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良渚遺址更悠久!下湯遺址揭露萬年前的先民生活

小伙伴們,

這兩天你是不是被良渚遺址刷屏了?

7月6日,

阿塞拜疆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

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申請世遺成功

“良渚,實證了中華上下五千年!”

令人心潮澎湃。

但你知道下湯遺址嗎?

萬年是多久,

地球處于新石器時代,

母系氏社會晚期,

猛犸象還沒有滅絕,

劍齒虎剛剛滅絕。

在這個時期,仙居還不叫仙居,

也不叫永安樂安。

但仙居這片土地上,

已經有人類群居于此。

1984年,仙居縣下湯村挖出了

下湯地區(qū)沉睡的文明,

下湯遺址年代距今有10000年

2017年,浙江考古研究所發(fā)表

《仙居下湯遺址勘探報告》。

經過為期兩年的勘探和研究,

中國晚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的河姆渡早3000年。

這是目前臺州可考的

這處浙江南部地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對于人們認識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分布、各地區(qū)之間的關系及農業(yè)經濟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勘探出了什么生產工具?

下湯遺址主要包含了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和馬橋文化三個階段,距今有3000至9000多年的歷史。勘探中,發(fā)現(xiàn)了上山文化時期的建筑遺跡、灰坑、墓葬等遺跡,出土了大量上山文化時期的石制品,特別是出土了較多的石磨盤和石磨球,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發(fā)達的原始農業(yè)。

石器有石斧、石錛、石鑿、石三棱器、石刀等20多種,其中石磨盤、石磨棒、石磨球、環(huán)形砍砸器、流星索等是浙江首次發(fā)現(xiàn)。陶器有盤、罐、缽、盆等盛器;有鼎、釜等炊具;有紡織工具陶紡輪、制陶工具陶拍子等。

過去,在我國的河姆渡及世界各地的古文化遺址中出土過大量的稻谷,但古人如何食用這些稻谷呢?是將稻谷碾成末,抑或是根本不碾,連谷殼一起吞食?

下湯遺址出土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幫大家找到了確切的答案。

這些重三四公斤的橢圓形石器和盤狀石板塊,就是考古專家尋覓已久的新石器時代谷物加工工具。

古人類收獲了谷物之后,將其放在石磨盤上,手持石磨棒在磨盤上來回研磨,使谷粒脫去外殼成為大米

一萬年前,這里發(fā)生的一切,我們所知仍太少太少。

關于下湯遺址的文化價值,作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qū)最具規(guī)模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之一,它把臺州的文明發(fā)展史,推到一萬年前,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信息。特別是陶器中未碳化稻草和稻谷殼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臺州這片熱土也是世界稻作農業(yè)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

Hash:b8be2f6f258b20aa02a60b618526690ce55b5ea7

聲明:此文由 魅力臺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