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志丨 少康故城的歷史演繹

文 / 劉月霞 圖 / 旅游

順店鎮(zhèn)康城村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傳統(tǒng)非常深厚的村莊??党牵褪窍某信d之君少康王故居,也是少康中興之后的都城所在地。此后西周時期,也曾是周武王之弟周康叔的食邑。三國時期,魏明帝曾將大將衛(wèi)臻封于此,稱“康城侯”。唐高祖李淵武德三年(620年),又曾將陽城、嵩陽、陽翟各分出一部分設(shè)置康城縣。9年后又將康城縣并入陽翟縣。

關(guān)于康城村的歷史演繹,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1

康城因少康故居而得名

少康是夏朝在大禹之后的第六任國王。少康的父親是夏王相,相的父親是夏王仲康,仲康的哥哥是太康王,太康和仲康的父親是夏王啟,夏啟的父親是夏禹王。

大禹的父親叫鯀,受封于崇(嵩)山之陽,稱“崇伯”,因“治水無狀”被殛殺于羽山。大禹繼父治水,兢兢業(yè)業(yè),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成功,被帝堯封于“夏地”,即今禹州,稱“夏禹國”,禹稱“夏伯”,所以禹州有“大禹之州”的說法。當(dāng)時,帝舜年歲大了,就讓禹替他攝政,這一攝就是十七年。帝舜死后,把帝位禪讓給了禹。禹改變氏族部落聯(lián)盟制的組織形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禹不愿稱“帝”,自愿稱“王”,叫“夏禹王”。

禹王在位10年,死后傳位給他的兒子啟。夏啟在位29年,傳位給其子太康。太康喜歡游獵,不理朝政。一次出外打獵,被東夷族有窮氏首領(lǐng)后羿乘虛而入,把太康堵截于洛水北岸,使其有國不能歸,只得逃至陽夏,抑郁而死,在位29年(其實在位2年后就被后羿篡奪了夏朝的執(zhí)政權(quán))。太康死后,后羿又扶持太康的弟弟仲康稱王。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奪回夏實權(quán),曾派大司馬胤侯征伐后羿的黨羽羲和,沒有成功,反被后羿軟禁,在位13年,憂郁而死。仲康死后傳位給其子相。相繼位后親自率兵征伐東夷部族的淮夷、風(fēng)夷、黃夷這三個部落。很快,這三個夷族部落便臣服于相。此時,后羿也后院失火,被其手下大將寒浞殺死,自立為王。他聽說夏王相征服了三夷,就派他的兒子過澆攻打夏王相,都城被攻破,相王戰(zhàn)死沙場。

相王妃后緡懷著身孕,從城墻的水門洞里爬出,逃往有仍氏娘家,第二年生下少康。母子倆匿名隱居有仍國郊野,種蔬而食,績麻而衣,含辛茹苦,艱難度日。少康長到八歲,見母親辛勞備至,就幫人家放羊,每月得二斗米,貼補家用。少康長到十二歲,又到另一富豪家里牧馬,每月可得米三斗。他母親的兄弟(少康的舅舅)見了,就派他給官家做“牧正”,每年有固定的薪水,母子倆不再為吃飯犯愁。

有一次,少康放牧?xí)r與群兒嬉戲,少康自稱為“孩子王”,群兒中有狡頑者不服,罵少康是“無父子”,羞辱他。少康問母親追詢自己的身世。母親見兒已成人,便對他泣訴祖父根由,而后囑咐少康“莫如其父,愿如其祖?!鄙倏邓焱纯迶?shù)十日,矢志復(fù)仇。不久,少康母子隱匿有仍之事被寒浞的奸細(xì)知道了,寒浞就派自己的兒子過澆帶兵來追查少康母子。少康聞訊,便攜母潛行,連夜逃到勢力比較強大的有虞國(今河南虞城)謀生。

有虞國君虞思本是帝舜之后,有遠見,有抱負(fù),對寒浞的倒行逆施早已忿恨在心,聽說少康是夏禹后人,立即安排在自己身邊做“庖正”(掌管炊食的官吏)。虞思留心觀察,見15歲的少康一表人才,氣度不凡,遂生愛慕之心,便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大姚、二姚嫁給他為妻,并幫助他回到“綸邑”(今禹州康城)居住。有田方圓十里,有眾一萬有余,有士卒500多人。背靠具茨,面對潁水,西連嵩山,東鄰大平原,是一塊富庶之地。就把這里當(dāng)做復(fù)興夏朝的根據(jù)地,苦心經(jīng)營,這“綸邑”便成了“少康之居”。

2

康城是少康復(fù)國的根據(jù)地

從此,姒少康有了自己大有作為的根基,有了自己的民眾,自己的軍隊。他體察百姓疾苦,宣傳夏禹功德,努力爭取民眾,聯(lián)絡(luò)夏朝遺民,召集夏朝舊臣前來會合,籌劃復(fù)興大業(yè)。

少康首先和逃亡在有鬲氏的夏朝舊臣伯靡建立聯(lián)系,又收撫斟灌氏、斟尋氏等夏朝被伐滅時逃散的族人,發(fā)展壯大成一支數(shù)萬人的武裝力量。但在總體上仍處于劣勢,于是少康決定以智取勝,以少勝多。首先派貼身近臣女艾打入過澆內(nèi)部為間諜,又派自己的兒子季杼引誘離間戈豷、過澆兄弟的關(guān)系。再采用分而誅之的策略,先斬殺了“力大無窮”,能“陸地蕩舟”的過澆,再派人刺殺了“足智多謀”,“狡黠兇險”的戈豷。寒浞兩個兒子一死,自覺失去了左膀右臂,便想自裁,逃脫應(yīng)有的懲罰。結(jié)果自殺未遂,被圍困在他經(jīng)營數(shù)十年的老巢內(nèi)。少康一鼓作氣,率領(lǐng)斟灌氏、斟尋氏、有仍氏等從帝丘逃出來的夏民,協(xié)同有虞氏、伯靡統(tǒng)領(lǐng)的大軍奮力追殺,迅速攻破寒浞老巢,生生活捉寒浞,將其帶回“少康之居”,在宗廟前當(dāng)眾將其凌遲至死。

消息傳出,豫、冀、青、兗、雍等州諸侯紛紛前來祝賀,擁戴少康恢復(fù)夏朝基業(yè)。次年元月一日,少康“整威儀東南行,求陽翟夏王之故都”,視九鼎,掃諸陵,登鈞臺,宴享天下諸侯,遂開夏朝中興之治,史稱“少康中興”。

3

康城是少康中興后的夏朝都城

鈞臺大享之后,三公、六卿都提出重建新都問題,理由是康城地方狹窄,但少康王不同意另建都城。他說,夏朝失政40多年,百姓流離失所,生產(chǎn)荒蕪凋零,政事百廢待興,一切均應(yīng)從儉。至于地方狹窄,就地擴充即可。

于是三公重議,認(rèn)為少康王言之有理。并且算了細(xì)賬:目前實行“三公、四鄰、六卿”制度,朝中實有“三公3人,加上四鄰屬員12人,再加上主管朝廷行政事務(wù)的六卿和掌管歷法的“羲和”、掌管史記的“太史”、掌管訴訟的“大理”;掌管音樂的“瞽師”、掌管教育的“官師”、 掌管出使別國的“遒人”、 掌管貢賦的“嗇夫”、掌管山澤的“虞人”、 掌管畜牧的“牧正”、掌管飼養(yǎng)業(yè)的“御龍”、掌管餐飲業(yè)的“庖正”、掌管車輛的“車正”、負(fù)責(zé)守衛(wèi)宮門的“守門者”、負(fù)責(zé)主管王室家族事務(wù)的“臣”等,大小官員都算上,也不過幾十號人,能需要多大地方?只需在“少康城內(nèi)搭建一座大殿、兩排廊廡、幾所可供居住的房舍足矣。因此決定,中興后的夏朝都城就在少康城原地擴充。于是就形成了少康城加?xùn)|西二耳城的獨特格局。

現(xiàn)在的少康都城遺址跟其他夏代都城遺址都不一樣。故城本身長637米,寬436米,總面積278178平方米。另外還有東西二耳城,每個耳城長165米,寬109米,面積17985平方米。耳城的城門開在少康故城之內(nèi),成為一體。這顯然都是從少康故宅改造擴展的格局。夏少康王的都城里邊都有什么宮殿建筑?卻不能與后世我們見到的都城相比。夏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社會組織非常簡陋,社會生產(chǎn)力十分低下,所謂“都城”也屬草創(chuàng)期,沒有固定規(guī)制。從考古發(fā)掘的幾座夏都遺址看,都城并沒有統(tǒng)一格式。按戰(zhàn)國和漢代以后成書的《周禮·考工記》形成的規(guī)矩“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東耳城,應(yīng)該是祭祀祖宗的地方,然而東耳城卻留有“點將臺”遺址。這也可以理解,在祖宗面前點將、誓師,處置叛逆,史有先例。如此,西耳城應(yīng)該是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地方。

城中主體部分首先是宮殿區(qū)。夏代的“宮殿”建筑多是木柱框架結(jié)構(gòu)墻體,草泥為皮,茅草繕頂,面積也不會太大。從目前考古發(fā)掘看,最大的不過一萬平米左右。所謂“前朝后市”是說宮殿前面有個一百步見方的廣場,是朝廷舉行朝會和典禮的地方。宮廷后面是百姓進行交易買賣的市場,大概也是百步見方。不過明太祖朱棣建筑故宮時將“前朝后市”改成了“前朝后寢”。另外,城中還有“住宅區(qū)”、“作坊區(qū)”、“墓葬區(qū)”等等。在康城遺址圖中我們還看到有“紫禁城”,應(yīng)該是后世人們的叫法。

4

少康城的遺跡與傳說

少康王作為夏朝中興之君,受到人們深深的敬仰和崇拜,所以對少康城的眾多遺跡都流傳有美妙動人的神話傳說。

東耳城后邊有一通“禹王碑”,傳說是少康王初居綸邑時為了凝聚人心、團結(jié)民眾創(chuàng)立的一塊紀(jì)念碑,卻被演繹為禹王顯靈,托夢點化少康,夢醒后發(fā)現(xiàn)城邑東北角真的矗立了一通“禹王碑”。據(jù)史籍記載,《禹王碑》最初叫《岣嶁碑》,見于東漢《湘中記》和《吳越春秋》,后來《水經(jīng)注》、《南岳記》、《輿地紀(jì)勝》都有記載。到了宋嘉定年間,何致游南岳,在樵者導(dǎo)引下見到原碑,摹寫其文,轉(zhuǎn)刻到長沙岳麓山頂。又過三百年,至明嘉靖癸巳(1533)年,潘鎰太守于岳麓山找到此碑,傳拓各地,禹州才有翻刻,碑高五尺,紅石青字,蝌蚪形,古樸離奇,神鬼莫測,有人叫“蝌蚪碑”,有人叫“禹王碑”。此碑早已損毀,幾年前禹州夏禹文化研究會將它復(fù)制到了禹山禹王廟里。

城北部橫臥一條土陵叫“麟鳳坡”,名字緣于少康時期,有人早起見一只麒麟在晨霧中徜徉,隨后又有一只鳳凰降落在附近陵坡上,眾說是祥瑞之兆。于是在陵上建了一座“鳳凰臺”,把這道陵也叫成了“麟鳳坡”。

城東耳城內(nèi)有一土臺,叫“墩臺”,俗稱“點將臺”,北京故宮現(xiàn)有“墩臺”建筑,按古制應(yīng)該高12米,是少康練兵和率兵攻打寒浞出征時祭神誓師的地方。凱旋歸來,將寒浞凌遲于點將臺前。

少康城筑城的傳說就更曲折生動。俗話說“眾志成城”,少康王要建都城,周邊各諸侯國都來幫忙,很快就把一座又高又大的少康城建成了。于是眾人紛紛傳說,因為少康王有德行、有威信、有人緣,神鬼都來幫忙,數(shù)月之間打成了一座“少康城”,有人叫“一夜城”、“雞鳴城”。

這里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土地爺喜歡上了少康王的“二夫人”,就給少康說:“聽說你想建造夏王城,又不愿勞民傷財。我倒有個主意,能在一夜之間給你打一座王城。但是,作為酬謝,你得把二夫人送給我?!鄙倏嫡f:“你取笑了,這個萬萬不能!”土地爺說:“你先別把話説絕,先回去問問二夫人,說不定她要是愿意吶?”少康回去問二夫人,二夫人聽了笑笑說:“好事嘛,你就答應(yīng)他吧!一言九鼎,一夜打成,天明為限,若打不成他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哇!”于是少康就答應(yīng)了土地爺。

土地爺召集大鬼小鬼包任務(wù)、包進度、包質(zhì)量,從黃昏開始進入施工,緊張有序,進展既迅速又順利,黎明時分,一座長一里多地、寬近一里的新城真的快筑成了,只差一座南城門沒有打好。少康一看,滿頭冒汗,跑回去對二夫人說,壞事了壞事了!都是你好兒戲,開玩笑,城眼看打成了,你該去給土地爺拜堂成親了,這該咋辦???”

二夫人說:“你稍事休息,不要著急!”說罷,一手拿起一把簸箕,走到自家雞窩前邊,撲嗒撲嗒拍打了幾下,捏住鼻子,學(xué)雄雞打鳴的聲音叫了一聲:“咯咯咯——天明了——”,頃刻間雞窩里的老公雞都跟著打鳴,緊接著四面八方的老公雞也都跟著叫喚起來。

正在熱火朝天筑城的小鬼們猛然一驚:“咋?天亮了!”小鬼怕天明,立刻嚇得屁滾尿流,連家伙也顧不哩收拾,拔腿就跑。跑了好幾里地,見東方天還沒有發(fā)白,就坐下來罵老天爺,罵康城的老公雞,邊罵邊倒自己鞋殼里的土。從鞋殼里倒出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后來這座土山就叫“噘山”——禹州方言將罵人說成“噘人”,所以叫“噘山”。

天明以后,少康王領(lǐng)人將沒有擠嚴(yán)的城墻豁口沒費多大勁就砌成了一座城門洞。就這樣,憑著二夫人的聰明和智慧,少康城依靠土地爺和小鬼們一夜之間打成了一座“少康城”,民間也叫“鬼打城”。

(講述人:孫貫三,男,退休干部, 80歲;李春林,男,農(nóng)民,83歲;彭傳義,男,退休干部,83歲)

編輯丨孫 帥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Hash:51403fdc0fbb7c4befdb98328ab7707a2a94e4af

聲明:此文由 禹州市三都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