟(于)堯舜德,祖修有道。士希賢學(xué),代啟洪文,傳家忠孝,繼志光榮。圭璋特達,望重儒林,名揚親顯,立業(yè)在勤。登朝輔國,致主澤民,勛績卓懋,簡策長銘。篤念來哲,克繩先武,億萬斯年,載錫之祜。

9、湘鄉(xiāng)桂花樹陳氏

始遷祖天祥公,明永樂9年(1411)自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平鄉(xiāng)遷居湘鄉(xiāng)三十一都十竹山,八派祖本道公,復(fù)由十竹山遷居八都桂花樹熊家塘。清道光11年(1831)始修墨譜,咸豐11年(1861)續(xù)修,光緒33年(1907)三修。班行:天景玉萬定,正順本世梓,仕意科榮華,添祖啟光嗣,孝友家傳美,詩書輔國良,顯名維令德,培養(yǎng)愈安康。

10、湘鄉(xiāng)桃林陳氏

始遷祖夢良、夢康、夢修、夢山、夢庚,元末明初由江西泰和縣同遷湘鄉(xiāng),良公居桃林,康公居楊柳雞爪梅林等處,修公居仙人堆,山公居黃陳,庚公居白晃,后山、庚二房居徙不詳。清光緒初年良、康、修三房合建宗祠于桃林。道光5年(1825)一修族譜,光緒26年(1900)二修,1946年三修。老班:夢懷昭先澤,明治贊成章,偉建邁前哲,貽謀益輝皇。新班:積厚能光遠,植茂自生宏,詩書征業(yè)廣,忠孝慎心盟,禮讓為彝訓(xùn),衣冠盛楚衡,敦本崇雍睦,熙浩樂升平。

11、湘鄉(xiāng)黃金塅陳氏

譜尊自豫遷閩汀上杭之伯九郎為鼻祖,衍至明末清初,十一、十二、十三派時子孫絡(luò)繹遷湘。其時遷湘鄉(xiāng)共十一人。清乾隆42年(1777)初修族譜時,十一公后嗣皆蕃衍,光緒11年(1885)續(xù)修,惟大運、大逵、仁泮、金政四支合纂,余七公后嗣或徙外郡,或竟乏嗣。金政,字逸吾,為伯九郎十一派孫,清初時遷居湘鄉(xiāng)宣豐里。仁泮,字敬唐,為十二派孫;繼宇,字大運,為十三派孫,明萬歷時即遷湘。嘉慶2年(1797)建宗祠于黃金塅。該族名人陳友東,記名提督福建金門鎮(zhèn)總兵。老派:伯八仲元文福宗繼玉世金仁大啟(士)沅添(漍)實(正)澤(安)。續(xù)派:積德千年盛,存心百代昌,居家敦孝友,為政愈忠良。

12、湘鄉(xiāng)湘衡陳氏

始遷祖宣廣公,祖居江西泰和縣圳上,元至正3年(1343)宦游湖南,卜居荷塘二十四都棗樹實竹坪,今屬雙峰。后裔聚居荷葉、衡陽橫江、衡山新橋等地,稱湘衡陳氏。

13、湘鄉(xiāng)扶槎陳氏

始祖漢南公,元時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遷居上湘水起,傳數(shù)世至宗華公,字章甫,明初又自水起遷扶槎(今屬雙峰),自清乾隆19年(1754)創(chuàng)修族譜,乾隆60年(1795)續(xù)修,咸豐10年(1860)三修,1914年四修,1999年五修。五修對歷屆修譜時健在人口皆有統(tǒng)計。該族十八代陳旭麓,為全國知名史學(xué)家。二十二代陳堯隆,為西安理工大學(xué)博士生導(dǎo)師。清康熙間建宗祠于扶槎。班次編排:宋祖允仕再榮昌興國元天兆才聲名顯。賢聚德徽長,星占自昔揚,諴和如玉立,佑啟寶田芳。龍躍震乾坤,豫謙履泰豐,有儒臨益晉,科教育精英。

14、湘鄉(xiāng)水蕩橋陳氏

始遷祖子訓(xùn)公,行十四郎,明洪武2年(1369)偕弟子誥公因避兵自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徙居湖南湘鄉(xiāng)縣水蕩橋,今屬雙峰。四傳興祖公,生八子:榮、華、富、貴、義、璉、隆、壽,衍為八房。清康熙45年(1706)始修族譜,嘉慶元年(1796)、光緒7年(1881)、1944年、1990年續(xù)修。班名:子再宗興,安邦定國,禮道福有,才猷德勝,世代榮昌。紹祖家聲振,門庭啟善良,詩書傳后裔,積學(xué)樹琳瑯。

15、湘鄉(xiāng)花家窯陳氏

始遷祖潮益公,明嘉靖間由湖北沔陽遷湘鄉(xiāng)杏子,今屬雙峰,后裔聚居杏子,稱花家窯陳氏。清道光7年(1827)纂有支譜。

16、湘鄉(xiāng)陳氏

譜稱始祖伯萬公于后唐同光間由豫遷楚,卜居新化,其后歷宋元明數(shù)百年,支派繁衍,分為永、康、齊三宗五十七戶,該支遷湘始祖永壽公系永宗派下,為伯萬公二十一世孫。由祖居地安化徙外,旅居江西南昌縣鐘林鄉(xiāng)城東村康王廟。明嘉靖40年(1561)膺南昌知縣,五子:錫玉、錫金、錫良、錫湘、錫詔,明天啟4年(1624),因洪患,玉公子獻表、良公撫子獻爵、詔公子獻策,率屬遷湖,旅居湘鄉(xiāng)西陽橋,旋至衡陽鞍馬,復(fù)遷湘鄉(xiāng)臺州、永豐等地,今多屬雙峰。清光緒19年(1893)創(chuàng)修族譜,1940年續(xù)修,2000年三修。光緒5年(1879)建祠于柿梓坪。十四世陳蕓田,原名榮田,字初元,曾任湖南省商會理事長,湖南省工商聯(lián)主席,政協(xié)湖南省第四屆副主席。班次:(自五世始)良奇國大興,志善自顯榮,令嗣光先德,賢才佐升平,守正崇祖訓(xùn),世澤長芳馨,隆文科甲盛,鴻業(yè)炳日星。

17、湘潭黃栗塘陳氏

始遷祖希瑞公,字祥舞,明洪武初年由江西新喻縣因避亂經(jīng)商遷湘,開基于湘潭縣株洲鄉(xiāng)(今屬株洲市)黃栗塘大塘沖。族人分布在株洲、藕靈及醴陵磐石鄉(xiāng)等地。至1948年,已傳25代,共15900人。清乾隆年間建宗祠于黃栗塘。

18、湘潭環(huán)山、泉塘、將軍橋陳氏

一世祖筠府公,南宋淳祐間由江西泰和遷上湘衙前。其子秀公入贅中湘大嶺鄧氏。秀之子仁叟始占籍湘潭十四都。仁叟五子,以啟三房:壽孫環(huán)山祖,添孫將軍橋祖,志孫泉塘祖。壽孫亦生有五子,衍為思溫、思萌、思恒三支。清光緒23年(1897)溫、萌、恒三支續(xù)修族譜,堂號福田。

19、湘潭楊林塘、花石市陳氏

始遷祖欽政、賢曉二公,明朝中葉因商自茶陵遷湘潭易俗河。欽政之后再徙楊林塘,賢曉之后居花石市。清道光26年(1846)二房合修族譜,堂號穎川。

20、湘潭栗塘陳氏

始祖宜中公,字必先,南宋時官至左相。其子松于元初任長沙太守,解組后由金陵上元縣后湖奉父隱居于湘潭五都栗塘。宜中六世孫福、祿、仁、美、良,長房福公返金陵。1914年四房五修族譜,堂號穎川。

21、湘潭白汑陳氏

始遷祖紹先公,明洪武間自江西廬陵圳上奉朝廷移民實縣之令徙居湘潭白汑。紹先五傳至思旋、思玘、思絡(luò)、思富、思舜,派分五房。1932年五房七修族譜,堂號德星。

22、湘潭白洋陳氏

始遷祖宋公,出身行伍,明代自茶陵卜屯湘潭七都三甲白洋塘。清光緒間六修族譜,堂號時思。

23、湘潭金鳳陳氏

始遷祖受輕公,元至正間由江西泰和先遷長沙郡城,明永樂2年(1404)繼遷湘潭陳家垅村。五傳至太嵩、太清,分為兩房。建宗祠于邑之十一都三甲金鳳沖。1943年四修族譜,堂號遺風(fēng)。

24、湘潭竹霞沖陳氏

始遷祖楚任公,元代時攜子添貴、添榮自湘陰遷湘潭梅市。添貴裔孫居竹霞沖,添榮裔孫居竹箕沖。清光緒27年(1901)竹霞沖三修族譜,堂號敦德。

25、湘潭松江洲陳氏

始遷祖彥福公,明初以軍功封云陽伯,食邑湘潭松江洲。清光緒間五修族譜,堂號雙桂。

26、湘潭羅山陳氏

始遷祖仲山公,明永樂初自江西泰和縣圳頭遷湘潭十四都羅山。1918年續(xù)修族譜,堂號義門。

27、湘潭姜畬陳氏

始遷祖密公,明弘治中由江西德安縣太平鄉(xiāng)遷湘潭姜畬塘灣。密六傳而啟芝瑞、芝蘭兩房,七傳衍為九支。1933年五修族譜,堂號星聚。

28、湘潭下砂陳氏

始遷祖洪策公,明萬歷間自茶陵遷居湘潭,六傳而派開鏡湘、楚湘、懷湘、愛湘四大支派,建總祠于七都九甲下砂沖。清同治4年(1865)纂有族譜,堂號德星。

29、湘潭少陽灣陳氏

始遷祖元二公,字允茂,號如川,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明洪武2年(1369)遷湘,卜居湘潭縣姜畬鄉(xiāng)第十八保少陽灣,族人多分布于長沙、湘潭等處。至1948年,已傳23代,男女丁口3865人。建宗祠于少陽灣。

30、湘潭陳氏

始祖熊飛公,元末自江西泰和縣遷湖南茶陵,諸孫中有三人遷湘潭十五都,一居下梅嶺,一居藍下,一居迎龍壩。堂號金蘭。

31、湘潭、長沙陳氏

始祖爵公,字慎修,世居江西廬陵縣陳家坊,宦游湖南,因避元季之亂,落籍湘潭六都和佳沖。越十四世顯遂公,字良忠,分居善化陶公祠,今屬長沙縣。清道光10年(1830)初修族譜,光緒8年(1882)續(xù)修,1940年三修。字派:(自二十派始)啟仕添朝,邦家之光,惟賢克永,孝友恢先,培基立本,緯武經(jīng)文,于國稱允,世緒相承,千秋明炯。

32、湘潭湘河口陳氏

始遷祖謙公,元至正25年(1365)由江西豐城遷湖南茶陵,明洪武2年(1369)遷居湘潭五都湘河口。清光緒27年(1901)四修族譜,堂號彝倫。

33、湘潭東霧山陳氏

始祖伯萬公,原居吉安府泰和縣儒衡鄉(xiāng)豐城里早禾渡梅子坡圳上金峰廟,于唐同光2年(924)奉勅過湖廣編插潭州,時年七旬,率子元和、利和、亨和由沔陽、湘潭、湘鄉(xiāng)至新化橫陽山而立基鵝塘。至友德公,諱仲興,號恬庵,一號懋卿,官中書令,值元明兵亂,又由江西廬陵而卜遷于湘潭。至五派而開啟光、啟倫、啟香、啟智、啟瓊、啟賢、啟霆、啟冥、啟愚、啟昱、啟敏、啟杰諸房。清初名宦陳鵬年,即啟賢之玄孫。鵬年,清康熙進士,武英殿纂修總裁。其子中憲公,諱樹芝,同為武英殿纂修。1932年五修族譜。行派:(自五世始)啟嘉元式年,樹本在德,作士維良,福應(yīng)天錫,忠孝傳芳,家聲大振,世代有光,先基克紹,長衍其祥。

34、湘潭旗頭陳氏

始祖子珍公,北宋初由長沙(或云虔州)棄官退隱茶陵縣茶鄉(xiāng)馬頭圳。其十五世孫紹一之后徙湘潭城后;紹受之后遷湘潭黃龍巷;紹周三子:長子謨,字真瑀,八傳于清康熙間遷湘潭文昌閣宋家橋,次子任,字仁瑀,由茶陵徙湘潭十一都洄水灣,三子進,字道瑀,明成化初遷湘潭十七都旗頭。1928年旗頭陳氏合諸支八修族譜,堂號奎煥。

35、湘潭真武山陳氏

鼻祖曉蒼公,諱晚,江西永新人,以世亂于明洪武16年(1383)移籍湖廣寶慶府邵陽縣楊柳沖西萼塘,置水田三百六十畝,得業(yè)承差,遂為邵人,生子數(shù)人,昂公居長。時靖難兵起,邵差繁重,公不堪其苦,遂以家產(chǎn)付兄弟,于景泰2年(1451)徙于湘潭草葉橋,慮邵役追及,嘗改姓蕭,家道日昌。昂公有七孫,五闕,僅得長孫添禎、七孫添華。添禎之后世居中湘,至孫輩別為三房:柳橋祖玉爵、近橋祖玉受、仲橋祖玉管;添華孫玉珠為還溪房祖,玉珍為儒溪房祖。清嘉慶24年(1819)再建宗祠于十四都八甲真武山,門聯(lián):靈鐘真武,瑞映德星。明天啟7年(1627)創(chuàng)修族譜,清乾隆50年(1785)續(xù)修,道光25年(1845)三修,光緒13年(1887)四修。本族名人陳濟清,記名提督,廣西右江鎮(zhèn)、天津鎮(zhèn)總兵。排行:士文添景玉,萬庭正虔坤,聰明道以立,發(fā)達志常存,孝友傳家訓(xùn),詩書作國藩,星輝光祖德,興起在吾門。

36、湘潭銅梁陳氏

遷湘始祖景公,明洪武間由江西遷居茶陵東山,遞傳五世和鸞公,明嘉靖時由茶陵遷居湘潭十四都六甲神沖,又三世貴瓊,再遷銅梁陳家灣。1928年初修支譜,1993年續(xù)修。班序:景文元克大,和彥貴高良,德正偉崇順,賢名必后光。忠信昭先澤,詩書肇緒長,修齊為治本,令譽震家邦。

37、湘潭嚴沖蒼沖石灣陳氏

始遷祖印堂公。字輩:俊英祖錫,顯達揚宗,培元樹德,本立道生,賢哲繼起,孝友克敦,長貽世澤,永振家聲。

38、湘潭易俗河陳氏

始遷祖文乾(長房),字首易;文簡(二房),字肇,原居江西瑞州府高安縣,明永樂時遷居湘潭易俗河。

來源:網(wǎng)絡(luò)

Hash:9347fa0d8e268558366303d41a6b039f8467f4af

聲明:此文由 陳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