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壁畫何處尋
五泉山背倚皋蘭山,故依山借勢,修建了一些亭臺樓閣。因此長廊上雕梁畫棟,殿宇間的墻壁上、崖坎上,成為了創(chuàng)作壁畫的絕好載體?!?a href='/zhongguo/' target=_blank>中國壁畫史》中曾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壁畫開始受到重視。……北京和甘肅的一些中國畫家曾為蘭州五泉山公園繪制了多幅以山水、花鳥為題材的壁畫?!?/p>
五泉山位于蘭州城南,以汩汩涌出的五眼清泉而馳名。這里林木蔥郁,環(huán)境清幽,依山就勢,梵廈廟宇點綴其間。董必武曾賦詩有:“蘭州名勝地,共說五泉山?!?/p>
1919年,五泉山人劉爾炘募得白銀4.8萬余兩,對五泉山進行修葺擴建。他聘曹蓉江為五泉山繪制壁畫,曹在1920年為五泉山半月亭繪《松風秋月圖》一幅,畫面松樹虬枝盤旋,松間明月高掛如盤,皎潔朗照,飛瀑漱石有聲,頗有王摩詰詩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整幅畫作詩情畫意,珠聯(lián)璧合,使這幅壁畫堪稱一件上乘的藝術佳品。另外,曹蓉江還為間柳軒(太昊宮西口)南偏門繪有梅花,凌寒自開,清幽淡雅,暗香浮動,蒼古而清秀。
曹蓉江,字兆鏡,又字月如,號蓉江。蘭州本地人,他生于清同治年間,卒于抗戰(zhàn)前。1924年,他在廣武門外水車園建別墅,號“若園”,仰可見蘭山巍峨,側可聽黃河滔滔,他以藝術家手法,疊奇石,育異花,筑卓然亭、觀瀾齋,并巧妙借景,使河聲山色濃縮于園中。更為奇特的是他在家中辟小樓為畫室,不設樓梯,借滑輪牽引上下。他厭視帖括業(yè),黎明即起,上樓摩娑碑帖畫譜,揮毫寫字、臨畫,遍臨歷代名家畫的山水花鳥蟲魚而不輟。所畫花鳥山水自成風格,時人重金爭購其作品,視為拱璧。
30余年后的1955年,曹蓉江的侄兒曹隴丁又將《松風秋月圖》進行了修復,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該畫又煥發(fā)了新的生機,18棵松樹蒼翠挺拔,氣勢雄渾,似乎有著擎天撼地力量。
與此同時,一些蘭州畫家還在五泉山蝴蝶亭仿照藝術大師齊白石的《和平頌》,繪制了大型壁畫,如段夢久繪青松、孔壽彭繪牡丹、和平鴿,馬子珍繪石榴、溪流、碧草等。
“文革”中批黑畫,五泉山的眾多壁畫被視為黑畫被涂去并寫上語錄。1984年,五泉山在一次修葺中,將原嵌于太昊宮北廊壁間的劉爾炘所書《蘭州五泉太昊宮記》8塊碑刻移于半月亭,取代“文革”語錄。
此外,五泉山還有一處壁畫,那就是半月亭以西的嘛呢寺。因從惠泉中流出的溪水匯流此處有嘛呢轉輪而得名。
對于嘛呢寺的壁畫,我們可從我國著名的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文獻學家、考古學、翻譯家,新文化和新文學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的鄭振鐸先生的日記中得知,他在1957年5月13日的《日記》中寫到:“陰,偶見太陽,下午雨。六時半起,寫信給潘景鄭、吳文良、孫實君,即發(fā)出。整理行裝,九時到五泉山公園,循游廊上山,看東龍口的水,從石罅里涓涓流出,淙淙有聲,如在深山聽溪水聲。至臥佛殿,又上至千佛閣。有天順、嘉靖、萬歷三碑,又有康熙時碑,民國二十五年又重修過。天順碑已稱‘重修’,則其來源久矣。所謂千佛乃是壁畫,作風頗古,然方之敦煌千佛洞,則乎小哉,其風格卻是一脈傳授下來的。至西龍口,泉水較小,在嘛呢寺喝茶,水甚甘。新壁畫頗多佳者,黃胄作的藏族青年們騎馬相逐的一幅,尤好。坐聽泉聲,意興灑然。沿溪流萬山,購冬果梨若干?!?/p>
這是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鄭振鐸先生,于1957年4、5月間,就甘肅的文物考古工作、古建筑保護,敦煌石窟的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等,率隊赴甘肅考察。他們在結束了對莫高窟的考察,于5月10日晨離開敦煌,5月12日中午返回蘭州,于次日游覽了五泉山。
從鄭振鐸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原來千佛閣也有壁畫,且“作風頗古”,因為鄭先生剛從敦煌回來,所以與敦煌的壁畫相比,“則乎小哉”。另外,他喝茶小憩的嘛呢寺也有大量壁畫,“新壁畫頗多佳者”,但印象深得還是“黃胄作的藏族青年們騎馬相逐的一幅”。其實鄭振鐸先生也許記憶有誤,黃胄所繪并不是“藏族青年們騎馬相逐”,而是反映生活在新疆天山腳下的哈薩克族的民俗“姑娘追”。黃胄在注重筆墨線條、色彩運用的同時,更繪出一種節(jié)日喜慶的氛圍,所以給鄭振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黃胄之所以善于創(chuàng)作反映新疆少數(shù)民族的畫作,這是因為1948年,他和恩師趙望云在蘭州舉辦了一次作品展出,西北行轅主任張治中將軍在參觀完畫展后,邀請他們?nèi)バ陆畬懮?,從此以后,他熱愛上了那片廣袤的土地,并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反映新疆民族風情的作品。
嘛呢寺除了黃胄的壁畫外,還有當年甘肅畫家趙西巖抱病所繪的《蘆雁圖》,該畫形神兼?zhèn)?,真切自然。就在趙畫完該畫的當年,即因病去,故該《蘆雁圖》又成為他的絕筆。
1956年,由全國文聯(lián)組織作家、藝術家西北旅行團,成員包括馮至、張恨水、朱光潛、孫福照、鐘敬文、常任俠等,畫家有周懷民、陶一清、周元亮等,他們一行來到蘭州后,應邀為五泉山創(chuàng)作壁畫,畫面每幅有一丈多寬,一丈二三尺長。周懷民先生畫的是《太湖秋晚》、陶一清先生畫的是《長江堤影》、孫福熙先生畫的是《稽山紅葉》,周元亮先生畫的是《云匯天都》,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畫面上云霧氤氳,煙波浩渺。在奇松怪石中一峰突兀。因為黃山在張恨水先生的家鄉(xiāng),所以他在畫上題詩:“豁然天底萬山圖,怪石奇松蓋世無。看畢諸峰三十六,白云深處是天都?!?/p>
“文革”結束后,蘭州畫家李德俊還為五泉山公園繪制了壁畫《廬山圖》。李德俊為蘭州下西園人,別號李虎子,北山愚公。1966年起,為白塔山公園美工。他工楷書,善隸書,精板橋體。國畫能山水、人物、花鳥。人物多以維吾爾族、蒙古族人主,富有西北風情。在五泉山繪制壁畫外,他還為白塔山繪制了《塞上行》壁畫。
由此可見,五泉山存在著大量的壁畫,使五泉山不光具有清澈的泉水、清幽的環(huán)境,而且更注入了藝術的魅力。因此,“水結禪林左右連,蕭蕭古木帶寒煙”的五泉山,不僅是蘭州人民休憩游覽的花苑,它更是一個藝苑。
Hash:89c4949684fb3a1590d8c3211eb1f1b8c8f5a1ff
聲明:此文由 中國甘肅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