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潘家口水庫建設者的反思:不知道水庫移民這樣辛苦、委屈
原創(chuàng) 李樹偉
被老羊鏟史的一篇文章打翻了心中的五味瓶
——讀《從移民上訪到干部下村……彰顯最美的人心》
李樹偉
讀了老羊鏟史這篇文章,心情很不平靜,想起自己曾經(jīng)參加了潘家口水庫的建設,親歷了這項偉大的工程,跟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00619(鐵道工程兵第八師番號)部隊的很多干部戰(zhàn)士,成為終身朋友!
我至今清晰記得,引灤樞紐工程位于河北省遷西縣境內的灤河干流上,是灤河干流上唯一控制性防洪工程,由潘家口水利樞紐、大黑汀水利樞紐、引灤樞紐閘三部分組成。
記得四十來年前,由17萬名建設者參與的引灤入津工程,在燕趙和津沽大地上鋪開,廣大建設者用血汗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繪就了氣壯山河的畫卷。
記載這段史詩般壯舉的豐碑,現(xiàn)在依然矗立在灤河和海河岸邊,也樹立在河北和天津人民心中;那“為民造福的偉大思想,頑強拼搏的革命斗志,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勇于創(chuàng)新的進取精神,團結協(xié)作的高尚風格,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的“引灤精神”,在新時代的今天,依舊激勵著人們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命脈。進入上世紀70年代,天津城市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用水不足日益凸顯。
缺水,嚴重制約著天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缺水,迫使人們超量抽取地下水,結果造成大面積漏斗區(qū),地面以年均80毫米的驚人速度沉降,已經(jīng)到了不能再抽的境地。
到上世紀80年代初,極度缺水的天津更面臨著城市幾近斷水的極度威脅。
情勢緊急!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1982年5月11日,舉世矚目的新中國首個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全面開工。
整項工程輸水總距離為234千米,年輸水量10億立方米,最大輸水能力60至100立方米/秒,形成了一個跨省市、跨流域,具有引水、輸水、蓄水、凈水、配水完整體系的城市供水設施。全線隧洞、泵站、管道橋梁等工程項目共有215個。
其中,工程的關鍵就是穿越我國地質年齡最古老的燕山山脈,在200多條斷層中打出一條12.4公里長的引水隧洞。這在當時的技術和裝備條件下,難度空前。
在這項工程中,本人有幸結識了如今已90多歲的時任鐵道兵第八師師長劉敏……
想到這里,我不由自主地翻出珍藏近四十年的工作日記,上面清晰寫著:1983年3月28日晚上8點55分,我們在工地宿舍終于聽到了震耳欲聾的強烈爆破聲,這是鐵道工程兵第八師戰(zhàn)士們引爆的138萬炮中的最后一炮,我作為測繪工作人員,跟隨地質、水文、測量、機掘等各類技術人員和部隊官兵一起走進隧洞,透過濃濃的黃色煙霧,我們看到一縷強光照進了位于景忠山山下100米深處的10號洞,我們情不自禁地一起高呼:通了!通了!這,標志著當時全國最長的引水隧洞全線貫通啦!
在總結這項引灤入津工程時,該項目指揮部主要領導說:引灤工程完工的時間比國家原定通水時間提前兩年,為了工程的早日建成,施工部隊和國家抽調的各類專門技術人員,先后有3500多人主動推遲婚期、假期,2100多人在探親中提前歸隊(當然這組數(shù)字也包括我),6100多人帶病帶傷堅持施工,107人受傷致殘,更讓我們不能忘記的事,還有21人為“引灤入津”工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作為親歷“引灤入津”工程的參與者,我有幸參加了1983年9月11日,在天津市海河岸邊隆重舉行的通水典禮。當甘甜的灤河水奔流入津門的瞬間,海河兩岸,一片歡騰。海河兒女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用灤河之水沖泡上“碧螺春”和“西湖龍井”,獻給親人子弟兵和我們不畏辛勞的建設者。
面對這項波瀾壯闊的工程,如何珍愛這來之不易的甘甜之水,如何讓灤河之水永葆清澈,讓后世子孫永續(xù)利用?我也曾經(jīng)跟隨承德市委宣傳部、市文聯(lián)和《承德日報》等聯(lián)合舉辦的“灤河行、潮河情”大型采風活動,我寫的散文《親歷引灤入津》,也同時榮登《天津晚報》和《承德日報》,也曾為之榮耀過,并津津樂道……
可是今天,讀了我市自媒體老羊鏟史的這篇“從移民上訪到干部下村,電視劇《最美的鄉(xiāng)村》彰顯最美的人心”的文章之后,那種曾經(jīng)的榮耀,瞬間變得沉重了,還多少為這項偉大的工程,蒙上了一點晦澀?他再次為我呈現(xiàn)出,為這項工程而付出和犧牲另外一種人?
那就是庫區(qū)內數(shù)以萬計的移民。為了庫區(qū)建設“水庫移民是非自愿移民,是世界性難題,移民工程是一項繁雜的系統(tǒng)工程”。
讀到移民的辛酸史,讓我這位曾經(jīng)的建設者,有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負罪感……
現(xiàn)在看來,該項工程有收益了,就該對犧牲的地區(qū)有所補償,可惜,在修建水庫和建成后的很多年里,相關受益者,沒有按照經(jīng)濟規(guī)律辦事,從而引起了水庫移民連續(xù)不斷的上訪……
特別是當我讀到:“然而,這幾年有朋友去水庫釣魚、游玩,看著水庫的秀美風光,問:老羊是不是非常感謝這個水庫呀,使你們生活在這樣好的環(huán)境中。
老羊苦笑,三四十年的艱辛有誰理解?
更何況我們家的男孩子都考上了大學,戶口遷出來后,所有的移民補助政策都沒有享受到,我的父母比別人家的老人受的累更多,向誰去說理呢?”的時候,我的眼淚突然止不住奪眶而出。我這位曾經(jīng)為能參與這項工程而驕傲和自豪過的建設者,面對庫區(qū)移民來說,真可謂百感交集!
看來,“引灤入津”工程,雖然已經(jīng)結束快四十年了,可水庫移民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涉及幾萬移民的生活問題,真不是當初一個“龍江精神”就能解決的問題?。?/p>
難怪老羊鏟史會發(fā)出:“修建水庫對我縣來說是受災不能受益。”的吶喊……
讀到這里,我才真正明白為什么在寬城縣志里明確記載著:“所以,移民委屈,移民干部憋屈!”的字眼了!
Hash:ce8505e280285e5384196cdc41b1cf2460c087c1
聲明:此文由 老羊鏟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