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回德化,回家……
七月半,學(xué)名中元節(jié),俗稱“月半”,這一天,與除夕,清明,重陽三節(jié)一樣,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德化人過七月半,不僅是七月十五這一天,從七月初一就陸陸續(xù)續(xù)有人過了。近些年來,在德化,七月半這個節(jié)日不僅是祭祖大事,還被賦予了親朋好友相聚的意義。所以,七月半,回德化,回家,繼承傳統(tǒng)文化,享受德化美食。
關(guān)于祭祖那些事
據(jù)《德化文史》記載德化居民大部份,從中原南遷入閩,蕃衍四處,每年訂七月祭祖,俗稱七月半(十五日)亦稱中元節(jié)。其時族人都到祠堂,供奉三牲果品,祭祀祖宗,以盡孝心,雖遷居他鄉(xiāng)外里的子孫,是日亦須趕回,以免被人罵不肖或諷刺其忘本。曾流傳過一句話:七月半無回家,無祖;過年無回家,無某(妻)。
南門菜市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德化之祭祀日,大部份定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但個別鄉(xiāng)村不盡相同,從七月初一到十五都有鄉(xiāng)村在做“月半"。各家各戶在六月下旬,就備好白米滿缸,修好門路,把廳堂打掃干凈。初一是祖公媽要回家的日子(俗稱迎祖),以便給祖宗看到子孫的興旺孝敬。初一起必須在廳堂上點香。據(jù)傳說:子孫如米缸無米,門路無修,堂上無香燭,祖公媽就會“望厝興嘆”、悲傷而去。
祭祖必備的香、燭、金紙等物品
祠堂分大宗祠(開基來德化的祖先)、祖宇(肇基在一鄉(xiāng)的祖先)、私祖(祖先子孫興旺,后代各有新居,把祖公蓋的屋宇,修好定為私祖,只供奉該公媽的神位)。因而祭祀日期不一,由各支派自定。如果祖先是七月十五前這階段去世的,即從忌日為祭祀日。祭祀通常有如下兩種:
普通祭:兒孫備三牲(魚、肉、蛋)、米果、菜蔬三碗,香、燭、金銀紙、炮,中午挑到私祖,供奉敬獻,口頭呼請祖公媽前來享受后代的孝敬,庇佑兒孫福壽康寧。燒完紙帛后,即可挑回,加工烹飪,全家歡聚。
官祭:大宗祠的開基祖,祖公有做過四品以上的官員或后代有當(dāng)過七品以上的縣級正堂的祖先,才能舉行官祭儀式。該儀式在德化據(jù)傳只有世科郭鳴高的郭厝祠堂、鄧榜眼啟元祠堂(目前停止)、蓋德儒山徐氏祠堂等,再就是西區(qū)賴氏宗祠(瓊溪出過賴垓,桂林也出過多位較高品的官)。數(shù)百年來,只有文革時期十多年中斷祭祖活動。
官祭儀式,首先具備祭品——全豬、全羊、果品、盛(白果)、海產(chǎn)大燭三對、香炮,金銀紙等。其次遴選祭祀人:主祭一人,以現(xiàn)代而論,具有大學(xué)本科文憑,且有局級職務(wù)的;大通一人(司儀),具有高中以上且熟悉祭祖程序的人;通贊二人,引贊—人,讀祝文一人(新畢業(yè)大學(xué)生),讀嘏一人(年齡六十歲以上,代表祖公訓(xùn)話),伺香二人,伺酒二人,奉帛二人,奉胙二人,余者陪祭。以上執(zhí)事人員,必須具備高中文憑或干部級人員,才顯風(fēng)采。其他參加拜祖祭祀男女人丁,在下埕跪拜。
祭品排列:廳中分三列桌座,神位桌點香,大燭;第一桌排列各種米果品,香花等。第二桌排列豬頭、金帛、糖品、香花等。第三桌排祝文,祭盒(盛五色糖果)。再次公布執(zhí)事人員名單,貼在左旁廊柱,以便各人員準(zhǔn)備穿好衣服,端正姿態(tài)。舊社會要帶長衫鞋襪,屆時更換;新社會要穿中山裝或西裝。
祭祀儀式開始時,先奏鼓樂(樂隊須八人以上),大放鞭炮。然后由大通宣布祭祀開始,再高呼以下程序:
(一)執(zhí)事者各司其事(做好準(zhǔn)備);
(二)眾孫就位(站在各自位置);
(三)陪祭孫就位(站在天井中);
(四)主祭孫就位(站在天井正中)。此時鐘、鼓、簫、笛、樂器齊奏,各位置上紅毯鋪地;
(五)主祭孫詣洗盥手由引贊帶(到天井事先備好面盆洗手,擦干)復(fù)位;
(六)主祭孫詣在神位前進香獻禮(主祭孫接過伺香人,把點燃的香,插在神位爐中,然后,通贊呼三跪九行叩)
(七)主祭孫復(fù)位;
(八)主祭孫跪,眾孫皆跪(三跪九叩行);
(九)主祭孫詣神位前行初獻酒(伺酒人把中央一杯酒,拿給主祭孫向祖宗一獻,再滴地中酒杯再交伺酒人放原位),再獻酒(左邊一杯,形式同),三獻酒(右邊一杯),行(站起來);
(十)主祭孫詣讀祝位,眾孫皆跪,行站起來;
(十一)讀祝者讀祝(讀祝人雙手捧祝文,先向祖宗一拜,然后高聲誦讀祝文,讀到每一位祖宗姓名,必須一拜);
(十二)主祭孫復(fù)位;
(十三)聽嘏詞,讀嘏者宣讀嘏詞(這時全所肅靜,讀嘏者在神位邊,行至左旁廊柱前,左手執(zhí)紙扇,舉手遮半邊面,向眾孫訓(xùn)示嘏詞(用普通話):“祖考命公囑,神界多福無疆,予汝孝孫,賚爾孝孫,受祿于天,宜稼于田,眉壽萬年,子子孫孫,勿替永之”;
(十四)跪,三叩首(答謝祖宗訓(xùn)示);
(十五)主祭孫詣福位(第二桌),獻帛(用大金紙卷一圓圈,雙頭裹紅紙條,放在盒中,雙手捧盆向祖宗敬獻;獻福酒(第二桌的三杯酒,儀式同上),受福胙(第二桌的豬腳盛在盆中,放筷子一雙,主祭人左手舉盆,右手舉筷向豬腳一動即可),叩首三次;
(十六)讀祝者焚祝(讀祝人雙手捧祝文至祖爐焚燒);
(十七)主祭孫跪,眾孫皆跪;
(十八)撤饌(收供品),送神,奏樂。大通宣布祭祀完畢。
此時各支派送來的金、香、紙、燭一律安排妥當(dāng)。同時,由值祭支派負(fù)責(zé)人,分送各執(zhí)事人員祭祖餅每人二塊,再以供品煮好請各執(zhí)事用午餐。
注:在未祭祖時,先備一份三牲果品,排在福德土地神位前,先敬土地再讀祝文,焚大金。
關(guān)于美食那些事
祭祖結(jié)束,總不忘吃上一頓大鍋飯,嘗嘗家鄉(xiāng)菜,品品瓷都美食。
大鍋咸飯
筍葉煲
若七月半回家,不需祭祖,德化一如既往地許你一城美景,珍饈百味。
若七月半不回家,中秋回家,德化一如既往地許你一城美景,珍饈百味。
文稿來自德化文史
責(zé)編:卷耳
Hash:a2249b3775303b7e06eb86983004d0fdb6123b98
聲明:此文由 觀音德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