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告別的旅行,一路黔行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東鄰湖南,南接廣西,境內(nèi)居住著苗、侗、漢、布依、水等20多個民族,民族風情非常濃郁。

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有獨特的吊腳樓風雨橋、鼓樓,這里有如天籟般的侗族大歌,有讓人眼花繚亂的刺繡、銀飾、蠟染......這里有著自成一派的文化體系,人們平靜地生活,與世無爭。

黔東南因少數(shù)民族眾多,從而擁有上百個民族節(jié)日,有“大節(jié)三六九,小節(jié)天天有”的說法,著名的民族節(jié)日有苗族的蘆笙會、苗年、姊妹節(jié),侗族的三月三歌會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

凱里市黔東南州州府,去往西江千戶苗寨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去往從江、榕江的重要交通中轉(zhuǎn)。從江縣:是重要交通中轉(zhuǎn),去往岜沙、小黃都從此轉(zhuǎn)車。黎平縣:黔東南州機場所在地,有飛往貴陽、廣州的航班。

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侗族的文化是用侗歌來記錄與傳承的。歌聲在侗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小孩出世,老人逝去,年輕人嫁娶,日常勞作......侗族人都會用歌聲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可以說侗歌陪伴著侗族人的成長,人們用侗歌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感恩與熱愛。

在黔東南的每一個侗寨里,你都能聽到原汁原味的侗歌,這些流傳了上百年的音樂符號,至今還在這片祥和的土地上流淌,那些山泉流水,鳥叫蟬鳴,婉轉(zhuǎn)動聽,猶如天籟,相信每個人都能從真摯的歌聲中感悟到人與自然的對話,體會到生活的本真。

據(jù)史料記載,幾千年來,苗族歷經(jīng)了數(shù)次大遷徙,最終落腳到貴州的山嶺當中,他們在山間開辟出耕地,砍柴燒飯,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雖然山間地勢環(huán)境艱苦,但青山環(huán)抱,綠水長流,云雨天氣更是有云霧繚繞,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若能在苗家的吊腳樓里留宿幾日,在“美人靠”上近距離呼吸植物和杉木的氣息,看屋檐層層疊疊,石板路蜿蜒向前,人們從田間勞作歸來,背簍里飄進落葉,工具上沾滿泥土。

在苗寨里感受夜晚絕對的黑暗,和清晨鳥鳴的清脆,會使你毫不費力便想起“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或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等詩句,也會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桃源所在。

作為中國最大的苗寨,西江早已名譽中外,這里的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當每一個黃昏漸漸飄散,一萬個往常的夜晚來臨,驀然之間,你定會被那閃爍的萬家燈火和靈動的點點燭光所打動。西江,她的浪漫和多情,便纏繞在如此多的層層疊疊之中,等待你去發(fā)現(xiàn)。

被譽為“最后一個持槍部落”的岜沙是苗族的一個分支,卻又自成一個文化體系。由于早期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苗人槍不離身,刀不離腰,岜沙苗族至今還頑強地延續(xù)著戰(zhàn)國遺風,男人總是隨著槍與砍刀的剽悍氣概出現(xiàn)。

侗族大歌以其獨特的多聲部組合震驚世界,小黃正是侗族大歌的發(fā)源地。小黃人認為“歌養(yǎng)心、飯養(yǎng)身”,小孩子說話和唱歌是一起會的,從古至今,代代相傳。親耳聆聽,你會發(fā)現(xiàn)小黃的侗歌真的宛若天籟,名不虛傳,令人稱奇。

很多人都知道鳳凰陽朔、麗江,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鎮(zhèn)遠。鎮(zhèn)遠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慢節(jié)奏是這里的特點,靜靜地在河邊喝茶,發(fā)呆,是對“悠閑”最好的詮釋。

黔東南的每一個苗寨、侗寨都算得上是一個景點,黔東南下轄16個縣市,其中旅游重點縣市為凱里市、從江縣、榕江縣、黎平縣、鎮(zhèn)遠縣

凱里市及其周邊的重要景點是西江千戶苗寨,從江縣及其周邊的重要景點是岜沙苗寨、小黃侗寨黃崗侗寨,榕江縣及其周邊的重要景點是三寶侗寨、增沖鼓樓,黎平縣及其周邊重要景點是肇興千戶侗寨和隆里古城,鎮(zhèn)遠縣的重要景點是鎮(zhèn)遠古城舞陽河。

推薦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七集:我們的田野》。在每年的農(nóng)歷十月,生活在黔東南從江縣加榜鄉(xiāng)下堯村的壯族人會過一個為慶祝稻谷豐收的節(jié)日——新米節(jié),人們利用各種植物的天然色素為糯米染色,從而制作新米節(jié)的主食之一“五彩飯”。

在黔東南臺江縣,每年的姊妹節(jié)上也有一種“五彩飯”,顏色略有不同,但染色原理相同。這種用植物上色的方法,既滿足了一個閉塞的民族對色彩的渴望,又保留了食物的天然味道。

在開頭的十多分鐘內(nèi),《舌尖》還介紹了黔東南從江縣加榜鄉(xiāng)加車村關于優(yōu)質(zhì)糯稻的種植,和長桌宴的部分,對黔東南大山深處民族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在黔東南,每一天,都是一個紀念日;每一個季節(jié),都是收獲期;每一年,都是一個狂歡節(jié)

壹時光 微信ID:Olytime 壹時光價何時息。

Hash:34ea1f30c6ef95d3334bae0b130c7d11ab9a6735

聲明:此文由 鄭州生活大參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