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石刻景區(qū) 最早的石刻是唐代 堪稱歷代詩書藝術石刻博物館

導讀:

摩崖石刻,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它是指在山崖的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不過呢,最初的摩崖石刻并不是藝術的形式存在,而是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真正成為藝術并且盛行是北朝時期開始的,時至隋唐發(fā)展到鼎盛期時期,后來在宋元兩代更是連綿不斷,創(chuàng)作形式多種多樣。在我國保存著許多重要的摩崖石刻,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總共有八處,主要分布在山東、陜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等,其實在安徽省境內(nèi)也有一處摩崖石刻景區(qū)——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只是它的名氣不大,被人們低估了存在的價值。

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世人忽略,然后被低估,這能不能算情有可原呢?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潛山城西北18里的野寨鄉(xiāng)境內(nèi)。野寨,在漢代名“谷口”,南宋末年時為義兵劉源抗元的山寨,這里是天柱山的門戶。因為地處于“江淮第一山”天柱山的腹地,大多數(shù)游客的目光都集中在其獨特的山岳自然風光,所以少有人關注到在山腳下還有一處摩崖石刻景區(qū)。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分為兩個部分。山谷流泉,指的是位于谷寺西側鳳凰麓的一條山溪,自北而南逕入潛河,這里石壁陡峭,植被茂密,泉流不息,蜿蜒曲折。摩崖石刻,是在長達1公里的山谷流泉兩岸摩崖與溪間巨石上,現(xiàn)存唐至民國歷代石刻的400余方石刻。

雖然僅僅只有1公里左右的山谷流泉,但是這兩岸的摩崖與溪澗巨石上留下的石刻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和史料價值,許多摩崖石刻為達官顯貴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首先從朝代跨度上以及數(shù)量上來說說?,F(xiàn)存唐至民國歷代石刻400余方,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中的有3處年代最早的石刻都是唐代的。數(shù)量最多的朝代是有宋朝時期,兩宋時期這里的題刻100多處,而且內(nèi)容相當豐富。歷史跨度悠久,也讓這里的許多摩崖石刻因為自然風化和人為損壞的緣故,但是至今仍尚有314處石刻清晰可見,是安徽省現(xiàn)存最集中、保存也最為完好的摩巖石刻之一。

歷史悠久,朝代跨度之大,數(shù)量之多,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的題刻作者人數(shù)也相當之多,而且多為歷史上的達官顯貴以及文人墨客,更是多達數(shù)百余人,并且可查考的題刻作者不下百人。其中就有我們所熟悉的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明朝胡纘宗,清代張楷等等名人大家在這里游歷并且題刻于兩岸的摩崖與溪澗巨石上。

由于題刻作者之多,而且每一個題刻作者都有自己垂直的領域以及藝術造詣,所以他們題刻的內(nèi)容之廣泛,他們的文體以及書體之豐富。在這314處清晰可見的石刻上,其題刻內(nèi)容更是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各個領域;除此之外,題刻的文體更是多種多樣,其中不乏詩詞、歌賦、紀事、題名等等;還有眾多的書體,諸如真、草、隸、行、篆等應有盡有。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歷史之悠久,朝代跨越之大,題刻作者之多,藝術價值之廣,只是因為它的名氣并不是大,所以它的價值被低估了,但是這處堪稱“歷代詩書藝術石刻博物館”的摩崖石刻,它存在的價值不僅僅是一處旅游觀景點,它更是一座天然的藝術博物館和史料檔案館,為研究歷史人物活動、文學書法藝術、自然和社會科學等提供了珍貴資料。

Hash:c16d4a691a38dfd56c72b6c005f7444241a3cecf

聲明:此文由 朱桀的行走筆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