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八景
清乾隆《蒲江縣志》在“地理志”中列了蒲江八景,一般稱之為“蒲江老八景”。分別是“白鶴書堂”“文靖洗墨”“長秋仙跡”“丹池晚荷”“環(huán)橋九曲”“莫公飛仙”“響水遙鳴”“山燈普照”。2013年,蒲江縣關(guān)工委在《蒲江掌故》一書中專題記述,2018年蒲江縣史志辦在編撰千年古縣申報資料時,請蒲江縣書畫家協(xié)會張體才老師專門為“蒲江八景”作畫,收入《古縣蒲江》一書。
蒲江八景之一:白鶴書堂
嘉慶《邛州志,蒲江縣古跡》記載,白鶴書堂位于“白鶴寺后,乾隆十七年(1752年)邑令萬詢修。四十三年(1778年)邑令紀曾蔭遷為北向,設(shè)春秋二祭,外修書臺一座,原名鶴山祠,祀魏文靖公木主?!?/p>
邛州舉人周文宦《清明游白鶴寺》詩:“蕭寺地偏云影凈,魏公跡古曙光悠。”同治二年(1863年),徐元善游白鶴寺詩:“白鶴書堂新鶯囀。”同治十年(1871年),徐元善任鶴山書院山長,據(jù)他當時調(diào)查“白鶴書堂在白鶴寺后,今圯?!?/p>
《白鶴書堂》
——清·杜長蔭
跨鶴人何在?千秋跡不忘。云煙新畫本,風月舊書堂。烏集歌聽案,儒純祀饗廊,西川真理學,南宋大文章。義闡前經(jīng)奧,思留御翰香。羽儀輝幾席,桃李滿門墻,士勉雞群立,才征鳳翙昌。和聲鳴盛世,鵬路許翱翔。
蒲江八景之白鶴書堂
蒲江八景之二:文靖洗墨
洗墨池,縣北一里。鶴山書院后側(cè),有一水池,方丈余,水墨綠,據(jù)傳是魏了翁當年淘筆洗硯之處。魏了翁,蒲江人,字華父,號鶴山,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卒,贈太師,謚文靖。有詩云:
《洗墨池》
——清·邑人李彰吉
荒涼池畔古賢蹤,臨水長思潑墨濃。
一代詞源歸洗濯,八分書法入陶镕。
波回三折連云涌,浪疊雙鉤引霧從。
沖破文瀾飛白鶴,蕩開藻彩走元龍。
暗將余潤沾書帶,輕送清流繞筆峰。
拋去浮漚猶澹澹,遺來漿汁更溶溶。
潘江陸海無能擬,洛水濂溪與共宗。
最是蒲泉流不竭,千陂萬斛總相逢。
蒲江八景之文靖洗墨
蒲江八景之三:長秋仙跡
長秋山,現(xiàn)在泛指橫亙于岷江與青衣江之間的山脈,是川西與川南之間的天然屏障。它綿延于新津、邛崍、蒲江、彭山、眉山、丹棱、名山、洪雅、雅安9個市縣境內(nèi),形成于中生代三迭系,已有二億三千萬年的歷史,又名岢幕山、總崗山、長楸山。蒲江縣內(nèi)最高峰為原白云鄉(xiāng)的月南山,海拔1022米。而古代所稱之長秋山,乃專指蒲江縣原天華鎮(zhèn)六合村太清觀所在山峰。長秋仙跡,則專指太清觀。張陵在東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年)開立二十四治時,在長秋山設(shè)立主簿山治,至今1870余年,可謂歷史悠久。主簿山治比張陵的孫子張魯于建安三年(198年)設(shè)立的峨眉治(峨眉山)、青城治(青城山)、太華治(華山)、平都治(豐都)等八品游治的歷史還要早56年。乾隆《蒲江縣志》載:“長秋山,縣東二十里,宋主簿王興、明主簿齊敏俱于此仙去?!辈⒎Q贊它“層巒聳翠,高插云霄”。站在太清觀,東觀岷峨,西望西嶺,俯視萬山,周回拱揖。宋朝皇帝徽宗、高宗、孝宗先后三次封贈太清觀。太清觀歷來香火旺盛,尤以每年六月六日(農(nóng)歷)為最。1927—1929年,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高橋農(nóng)民協(xié)會,曾以太清觀為據(jù)點,同國民黨開展武裝斗爭。今立有“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太清觀農(nóng)民協(xié)會武裝革命斗爭紀念碑”。新中國成立后,太清觀由破而立、逐步恢復,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1997年列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有關(guān)太清觀的故事傳說頗多,詠頌長秋山的詩詞歌賦尤甚(詳見龍騰、黃世民編纂的《長秋山太清觀志》2002年4月版),這里僅錄詩歌三首、故事二則。
《太清觀——王興仙化處》
——清·吳慎
境絕塵氛別有天,危峰巉嶻住蒼煙。
步聲環(huán)佩猶聞響,駕鶴王喬已自仙。
《贊太清觀》
——現(xiàn)代·劉慶鈺
殿宇重繕喜登峰,康雅峨蓉眼底收。
窈窕群山連天際,秀麗紅霞繞觀中。
紅日東西識冷暖,蓑草枯榮辨春冬。
盛世年華茲作證,王興陳娘亦千秋。
《太清觀即景》
——現(xiàn)代·杜建章(回文詩)
青山此插旗,遠近辨高低。
云淡穿鷹疾,林幽憑鶴棲。
棲鶴憑幽林,疾鷹穿淡云。
低高辨近遠,旗插此山青。
成仙洞
太清觀北面有一陡巖,半山腰有“成仙洞”,相傳是蜀郡主簿王興飛升成仙之處。
漢朝時有蜀郡主簿王興,棄官歸隱,到太清觀學道,他勤學苦修,潛心向道十余年。一日,王興頓覺身輕如燕,眼明心靜,如風吹拂,進入林間,但見一山洞懸于峭壁,藤蔓掩映,洞邊鮮花爛漫,金蟾跳躍。王興見奇,徑人洞中,洞既窄又小,石山排列。王興舉步,石洞變寬,彷徨趨前,見一石室:玉堂金馬,瓊花怒放,燭焰輝煌,清煙繚繞,一白發(fā)仙翁正坐其間。王興上前施禮曰:“貧道打擾,望上仙見諒?!毕晌淘唬骸拔夷?a href='/taibai/' target=_blank>太白金星,在此等候多時,你虔心向道,功德圓滿,隨吾上天,為玉帝侍臣,辦理文案?!毖粤T塵拂一繞,王興緊隨其后,上天去了。后人慕王興修煉成仙,一時間文人出家修行之風盛行。明代蒲江縣主簿齊敏,也來太清觀靜修,功成時王興前來接引,在天上成為王興助手。
仙女井
相傳,唐朝開元年間,眉山縣有一女楊正見,家里很窮,七歲死了爹娘,十二歲給一家姓王的做了童養(yǎng)媳。王家公婆說她命苦,沒福分,時常不給飯吃,還要挨打受罵。楊正見過不得王家的日子,到太清觀當了道姑,老道見她年紀輕輕,問她為啥出家,她一五一十地說了。老道把她收下,她成天跟師傅一起念經(jīng)拜神挑水做飯,師徒二人,如同父女。
太清觀后面有一個水凼,一天,楊正見來挑水,見一小嬰孩光著身子在水里跳來跳去。她心頭喜愛,將繩子拴在桶梁上朝下一放,小嬰孩跳進水桶,提上坎后,嬰孩蹦蹦跳跳,一陣子又下到凼里去了。日子一久,老道問“正見,為啥天天挑水都回來得很遲呢?出家人要守清規(guī)。”她聽師父話中有話,心里一陣難過,把事情全給師父說了。
老道早年聽說太清觀有一個茯苓童子,等了十幾年,從沒見過,聽徒弟一說,心中甚喜,說:“下次再見到小嬰孩給我抱回來?!?/p>
第二天,楊正見又去挑水,趁小嬰孩上坎時一抱抱住,趕緊往廟里跑。進了廟門放下一看,小嬰孩變成了一塊樹疙篼,有四五斤重。老道認得這就是茯苓精,立即叫徒弟放在蒸籠里蒸,吩咐燒完十捆柴火后等師父回廟再吃。說完,老道下山化齋去了。
老道下了山,剛過蒲江河,天色突變,烏云翻滾,大雨傾盆,洪水暴漲,橋梁沖壞,老道心急得像貓抓,十多天回不了廟。
三天后,十捆柴都燒完了,茯苓精煮得很了,楊正見守著蒸籠,等師父回來,等了七天,廟上沒有齋飯。她想:坐著餓死,不如揭開蒸籠吃點,東吃西吃,竟把它吃完了。十多天后,師父回來了,聽楊正見說已把茯苓精吃完,就說:“我沒有這個緣分,空等了十幾年。為師今天實話給你說,吃了茯苓精要成仙?!?/p>
楊正見的容貌一天一天地變,一百天后,成了神仙。
楊正見吃了茯苓精成仙后,人們就把這個山泉凼叫做仙女井。
蒲江八景之長秋仙跡
蒲江八景之四:丹池晚荷
乾隆《蒲江縣志》載:浴丹池,縣北一里。相傳軒轅黃帝至峨眉山見天皇真人于玉堂咨問三才合一之道,曾煉丹于此。后人種荷池中,夏極茂盛,為士大夫賞玩之所。有詩云:
《浴丹池》
——清·邑令紀曾蔭
丹訣全歸內(nèi)坎離,那須凈洗覓靈池。
當年偶爾停鸞馭,便說山城古跡奇。
《過浴丹池》
——清·邑人柯興詩
鶴山高聳白云中,山麓芳池一鑒空。
昔日浴丹人已渺,荷花猶映日光紅。
蒲江八景之丹池晚荷
蒲江八景之五:環(huán)橋九曲
九曲水,縣北三十二里。兩山夾峙,一澗中流。盤旋委折,其曲有九。曲處有橋,有精舍。游覽者板賞之。有詩云:
《游九曲水》
——清·邑人張云彥
古剎抱山阿,曲徑通幽窈。
云根含雨色,團欒青未了。
輕陰滿巖壑,晴晦渾莫曉。
半規(guī)隱迷離,山外自皦皦。
林密鳥聲幽,澗曲水聲小。
鐘鳴知有人,云深望偏少。
我來橋畔游,清光若縹緲。
延緣接高樓,乍驚插天表。
拾級上層梯,桃園境未杳。
寄語問津人,好將孤舟棹。
蒲江八景之環(huán)橋九曲
蒲江八景之六:莫公飛仙
乾隆《蒲江縣志》記:飛仙閣,縣南二十五里,一名碧云峰,即莫公臺故址,有第一名山之額,真仙境也?!皾h將軍莫公,征云南凱旋,見此山水清奇,遂于此修道成仙,后人立堂以祀之?!鄙源?,采沉香木刻觀音供奉,白日升天,后因改為觀音閣。飛仙閣摩崖造像于1982年10月列為蒲江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7月列為成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4月列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4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詩云:
《莫公臺》
——唐·杜光庭
奇絕巍臺峙蜀流,古來人號小瀛洲。
路通霄漢云迷晚,洞隱魚龍月浸秋。
舉手摘星河有浪,自天圖畫筆無鉤。
將軍悟卻希夷訣,贏得清名萬古留。
《初游霖雨飛仙閣》
——現(xiàn)代·楊曉杰
高閣名飛仙,凌山鎖二泉。
鶴鳴空谷翠,魚躍鏡波漣。
紅日輝奇景,英民樂盛年。
莫君逢此日,何須羨九天。
《登飛仙閣即興》
——現(xiàn)代·邑人鐘金武
尋幽訪古覓遺蹤,拾級登臨仰高風。
細品洞中飛仙賦,遙望崖上碧云峰。
一碑銘記將軍史,雙江倒映嶺頭松。
問君修仙何妙道?心態(tài)平衡上乘功。
將軍解甲,騎鶴升天
川西游覽勝地蒲江飛仙閣,自漢以來,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相傳漢文帝時,有一個姓莫的將軍,河南人。他奉命帶兵出征云南,路過霖雨場二郎灘上首的鎮(zhèn)子場,兵營扎在場頭場尾兩山上。等士兵歇腳,莫將軍單身一人到鎮(zhèn)子場去轉(zhuǎn)耍,走到場口,見一堆人七嘴八舌,不知做啥。他雙手扒開人群,見一個白胡子老頭在地上盤腳打坐,前面有一副象棋,用棋子擺著“天下第一”四個大字。莫公是帶兵打仗的將軍,血氣方剛,開口就問:“老頭,你怎能稱‘天下第一’呢?”老頭抬頭一看,來人身著戎裝,場頭場尾滿山兵兵馬馬,料定此人是帶兵出征的將軍。
老頭沒有虛(怕)將軍,手一一伸,說:“將軍,你能看得起老夫,就請吧!”莫將軍隨即坐在地上,同老頭對殺三盤。頭盤,老頭挨了一個炮打背篼,二盤老頭又挨了一個老王推磨團團轉(zhuǎn),三盤更慘,兵鉆心。連輸三盤,敗在將軍的手下,老頭裝作悶悶不樂,口頭認輸了。莫將軍便得意地說:“老頭,連我都下不贏,這普天下比我下得好的還多呢?以后,你不要稱‘天下第一’了?!崩项^倒聽沒聽地說:“將軍說得好,今天我不稱‘天下第一’了,但以后說以后?!闭f罷,揀起棋子走了。
第二年,莫將軍凱旋歸來,依然走這條路過,還是扎營鎮(zhèn)子場。又見那老頭盤腳坐在原地,照舊用棋子擺著“天下第一”四個大字。莫將軍見老頭不服輸,又同他對殺。哪曉得這次老頭拿出絕招,手不軟,三下兩下,還他一個死背篼,一個老王推磨,一個卒鉆心,贏他三盤,莫將軍敗在老頭手下。老頭說:“將軍啊!實在對不住,三盤的棋債,一年才還清呀!”莫將軍大吃一驚,問:“老頭,上次我輕輕巧巧揀你三盤,為啥這次我還沒有摸倒火門就輸給你了?”老頭說:“將軍,不瞞你說,上次,你是帶兵去打仗,如果我贏你,你怎能打勝仗呀!你的棋藝還不行啊!”莫將軍聽這話有道理,斷定老頭是一個棋仙。
太陽落山了,老頭收起棋子走了,看鬧熱的人也散了。將軍回到駐營地,飯不吃茶不飲,睡在床上默思默想:連一個鄉(xiāng)間老頭都殺不過,又昨個去打仗呢?第二天,他騎著高頭大白馬,走到二郎灘,見此地風景秀麗,便棄官解甲,在這里住下來,在山上石洞里不食人間煙火,修成了正果,騎白鶴上天了。
原來,莫將軍在這里隱居的開初,白鶴成群,莫將軍升天后,白鶴也遠走高飛,一只也不見了。后人傳說,莫將軍是騎白鶴白日飛升成仙的,稱他莫公。后來,在他隱居修行的二郎灘邊上修起了寺廟,叫飛仙閣。到今天,飛仙閣的神像就是騎白鶴的莫公,人們叫他莫佛仙。
將軍鑿匾
在飛仙閣后山石獅子側(cè)邊的石壁上,鑿有一道石匾。匾上有斗大的“打水見金銀”五個大字。傳說是莫將軍鑿的。
當?shù)赜幸?a href='/techan/37999' target=_blank>大麻子財主,是一個蠢棒。他見“打水見金銀”五個大字就搞慌了,便叫上家丁,拿起棍棍棒棒,一齊吆到二郎灘邊,要家丁們用棍棒打灘頭的水,白日連夜地打,一連打了十天半月都不見金銀,蔫氣回家了。
又有一個拐子紳糧,像大麻子財主一樣蠢。他見大麻子財主用棒棒打水,沒有把金銀打出來,就變了法子,叫全家男女老少,每人擔一擔水桶,把二郎灘頭的水一擔一擔地擔上山。心想:把灘頭的水擔干了,就見到金銀。一連擔了好幾年,沒把水擔干,也沒見到金銀。家屋擔垮桿了,人也累死完了。
霖雨場龍洞坎上有一個白胡子老頭,傳說,就是同莫將軍下過棋的那個棋仙。一天,牽起水牯牛上山,把牛放在有蔬茅草的崖坎邊,他反背雙手,在“打水見金銀”的崖下走來走去,忽然間躬下腰,揀一個石頭,對準“打水見金銀”的“水”字一甩,石頭打在江“水”字上,“水”字打穿了,一聲空響,老頭爬上崖一看,里頭有一個大窟窿。他從洞里取出了幾背篼金銀翹寶。
人們傳說,這些金銀翹寶是莫將軍藏在里頭的。老頭就把取出來的金銀拿來鑿石修寺,建成了飛仙閣,供起了修煉成仙的莫公神像。
蒲江八景之莫公飛仙
蒲江八景之七——響水遙鳴
響水灘,縣南十五里。瀑布飛湍,聲聞數(shù)里,昔產(chǎn)蒲硯。有詩云:
《響水遙鳴》
——清·邑人李彰吉
一道當空響急泉,水簾百尺掛嶺巔。
斜拖玉帶山腰冷,倒瀉銀河洞口懸。
漱破云霞連大地,聲飛雷電澈長年。
松濤雪浪渾無跡,高調(diào)疑從天際傳。
蒲江八景之響水遙鳴
蒲江八景之八——山燈普照
看燈山,古屬蒲江縣,今隸雅安市名山區(qū),與蒲江白云鄉(xiāng)緊鄰。舊時夜晚,“圣燈”時現(xiàn)。有詩云:
《山燈普照》
——清·邑人陳鉉
層巒頂上異光生,傳道銀燈向夜明。
無數(shù)珠聯(lián)八九點,有時星列兩三檠。
檐前玉燭輝輝燦,池面金蓮朵朵榮。
想是如來說法處,天花亂墜照山城。
蒲江八景之山燈普照
來源:史志蒲江
Hash:42724b50a53cfdd8c440abbc92ee0da5d3038d56
聲明:此文由 蒲江現(xiàn)代田園教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