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它卻未必了解它……錢倉,一座承載千年厚重歷史的古城!

千年前,錢倉村落形成于兩晉,傳說“以石罅中有錢幣流出”故名錢倉,五代發(fā)展為集鎮(zhèn),宋時商賈往來,人民生活富庶,興盛為溫州四大鎮(zhèn)之一。千年后,錢倉猶如一位歷經(jīng)風雨滄桑、悟透歷史嬗變的耄耋老人,將曾經(jīng)的“光輝歲月”磨礪涵養(yǎng)成一顆顆厚重的五彩珍珠,塵封于記憶的深處……

古渡·老城門·老街

歲月荏苒,萬物變遷,鰲江依然潮起潮落。錢倉,地處鰲江北岸,西接蕭江鎮(zhèn),南與龍港鎮(zhèn)隔江相望。74歲溫從發(fā)老先生介紹,現(xiàn)在鰲江支流大拐彎處望江樓碼頭就是錢倉古渡“平欄義渡”,千年前,吳越王錢俶曾在這里停舟登陸,留下“官船浦”的地名。曾經(jīng),一座形似拱門的望江亭屹立在鰲江岸邊,亭內(nèi)長長的石板凳靜靜等待著南來北往的老百姓,挑擔累了,坐下歇歇;突然下雨了,停下避避雨;孩子哭鬧了,站在石板凳邊玩玩。如今,雖然沒有了古渡硬朗的軀體,沒有了撐船過江的艄公,沒有了擁擠排隊候船的過客,但改建后的新碼頭旁邊,依稀可找到當年沿江岸排列的條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靜靜地目送著湖前、浦西、直浹河(現(xiàn)龍港市湖前片區(qū)內(nèi))和方巖(現(xiàn)龍港市老街的舊稱)的老百姓或挑籮筐、或扛麻袋,不管刮風下雨,渡江到錢倉尋購生活物資。

穿過這個不起眼的望江亭,可直達梅源、塘川等地,古時是進入南雁蕩山的必經(jīng)之路,為平陽對外往來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錢倉被稱為“南雁雄關(guān)”。

沿碼頭小路往里走,迎面而來的是今年修繕一新的老城門——東城門。修繕前的老城門高約4米,寬約2米,由條石壘砌而成,原有木門開閉,內(nèi)外兩側(cè)建有房子。據(jù)史料記載,在明中期,錢倉城內(nèi)時常有海盜、倭寇潛江入侵燒殺搶掠。為了防御海盜和潮汐倒灌的洪水,在明隆慶五年(1571年),鄉(xiāng)賢趙文統(tǒng)、陳啟濟等發(fā)動周邊百姓,籌資筑城,邑候朱東光捐出了他自己的俸祿,幫助造城成功。當年錢倉城有東、南、北加西邊兩個共五個城門,1958年以后,城堡逐漸被拆毀,如今只有東城門猶在。據(jù)溫從發(fā)老先生回憶,他兒時曾繞城跑一過圈,用時半小時左右。歷經(jīng)風雨洗禮,修繕前的老城門沒有精雕細琢的豪華,或整齊對稱的威武,條石上長滿苔蘚,粗糙的墻面斑駁陸離,四角也不同程度坍塌,留給世人的是簡陋、滄桑與樸實敦厚。

走過可容一輛車通過的城門洞,是一條小馬路——錢倉老街。路旁是各個年代整修的參差不齊的房子,舊屋與新房間雜,有近年造的四層落地房,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條石壘砌的兩層泥瓦房,有民國時代修建的磚木結(jié)構(gòu)老屋,還有更早不知何時修建的木結(jié)構(gòu)老屋。透過老屋殘存的點點斑駁,似乎可以看到老街今日的滄桑與往日的鼎盛。

舊時繁華的老街,日日自彈“三重奏”。在長約200米的街兩側(cè),店鋪林立。凌晨天還沒亮,辛勤的菜農(nóng)、海鮮小販紛至,就地設攤,小街便成了菜市場。吆喝聲、詢價聲、剁肉聲,聲聲嘈雜,聲聲親切。白天,在當年的“蔡知良豆腐坊”、“楊步松索面店”、“供銷社百貨店”、“棉布門市部”、“香山藥店”和“鮑氏鞋坊”里,人們選購著所需商品,這時老街成了錢倉的商業(yè)中心。華燈初上,老街稀疏的燈光下,老人們圍在商鋪的柜臺上下著象棋;有的坐在店鋪門口,閑聊家常;有的慢哉悠哉散步,或三三兩兩,或牽著孩童,從老街的西門走到東門,再走向上埠碼道,望向?qū)拰挼慕?,心境舒暢?;蛟S,錢倉人的熱情,便源于老街醞釀千年的市井情懷。

寶勝寺雙塔·佛像

在104國道錢倉段,往鳳山邊望去,金黃色的寶勝寺雙塔莊嚴地守衛(wèi)在鳳山腳下。塔為五層六面,每層為閣樓式,每面閣內(nèi)有壺門,門內(nèi)座上供有神態(tài)各異的佛像,栩栩如生。錢倉武術(shù)協(xié)會副會長徐良善介紹,現(xiàn)在的雙塔于1984年重建,重建時在東塔第二層北面壁龕內(nèi)發(fā)現(xiàn)石碑一方,始知雙塔始建于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原塔內(nèi)的佛像工藝精湛,目前安放在平陽縣博物館內(nèi)。雙塔歷經(jīng)千年風霜雨露,遍體鱗傷,在全國解放時,雙塔已微微傾斜。

據(jù)了解,寶勝寺雙塔原為四座,后來崩塌了兩座。修繕前的雙塔黝黑古樸,外形相似,皆為五層實心磚造,高15.16米,塔基直徑4米,東西相距11.8米。塔身呈六角形,作重疊樓閣形式。每層均有腰檐平座,轉(zhuǎn)角用磚砌出八角倚柱,柱間隱出槏柱二根,上承闌額,組成三間式。明間砌出壁龕,作壺門狀,龕內(nèi)供佛像。倚柱上置轉(zhuǎn)角作一朵,與闌額上一斗三升補間輔作一朵平行,上承撩檐枋;枋上以菱角牙子疊澀出檐,以代替檐椽和飛子。檐口輪廓圓和,至轉(zhuǎn)角舒展反翹,臺基須彌座式,邊長3.3米,高1.75米。此外,該塔每層鋪有掌木,整體牢度得到增強。各層邊長相應收縮,故塔身顯得玲瓏挺拔。1961年,寶勝寺雙塔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尋訪塔內(nèi)的佛像,筆者來到了平陽博物館,羅祖雄主任介紹了這批磚雕佛像的特征。佛像高度在29.8至34.3厘米之間,質(zhì)地細膩致密,雕工精湛,刻劃準確,線條流暢,造像比例合度,形神兼?zhèn)洹R蚰甏眠h,有部分佛像出現(xiàn)缺損,其中一尊最完整的佛像,內(nèi)著僧祗支,外著通肩寬袖袈裟,腰系同心結(jié),衣紋簡潔,線條流暢,富有質(zhì)感。面龐豐滿圓潤,眉毛細長而彎曲,眼光府視,雙目微睜,鼻梁隆直,雙唇微開,嘴角略上翹,微露含蓄笑意,大耳垂肩,短脖,神態(tài)平靜安祥。雙手掌心向上仰放于腹前作禪定印,結(jié)跏坐于古樸的仰蓮臺座上,仰蓮座上蓮花瓣寬肥整齊,寫意自然。

龍虎巖旁“金錢會”

順著雙塔前的小馬路一直往前走,有一巖石鋪就的石臺階架于倉鳳山腳下。拾級登高而上,數(shù)完九九八十一級,迎接你的是形似“蟠龍”、“猛虎”的“龍虎巖”,它們高寬各約7米,相距12米,威武雄姿東西聳峙,鎮(zhèn)守臺階兩旁。再往上走,一個寬闊、整潔的小廣場呈現(xiàn)眼前,榕樟濃蔭蔽日,“藏龍亭”供人小憩,正中寬闊的廣場供健身的人們晨練,靠在依山巒起伏修筑的仿古城墻下,俯瞰錢倉,心曠神怡。

小廣場的左邊是兩層仿古建筑,牌匾上寫著“金錢會起義陳列館”字樣。據(jù)徐良善副會長介紹,該陳列館整體修造是由政府撥款、民間集資而成。在館中,金錢會的“金錢義記”銅錢一個一個鑲在透明的玻璃器中,“趙氏飯鋪”和“攻打瑞安城”兩座形狀逼真的模塑,趙起畫像、起義遺址等62幅圖片,艱辛收集的金錢會遺物和各有關(guān)書籍、資料等,分門別類排放在館內(nèi),詳細介紹了金錢會起義可歌可泣的六年斗爭史。

據(jù)了解,金錢會起義為太平天國時期浙江四大農(nóng)民起義之一。清咸豐年間,平陽發(fā)生災荒,加以官府、豪紳地主盤剝,民不聊生。錢倉本地以窮苦農(nóng)民出身的青年趙起為首,在北方太平軍的影響下,于清咸豐八年八月十六日(1858年9月22日)在荊溪山與繆元、周榮、朱秀山等八人結(jié)為異姓兄弟,成立“金錢會”,憑咸豐初年鑄“金錢義記”銅錢為聯(lián)絡信物,開始秘密串聯(lián)活動。數(shù)年間發(fā)展到平陽、瑞安、溫州、永嘉、青田、福鼎一帶,眾達數(shù)萬人。清咸豐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1861年8月2日),趙起點燃錢倉山煙臺巖”上第一堆烽火,聚集附近3000多名精壯會員,在錢倉北山廟龍虎巖前宣布起義,攻下瑞安白布會首陳安瀾大院、全殲麻步雷瀆溫氏白布會團勇、攻破浙南團練督辦孫家“安義堡”、計殺湖石土皇帝張家珍。接著,一路勢如破竹攻福鼎、克平陽、圍瑞安、打溫州,繳獲道府印信、劫下軍餉、取出庫銀、打開禁門、救出牢囚,威震浙閩兩省、三府六縣。清廷驚恐萬分,在國外勢力支持下,調(diào)集浙閩兩省軍隊及地方武裝分南北陸路和水路對義軍進行夾攻,義軍進行欲血奮戰(zhàn)。由于重兵鎮(zhèn)壓,根據(jù)地相繼失守。同治元年五月(1962年6月)起義失敗。二年七月(1963年8月),趙起在玉環(huán)被捕,壯烈犧牲,余部繼續(xù)在浙閩邊境與敵作長期斗爭。

陳列館右邊有一大理石小平臺,旁邊立有“金錢會起義紀念碑”。徐良善副會長介紹,右邊小平臺是當年宣布“金錢會起義”的遺址,原是北山廟(原名靈順廟)臺基。當年北山廟正殿五開間,中設神壇,清咸豐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1861年8月2日),金錢會首領(lǐng)趙起在此發(fā)動起義。1932年夏廟毀于火,僅存臺基。去年修繕時,就在臺基上鋪上大理石,鑲上八卦圖,以紀念金錢會起義。

義軍的英勇事跡被浙南人民編寫成鮮活的故事、長詩、唱詞、小說、傳記等民間文學形式,一代代廣為流傳,溫州各縣市志上都有記載。金錢會故事作品目前收集到的有《會匪記略》、《金錢會起義史略》、《金錢起義歌》、《趙大哥沒有死》、《清史留芳金錢會》、《趙大哥是站著死的》、《金錢會起義傳說故事》《趙大哥開飯店》、《金錢起義長歌》等,生動感人,愛憎分明,以方言敘述,特色鮮明。金錢會起義傳說系列故事,對民間口頭文學研究及對中國農(nóng)民革命運動的研究均具有歷史價值和民間文學研究價值。金錢會起義于2010年被列入溫州市非遺名錄。

END

來源:鰲江網(wǎng)

Hash:bd8fdb36da1ab44cfa4f75fa8037208eefae345a

聲明:此文由 平陽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