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縣史全家和他的“寶貝”

鄰居史全家大哥已過古稀之年,是我們禹王城遺址的義務保護員之一,每天在古城遺址上溜達一圈是他雷打不動的頭等大事。他喜愛中國古代歷史,更喜歡古中國源頭文化。禹都古城遺址上地頭路邊散落的破陶罐、碎磚瓦,他更是愛不釋手,呵護有加。多年前,村里在劉家溝一塊叫金鑾殿的地里修整土地,挖出了很多磚頭瓦礫,有云紋、獸頭、文字瓦當,有菱形花紋的方磚,還有殘缺不全的篆體方磚等,全部用小平車拉到地頭大坑里,史全家當初不清楚它的詳細用途和作用,只是看著圖案文字精美,順便撿了一部分帶回家細細研究慢慢欣賞。

我也喜歡古城的各種文物以及文物上面的圖案和書法,時不時地他把我叫去他家一起討論、觀賞撿來的瓦當和地磚,古人蒼勁有力的篆體字和云紋花邊與我們現(xiàn)在書畫作品上篆刻印章一樣美麗,讓人肅然起敬,驚嘆不已。瓦當,那是古代皇宮建筑中筒瓦頂端下垂部分,老百姓稱它為滴水或瓦頭。瓦當大多數(shù)直徑16厘米左右,厚2厘米左右,圓形,以單線或雙線十字分割,有的中間凸起乳紋,圍繞圓周排列共有四個篆體字是:“長樂未央”通過查閱資料意思是:長久歡樂,永不結(jié)束。另一種四字瓦當是:“千秋萬歲”意思是:千年萬年,形容歲月長久。還有一種四字瓦當是:“與天毋極”意思是:和天一起做無敵之輩。方磚有12個篆書字,我們都認識不了幾個字,更不懂什么意思。又通過詢問懂文物的專家真相大白:方磚也是皇室建筑專用,它是鋪地或做壁磚裝飾用品。不論是瓦當還是地磚,都非一般王公貴族家所有,普通的老百姓家更是無可提及,只有皇家宮殿或皇家園林才可以擁有的翹楚。

瓦當、方磚出土的地方就是夏朝、戰(zhàn)國時的魏國、漢朝的三朝的古都,秦漢時期又成為河東郡治所和安邑縣治所,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臨時定都禹都安邑(夏縣禹王城村)不到一年。此處也正是漢獻帝劉協(xié)所居住的皇宮遺址,因而,地名叫做“金鑾殿”,也叫“劉家溝?!?/p>

漢朝時,禹都安邑與長安、邯鄲淄博齊名,是全國四大名城之一。北魏太武帝神嘉元年(428年),分南安邑、北安邑兩縣。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北安邑縣治所東遷改名夏縣。后來,夏縣人民政府也遷移了,這里就成了普普通通的一個村莊,至此禹都古城漸漸退去了昔日色彩斑斕的光環(huán)。

根據(jù)字體判斷12字磚應是秦朝物品,文物價值非同一般。禹王城遺址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戰(zhàn)國至秦漢古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內(nèi)遺物豐富,普遍有厚2~3米的文化層,同時,12字篆文方磚和4字篆文瓦當為同時期遺址中所獨有。當時的篆書碑刻非常稀少,必須從磚、瓦、印章處獲取。4字瓦當和12字方磚銘文為小篆,書體骨肉均勻,圓轉(zhuǎn)靈活,曲直合度,剛?cè)岵?,筆畫流暢開闊,雍容大度,輝光耀世,彌足珍貴,體現(xiàn)出整齊而圓潔的小篆美感,是秦漢大氣磅礴的時代自由大膽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與漢代以后的篆書有著截然的不同,值得當今書法和篆刻藝術所借鑒和學習。方磚邊長30厘米左右,厚4厘米左右,模壓陽文,有單線界格,共有12個字:“海內(nèi)皆臣,歲登成熟,道無饑人”。意思是 :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四海之內(nèi)都臣服了,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收,經(jīng)濟發(fā)展,不愁吃喝,路上沒有逃荒要飯的百姓,達到萬民景仰的太平盛世。西安、洛陽等地出土的16字磚,也就是在后面多了 “踐此萬歲” 四個字,但是,它比12字磚晚很多。16字磚有篆書向隸書變化的過程,屬于篆隸過渡期。

不論瓦當文字還是地磚文字,深深地鐫刻著歷史發(fā)展的印痕。是當時統(tǒng)治者的座右銘和施政綱要,是皇帝主張國家一統(tǒng),中央集權的政治思想,也是有德之君做皇帝的標準和要求,更是當時國家的“國典、國訓!”它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希望他的子民們都能歡天喜地,風調(diào)雨順,暖衣飽食,安家樂業(yè),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美好愿望的虔誠與決心,同時,真摯地期盼:歲月長久,天下大同,經(jīng)濟繁榮,國富民強,永無止境。特別是地磚的文字,除了“海內(nèi)皆臣”的國家述求,還有“歲登成熟,道毋饑人”的民生關懷,這也是古代明君的標準和要求。殷切地向往著全國黎民百姓早日擺脫貧困,消除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現(xiàn)狀,確保老百姓最基本的吃飯問題,繼而過上豐衣足食的美好的幸福生活。毫無疑問,這就是古老華夏民族兩千年前的“中國夢!

文字瓦當、獸首瓦當和12字地磚等物件,是古代皇宮的建筑物上的精品,而且,此文物在全國同時期遺址中所獨有,每塊能賣數(shù)千元甚至上萬元?;食沁z址成了“孫殿英式盜挖著”覬覦的目標,吸引了很多文物收購販子貪婪的身影,致使古城遺址千瘡百孔,一片狼藉,恐怕用不了多長時間,皇城遺址廢墟上珍貴文物會慢慢消失殆盡,這座敦煌魔窟式偉大的藝術寶庫將被毀于一旦,化為烏有。史全家和禹王村原黨支部書記史有貴、村民史松齡、村民史小恒等十多人自發(fā)成立了保護古城文化協(xié)會,全力阻止私挖濫盜行為,然而,竭盡全力還是杯水車薪,力不從心,甚至遭來恐嚇與威脅。史全家多次呼吁皇城腳下大禹的后人:即使你沒有保護古中國的文化、文物的意識和能力,請你手下留情,不要無節(jié)制地肆意虐待、破壞、踐蹋國家瑰寶和古城文化。不要見錢眼開砸碎金碗當廢銅賣,不要以摧殘幾千年的古城文化、皇家園林為代價來發(fā)財致富,不要用歷史的絕品佳珍與充滿銅臭氣味的金錢進行殊死的對決和交換,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而淪落為世人唾罵的千古罪人!

我問史全家大哥:“你這一下發(fā)大財了,你撿的破磚爛瓦搖身一變成了無價之寶了!”史全家大哥悶悶不樂地說:“高興啥呀,正因為如此,招惹了一些地磚、瓦當收藏者和文物販子覬覦的目光。他們?nèi)靸深^,三番五次前來高價收購,我一一婉言謝絕。這些都是古城的極品,豈能轉(zhuǎn)手倒賣,生活條件再差也不能以犧牲古城文物為代價,來換取自己發(fā)財致富的美夢!古城可以重建,重建起來更加宏偉燦爛,文物求真忌贗,一旦流失造成終身遺憾。做為一個四十多年黨齡的中國共產(chǎn)黨員,做為一個大禹的后人,決不能昧著良心用老祖宗靈魂來發(fā)不義之財!最近聽說大禹廟要重新復原開發(fā),到時候我要將多年收藏的古城文物,全部無償捐獻給大禹廟紀念館,為古城重建添磚加瓦(地磚、瓦當)。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古老的優(yōu)秀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禹都古城歷史,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最古老的古城遺址,讓更多的人珍惜古城遺存,讓更多的人羨慕禹都古城文化,讓華夏民族古老的中國夢永遠激勵著人們奮力前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微薄的貢獻!”

作者簡介

董明吉,1957年出生于最早被稱為中國的地方——山西運城市夏縣禹王鄉(xiāng)禹王村,早期從事電影放映工作,現(xiàn)打工于夏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好美術、攝影、寫作,曾在省市縣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作品,2015年在運城市文化局、《運城日報》社舉辦的《我讀書我快樂》征文活動中獲得二等獎。現(xiàn)為中國衛(wèi)生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責編:岳運紅 審核: 仇瑞杰

每天正能量 · 一個靠可愛輸出正能量的組織

更多精彩內(nèi)容,歡迎關注微信號:bdqiuyan

介紹《市縣人物》同時也講述很多普通人的故事,細膩、樸實、生動的報道風格,宗旨是“ 表揚好人,批判壞人,讀者從一些人的丑行中懂得 更多的道理,吸取更多的教訓”, 受到各界讀者廣泛好評,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

“市縣人物”為你探求真相,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爆料。郵箱:921079616@qq.com

互聯(lián)網(wǎng)原創(chuàng)內(nèi)容生產(chǎn)商我們與三十萬傳媒精英見證媒變

Hash:e8a5e14e823bfb3ebf1f9fba06fc596ca2e96beb

聲明:此文由 市縣人物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