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為什么敗走在麥城?

關羽北伐襄樊,先是擒于禁、斬龐德,大破七軍、威震華夏,連曹操都為之震恐,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梢哉f,這個時候的關羽達到了其人生的輝煌頂峰。然而,時局卻是瞬息萬變,東吳呂蒙白衣渡江,蜀將士仁、糜芳獻城投降,關羽頓時陷于北魏與東吳重兵集團之重圍,最終兵敗身死,令人扼腕嘆息。”。

分析一下關羽敗走麥城的客觀因素,他的輕敵大意與拒諫自負是促成敗局的外在原因,這從他與諸葛亮和隨軍司馬王甫的對談中可以輕易地看出來。

諸葛亮當初將荊州交給關羽把守時,曾經再三囑咐:‘北拒曹操,東和孫權’是保住荊州的根本大計,關羽雖然當場表示‘軍師之言,當銘肺腑’,可是后來從他的所作所為中可以看出,他并沒有把孔明的這句話放在心上。東吳孫權派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前來說媒主動與關羽聯(lián)姻,想娶關羽之女為兒媳婦,孫權是吳國皇帝,想來也沒有辱沒關羽之女,可是關羽竟然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關羽這樣做,就徹底違背了諸葛亮的‘東和孫權’的策略,吳蜀軍事聯(lián)盟就此瓦解。孫權聽諸葛瑾回來報告之后,頓時怒發(fā)沖冠,便欲與關羽決一死戰(zhàn)。

關羽自恃其武藝超群,天下聞名,便有自負之感,馬超投降劉備后,關羽知馬超武藝過人,便要入川與之比試高低。諸葛亮寫信夸獎他,并以守荊州之重勸之,關羽才打消了比武爭斗之心。‘單刀赴會’時許多人勸關羽不要去,關羽卻說:‘吾于千槍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際,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這是藐視東吳群雄,過于自信。后來雖然因為魯肅為人寬厚,僥幸逃脫了這場大難,但最終的結果還是敗于東吳。

關羽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劉備派人給關羽送印,關羽聽說黃忠也列為五虎將之中,大為生氣,竟然說‘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遂不肯受印,后經人勸說,才勉強受印。從這件事中也可看出關羽自高自大的心理。

如果說關羽輕敵傲慢促成了敗局,在最關鍵的時刻他拒絕隨軍司馬王甫的進諫而不更改任命就失去了改正錯誤的最后一個機會。他任命治中潘浚守荊州,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王甫曾耐心地勸他:“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刹钴娗岸级郊Z料官趙累代之。趙累為人忠誠謙直。若用此人,萬無一失?!标P羽不聽,說:“吾素知潘浚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這樣,最終守荊州的蜀將是對關羽心懷恨意的糜芳、傅士仁和多忌而好利的潘浚,一方面疏于防守,一方面遇戰(zhàn)則降,荊州安能不失。

并非孔明見死不救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后世有一些人把關羽的失敗歸罪于諸葛亮的見死不救和別有用心。筆者認為,這種結論非常牽強附會,根本不能成立。諸葛亮如果真有異心除掉關羽,就不會為他出謀劃策‘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可見諸葛亮還是真心希望他能守住荊州、為江山一統(tǒng)建功立業(yè)的。此外,蜀主劉備是關羽的結拜兄弟,彼此情重如山,誰敢見死不救,最終都會被追究責任的。劉封雖是劉備的義子,因為在上庸按兵不動而被誅殺,孟達也因為被追究責任而反叛。

關羽兵敗的表面原因在于他的輕敵大意,深層原因則在于冥冥之中的天意。因為若論修為,關羽遠在徐晃和呂蒙之上,文韜武略都高于他的對手。然而,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以諸葛武侯的足智多謀,幾乎料事如神,最終也未能克復中原。冥冥之中的天意深不可測,人是永遠無法與上天爭強的。如果說三國鼎立的格局不能被打破就是上天的一種安排,那諸葛亮的智慧與關羽的神勇也無法與天意爭強。

Hash:d09123268d49ed717099c16f7fe273b24aa9f2ed

聲明:此文由 歷史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