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在中原:開封之七》:蘇軾的的寓居、宅院和府邸
蘇軾開封寓居地有五。
一是興國寺浴室院。嘉祐元年(1056)五、六月間蘇洵攜子軾、轍抵京師應試館于興國寺浴室院。
據《汴京遺跡志》卷十載,“興國寺,在馬軍橋東北,太平興國間建。”即里城墻西門--閶闔門(今大梁門)內至宮城宣德門前之間的“御路”南側。
浴室院是興國寺為羈旅之人提供客房的普通僧舍。浴室之南有古屋,東西壁畫六祖像。其東,刻木為樓閣堂宇以障之,不見其全,而西壁三師,皆神字靖深,中空外夷。蘇軾《蘇軾文集》卷二十一《興國寺浴室院六祖畫贊并序》云:“予嘉祐初舉進士,館于興國浴室老僧德香之院?!碧K轍有“昔年旅東都,局促吁已厭。城西近精廬,長老時一覘?!保ā?a href='/luancheng/' target=_blank>欒城集》卷四:《和子瞻宿臨安凈土寺》)三十一年后的“元祐三年(1088),蘇軾閑暇之時前往太平興國寺浴室院游觀,發(fā)現中書舍人彭汝礪“亦館于是”。歲月滄桑,物是人非,“院中人無復識予者。獨主僧惠汶,蓋當時堂上侍者,然亦老矣。導予觀令宗畫,則三祖依然尚在蔭翳間?!迸f地重游,拜訪故人,年少時在此居住的那段往事已凝結成一份特殊的情愫。之后,蘇軾又攜秦觀來此拜訪僧惠汶。秦觀得以“始識汶師”,“后二年復來,閱諸公詩,因次韻”。此時,陳慥“寓棋簟于”太平興國寺,蘇軾與范百祿“數來從之”。李廌在京也寓居于此,也許與蘇軾的推薦介紹不無關系。李廌有詩,題曰:“廌寓龍興仁王佛舍,德麟、公定、道輔、仲寶攜酒肴納涼,聯(lián)句十六韻。”
二是西崗。嘉祐五年(1060)二月十五日,蘇軾母喪服除離蜀抵京師,在里城西崗賃居一宅子暫住。
據《蘇軾文集卷》五十九《與楊濟甫第一簡》載,“為別忽已半歲,傾想之懷,遠而益甚。即日起居何如,貴眷各安不?自離家至荊南,數次奉書,計并聞達。前月半已至京,一行無恙。得臘月中所惠書,甚慰遠意。見在西崗賃一宅子居住,恐要知悉。春暄。”
三是懷遠驛。嘉祐五年(1060),蘇軾授福昌縣主簿、澠池縣主簿未赴,仁宗詔敕制科考試,遂寓居懷遠驛準備制考。
懷遠驛,待交阯使,為京都四驛館之一。據孔凡禮《三蘇年譜》引施注《蘇軾詩集》、《北道刊誤志》載,懷遠驛位于麗景門河南岸,舊城內左一廂,又名崇德坊、興道坊。
日食“三白”。據《曲洧舊聞》卷三載,東坡曾與劉貢父言:“某與舍弟習制科時,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間有八珍也。,謂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飯?!?/p>
“夜雨對床”之約。蘇軾兄弟在懷遠驛讀韋應物“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詩句時,兩人感慨不已,相約將來及早退引,歸隱田園,共踐“夜雨對床”之約?!短K軾詩集》卷三《辛丑十一月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寄子由》、卷二十二《初秋寄子由》、卷三十三《感舊詩》,蘇轍《欒城集》卷七《逍遙堂會宿二首》、蘇轍《欒城后集》卷二十《再祭亡兄端明文》相繼提及此事。⑻發(fā)生在懷遠驛蘇軾兄弟“夜雨對床”遂成為兄弟情深的標志。
四是城南癢齋(太學)。癢齋,即太學,北宋為最高學府,學生名額達兩千四百人,隸國子監(jiān),在里城南。蘇軾、蘇轍中制科后,從懷遠驛搬出居此,與國子監(jiān)直講黎錞比鄰。
《欒城集》卷一《辛丑初日寄子瞻》有“城南癢齋凈。終歲守墳籍?!敝?。⑼《欒城集》卷七《次韻子瞻寄眉州黎希聲》自注:轍昔先人于京師,與希聲鄰居太學前。
黎錞,字希聲,登第后累官太常博士、、屯田員外郎,歐陽修薦為學官,得國子監(jiān)直講,據墓志銘載,“是時,太學生凡幾千數,諸博士講解,先日撰口義,升座徐讀而退,無復辨析旨要。公獨不然,置經于前,按文釋義,聽者樂聞其說,咸宗尚之?!?/p>
《輿地紀勝》卷一百六十五載:黎錞任直講日,英宗以蜀士問歐陽修,對曰:文行蘇洵,經術黎錞。初,眉山蘇洵于黎錞具客京師。僦居比鄰。蘇公二子軾、轍及黎公二子儔、詵皆在。二公父子具受知于歐陽公,時望歸之。
五是雍丘。雍丘,古多杞柳,西周稱杞國,秦置雍丘縣。雍丘城(即今杞縣縣城)是杞國的都城。距京東八十七里,北宋畿內十六縣之一。嘉祐五年(1060)三月蘇洵寓居雍丘(杞縣)一年余,軾、轍備考制科期間多次前去與伯父、父親相聚相聚。
蘇軾的伯父蘇渙(1002-1062),初字公群、晚字文甫,他是眉山蘇氏弟子中最先從政的一個,官至都官郎中、提點利州路刑獄,在杞有產業(yè)。嘉祐二年(1057)十月,蘇渙知衛(wèi)州任滿,授知漣水軍未行。蘇洵因軾、轍備考制科寓居懷遠驛,蘇洵遂居雍丘(杞縣)。蘇轍《辛丑初日寄子瞻》道出其父蘇洵寓居雍丘(杞縣)的真正原因:“居梁不耐貧,投杞辟糠覈?!?/p>
蘇軾向伯父求教為政之道。蘇軾伯父蘇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甫)。天圣元年(1023)始就鄉(xiāng)試,明年(1024)登科,官至提點利州路刑獄。據宋陳天倪《潁濱語錄》載,“潁濱嘗語陳天倪云:亡兄子瞻及第調官,見先伯父,問所以為政之方。伯父曰:‘如汝作《刑賞忠厚論》?!诱霸唬骸恼鹿棠乘埽怀跷磭L學為政也,奈何?’伯父曰:‘汝在場屋,得一論題時,即有處置,方敢下筆,此文遂佳。為政亦然。有事入來,見得未破,不要下手;俟了了而后行,無有錯也?!两褚源搜詾榧曳?。”
蘇轍九歲那年在老家眉山第一次見到伯父,第二次見伯父就是在杞(雍丘,今杞縣),“轍生九年始見公于鄉(xiāng),其后見公于杞”。
蘇軾任職期間京城的先后寓、宅院:一是宜秋門里南園。嘉祐六年(1061)八月,蘇軾、蘇轍應制科考試,朝廷任蘇軾大理評事、簽署鳳翔府判官。赴任前,蘇軾在宜秋門里購得一住宅,名南園。
宜秋門為內城西墻南門,因唐汴州城稱鄭門亦稱舊鄭門,位于即今開封城西墻南門(小西門)附近。從州橋向西經宜秋門(舊鄭門)至順天門為京城的四條主要街道之一,為皇帝御路,街道寬20-50步,南園當位于御路一側。南園四周高槐古柳,四面有院墻,園有堂、齋,檐下置木假山。庭前花圃“無數畝”,種植有翠竹、蘆筍、石榴,有萱草、葵花、牽?;?,還有一座葡萄架。蘇轍有《賦園中所有十首》將園中花草樹木一一題詠,蘇軾在鳳翔作《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嘉祐六年(1061)七月,五十三歲的蘇洵任霸州文安縣主簿,與陳州項城縣令姚廦同修《禮書》。蘇轍授秘書省校書郎充商州軍事推官,蘇轍以父親年邁需人服侍為名未赴任,奉宮師居其中,蘇洵在南園住了三年零十個月。
蘇洵在南園房前檐下置木假山。三蘇眉山老家原有一座木假山,南園中放置的這座木假山是嘉祐四年赴京師途中楊緯贈送的,蘇洵視作“忘言伴”,并作《寄楊緯》詩表示“京中有幽居,吾將隱而玩”。“庭前三小山,本為水中楂。當前鑒方池,寒泉照谽岈。”(蘇洵《答二任五言二十韻》)蘇轍幫其父蘇洵穿墻引水,置木假山于池中,水從池中溢出,在澆灌園中花草樹木,蘇轍作有《木山引水二首》,蘇軾作《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尤其是蘇轍在園中作詩,蘇軾在風翔唱和,二人合著《岐梁唱和集》。蘇軾兄弟一生唱和之作很多,但親自編輯成書的只有這一部。
蘇洵上班編《禮書》,下班在南園操弄花圃、為《易經》作注。治平二年(1065)四月二十五日《禮太常因革禮》書成,方奏未報而以疾卒?!白蕴熳?、輔臣至閭巷之士,皆聞而哀之?!?曾鞏《蘇明允哀辭》)蘇軾兄弟在南園設置靈堂,英宗贈蘇洵光祿寺丞,并敕官府備船載蘇洵之喪回川。“三年弟子行喪禮,千輛鄉(xiāng)人會葬車”。(歐陽修《蘇主簿挽詞》)朝野之士為之作挽詞者有一百三十三人。
二是范鎮(zhèn)東園范鎮(zhèn)東園,位于京城外城東門--陳橋門外。范鎮(zhèn),字景仁,時以戶部侍郎致仕,東園是其別業(yè)。熙寧十年(1077年)二月,蘇軾在此寓居兩個月熙寧七年(1074年)十一月十五日,蘇軾由密州知州改知河中府(今陜西永濟西)告下,熙寧十年(1077年)二月十二日,至京城外城東門--陳橋門,為門者所阻,蘇軾改知徐州,“有旨不得入國門”,遂寓居京師郊外范鎮(zhèn)東園。時范鎮(zhèn)致仕在東園別業(yè)休養(yǎng)。熙寧九年(1076年)十一月。蘇轍自齊州至京師也在此寓居,受到主人的熱情接待,《寄范丈景仁》:
京城冠蓋如云屯,日中奔走爭市門。
敝裘瘦馬不知路,獨向城西尋隱君。
隱君白發(fā)養(yǎng)浩氣,高論驚世門無賓。
欣然為我解東閣,明窗凈幾舒華茵。
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斷絕愁四鄰。
平明熟睡呼不覺,清詩淥酒時相親。
《欒城集》卷六《雪中呈范景仁侍郎》:
羈游亦何樂,幸此賢主人。
東齋暖且深,高眠不知晨。
蘇轍得知其兄來京,親到黃河的邊上迎接:
我兄東來知東武,走馬出見黃河濱。
及門卻遣不得入,回顧欲去行無人。
東園桃李正欲發(fā),開門借與停車輪。
蘇軾在東園寓居期間,范鎮(zhèn)把別墅交給蘇軾兄弟自己去嵩洛一游。蘇軾兄弟在東園,訪友、會友,為十九歲的長子蘇邁娶婦石氏,請人為子蘇迨治病。
蘇軾訪友、會友:創(chuàng)作了六詩三詞,《送范景仁游洛中》,《次韻景仁留別》,三月三日,范鎮(zhèn)前往西京洛陽游,作詩送之,范鎮(zhèn)作留別詩,蘇軾次韻答之;《書韓幹畫馬》。韓幹,唐代著名畫家,以畫馬著稱。駙馬王詵知蘇軾寓居郊外,三月二日致簡蘇軾在城外四照亭相見,席間賦《洞仙歌》、《喜長春》詞二首。三月三日,又送韓干畫圖,請?zhí)K軾題跋,蘇軾在畫軸上作《書韓幹畫馬》詩。后又至京城王詵花園中相會。據《王直方詩話》載:東坡與孫洙(巨源)會于王晉卿花園中,與晉卿、孫洙在一起品茶、聯(lián)對,蘇軾并賦《滿庭芳》詞一首;《京師哭任遵圣》。任孜,號遵圣,四川眉山人,以學問氣節(jié)和蘇洵一樣,名重鄉(xiāng)里弟任師中,同舉進士,官至中大夫簡州平原縣令卒。蘇軾評價他“文章得少譽,詩語龍清壯”;《送魯元韓知衛(wèi)州》。魯元韓,名有開,安徽亳州人。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曾通判杭州,蘇軾與魯一起任職,此日,任衛(wèi)州(今河南輝縣市)知州,蘇軾送之;《次韻子由送蔣夔代州學官》。
為長子蘇邁娶婦:據《蘇軾文集·卷五十三·與黎希聲第三簡》載:“向自密將赴河中,至陳橋,受命改差彭城,便欲赴任,以兒子娶婦,暫留城東景仁園中?!?/p>
為仲子蘇迨治病:“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謂之“布氣”。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對坐為布氣,迨聞腹中如初日所照,溫溫也?!保ā短K軾文集》卷七十三《李若之布氣》)直到四月蘇軾才與蘇轍同行,沿汴河乘船赴徐州任。
三是閶闔門外白家巷:元豐八年十二月上旬末,蘇軾再次回到京城居閶闔門外白家巷中。閶闔門為內城西墻北門,位于今開封城西墻大梁門處。該門址唐汴州城時稱梁門,北宋時稱閶闔,金元時稱安利們,明清時稱大梁門,今仍稱大梁門,俗稱西門。
蘇軾不怕鬼。據李廌《師友談記》載:一夕,次子迨(蘇迨)之婦歐陽氏產后因病為祟所憑,曰:“吾姓王氏,名靜奴,滯魄于此久矣。”公曰:“吾非畏鬼之人也,京師善符錄者多,決能逐汝。汝善去,明日昏時,當用佛氏功德之法與汝。”婦輒合爪曰:“感尚書去也?!眿D良愈。明日昏時,為自書功德疏一通,仍為置酒朒香火遣送之。頃,迨之婦忽云:“有賊,貌黑瘦,衣以青?!惫怪髦瑹o有也。乳媼俄發(fā)狂,聲色俱怒,如卒伍輩唱喏甚大。公注視之,輒厲聲曰:“某即瘦黑衣青者,非賊也,鬼也,欲此媼出為我作巫?!惫唬骸皩幨蛊渌?,出不可得?!痹唬骸皩W士不令其出,不奈何,只求少功德可乎?”公曰:”不可。”又曰:“求少酒食可乎?”曰:“不可?!庇衷唬骸扒笊偌埧珊??”曰:“不可?!庇衷唬骸爸骨笠槐」唬骸芭c之?!眿嬶嫯?,撲地而蘇。
六君子齊聚蘇宅。元祐時期“蘇門”正式確立,也是“蘇門”最稱活躍繁盛時期。元祐二年的一個暇日,六君子齊聚蘇軾宅中。蘇軾時任翰林學士,忽有旨令其撰《賜奉安神宗御容禮儀》,使呂大防口宣茶藥詔,東坡就牘書云:“於赫神考,如日在天?!比缓髥栔T位:“能代下一轉語否?”各辭之。東坡隨筆后書云:“雖光明無所不臨,而躔次必有所舍?!绷印按笠月柗?。
蘇門士人造訪。據梁建國先生在《朝堂之外:北宋東京士人走訪與雅集》(《歷史研究》2009年第二期)考證,元祐元年,黃庭堅曾獨自來到蘇軾家中。[31]元祐三年四月,李廌欲離京返鄉(xiāng),前來蘇軾宅中作別,蘇軾館之于東齋,又憐其貧寒無以為生,將所得天廄馬相贈,又親筆作馬券為據。黃庭堅則為之作跋,跋文中設身處地地考慮到李廌當賣掉此馬,并指出馬券上蘇軾的墨寶將使之大大增值。李廌臨走時,蘇軾又“作詩送之”,[34]黃庭堅亦有和詩。[35]在這年的禮部試中,黃庭堅為參詳官,與蘇軾共同參與了錄拔工作,因而二人對于李廌的意外落第都深表愧疚,于是在送行詩中既肯定其才華的出眾,又鼓勵其繼續(xù)努力。
東坡在家巧拒謀官者。據《墨莊漫錄》卷五載,“有一故人,與子由兄弟有舊者,來干子由求差遣,久而未遂。一日來見子由,且云:“某有望內翰以一言為助?!惫煸唬骸芭f聞有人貧甚,無以為生,乃謀伐冢,遂破一冢,見一人裸而坐,曰:‘爾不聞漢世楊王孫乎?裸葬以矯世,無物以濟汝也?!瘡丸徱悔?,用力彌艱,既久,見一王者,曰:‘我漢文帝也。遺制壙中無納金玉,器皆陶瓦,何以濟汝?’復有二冢相連,乃穿其左者,久之方透,見一人,曰:‘我伯夷也?,瘠羸,面有饑色,餓于首陽之下,無以應汝之求?!淙藝@曰:‘用力之勤無所獲,不若更穿西冢,或冀有得也?!べ咧^曰‘勸汝別謀于他所。汝視我形骸如此,舍弟叔齊,豈能為人也?!惫嗜舜笮Χァ?/p>
蘇軾之弟蘇轍在開封的府邸——東府。東府位于京城大內宮城正門宣德樓右掖門之前。宣德樓右掖門,非正門而在兩旁,若人之臂掖也,故稱宣德樓右掖門,在宣德樓右邊者為右掖門,在宣德樓左邊者位左掖門。宣德門南向正對御街,為全城中軸線,從宣德門到州橋是宮廷廣場。廣場東西兩側建有千步之廊,又稱御廊,東西御廊向北正對宣德門兩邊的左右掖門。有“道床頭枕馳道,雙闕夜未央,車轂鳴枕中”之稱。宣德樓右掖門位于今宋都御街與西門大街的交叉口處,北宋時期鎮(zhèn)守宣德樓的石獅至今還保存在午朝門廣場入口處。
宣德樓右掖門之前的東府,是宋神宗提議為執(zhí)政大臣修建的府邸。據陳曦《東府紀》載,“國朝以來,尚襲唐故,大臣多不建里第,而僦居民間,乃出圣畫,新創(chuàng)二府,度地于闕之西南,自熙寧三年,興柞東、西府,凡八位。明年八月,東府四位告成。東府庭院內還種植有梧桐樹等。元祐六年(1091)二月,蘇轍任尚書右丞。晉門下侍郎。尚書右丞為六執(zhí)政之一,掌參議大政,位在六部尚書之上;門下侍郎為副相。蘇轍上任后即遷居東府,直至紹圣元年(1094)四月以太中大夫知汝州止,一直居住在這里。
元祐六年(1091)二月,蘇轍任尚書右丞。元祐六年(1091)三月蘇軾被召入京,任吏部尚書,位在蘇轍之下,后又改任翰林學士承旨、侍讀。蘇軾多次上疏辭免,五月行至南都,蘇軾又上《杭州召還乞郡狀》,在《辭免翰林學士承旨第一狀》說:“兄居禁林,弟為執(zhí)政,在公朝既合回避,于私門實懼滿盈。伏望除臣一郡,以息多言。”元祐六年六月,蘇軾自杭州召還,至赴潁州(今安徽阜陽)之前,寓居子由東府數月。
蘇軾辭翰林學士的同時,蘇轍卻在辭尚書右丞,蘇轍辭尚書右丞,曾四上札子,兩上表章。他在《辭尚書右丞札子》中說,他學無他師,以父兄為師?!捌浜蟛恍以绻?,(與兄)友愛畢至,逮此成立,皆兄之力也。頃者兄弟同列侍從,臣已自愧于心。今茲超遷,丞轄中臺,與聞政事。而臣兄軾適自外召還,為吏部尚書,顧出臣下。復以臣故,移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實不遑安。況軾之為人、文學、政事過臣遠甚,此自陛下所悉。臣不敢遠慕古人,內舉親戚,無所回避。只乞寢臣新命,若得與兄軾同為從官,竭力圖報,亦未必無補也。”
元祐六年(1091),蘇軾在東府寓居數月后作《感舊詩》詩,留別子由去潁州任上。蘇軾在詩中留下了“扣門呼阿同,安寢已太康。”寓居東府的難忘瞬間。蘇轍在和詩中與兄長規(guī)劃著“家有二頃田,歲辦十口糧。教敕諸子弟,編排舊文章。辛勤養(yǎng)松竹,遲莫多風霜?!敝率撕蟮纳?。元祐八年(1093)八月,蘇軾赴定州任,再次和蘇轍在東府相聚,憶起三年三次相聚在東府的情景:“前年適汝陰,見汝鳴秋雨。去年秋雨時,我自廣陵歸。今年中山去,白首歸無期?!辈⒔?a href='/baijuyi/' target=_blank>白居易《杏為梁歌》詩意,語重心長發(fā)出“客去莫嘆息,主人亦是客?!钡木咧Z。
劉繼增(1957·12一),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平頂山學院客座教授,承擔國家出版基金項1個,省部和地廳級項6個,出版專著3部:《三蘇文化大辭典》(參編)、《蘇東坡在中原》、《蘇東坡與平頂山》,發(fā)表論文50多篇。
掃碼加入“河南日報傳媒”粉絲交流群
有福利!有驚喜!
Hash:6691297101c06d6ac543691a576f11eae735d9cd
聲明:此文由 葉葉與你面對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