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丨萬竹園:竹影搖曳故事多
濟南萬竹園是一處清雅幽靜的去處,深深庭院,吟吟風竹,淙淙泉水,幾百年來讓無數(shù)人流連忘返。
泉水涌匯、竹枝搖曳之際,萬竹園幾次易主,幾經(jīng)興廢,庭院故事重重復重重……
歷史上,不少文人墨客亦留跡于此,或感物興懷,或吟詠稱頌,而萬竹園得以今日面貌留存于世,有兩個人需要記取,一是清代詩人王蘋,一是山東督軍張懷芝。
從菜園子到文人草堂
王蘋(1659-1720),字秋史,自號蓼谷山人、二十四泉居士,因其寫詩好用黃葉意象,時人又呼為“王黃葉”。據(jù)《清史列傳·文苑傳》記載:“(王)蘋性孝,好讀書,負奔軼之才,嗜古好奇,視鄉(xiāng)里間無一當意者,人以狂士目之。尤致力于詩。”
王蘋祖籍浙江仁和(今杭州),14歲時,舉家北遷,落籍濟南歷城。19歲時,因家族不睦,其父在萬竹園之側(cè)租賃舊屋12間。王蘋34歲,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應房主之要求,購得這12間破屋,并加以修葺。同年又購得萬竹園,從此定居。當時園內(nèi)有二泉,即望水泉、登州泉。元代于欽在《齊乘》中所載金人《名泉碑》,開列濟南七十二名泉,其中望水泉位列第二十四,王蘋遂把在泉畔新建的書齋命名為“二十四泉草堂”,自號“二十四泉居士”。購房置園對他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此后王蘋寫詩著文,談到濟南時多稱“吾郡”、“吾州”、“余家濟南”,文末也多署“濟南王蘋”,以做濟南人而自豪。
喜歡閉門苦吟、息交絕游的王蘋這樣形容在萬竹園的生活:“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者?!笨蓯鄣娜f竹園引發(fā)了王蘋研究考證其興廢變遷的興趣,他在《王氏南園記》一文中敘述了萬竹園四易其主的經(jīng)過。
明代大學士殷士儋曾隱居于萬竹園,改園名為“通樂園”,取“萬民同樂”之意。他在園內(nèi)構(gòu)筑“川上精舍”,授徒講學論文,當時人稱此園為殷家亭子、閣老亭。明亡,此園賣給姚秀才,廢為菜園達六七十年之久。后又轉(zhuǎn)給孀婦王氏,又達三十年之久,人稱“王氏南園”。王蘋購房這年,孀婦王氏又主動把此園賣給了王蘋。這樣殷士儋的通樂園于百年之后,歸王蘋所有。王蘋有詩云:“萬竹園荒石氣青,依然暗水帶春星。百年竟落書生手,滿郡猶呼閣老亭。”可見,他對自己有幸購得萬竹園頗多感慨。
有“詩壇怪杰”之稱的王蘋18歲學詩,終生苦吟,得詩3000余首。晚年自行汰選,輯為《二十四泉草堂集》,存詩1026首。王蘋倚泉而居,因園而定,筑園、賞泉、作詩為文,最終以《二十四泉草堂集》為萬竹園的歷史留下了文人雅士的濃墨重彩。
從袁氏生祠到張家花園
王蘋之后,萬竹園淪為菜園?,F(xiàn)存的萬竹園是在古萬竹園的舊址上興建起來的,完成萬竹園歷史上今古之變的是一位叫張懷芝的山東督軍。
張懷芝原是武備學堂第一期炮科畢業(yè),為袁世凱所賞識,提升較快。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張懷芝奉袁世凱之命來山東組建新軍第五鎮(zhèn)。翌年,袁世凱授意張懷芝發(fā)動山東官紳為自己修建生祠。因為袁世凱認為他任山東巡撫時曾鎮(zhèn)壓了義和團運動,有“恩惠”于山東人民,在山東施了“德政”,所以在張懷芝到山東任第五鎮(zhèn)統(tǒng)制的第二年,他便迫不及待地授意張懷芝為他修建生祠。
為袁世凱修建生祠,必須由當?shù)厥考澒餐I辦。張懷芝初到山東,又是軍職,與士紳交往尚不密切,若他貿(mào)然提出為袁世凱修建生祠,能否得到士紳贊同不是很有把握。張懷芝懾于袁世凱的淫威,不敢違背老上司的意愿,于是便略施小計,申明自己自愿為袁世凱修建生祠,自愿出資購地,并故意將此事加以播揚,然后再聯(lián)絡(luò)士紳共同為袁世凱修建生祠。
名人祠堂按一般慣例多建于風景區(qū),于是張懷芝便通過中介商人選購地址。起初在大明湖一帶選擇了幾處,但均不中意,最后選定了趵突泉西、剪子巷南端以西種植蔬菜的園地,地約40畝,作為祠堂地基確實合適不過。此處正是古萬竹園舊址,此時地上建筑早已蕩然無存,但屬濟南七十二名泉的白云泉、望水泉、東高泉仍于此汩汩泉涌,淙淙流動,且此處東鄰趵突泉,南臨圍屏街,交通便利,環(huán)境清幽,因此張懷芝購得此地十分理想。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張懷芝奉命調(diào)離山東,改任天津鎮(zhèn)總兵兼第四鎮(zhèn)統(tǒng)制。張懷芝遠離濟南,難以與山東士紳隨時商酌袁世凱修建生祠之事,此事便擱置起來。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德宗、慈禧先后病死,清廷下詔,“命外務部尚書袁世凱開缺回籍養(yǎng)病”,袁世凱乃回河南,垂釣洹水。此時,張懷芝則調(diào)北京任北洋防務大臣。在政治上發(fā)生如此重大變化,張懷芝為袁世凱修建生祠一事當即停止。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清廷迫于革命形勢,乃利用袁世凱之余威,又起用袁為總理大臣。張懷芝感到與老上司袁世凱難以相處,遂辭職回濟南。在張氏賦閑期間,開始在其所購得之古萬竹園舊址營建私宅作久居之計。1916年5月,張懷芝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山東督軍,于是更得以在這片土地上大興土木,營建官邸。直到1927年,經(jīng)十年斷斷續(xù)續(xù)的施工,新萬竹園始告竣工,袁世凱一心希望能在山東見到為他歌功頌德的生祠卻最終成了張氏花園。
從私人府第到人文勝景
萬竹園與文人雅士有著特殊的淵源。明嘉靖進士、武英殿大學士、歷城人殷士儋,因不善阿諛奉承,遭皇帝冷遇,于隆慶四年辭官歸里,長期居住于萬竹園。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狐嫁女》寫的就是殷士儋與萬竹園的故事。殷少時和朋友打賭,到常有怪異現(xiàn)象的廢宅過夜,遇狐仙嫁女,被當作貴賓接待,出席迎親宴會,并藏其一只金質(zhì)酒杯以為信物。事后殷將金杯拿給朋友看,大家都佩服他的膽量。故事顯然是蒲松齡的杜撰,無據(jù)可查,但卻為萬竹園蒙上了神秘色彩。
我國的園林建筑到了唐宋兩代已經(jīng)進入成熟期,園林的主要建筑是亭臺樓閣,這符合我國民間喜歡登高望遠的傳統(tǒng),成為士大夫寄情留戀的場所。對于濟南來說,錦山秀水又為園林的興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北宋起,濟南的園林建筑開始進入繁盛期,直至清末。各處私家園林的修建一度成為濟南的一大盛景,張養(yǎng)浩的云莊、殷士儋的通樂園、許邦才的梁園、趙世卿的小淇園等等,這些優(yōu)美的私家園林成為文人雅士詩文唱酬、宴飲游樂之處。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他的《濟南行記》中說,他幼年時曾到過濟南,成年后也常聽人說濟南“風土之美,游觀之盛”,“樓觀天下莫與為比”。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馬可·波羅游歷濟南后,不禁發(fā)出“園林美麗,甚閱心目”的慨嘆。
現(xiàn)存的萬竹園基本保持了張氏花園的原貌,將江南園林與北方四合院融為一體,竹林茂密、花木扶疏,如此佳景正應了橋亭上那幅對聯(lián):“竹影拂階塵不起,月光穿池水無聲”。
Hash:683126aee1bd83feaa82b95c8b82e0f7d103433f
聲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