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教堂
老街坊 小弄堂 是屬于那年代白墻黑瓦的淡淡的憂傷
—— 周杰倫 《上海一九四三》
上海地處中國東部、長江入海口。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若問上海最美的教堂在哪里?就沒有統(tǒng)一答案了。
因為,上海美麗的教堂太多了。
上海有個佘山國家森林公園,這座山頂上的有一座漂亮的天主教堂。
余山天主教堂,又稱佘山圣母大教堂,位于西佘山的山頂。這座教堂是由一位法國傳教士于1871年建造,當前的教堂是1925年進擴建的。1942年,教皇將佘山天主教堂封為“圣殿”,使其成為著名的“遠東第一大教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中國上海市徐匯區(qū)徐家匯蒲西路158號,為天主教上海教區(qū)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圣依納爵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qū)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風格為中世紀哥特式。
現在的這座主教座堂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動土興建,清光緒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層,磚木結構。法國中世紀樣式。大堂頂部兩側是哥德式鐘樓,尖頂。高50米。大堂內圣母抱小耶穌像立祭臺之巔,俯視全堂,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占地面積2670平方米,建筑面積6670平方米,可容納3000余人。
1861年的徐家匯教會
徐家匯天主堂,有舊堂新堂兩座。舊堂于1847年由耶穌會士南格祿所建,羅馬風格。1906年始建新堂于舊堂右側(今蒲石路153號),1910年落成。法國哥特式風格,平面為拉丁十字形,巴西利卡式教學外墻紅磚砌筑。鐘樓兩座高54米,相峙正門南北,青石板瓦尖高31米,全堂總進深79米,面闊28米,堂背高24米,十字形兩側廳處寬4米,可容納2500余人,堂內設祭19座,大小楹柱共64根,全堂飾以精美宗教畫像、雕塑和五彩玻璃,建筑之宏大,設計之精細,使其成為當時遠東第一大堂。
徐家匯天主堂
徐家匯天主堂,蒲西路158號,1910年建成。
徐家匯學堂
徐家匯土山灣,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社區(qū),是全國耶穌會傳教中心。1847年始建徐家匯天主堂、修道院,傳教士遷入,后陸續(xù)建起徐匯師范、類思小學、藏書樓、天文臺、圣教雜志社、圣心報館、育嬰堂、圣衣院、圣母院、善牧院、震旦大學、博物院等,遂在徐家匯形成以土山灣為中心方圓十幾里的天主教中心。
俄國禮拜堂
俄國禮拜堂,又稱“主顯堂”,是俄國人在上海開設最早的東正教堂。1902年由俄國傳道團出資買下了美租界北河南路43號房屋及地皮,1903年2月開始興建,1904年建成教堂與附屬樓房,磚木結構建筑。教堂平面外廓呈方形,屋頂有5個蔥頭式穹窿,中央一個較大,四角4個較小,教堂邊設有鐘樓,整個建筑具有濃厚的俄羅斯教堂氣氛。直至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fā),被日軍炮火焚毀。圖中中間立者為西蒙主教。
白俄軍營里的教堂
建于1847年的第一浸會堂
重建后的第一浸會堂(原址位于人民路706號)
東正教分會教堂皋蘭路16號
俄國東正教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位于皋蘭路
圣彼得堂(建于1898年)
東正教臨時教堂——復興路(今曹楊路)圣母堂和主教大教堂。
新樂路55號,建于1931年的東正教堂
董家渡路175號,建于1853年的董家渡天主堂
美國公共教堂
衡山路連接淮海路和徐家匯這兩個知名商圈,基督教國際禮拜堂就位于這條路的中間位置。禮拜堂始建于1925年,整體為仿哥特式建筑由禮拜堂和三層高的副樓組成。呈現的是英國民間鄉(xiāng)村建筑風格,堂體平面呈L型,兩邊設尖拱長廊,窗框為弧拱形,鑲嵌梅花紋玻璃。堂高16米,氣派十足。教堂初名為協(xié)和禮拜堂,后來來此做禮拜的都是來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眾,所以改名為“國際禮拜堂”。
1923年,當時在上海的美國人集資修建這座教堂,以供他們在上海做禮拜之用。1925年建成,當時稱為“協(xié)和禮拜堂”。
國際禮拜堂
國際禮拜堂。衡山路53號。建于1924年。是本市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基督教堂。
懷本堂
懷嚴堂尚賢堂督辦住宅
尚賢堂,英文名為中國國際學會。1897年2月由美國傳教士李佳白、丁韙良等發(fā)起成立,初在北京設立尚賢堂,1903年遷上海,堂址在霞飛路(今淮海路尚賢坊內)。因該堂以“孔子加耶穌”對中國人進行奴化教育,曾受到義和團和五·四運動的沖擊??偛繒r有遷移,1928年宣告解散。
基督教青年會(青年賓館)
基督教青年會、青年賓館(原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1931年建成)
青年會大樓
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創(chuàng)始于1900年1月6日,其宗旨是在青年中宣傳基督教義,組織青年參加社會各項公益活動,發(fā)展勞工會員,是當時青年學生中一個很有影響的社會宗教團體。因地處八仙橋附近,人們又習稱之為“八仙橋青年會”。
女青年會(圓明園路133號)
女青年會新址大門(圓明園路133號)
昆山路135號,建于1922年的景靈堂(原名景林堂)
敬一堂
敬一堂,又稱老天主堂,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1640年由徐光啟孫女協(xié)助外籍傳教士潘國光在城北安仁里潘允端的世春堂舊址(今梧桐路137號)建造。教堂為中國廟宇式、木結構。高約15米,長16米,寬12米。1731年敬一堂浸水,后改建為關帝廟及申江學院。1861年經外籍教徒兩次要求索回,1862年歸還天主教復堂。
聯合禮拜堂
聯合禮拜堂,亦稱新天安堂。老天安堂建于1862年,位于山東中路,由于會友增多,活動擴大,后又在南蘇州路建聯合教堂,稱新天安堂,1886年7月4日首次做宗教禮拜。教堂為磚木結構,中間為塔樓,兩邊為活動區(qū)。供外籍僑民禮拜。
沐恩堂(曾名慕爾堂,又名監(jiān)理會堂)。西藏中路316號。建于1929年。
沐恩堂落成于1931年,為匈牙利籍著名建筑師鄔達克設計,據稱還曾經是“東亞最大的社交會堂”,大概是因為它地近跑馬場,而且還兼有教育、醫(yī)療、慈善等附屬社會功能。
慕恩堂全景(建于1929年)
慕恩堂塔樓
大昌街30號,建于1918年的清心堂
若瑟堂天主教堂,四川南路36號,建于1860年
圣三一堂
圣三一堂
圣三一堂,上海著名基督教新教教堂之一。位于江西路、漢口路之間,為英國圣公會在上海創(chuàng)設的第一所教堂。始建于1847年,1866年重建新堂,由當時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師史浩德設計,以紅磚為墻,故俗稱紅禮拜堂。1891-1893年增建鐘塔一座,并裝置大鐘于頂部,教堂風格模仿英國倫敦母堂,擁有最精美的彩色花窗。圖為1896年完全竣工后的圣三一堂。
圣三一堂
圣約瑟教堂
圣約瑟教堂,亦稱洋涇浜天主堂,位于今四川南路36號。1860年4月15日舉行奠基禮,1862年開放,為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混合體式建筑。所有門、窗、洞均半圓形券,但有些地方又略施尖三角形線腳,上部為黑色鐵皮制的尖塔,教堂內可容納1000人。
天主教堂,哈密路1115號1號門,建于1930年。
Hash:7516c9dd0d3a772ce4bd20c1b485d7f02cde97a1
聲明:此文由 西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