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廣化寺

昔日的華嚴道場------- 廣化寺

廣化寺坐落在臺懷鎮(zhèn)北里許,背靠普壽寺尼眾律學院,面迎臺懷寺廟群,東面舉目就是俏拔秀麗的戴螺頂,北面遙對著金碧輝煌的菩薩頂,發(fā)源于北臺,東臺清水河,伏在左右兩邊的低處,清流嘩然低唱,仿佛把一部深奧的經(jīng)文從古念到現(xiàn)在。廣化寺踞坐在這么一處地方,依偎著山中的輕風和霧靄,顯得異常安祥寧靜,是五臺山一處歷史久遠,從昔日的華嚴道場,轉而成為章嘉活佛“五處”之一的黃廟。廣化寺傳說在北魏時就有建筑,但那些陳跡已隨風化去?,F(xiàn)遺存于后院的,有一個北宋元豐三年(1080)的八角亭閣式石幢塔,可說是廣化寺滄桑的歷史見證。這個高有3米的石塔經(jīng)幢,通身有青石雕就,下面的束腰須彌坐上,鐫有龍,獅,虎,鹿神獸,韻味野出高古。幢身的一面,刻有一部陀羅尼經(jīng)咒,已被風雨扶疏得依稀可辨。幢身正面,則刻著十個工整的大字:“宋故金壇郎十宮德之塔”,字體似為瘦金書,剛勁有力。這一華美典雅的石幢塔,雕刻得十分考究,若從歷史和藝術的角度看,它不失為廣化寺至為珍貴的文物遺存。其實它的價值,還從另一個側面,透射出了五臺山文教文化的時代特征。據(jù)有關史籍記載,宋代是五臺山華嚴宗盛行的一個時期,其特色是倡導禪教一致,出現(xiàn)了時稱華嚴中興之祖凈源法師為首的一批高僧。廣化寺作為弘揚華嚴宗的一個主要道場,當時的寺名為廣華寺,就是取廣弘華嚴之意??梢?,廣化寺在那時,就涂上了非??捎^的歷史文化底色。如今在這座古剎中徜徉,尋覓到的不僅僅是宋雕明磚,還可時時呼吸到古風撲面的濃重文化氣息。傳說,明朝有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夜宿該寺。徐霞客經(jīng)阜平唐縣,從長城嶺入境,由佛母洞而上諸臺考察后,在疲憊至極中欲投宿該寺,不想被一個看門的小沙彌誤以為乞丐擋在門外。徐霞客在無奈之下,正要返身離去時,驚動了寺中的老方丈華嚴大師,華嚴大師親自出寺察看,對來人以禮相待,終于挽留了這位大旅行家在寺中下榻。徐霞客由此在寺中寫下了著名的《五臺山日記》。這則故事雖然是一個傳說,但歷史上的徐霞客,確在五臺山停留過幾日。廣化寺在清朝時,迎來了又一次輝煌,堂堂正正成為章嘉活佛的“五處”之一。當時五臺山的黃教,備受清朝諸帝青睞,特別是主持內蒙四十九旗、青海二十九旗教化的章嘉一支黃教,在大清的250多年的歲月中,始終維護了清王朝的政權。因此,累代章嘉活佛 尤受帝王們的尊崇,章嘉呼圖克圖在五臺山除駐錫鎮(zhèn)海寺外,另劃出善財洞、廣化寺、普樂院、文殊寺、金崗窟五寺讓其管理,故稱為佛爺五處。廣化寺作為其中之一,后院西北角的一棵松樹,傳說就是二世章嘉所植,還傳說就在這株松樹下,朝臺的乾隆皇帝曾與三世章嘉密切交談,共商政教大事。傳說不等于史實,但傳說往往能折射出歷史的影子。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康熙皇帝對二世章嘉特別尊崇,封為國師,并在京為其修建了多所寺宇,還令黃四子雍正從其學習佛法。帝王的恩寵,二世章嘉不僅常在青海蒙旗巡化,在“柔服蒙藏”中做出了貢獻。他還受命于朝廷,在五臺山修建了菩薩頂?shù)?0座黃廟,為五臺山黃教的興盛和民族的團結融合,寫出了新的一頁。三世章嘉7歲入京,很快精通了漢、滿、蒙、梵多種文字,掌握了醫(yī)療、歷算、元音算術、詩律寶源以及佛學等知識,在京朝間,常和雍正皇帝同桌交談,討論政教大事,后于雍正十二年封為國師。正由于皇家和佛家這種微妙的關系,因此乾隆皇帝登基后,離京三年的三世章嘉回京,受到了如先帝時一樣的尊榮。以后發(fā)生的事情,更使這位皇帝對三世章嘉刮目相看。一件事乾隆十五年,西藏發(fā)生的珠爾墨特那木札勒之亂,當時國師建議皇帝把西藏政教大權交給七世達賴和駐藏大臣共同掌握,因而迅速平定了叛亂。另一次是乾隆二十一年在外蒙發(fā)生的“阿木爾札那”和“達瓦旗”之亂,國師以自身的影響力說服了哲布尊丹巴,又一次迅速止息了叛亂。這兩件事對乾隆來說,可謂是刻骨銘心。因此,乾隆每次朝臺,國師自然伴在身旁。國師圓寂,皇帝不惜以“金頂玉葬”的殊勝禮儀安葬,其親密的關系可見一斑。因此,說乾隆帝和三世章嘉在廣化寺駐足、松樹下交談,討論政教大事,實在是一件情理之中且不足為怪的事了。廣化寺在清朝,作為佛爺五處之一的一處黃教道場,據(jù)說香火十分興盛,僧人多時達百余人,舉辦法會,誦經(jīng)唱念,佛樂浩蕩。它作為少數(shù)民族僧人理想的安居修行之所,為民族感情的培養(yǎng)和不同文化的交流寫下了新的篇章。

如今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廣化寺,這個占地9300平方米的偌大寺宇,則是清代道光年間一名叫納不海的喇嘛復建的。這個坐北向南由低而高,呈四方形的黃廟,建筑得宏闊而大氣,莊重而深幽,呈現(xiàn)著清代豪華精巧的建筑特色和黃教寺廟的風格,是一座典型的漢地“喇嘛寺院”。中軸線上,先后布列著山門、天王殿文殊殿、和文殊閣樓,東西寮房僧舍九間,合成一個十八的吉祥數(shù)。這里的山門和天王殿是分開建筑的,中間隔開一段距離,其間筑一寬闊的石階踏道,形成特色。踏階之上便是三開間單檐歇山頂?shù)奶焱醯?,殿中的四?a href='/jingang/' target=_blank>金剛橫眉怒目,威而不怖,韋陀將軍神采凜然,儒雅不俗,縱觀這里的殿建塑像,透出的是一種雍容大度的氣息。天王殿之后寬闊的殿院中,便是廣化寺的主要建筑大文殊殿,但見兩根明柱上鐫刻著一副鎦金對聯(lián):道場遍十方,無人無我;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這座殿堂就是歷史上的大雄寶殿,殿為三開間,面寬14.5米,進深10米,單檐四阿頂式,頂脊尖尖突起,有著漢藏佛教寺廟建筑交融的鮮明特征。通體看去,古樸典雅,落落大方,是五臺山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殿內新塑的“三大士”,中間為文殊菩薩,兩側為普賢和觀音,三塑像造得精致細膩,面目清麗優(yōu)美。在這個殿堂中,曾有歷史上名響五臺山的十六尊者像,每位尊者刻在一塊高1米,寬0.5米的石板上,石板為黑底,刻石抹灰,素雅悅目,十六尊者的表情手腳身姿各不相同,成為一絕。可惜這組珍貴的文物,不知毀于何時。已請專家匠師準備重新恢復。

文殊殿前,東西各長著一株杏樹,碧綠可愛。奇怪的是這兩棵樹,粗細高低,枝條長勢,竟非常相似,猶如一對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人們便叫它為姊妹樹。

廣化寺最后一重殿宇,是五開間二層式的文殊閣樓,面寬12.4米進深9.6米(東西各有一個耳樓),原奉五方文殊,現(xiàn)存建筑已有破損,正著手按原樣復建。廣化寺這座已有千年歲月的古剎,濃縮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經(jīng)歷了從華嚴道場到章嘉五處的更新,堪說歷盡了歲月滄桑。近年來,已修葺整飾一新。

Hash:8aa45f087806dbf2d6a06ea04e5e497387963cb1

聲明:此文由 科技答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