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長征精神代代傳
8月18日上午,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團一行來到會寧縣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孟捷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標志著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會寧大會師是長征勝利的標志,是民族抗戰(zhàn)的前進陣地,是革命力量大團結的典范,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
大會師鑄就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團結一致、敢于勝利”的會師精神,成為長征精神的提煉和升華。紅軍將士數(shù)場血戰(zhàn)、地方踴躍支前擁軍、群眾舍命掩護傷員……無數(shù)閃光的人物和故事,在會寧組成了強大而純正的紅色基因,成為會師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xù)前行。
英魂永駐大墩梁
會寧縣城往南30公里,在華家?guī)X山系的中川鎮(zhèn)大墩梁上,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蒼松挺立,綠草如茵。被毛澤東主席稱為“鐵流后衛(wèi)”的紅五軍曾在這里進行了一場艱苦卓絕的阻擊戰(zhàn)。
烈士陵園所在地的大墩村村支書曹瑛介紹說,為了將大會師后的紅軍一舉殲滅,國民黨5個軍分4路圍堵紅軍主力,大墩梁阻擊戰(zhàn)是在紅軍和國民黨軍會寧地區(qū)進行的6次大的戰(zhàn)斗中,打得最慘烈的一仗,包括紅5軍副軍長羅南輝在內的887名紅軍將士在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
1936年10月23日,大墩梁戰(zhàn)役打響,年僅17歲的司號員李克玉吹響了沖鋒號,紅軍將士們個個像猛虎下山,奮勇殺敵。戰(zhàn)斗中,他腿部受了重傷,留在當?shù)仞B(yǎng)傷,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李紅軍”。
自此以后,李克玉白天把小軍號抱在懷里,晚上把小軍號枕在頭下,每當為思念戰(zhàn)友、想念部隊而悄悄流淚的時候,他就躲在被窩里偷著吹一下軍號。傷好以后,他每天都要懷抱著這把軍號站在大墩梁的山頭上,凝望著北方的天空,盼望著他的戰(zhàn)友們出現(xiàn)在他的視線里。
上世紀六十年代,“李紅軍”當上了生產隊隊長,他的小軍號成了村里上工的工號。在1986年和戰(zhàn)地重游的戰(zhàn)友見面時,他滿足地說:“比起死去的戰(zhàn)友們,我能夠活下來就已經足夠了。”直到去世的時候,他的懷里還抱著這把小軍號。
一直以來,大墩梁周圍的群眾無不以身處紅軍戰(zhàn)斗過的地方而自豪,紅軍英勇不屈的精神也深深地鼓舞著大家艱苦奮斗、齊奔小康。曹瑛說,今年開始,國家投資要在大墩梁打造一個紅色教育基地,依托烈士陵園規(guī)劃建設紀念廣場、展覽館等,涉及征地的群眾都表示積極配合,沒有一家討價還價。
在大墩梁下中川村,老紅軍王少卿的兒子王志良在2013年還是貧困戶,他發(fā)揚父輩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政策,帶領全家“擼起袖子加油干”,僅用了兩年就脫了貧。去年開始,王志良又成了肉牛養(yǎng)殖戶,走上了產業(yè)致富的道路。紅堡子的“魚水情”
在會寧縣城北關,有一座個人籌建的紅色紀念館,館里數(shù)千件紅色文化藏品全年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紀念館的主人邢永強,憑著自幼對紅色文化的熱愛,用多年的積蓄于2015年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了這座紀念館。
在紀念館里參觀時,邢永強為我們講起了一個當?shù)孛癖娀I糧籌款、積極支援紅軍的故事。
1936年8月,為實現(xiàn)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由紅一方面軍組成的西方野戰(zhàn)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下西征。9月14日,西方野戰(zhàn)軍第15軍團73師作為先遣部隊進駐會寧郭城驛,一邊大力開展宣傳,廣泛發(fā)動群眾,一邊籌集糧餉,迎接二、四方面軍的到來。
郭城驛紅堡子村有一個筑于清代的土堡,堡子的主人王瀚為人開明,樂善好施,早在1932年就與靖遠地下黨有過來往。1936年9月18日,王瀚親手打開堡門,迎接紅軍,接待了73師政委陳漫遠。陳漫遠向他說明了工農紅軍北上抗日救國的方針和面臨的困難,請求他支援軍需物資。
王瀚激動地表示,抗擊日寇,是國人應盡的義務和共同的責任。紅軍北上抗日,順民意、得民心,自當全力以赴支持。他當即拿出家中的3000大洋、200多石糧食以及部分槍支彈藥等支援紅軍,積極組織村里的百姓熱情接待紅軍。
紅軍指戰(zhàn)員為王瀚的義舉而感動,陳漫遠還邀請他隨同往郭城驛,研究配合籌集糧草,成立抗日農協(xié)會,王瀚擔任了協(xié)會副主席。
王瀚和郭城驛抗日農協(xié)會的同仁們一起,為后續(xù)紅軍籌糧籌錢,籌集渡河的門板木料。大會師前后,僅在郭城驛一地,就為紅軍籌集糧食70余萬斤。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紅軍會寧會師期間,有近7萬名紅軍將士曾在當時僅6萬人口的會寧境內戰(zhàn)斗生活,會寧人民為紅軍捐出的糧食有200多萬斤,同時還支援了大量豬羊、布匹衣物以及大批的銀元。
“最后一把米端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為你縫衣裳,最后一件老棉被蓋在了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也要送到部隊上……”這首由會寧人后來創(chuàng)作的紅色歌曲,生動反映了當?shù)厝嗣駷榧t軍作出的重大貢獻。
“朱德總司令在會寧就住在我家的老宅里,他睡過的床、用過的桌椅都在紀念館里展出?!睒銓嵑┖竦男嫌缽娬f,“會師精神是我們會寧的財富,我個人辦紀念館的目的主要就是弘揚會師精神,不忘初心,激勵后人?!?/p>
革命精神永相傳
在會寧,無名小紅軍在敵機轟炸中救下當?shù)匦『⑽红系墓适驴芍^是老少皆知,今年剛考上清華大學的陳嘉銘也不例外。
8月6日,即將到北京上學的陳嘉銘來到自己熟悉的長征勝利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又一次重溫了這個故事——
紅軍會寧會師期間,國民黨軍隊不斷調來飛機輪番轟炸會寧城。1936年10月9日上午,當?shù)鼐用裎壶櫲鍘е粷M3歲的兒子魏煜到紅軍總司令部,幫助戰(zhàn)士們抄寫文件、撰寫公告、書寫宣傳標語。
魏煜和貼標語的小紅軍戰(zhàn)士們來到縣城西門附近,忽然從遠處傳來了敵機的轟鳴聲,來不及隱蔽,敵機的炸彈已經呼嘯而至,落在街頭。緊要關頭,一位小紅軍戰(zhàn)士飛身而出,將小魏煜撲倒在地護在身下。小魏煜得救了,而年僅14歲的小紅軍為保護他犧牲了。
為了報答小紅軍的救命之恩,魏鴻儒把他葬在自家的祖墳旁,以表達紀念之情。魏煜長大成家后,有了三個兒子,爺爺魏鴻儒分別給他們起名為繼征、續(xù)征、長征,合起來就是“繼續(xù)長征”,希望后輩兒孫們永遠記住紅軍長征的歷史和血濃于水的恩情!
陳嘉銘對記者說:“這個故事我從小聽到大,現(xiàn)在聽來還是讓人非常感動。小紅軍小小年紀就為保護他人而犧牲,這種革命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年輕人學習,也為我們發(fā)奮讀書、將來建設家鄉(xiāng)提供了動力?!?/p>
Hash:7e98bf80fb412472c3afc34e79c29fd27d4c085f
聲明:此文由 這里是白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