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yīng)原有古剎寧國寺

文/品客

寶應(yīng)縣城的古董巷往里走約百米,右拐,向前幾步看到青磚小瓦馬頭墻的老式房屋山墻,再右拐,這里曾住著一位叫范茂鳳的老奶奶,不知好是否安好。過了她家門口左拐,正前方看到的是大眾電影院的水泥墻和高大的房頂。到了面前,左拐,柳暗花明,一座古色古香卻又頹敗滄桑的蝴蝶廳顫危在這里。

蝴蝶廳,好聽的名字。據(jù)考證卻是當(dāng)年寧國寺方丈的接待廳。咦,寧國寺不是在現(xiàn)在的安宜南路,宋涇河畔斜橋北,五條街的東首嘛。那個???屬易地重建。真正的老寧國寺就在大眾電影院這兒,以大眾電影院的南北向為指向,先是山門,然后是天王殿……到蝴蝶廳,再到后面。古剎寧國寺可有說頭了。如果不建大眾電影院,古剎寧國寺的風(fēng)貌大概會有保存。上個世紀(jì)解放后對文化的破壞,所謂破舊立新,誰知道像古剎寧國寺會有什么樣的下場呢?其實那年頭連城墻都還有的。

雖然是清道光縣志圖,但在解放后,縣城大體格局是與之吻合的。沒想到吧,寧國寺緊貼著北城墻!有這樣一段記載,可見寧國寺嚇人呢:

寧國寺舊址在今電影院,建寺甚早而規(guī)模宏大,超過揚州大明寺,舊有“跑馬關(guān)山門”之說?!秾?a href='/yingxian/' target=_blank>應(yīng)縣志》載,“寧國寺在嘉定橋東,舊名寧國禪寺。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僧無塵開山。”看來寧國寺是唐朝寺廟,無塵法師開山?,F(xiàn)在的寧國寺規(guī)劃圖意欲在東南臨河處建高63.7米的佛塔一座,數(shù)字的意思就在這里了。新的寧國寺有什么可以記載的數(shù)字呢,告訴你它的大雄寶殿高19.99米,意思建于1999年。《寶應(yīng)縣志》還載,“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7年)僧德了重建。明永樂十二年,僧會法增修。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李瓚、四十五年知縣陳可大重修。明萬歷十九年,僧會慶重修大殿,四周用磚實砌,又建通慧門、迎仙橋。按寧國寺規(guī)模宏闊,大雄寶殿額為顏魯公書?!笔遣皇呛軈柡Γ佌媲淇瑫拇蠹抑??!昂鬄轳v防兵駐寓,清縣令徐璉嘗構(gòu)草舍三十間于府館,廢地駐兵,冀復(fù)古剎舊觀,后亦圮廢。清道光丙戌,大殿毀于火,顏書亦亡?!笔堑?,大火一場,顏書沒了……

我是特別喜歡清朝劉中柱在其《寶應(yīng)名勝紀(jì)略》中所寫的寧國寺:凡寺之可賞有二:曰靜室,所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也;曰高僧,所謂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獨玄是也。城中止寧國一寺,官司多往來焉,商旅多棲*焉,故是寺無靜室無高僧,蓋自昔而然矣。沿至今日復(fù)為駐防將領(lǐng)所據(jù),“不幢旙而旌旗,不鼓鐘而刁斗,不梵語而鐃歌”,良可歡也。是寺肇于唐貞觀十一年,中曰大雄寶殿顏魯公所書額也。萬歷十九年重建,外增通慧門、迎仙橋,后增*佛樓,樓高城垛丈余,流丹聳翠,八牖洞開,煙火萬家盡在目中。蓋襄時所稱巨觀也,盛衰消息之故,即一寺而已然矣。

在老一輩的寶應(yīng)市民中流傳著這樣三句話:走橋不見橋;有庵無神;有佛無廟。這最后的一句話--有佛無廟,就是講的老寧國寺的事情了。清朝道光年間《重修寶應(yīng)縣志》中記載的城區(qū)地圖,我們可以看到老寧國寺北依城墻。寧國寺鳳翔長老曾介紹,老寧國寺到城墻之間有一汪水塘相隔,依城墻而建的千佛樓就形成了有佛無廟的情形。斗轉(zhuǎn)星移,歲月更迭,千佛樓也終于消失在塵世中。而建于清朝的蝴蝶廳便有了它的全新的使命。

鳳翔:它(蝴蝶廳)就是廳,廳房的意思,它在大殿后面,相當(dāng)于我們現(xiàn)在的法堂一樣,來客了坐坐,這個千佛樓沒有了,以后,就把這個小佛像啊,全搬到蝴蝶廳四周的梁上來了。小佛像,不大,這么高的。

從蝴蝶廳往后繞進體育場,再從體育場向南看去,我們可以看到古樸的墻壁,那么,這面墻壁是當(dāng)年的城墻,還是老寧國寺其它建筑的遺存呢?而對于今天的孩子們來說,他們也許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里還有一面寫著歷史、寫著寧國寺記憶的墻壁。

本文系運河兒女(ID:yunhernv)出品,寶應(yīng)生活網(wǎng)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Hash:e6e4bd8e9368e8c021ed5b5ef6fb86e9f78ee308

聲明:此文由 荷鄉(xiāng)寶應(yī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