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懸棺探秘
磨坪鄉(xiāng)的懸棺墓葬群遺址,湖北省政府公布的全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畹溪鎮(zhèn)的懸棺群遺址,宜昌市政府公布的全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磨坪鄉(xiāng)的懸棺墓葬群遺址位于秭歸縣磨坪鄉(xiāng)楊林村,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仙人洞”,此處是中國內(nèi)地發(fā)現(xiàn)的較大的懸棺群之一。1997年,湖北省里組織專家文物普查時命名為懸棺群。
磨坪鄉(xiāng)的懸棺墓葬群遺址
據(jù)考古專家初步認(rèn)定,該懸棺群形成時間大約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懸棺群分布在南北長500米,上下高200米的灰褐色巖體上,巖壁保存有30余處洞穴,洞穴呈圓形和長方形。木質(zhì)棺材全部置于洞穴或石縫中,共有懸棺131具,部分洞穴保存有完好的方形棺木。
九畹溪懸棺群位于秭歸縣九畹溪鎮(zhèn)中陽坪村一組九畹溪的峽谷中。懸棺群位于高700余米巖石中,褐色的巖石中間天生一道道橫向大裂縫,巖縫距地面約50米,巖縫中放置7具棺木,這個地方叫棺木巖,有詩為證:
九畹溪鎮(zhèn)的懸棺群遺址
自古流傳棺木巖,鳥鳴猿啼動人懷。
雪飄草木山戴孝,風(fēng)吹松杉樹舉哀。
春到百花呈奠禮,夜來明月照靈臺。
不知亡人哪朝輩,棺木七口洞穴埋。
嚴(yán)格來說,這兩處都不能叫作懸棺?!皯摇钡囊馑际恰暗?、掛在空中”。九畹溪巖上的棺材是在巖縫中,磨坪巖上的棺材是在巖洞中,這兩處稱作巖棺為妥。
四川省宜賓市珙縣洛表鎮(zhèn)的棺材置于木楔之上,懸在空中,這才是真正的懸棺。
四川省宜賓市珙縣洛表鎮(zhèn)的懸棺
中國人歷來就有“那里黃土不埋人”的說法。在農(nóng)耕社會,人們生前靠土地生活,死后回歸大地,化為塵土,人去世后講究的是“入土為安”,入土逝者方得安息,生者才覺心安。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巖葬呢?主要說法有這些。
防水。這些巖棺群下方都是河谷地帶,夏季,山區(qū)經(jīng)常下暴雨,漲洪水,如果將棺材埋在河谷地帶,容易被洪水沖走。
防腐。將棺材埋在河谷地帶,即便不被洪水沖走,也因地下土壤水分多,非常潮濕,棺材及遺體極易腐爛,用不了多長時間,棺材就爛了,用當(dāng)?shù)厝说脑捳f,爛成渣渣兒(碎末)了,或渣渣兒就沒有了。將棺材放在巖洞、巖縫中,干燥、通風(fēng)好,棺材不容易腐爛,甚至里面的遺體也會被風(fēng)干,保存下來。
防獸。將棺木高置于陡崖絕壁,避免人獸對尸骸的傷害。這種說法尚不足信。按說埋于地下安全得多,僅僅聽說過有狐貍在墳?zāi)怪信俣吹膫髀?。放于巖上,更容易遭受蟲咬鼠嚙。
磨坪鄉(xiāng)的懸棺墓葬群遺址
炫耀。棺木巖曾有七戶窮人每家做一口棺材放在巖縫中的故事,表達了窮人斗智斗勇的精神。
現(xiàn)在農(nóng)村老人去世,因農(nóng)村人口減少和青壯年男子外出,把逝者抬到地里安埋很不容易。
可以想象,那個時代要把棺材放到懸崖上,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普通人家顯然是不能承受的。只有家境好的大戶才有財力干這個事兒,把祖輩的棺材放在巖上,地勢高,棺材外露,引得眾人稱奇,不僅可以炫耀一時,而且也會成為后世談資。
的確,客觀上他們的想法達到了,現(xiàn)在有不少人還在看、還在談這個事兒,而且這些都成了文物保護單位、旅游觀光景點。如果當(dāng)初他們在棺材里放本墓志銘多好啊,就是只言片語,留下姓甚名誰、哪朝哪代也好。
還有說法是借諧音“高棺”(高地棺材),喻義高官,以保佑子孫后代富貴。
那這些棺材是如何弄上去的呢?也有不同說法。
自然說。也就是說是自然形成的,話說很早以前,河谷里的河床很高,巖石上的巖縫和巖洞距河床很近,搭個梯子就能把棺材放上去。在以后的歲月里,河水對河床不斷沖刷侵蝕,河床逐漸降低,與巖縫和巖洞的距離越來越遠(yuǎn),就形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壘土說。過去建石拱橋時,先用土塊、石頭壘起高臺,達到高度后,再在高臺上建橋。放置巖棺可能采用了這種方法,壘起土臺,到了巖縫、巖洞的高度,將棺材放置到巖洞或巖縫中,遂后將土臺運走。
搭架說。用木頭搭成架子,類似于今天建筑用的腳手架,然后用繩子將棺材升上去,也可能用木頭搭成棧道,過去農(nóng)村建土墻時,就是用木料搭跳(類似于棧道)挑土上墻,用這種搭架子的方法將棺材抬到巖洞上去。
九畹溪鎮(zhèn)的懸棺群遺址
放繩說。從巖石旁邊將棺材抬到巖石頂上,先用粗繩將人放下去,到達巖縫或巖洞,然后從巖石頂上用繩子吊下棺材,洞中的人接應(yīng),將棺材放到洞中或巖縫中。
這些巖棺放上去到底是為了什么,是怎么放上去的?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仍在探討中。
不過,秭歸的這些懸棺葬,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早期當(dāng)?shù)氐娜宋娘L(fēng)俗,學(xué)術(shù)研究價值較高。
如今,九畹溪棺木巖還在流傳著那首民謠:“巖上七口喪,巖下七口缸,誰人得到它,金銀幾皮箱”。喪,在當(dāng)?shù)鼐褪枪撞牡囊馑肌?/p>
不少人還在猜測,那七口缸到底埋在哪兒呢?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感謝作者)
Hash:c08aaf1d2b51fccd0bb1bc41412820493bf5ec0a
聲明:此文由 方德工作室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