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史丨你的腳下,說不定就埋藏著古海陵文明的遺跡??
數千年前,海退三百里,把古海陵托付給了長江。由此,我們的家園從大海中誕生。
時光流轉,滄海變桑田,一群麋鹿先于人類抵達這片沙洲棲息。海風吹了一年又一年。古海陵大地上終于迎來了一支神奇的部落。
他們于此繁衍生息,臨水而居,開啟了古海陵大地刀耕火種的生活。勤勞的人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一處處的烙印,卻又悄然消失在茫茫時空里。
在這方曾被考古學家忽視的土地上,究竟存在多少這樣神奇的部落,他們又留下了哪些值得我們?yōu)橹湴恋氖非拔拿鳎?/p>
今天,我們不妨走近他們,走近那些被歷史塵封的悠悠歲月。
史前遺址發(fā)現
古海陵文明源頭掀開神秘面紗
史前文明是指文字產生以前的人類文明。一般說來,中國的史前時期,大體上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大致從距今二三百萬年開始到1萬年前為止。新石器時代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距今4000年左右結束。
1976年,泰州城南向陽河出土了一具基本完整的6000年前雄性麋鹿骨骼亞化石;
1990年,興化發(fā)現了南蕩遺址;
1999年,溱潼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石鉞;
2006年,興化發(fā)現了影山頭遺址;
2011年,興化發(fā)現了蔣莊遺址……
截至目前,古海陵大地上已發(fā)現有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6處古文化遺址,分別為:
海安青墩遺址
姜堰單塘河遺址
興化南蕩遺址
興化東古遺址
興化影山頭遺址
需要解釋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發(fā)現的姜堰天目山商周時期古城址,雖在時間排序上不屬史前文明遺址,但因其是到目前為止發(fā)現的江淮地區(qū)西周古代城址的重要實物依據,被考古專家稱之為“西周江淮第一城”。
眾多史前文明遺址的考古發(fā)現,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也為今天的人們探索古海陵文化源頭提供了許多豐富的資料。
分布相對集中
主要在興化姜堰海安三地
形成有先后
考古界這樣評價道:“興化蔣莊遺址為良渚文化的去向找到了實物佐證;單塘河遺址與青墩遺址一樣,雖不是良渚文化的中心,但對研究良渚文化的北遷和去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南蕩遺址表現出的文化遷徙,則對探討華夏文明的起源很有意義。”
考古是根據古人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實物史料,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各種遺物、遺跡的研究,最終都將服務于人類研究。
譬如1977年出土的伴有大量麋鹿角、麋鹿骨骼化石的古氏族墓葬群,不僅讓青墩文化得以發(fā)現,文物考古工作者鑒定后還得出結論,這里是5000年前原始部落的遺址——早在新石器時代后期,即原始社會末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泰州已有古人類的活動。當時我們的遠祖在此聚居,麋鹿成為了他們狩獵的對象,而農耕之事亦發(fā)端于此。
上世紀80年代末,邑人文史作者朱沛深在《泰州市建置沿革》中寫道:“據考,新石器時代我們這一帶人類活動頻繁,自稱為淮夷、東夷?!摹止艑憦膲蹚拇螅瑝蹫樘锂?,大為人,說明耕稼之事起于夷族?!?/p>
值得一提的是,從地圖上看,古海陵境內已發(fā)現的史前文明遺址則相對集中地分布在興化、姜堰、海安三地。其中,蔣莊遺址、青墩遺址、單塘河遺址相距不足二三十公里,興化影山頭遺址與南蕩遺址只隔了九公里。
(蔣氏玉璧)
遺址相隔很近,但形成年代卻各不相同。例如:蔣莊遺址的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青墩遺址距今5000年左右,單塘河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南蕩遺址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
專家們普遍認為,泰州地區(qū)自古就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的鹽業(yè)基地和軍事要地,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對這6處遺址的發(fā)掘僅僅屬于保護性挖掘,遺址考古遠遠沒有結束,尚有大量工作要做。相信,隨著對遺址的全面挖掘,也許還會找到遺址更為久遠的實物憑證,將會有更多令人驚喜的收獲。
古陶片不斷發(fā)現
不少史前文明依然沉睡地下
近年來,經常能從新聞消息中看到,泰州不少地方有人撿拾到小石斧、小古陶片等遺物,泰州境內是否還有更多遺址?
姜堰區(qū)博物館前館長王正奎解釋說:“確定一個地方為文化遺址,光憑一件或幾件史前遺物的發(fā)現是不夠的,應當有古代人類生產或生活的遺跡、遺物的系列發(fā)現?!?/p>
王正奎說,前幾年,曾有人在溱潼18號圩、溱潼洲城的王界田、橋頭小楊莊的龍尾田、興泰尤莊村等處,相繼發(fā)現了石鉞、小石斧、骨箭鏃。這說明江淮東部向北的大片地域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這也說明位于姜堰城區(qū)西北側的單塘河遺址并不是一個孤獨的遺址,在它的周圍一定還有不少的、更大的遺址,只是尚未發(fā)現而已。
從在溱潼18號圩和興泰尤莊村發(fā)現的石鉞來看,這種石器已經不是生產工具了,而是一種禮器,是一種權利的象征,并非一般人能夠擁有的。因此,有考古專家推定,在溱潼周圍的地下一定還有較大的古村落遺址或者某一部落的聚居地。
“可以肯定地說,在泰州境內還有不少未發(fā)現的史前文明依然埋藏在地下。但要確定某個地方是古代文化遺址,還必須要做許多工作,比如進行田野考古調查勘探,經過調查勘探有相應的文化層發(fā)現,專家們方可認定為是古文化遺址。”王正奎說。
為何許多史前文明會突然消失?王正奎說,研究表明,人類文化遺存的形成大致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水災、地震、旱災、火山爆發(fā)、風沙侵蝕、瘟疫、氣候突變等。人為因素有:戰(zhàn)火、拆建、遷徙、埋藏等。
例如:從考古發(fā)現來看,姜堰單塘河遺址形成是與距今4000年前的一次黃河泛濫、奪淮奪江入海引發(fā)的水災相關。而南蕩則是古人遷徙后留下的一處臨時性居住遺址。
六大史前遺址
1、海安青墩遺址
發(fā)現時間:1977年
青墩遺址是于1977年在古海陵大地上首度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青墩原屬泰州,1950年劃歸南通的海安縣。
大量珍貴陶器、玉石器,以及留有古人刻畫符號的麋鹿骨角等獸骨化石的出土,引起了眾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的關注——約5000年前的青墩遺址的發(fā)現,拉開了古海陵史前文明發(fā)現、探索的序幕。
青墩遺址約10萬平方米,目前探方挖掘515平方米,40年來開發(fā)利用基本上仍處于原始狀態(tài),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姜堰單塘河遺址
發(fā)現時間:1984年
由一件斜三角形石器遺物,1984年姜堰發(fā)現了距今約4000年的單塘河遺址。
經鑒定,這件出土石器為有柄石刀,是新石器時代的器物。之后在石刀發(fā)現處的單塘河,文物工作者征集、采集到一批出土文物,又在遺址處連續(xù)發(fā)現草木灰坑等。專家們由此確定,單塘河遺址屬“良渚文化”類型,為新石器時代遺址。
如今,約4萬平方米的單塘河遺址保存完好,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3、興化南蕩遺址
發(fā)現時間:1990年
1990年,興化林湖鄉(xiāng)戴家舍村民在南蕩發(fā)現了一批獸骨、陶器和石器,1991年經專家鑒定,獸骨為麋鹿骨角亞化石,陶器為鼎、壺、甕等生活器皿,石器是刀、錛、鏃等生產用具。
南京博物院等單位在1992年赴南蕩發(fā)掘并鑒定,南蕩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址,且為移民文化遺存,約2萬平方米,距今約4000年。
4、興化影山頭遺址
發(fā)現時間:2006年
由村民們用來止血的“龍骨粉”——麋鹿化石引出的“影山頭遺址”考查,發(fā)生在2006年的興化市林湖鄉(xiāng)。
在影山頭的水洼里,又先后發(fā)現了石紡輪、陶盉、骨笄、麋鹿骨骼等。專家們鑒定后認為,影山頭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大量遺物、遺跡表明,古海陵人在原始刻畫符號、水稻種植、漁獵經濟等方面創(chuàng)造的史前文明,對探索人類文明的進程具有重大意義。
影山頭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5、興化東古遺址
發(fā)現時間:2008年
2008年,也是在挖河工地,興化戴窯挖出了一個距今約4000年“東古遺址”。
在四周環(huán)水的東古村里,出土了石錛、石斧、石鉞等11件石器,后被鑒定為良渚文化晚期遺物,面積約2萬平方米的遺址內,還發(fā)現了呈片狀分布的一處臨時性居所,亦為移民文化遺存。
6、興化蔣莊遺址
發(fā)現時間:2011年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蔣莊遺址,分屬興化張郭和東臺時堰兩個鄉(xiāng)鎮(zhèn),是最新發(fā)現的古海陵文化遺址。
蔣莊遺址的發(fā)掘,源于文物愛好者的發(fā)現和呼吁,2011年南京博物院專家配合泰東河水利建設實施了考古工作。
參與考古的專家呂春華撰文說,蔣莊遺址“對研究良渚文化的北上提供了新的證據。出土的玉琮、玉璧及大規(guī)模的良渚文化墓葬對研究當地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p>
文丨李益君
Hash:8c7981bad0ccc5bcdf501c7dbafa259e67139dab
聲明:此文由 泰州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