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才是四大愛情之一《藍橋會》的發(fā)源地,怎么那么多地方和豐縣爭?

四大愛情之橋,藍橋獨樹一幟

中國古代,有四座橋見證了男女之間感天動地的愛情:一座是“天河鵲橋”,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一座是“西湖斷橋”,白蛇遇許仙;一座是“杭州草橋”,梁山伯與祝英臺結拜;還有一座就是“藍橋”了。

藍橋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到后來,藍橋甚至演化成了民間傳說的“奈何橋”,是人死后靈魂必過之橋。人們用“魂斷藍橋”來形容情侶互為殉情,有情人若是生前不能在一起,只有死后才能在藍橋上會面,十分凄愴。

華山上有藍橋會,藍橋會起源于華山

時間:明朝嘉靖年間

地點:江蘇徐州豐縣東南三十里華山

人物:魏學士魏奎元、藍(蘭、嵐)瑞蓮(尹瑞蓮)、葉青天葉烓

經過:華山上有“尹瑞蓮打水”(即藍橋會)的故事,方圓數(shù)十里的老年人人人盡知,可從來沒有人敢在華山提起這個話題,唱戲的在這都不能唱。

考證:本當?shù)厝朔Q魏奎元為“魏學士”,“學士”是對讀書人的尊稱,如稱呼解縉為“解學士”;藍瑞蓮本姓“尹”,后人又改的名字;老百姓說斷此案的是葉青天,即葉烓,嘉靖二十四年任豐縣知縣,風雅文藻,翩翩仙吏,《豐縣志》有傳。時縣城因水患改筑華山,創(chuàng)華山書院。

尹家在華山傳代已久、根基頗重,素有“尹華山”之稱。此事不為封建禮教所提倡,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尹氏宗族不讓唱此戲。沒辦法,藝人只好改主人公的名字唱。怎么改呢?華山以前有條岳河,河上石橋因橋欄上刻了一朵藍花而取名“藍橋”,就將尹瑞蓮改稱“藍瑞蓮”;還有說刻的是蘭花,改稱“蘭瑞蓮”;華山是“華山、駝山、嵐山”的總稱,“華山嵐色”是古豐八景之首,所以也稱為“嵐瑞蓮”。

改了以后,尹家仍不讓唱。民國年間,有外地的戲班子來華山唱戲,頭一出戲就唱《藍橋會》,結果尹家的人猛砸戲臺、趕跑了戲班子。從此,華山的老百姓留下了“均州不唱陳世美、華山不唱藍橋會”和“秦家樓不唱秦香蓮,尹華山不唱藍瑞蓮”這兩句俗語。

如今華山地區(qū)對此事仍諱莫如深,大家對此事保持神秘的態(tài)度。筆者認為,豐縣的華山才是藍橋會的發(fā)源地。

天下藍橋何其多,九地有名爭根源

清朝以來,曲劇、錫劇、淮劇、川劇、呂劇、京韻大鼓、秦腔、二人轉、評彈、黃梅戲、墜子、揚琴等,諸多劇種,都編成《藍橋會》演唱(又叫《水漫藍橋》)。情節(jié)有繁有簡,內容框架和角色基本定型、出入不大。

一、最早的藍橋:陜西第一個版本《尾生抱柱》

時間:春秋

地點:藍田縣藍橋鎮(zhèn)藍河橋(藍峪水)村

人物:尾生尾魁元(尾高)、藍玉蓮

經過:尾生、藍玉蓮自幼青梅竹馬。玉蓮之父見尾生家貧,將女許給大戶人家作了童養(yǎng)媳。尾生痛不欲生、外出學藝。第二年三夏時節(jié),尾生返鄉(xiāng)恰遇玉蓮,兩人相對而泣,約定翌日黃昏后相會于藍橋。

第二日尾生早早來到藍橋,不料烏云四起、電閃雷鳴,山洪暴漲而下,尾生誓守約定、緊抱橋柱,被洪水吞噬。玉蓮遲至見狀,一頭扎進洪水中。至今,藍水河畔刻有“尾生抱柱處”巨石。

文獻記載:《莊子?盜跖》記載:“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暴至,生不去,欲以全信,遂抱柱而死?!薄?a href='/xian/' target=_blank>西安府志》記載,這座橋在陜西藍田縣的蘭峪水上,稱為“藍橋”,這也是藍橋故事的鼻祖。

二、陜西的第二個版本:唐《傳奇》

時間:唐朝穆宗長慶年間

地點:藍田縣藍橋驛

人物:秀才裴航、云英

經過:裴航乘船找故人玩,同船的一位夫人天資國色,裴航很想接近她,又不敢冒昧,就寫了一首詩,托侍女代為傳去:

同為胡越猶懷想,況遇天仙隔錦屏。

倘若玉京朝會去,愿隨鸞鶴人青云。

夫人命侍女送來答詩如下:

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

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

裴航接到詩札后非常慚愧,但不解詩中真意。

三年后,裴航乘船至藍橋時,口渴求水,得遇云英,一見傾心,遂向其母提親。其母要求以玉杵為聘禮,方可嫁女。后來裴航終于尋得玉杵,搗藥百日,于是成婚,雙雙仙去。

文獻記載:唐代裴鍘的《傳奇》中《裴航》一則記載。(《見太平廣記》卷50)

三、陜西的第三個版本

地點:陜西華山藍河

人物:書生魏景元(文奎)、女子藍瑞蓮

經過:魏景元在華山書院攻讀,至藍河邊一村莊,見藍瑞蓮汲水,心慕其貌,上前求飲。藍瑞蓮,夫周某老而丑,又頗不堪婆母、丈夫驅使打罵。魏景元試與攀談,互生好感。二人乃約定晚間在藍橋相會。

至時,藍瑞蓮家事纏阻,未能依時赴約。魏景元先來橋畔,久候不至,忽降大雨,河水暴漲。魏景元恪守約言,不肯暫避,緊抱橋柱淹死。殆藍瑞蓮急急奔至,僅見,魏景元所遺藍衫,知己殞于水。于是向河痛哭,亦投水而殉。

四、川劇《嵐橋祭水》

時間:明朝

地點:四川廣元元壩區(qū)柏林溝下場河嵐溪橋

人物:利州衛(wèi)指揮史魏鐸之子魏奎元、蘭姓村姑

經過:魏奎元在黎山書院攻書,回家途經嵐溪橋,與一蘭姓挑水村姑相遇,一見鐘情,相約次日三更在嵐溪橋再次相會。不料,三更時雷雨交加,等候多時的魏公子被洪水卷走,蘭小姐悲痛欲絕,跟著跳河殉情。后兩人化為一對錦雞,雙飛雙棲,常在嵐溪出沒。

文獻記載:古嵐溪橋明代為木橋,明正德五年修為六孔石平橋。清乾隆年間又被沖毀,現(xiàn)早已沉入柏林湖底。

五、電影版的藍橋:謝晉導演《藍橋會》

淮劇戲曲電影《藍橋會》于1954年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發(fā)行,謝晉執(zhí)導。

青年情侶、賈玉珍因遭兵亂沖散,賈玉珍給強人賣給藍家作童養(yǎng)媳,改名藍玉蓮。數(shù)年后,賈玉珍在藍橋擔水,韋(衛(wèi))郎保從此路過,借口口渴上前要水。但二人不識。

互問姓名籍貫,才知本來面目。二人互訴離別之苦。并約定三更在藍橋相會,一同遠走高飛。賈玉珍因公婆糾纏,未能如期赴約。恰逢大雨盆下、山洪暴發(fā),韋郎保為堅守信約,死死抱著藍橋,被洪水淹死。賈玉珍至,見狀投水殉情。

六、山東的藍橋

地點:淄博沂源縣張家坡鎮(zhèn)東王莊、西王莊村

人物:東王莊書生魏秀時、西王莊少婦藍瑞蓮

經過:藍瑞蓮到村邊花崗子去打水,魏秀時到井臺喝水。二人聊天很投機,瑞蓮潸然淚下:“妾年方十八,丈夫三十六歲,整日游手好閑,吃喝嫖賭在外,又加婆婆殘虐,妾身命苦。如嫁君為妻,死而無撼!”秀時亦憐亦愛,二人互贈戒指、折扇為記。當即相約:黃昏時分在村邊石橋相會,一同出走。

魏秀時下午先至地方,稍傾電閃雷鳴,滂沱大雨驟然而至。秀時先到橋下避雨,橋下水流湍急,又撐傘到橋上等待。突然腳下一滑,不幸跌落橋下,迅即被大水淹沒。

瑞蓮冒雨趕至橋頭,時已夜幕降臨,雨勢稍減。突然一個閃電把橋頭照得通亮,看見了一只鞋。瑞蓮哭天號地,痛不欲生。她跳入藍橋下,以死相殉。

七、官府褒揚的藍橋——河北

時間:金末元初

地點:河北魏縣城東二里瀾橋

人物:魏縣西代固村田瑞蓮、河對岸柏二村魏魁元

經過:田瑞蓮跟魏魁元是姨表兄妹,兩人常在蘭橋幽會。田員外嫌貧愛富,不同意此事。二人面對青楊山神廟,私自托紅霞為媒,拜了天地。

私訂終身在當時是傷風敗俗之事,田員外惱羞成怒,把女兒許配給大羅莊村五十六歲的大財主周蘭寬做小。彩禮收下不到三天即成親,魁元得了相思病。九月十三是青楊山廟會,瑞蓮回娘家趕會,見到了魏魁元,倆人悄悄到蘭橋上幽會,被周蘭寬發(fā)現(xiàn)。瑞蓮回去被虐待,魁元被毒打致傷。

不久,田母病重,瑞蓮小弟瑞林接她看親。半路上見到了為哥哥抓藥的魁武。當瑞蓮得知魁元為她身染重病后托魁武傳話,讓魁元明早到蘭橋去。

魁元得知后,應期赴約。誰知瑞蓮在家受到羈絆,遲遲不來,魁元傷心欲絕、投身河下。待瑞蓮到時,不見魁元,忽然橋下水聲大作,水波翻涌,萬千魚蝦托起魁元的尸首。瑞蓮心如刀絞:“生不能同床,就到陰間共枕吧。”縱身跳下橋去。尸體很快被魚蝦托出水面,與魁元并排。

上天為之感動,把一輪紅日點化成雙影,投到河水里,猶如金燦燦的兩面鏡子,盤旋在激流中,是為“回瀾雙日”。

文獻記載:瀾橋,又名蘭橋。河水從橋下回瀾東去,水中投有一雙日影,素有“回瀾雙日”之說,為明代魏縣八景之一。

明萬歷年間,湖北江陵舉人田大年到魏縣任知縣。田瑞蓮殉情而死,有失田氏家族體面,但是,已被藝人編成了戲,禁也禁不成。他趁廟會之機,假借神仙顯靈,當眾將田瑞蓮的“田”字改為“蘭”字,并手書“回瀾橋”三字以示恩典。

八、安徽的藍橋——版本一

時間:明朝萬歷年間

地點:安徽省懷遠縣城西南25公里蘭橋鄉(xiāng)蘭家莊

人物:魏學士、蘭瑞蓮

經過:蘭瑞蓮十三歲就到婆家做童養(yǎng)媳,受盡打罵折磨。她長到十七歲到井臺去挑水,有個過路的趕考舉子名叫魏學士前來討水。魏學士說:“小生家在南邊十里魏家樓,今年十八歲,去京城趕考的?!比鹕徴f:“相公如果有意,請今夜一更之后,村后二里遠小橋畔相會?!?/p>

天剛入黑,魏學士早早來到等候。正是六月里的天氣,悶熱之后忽落大雨。魏學士站在小橋上絲毫不動,后來山水下來,把小橋也漫了。魏學士把衣服脫掉一件,掛在橋東邊小柳樹上,仍然回來橋上等待。誰知山水愈猛,一股洪流過來把魏學士卷走。

這時候,蘭瑞蓮來到,見物知情,她把羅裙解下搭在橋西畔彎柳樹,翻身跳進滾滾激流。

第二天早上,人們在下游很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發(fā)他們的尸體。

九、安徽的藍橋——版本二

時間:清末

地點:阜南縣中崗鎮(zhèn)東一里雁河,河上架一橋配有欄桿,稱為“蘭橋”

人物:雁河東邊村里學生魏生、中崗集上蘭姓女

經過:魏生在中崗集私塾里讀書。中崗集上有蘭姓老頭,其女叫蘭女。蘭女常到雁河里、蘭橋邊擔水,為父親開茶館用。魏生與蘭女一日六次在藍橋上會面。

有天放晚學,魏生借口要水喝,二人交集,遂海誓山盟、結為伉儷。然閑言穢語迅速傳播,雙方家長大怒,各自為他(她)們訂了六月十五婚期。二人決定六月十三晚上于蘭橋上相會,以謀應變之策。

偏偏十三日夜,狂風大作,雨隨風至,電閃雷鳴,蘭女于朦朧中,只見被洪水沖斜的橋欄桿上,掛著破爛的衣衫。望著洶涌波濤,蘭女扯裙掩面,“噗通”一聲,投水殉情了。

這正是:

水繞蘭橋流不衰,兩情互愛向無猜。

只因父母多封建,干涉婚姻釀禍災。

部分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作者:王書法

編輯:趙璇

來源:微信公眾號豐縣人網

Hash:8ee79a539e0d8d3ad3844bde51bb730f0d4f4fee

聲明:此文由 隆聲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