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旅游景點修繕建設「潮州市名勝古跡」
導讀:潮州旅游景點修繕建設「潮州市名勝古跡」 潮州不用門票的景點 請列出潮州景點? 5處潮州名勝古跡及其相關歷史由來
潮州不用門票的景點
韓文公祠位于廣東省潮州市城東筆架山麓,韓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宇。
韓文公祠背靠韓山,面臨韓江。韓文公祠倚山臨水,環(huán)境清幽。祠堂現有三層殿閣。韓祠面寬18. 7米,祠體正面墻壁用堅實的水磨青磚砌筑。磚墻與梁桷銜接處,皆按不同弧線精工雕磨,使磚木緊密貼合。祠門上有石匾古隸書“韓文公之祠”。祠前有庭,進僅丈許,外砌石欄。
祠分前后兩進,頭進門廳,后進是三開間大堂,比進升高2.5米,共深31.8米。中間小院,左右廡廊。祠內環(huán)壁嵌有明清以來的碑刻40通,正座塑有韓愈坐像。
保護措施:
1984年,對韓祠進行全面修繕,并新建“韓文公祠”坊。此后,陸續(xù)創(chuàng)建侍郎閣于祠后,新修允元亭于祠右,在祠宇的前側增辟“天南碑勝”廡廊,使韓文公祠成為潮州旅游的主要景區(qū)之一。
2006年05月25日,韓文公祠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請列出潮州景點?
景點名稱所在城市 潮州 潮州歷史溯源 潮州市位于廣東省東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xiāng),對外開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稱。潮州建制歷史悠久,自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設立海陽縣以來,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隋朝時撤郡設州,始稱潮州。新中國建立前,潮州均為歷代縣、郡、州、路、府的治所,位居粵東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長期的對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本土的原生文化與周邊文化、 開元寺 潮州始建于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原即敕名開元寺,明代改開元鎮(zhèn)國禪寺后延用至今,但一般仍習慣以開元寺稱之。開元寺經宋元明清至近代,先后十余次大規(guī)模整修,建筑格局大致分為三部分。其中,非常值得國內外建筑界研究、觀摩的是以天王殿為代表的宋代建筑群。雖經多次天災人禍,至今仍保持著與日本東大寺相似的唐宋宮殿式建筑莊嚴肅穆的風格,所以得有古代建筑藝術明珠的美譽。大殿內還有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紅銅香爐 廣濟門 潮州在古府城墻上眾多城樓中廣濟門城樓最為壯麗。廣濟門城樓原稱廣濟樓,也稱韓江樓,民間俗稱東門樓,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同時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標志,又是潮州市北城堤的重要關閘。廣濟樓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民國廿年(1931年)重修。廣濟門城樓修繕按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設計,恢復明代石木結構,首層地面標高為19.8米,保留東門樓原有防守、防洪和觀景 鳳凰洲公園 潮州位于韓江大橋下沙洲頭,興建于公元一九九九年。公園景觀是潮州八大勝景之一鳳凰時雨所在地。相傳古時鳳凰山上的鳳凰,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景色,常到這江心綠色的沙洲棲息、游玩。鳳凰時雨描繪的是當天高氣爽之時,游人登臺眺望,但見碧空萬里,白云悠悠,遠望鳳凰群峰,綿延不斷,高接云天;近眺金山、葫蘆山、筆架山,三山環(huán)倚古城;穿橋而來的江水至鳳凰臺邊分作二流,正是唐詩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景象。 潮州古城墻 潮州公元2001年,潮州古城墻似于一場幻夢之后一洗千年的風塵,淡淡斂起滄桑,于是,人們心中跳動著的那段融匯鳳臺時雨、西湖魚筏、湘橋春漲……的旋律,又多了這么一個音符--濱江長廊。 駐足濱江,在宛如長城的灰色與綠色之間,人所想到的,卻絕非鐵騎如風,馬嘶金鳴的古國悲歌;也不完全是柳綠如煙,笙歌繚繞的江南情調?;蛟S,那只是關于一個小古城的寧靜遐思,至多再調進一點人生韻致的體味與懷想。 若晴 龍湫寶塔 潮州龍湫寶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韓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蔥郁繁茂的樹林,有雅致幽靜的寺院,與四周的景物相輝映,構成一幅美妙綺麗的風景。初時名為“塔院維舟”,以游艇常喜系纜于此命名。又因塔邊有“龍求湫泉”,因之又名“龍湫寶塔”。可惜寶塔于清代已經倒塌,寺院也荒蕪,殘存的塔基后來也被洪水沖走去?,F在,代替此景是韓江東岸邊一座古色古香的“鳳凰塔”的風光。“鳳凰塔”是萬歷年 甲第巷 潮州諺云:“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州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國保留比較好的。在構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灶、義、興、甲、家、石、辜、鄭、庵”老街巷,隨處可見明清風格的舊居老房。而在這十巷之中,府第較集中,保存較完整,修復工作最完善的,當屬甲第巷了。 民居是最能體現地區(qū)特色和時代特點的文化景觀之一。
5處潮州名勝古跡及其相關歷史由來
【北關窯址】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古城北郊,包括田東園、甕片山、北堤頭
、竹竿山、象鼻山、窯上埔等處,面積約2.5萬平方米。窯灶有馬蹄形窯和龍窯兩種。馬
蹄形窯為唐代窯址,窯灶用耐火土夯筑而成,極為堅硬,主要遺物有半陶瓷器、建筑材
料及窯具。龍窯為宋代窯灶,出土器物的釉色有白、影青、黑、醬褐等。?
筆架山宋窯遺址
【筆架山宋窯遺址】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東韓江對岸的筆架山西麓。北
起虎頭山,南至印仔山,綿延2公里。窯址鱗次櫛比,瓷片、窯具俯拾皆是。筆架山窯始
于北宋,有"水東中窯"、"白瓷窯"和"百窯村"之稱,被譽為"宋代廣東的瓷都",其產品
不但行銷國內,還遠銷國外。1953~1986年,廣東省考古隊和潮州市文博部門對窯址進
行了多次調查,并先后發(fā)掘了11座窯址。窯的形式多為龍窯或階級窯,最長的窯灶達79.
5米(窯頭尚不完整)。產品有碗、盞、盆、缽、盤、碟、杯、燈、爐、瓶、壺、罐、盂、
粉盒、佛像及動物玩具等。釉色可分為白釉、影青釉、青釉、黃釉、醬褐釉等五種。其
特點是釉質晶瑩潤澤,釉水較薄,一般是不開片或只是極細的魚子紋片,飾紋以劃花為
主,還有雕刻和鏤空的形式。?
開元寺
【開元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內開元路中段。前稱"荔峰"。唐開元二
十六年(738)興工擴建,并易名為"開元寺"。北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修繕
增拓,此后歷代屢有維修?,F存面積11031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
殿、藏經樓、方丈廳、觀音閣、地藏閣、香積櫥、五觀堂、伽藍殿、藥王殿等。主體建
筑大雄寶殿面闊24米,進深19.2米,重檐歇山頂,為典型的南方地區(qū)穿斗式大木結構。
寺內尚有唐代石經幢,宋代阿育王式塔、大銅鐘、元代石香爐、明代木雕千佛塔及清代
乾隆欽賜《大藏經》等珍貴文物。?
叩齒庵
【叩齒庵】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內西平路道后巷。始建于唐,歷代均有
修建。1927年,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軍由閩入粵
,在潮州駐軍七日,當時起義軍賀龍部第三師政治部設在叩齒庵,師長周逸群、政治部
主任徐特立曾在此辦公。隨著歷史的變遷,原來的叩齒庵已殘破不堪。為保護好這處文
物古跡,文物部門堅持按唐代風格重修山門、大雄寶殿、大顛堂等,意在再現唐代建筑
風貌,豐富潮州名城的內涵。修復工程于1991年動工,至1997年? ?月已相繼完成了大雄
寶殿、藏經樓的修建工作,目前正著手籌備最后一期工程山門的修建。?
韓文公祠
【韓文公祠】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筆架山西麓。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
),原在金山麓郡治前夫子廟正室東廂。元?五年(1090)遷至城南七里,蘇軾撰《潮州昌
黎伯韓文公廟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遷今址。韓祠背依筆峰,面臨韓江,環(huán)境清
幽雅致。其建筑古樸典雅,祠體屋脊高峻,山墻高大,結構軒昂高敞,抬梁與穿斗結合
的屋架,粗獷少飾,古樸大方。祠內環(huán)壁鑲立歷代碑刻40面,懸掛牌匾9塊,柱聯4對,
是研究韓愈及地方文史的珍貴資料。近幾年來,韓祠得以全面維修,相繼修建了侍郎閣
、允元亭等,使韓祠景觀更臻完美。?
【許駙馬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內中山路葡萄巷東府埕4號。始建
于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系宋太宗曾孫女婿許玨的府第。歷代屢有維修,但至今
保留始建年代的平面布局及特色。府第坐北向南,面寬42米,進深47米,占地面積2450
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3進5間,頭進及后座均帶插山廳、房,合
為9間。中廳東西圍屋帶從厝廳、房及書齋,并有橫貫全宅的后院。主體的3進與插山構
成"工"字格局;圍屋隱伏于中座兩旁山墻外,形成獨廳、獨院、獨天井之獨特設置。被
有關專家譽為"國內罕見的府第建筑"。?
廣濟橋
【廣濟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湘子橋。位于潮州城東門外,我國著名的古
橋之一。南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創(chuàng)建,初為浮橋,中蟠石洲,名"康濟"。淳熙元
年(1174),毀于洪水,太守常?重修,并創(chuàng)杰閣于西岸,開始西岸橋墩的修筑,至紹定
元年(1228),歷54年間,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等太守相繼增筑橋墩10座,易
西橋名為"丁公橋"。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于蟠石東岸筑蓋秀亭,易東橋名為"濟川
橋"。接著陳宏規(guī)等太守相繼修筑,至開禧二年(1206)建成東橋13墩,中間因水流湍急仍
架舟為梁,連結東西梁橋。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主持了規(guī)??涨暗寞B石重修,完
工后西橋為10墩9洞,東橋13墩12洞,中間89米仍以24只船搭為浮橋。又在橋墩上修筑形
式各異的樓臺亭閣,并統(tǒng)一全橋名稱為"廣濟"。正德八年(1513)知府譚倫增筑一洲,減
船6只,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該橋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是中國橋
梁史上的孤例。橋墩上形式各異的樓臺亭閣,兼作經商店鋪,故有"廿四樓臺廿四樣"、"
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美稱。1958年因國道交通的需要,改浮橋為鋼梁橋。?
【海陽縣儒學宮】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內昌黎路。"舊在府治西偏附郡
學右",宋紹興年間(1131~1162)遷至今址,景炎三年(1278)毀于火。明洪武二年(1369)
依舊址重建。永樂年間(1403~1424)重修大成殿兩廡、戟門? ??欞星門。正統(tǒng)元年(1436)
知府王源以官地易民居,擴大學宮范圍,并將欞星門外徙臨街,同時鑿泮池,此后又屢
有維修。海陽縣儒學宮現存面積約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
成殿。大成殿被有關專家譽為"潮州古建三件寶"之一。?
鎮(zhèn)風塔
【鎮(zhèn)風塔】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饒平縣柘林鎮(zhèn)風吹嶺西麓。始建于元至正十三
年(1353)。柘林負山濱海,屢受風潮之害,古人建此塔,并以"鎮(zhèn)風"名之,其意了然。
塔為七層八面全石結構,高20米,基圍16米,塔腔底壁1.6米,塔身各層設平座并均有出
檐欄桿,塔階為壁內折上式結構,塔頂為八角攢尖頂,上有覆盆,復置寶瓶式塔剎。?
潮州府城墻
【潮州府城墻】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古城東面,長2132米。潮州府城在唐
代已初具規(guī)模,至宋代形成外郭、內城,繞以濠溝的完整格局,明洪武三年(1370)指揮
俞良輔重辟城西南,增筑石墻,尤為雄偉壯觀。增修后的府城周長5817.9米,墻高8.2米
,基闊7.3米,面闊5米許。環(huán)城開上水、竹木、廣濟、下水、安定、南、北7門。隨著朝
代的變遷,南、西、北三面城墻均被拆除,唯東面臨江長2000余米的一段尚保存,至今
仍起著堤防的作用。?
廣濟門城樓
【廣濟門城樓】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俗稱東門樓。是潮州府城主要門戶之一。始建
于明洪武三年(1370),1931年重修。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城樓屹立于高大的
臺基上,臺正中開一拱形城門,是為廣濟門(俗稱東門)。樓面寬31.5米,進深19.55米,
高18.85米。四面環(huán)窗,三層出檐,飛閣流丹,巍峨壯麗。舊有對聯贊曰:"萬峰當戶立
,一水接天來"。"東樓觀潮"為潮州內八景之一。?
【忠節(jié)坊】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古城區(qū)金山巷口。明嘉靖十六年(1537)為紀念
宋末潮州摧鋒寨正將、攝州事馬發(fā)而建。坊為門洞式結構,高5米,寬4米,額題"忠節(jié)坊
"3字,剛正厚重,遒勁有力。?
鳳凰臺
【鳳凰臺】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外韓江中流的鳳凰洲。明隆慶二年(156
8)知府侯必登倡建。該臺雖屢遭洪水猛浪之厄,但由于景色絕佳,故屢毀屢修。經泰昌
元年(1620)、康熙三十三年(1694)、雍正二年(1724)及七年(1729)、乾隆五十六年(1791
)、道光二十二年(1842)多次重修?,F存的鳳凰臺為1912年重修。臺基筑成三級,逐級縮
小,第一級臺基正中鐫"鳳凰臺"3字;第二級臺基正中鐫"洪水止此",四柱單檐歇山頂的
亭臺就屹立在這堅穩(wěn)高大的石臺基上。臺前梁上懸掛牌匾一塊,面刻"中流砥柱",背鐫"
鳳凰時雨";后梁也懸掛牌匾一塊,面刻"有鳳來儀",背鐫"鳳臺時雨"。"鳳凰時雨"是潮
州八景之一。?
鳳凰塔
【鳳凰塔】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東南約2公里處涸溪村口,屹立于韓江
東溪、北溪分*之東南岸上。俗稱涸溪塔。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清康熙三? ?年(1
691)重修。1990年全面維修。塔為七層八面磚石結構,高47.72米,基圍46.6米,塔門朝
西北。額"鳳凰塔",聯"玉柱擎天鳳起丹山標七級,金輪著地龍蟠赤海鎮(zhèn)三陽",均為萬
歷間潮州知府郭子章撰書。二層復嵌"萬代瞻依"石匾。塔基須彌座分別雕刻龍、鳳、鶴
、獅、馬、羊等祥禽瑞獸和奇花異草圖案。塔內有旋梯可登塔頂,塔剎為空心青銅葫蘆
。?
【石庵】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湘橋區(qū)意溪鎮(zhèn)桂坑管理區(qū)石庵山西半坡。山上高
樹凝煙,怪石嶙峋,曲徑迂回,洞穴幽邃;山下綠溪流水,清幽雅致。石庵依山而筑,
盡得自然之神韻,庵分二層:上為佛堂,白墻灰瓦,十分簡樸,堂前有桂花一株,植于
明代,芬馥異常;下為自然巖洞,洞虛如室,可容十數人,庵之山壁上有摩崖石刻3處,
其中"最上巖石庵"及"寒拾留響"均系明禮部尚書黃錦手筆。?
【黃尚書府】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內西平路北段。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
628~1644),為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錦的府第。府第坐北朝南,面寬50米,進深77.5米,
主體為三進建筑,兩側是從厝,并有后包。府前廣闊的陽埕原有牌坊一座,額面刻"三達
尊",背鐫"累朝元老",現已不存。?
【象埔寨】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安縣古巷鎮(zhèn)古一管理區(qū)。占地面積約2.6萬
平方米。是一座方形古寨,寨中布局十分嚴整,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厝"之稱。全寨由
正面一寨門出入,寨正中的最后處是"陳氏大宗祠",縱橫的巷道使古寨四通八達,井井
有條,寨內建筑除陳氏宗祠尚保留有宋代建筑的痕跡外,大部分建筑為明、清之物。?
【別峰古寺】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湘橋區(qū)意溪鎮(zhèn)頭塘別峰山東面。始建于明代
,后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寺坐東向西,依山筑建,
三進布局,寺內尚保存乾隆年間潮州知府周碩勛題書的"為最上乘"牌匾。別峰山川秀美
,自古便是游覽勝地。?
【卓府】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內中山路中段。始建于清同治年間(1862
~1874),為潮州總兵卓興的府第。卓府坐北朝南,三進建筑格局,斗拱抬梁式木結構,
雕梁畫棟,甚為典雅。祠前原有麒麟照壁,后院有花園并私家戲臺,今已不存。?
【外江梨園公所】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城上水門街。始建年代待考,清光
緒年間重修。三進建筑,斗拱抬梁式木結構,所內環(huán)壁鑲嵌清代碑記7塊,分別記錄歷次
捐資重修梨園公所的戲班及梨園子弟的名字,是研究潮州? ?劇發(fā)展史的重要物證,也是
廣東省現存唯一一處古代戲劇藝人活動的場所。?
己略黃公祠
【己略黃公祠】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近代優(yōu)秀建筑物。位于潮州城內義安路鐵
巷2號。始建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面寬18.54米,進深25.7米,兩進建筑,四廳相向
格局,廳前有抱廈,斗拱抬梁式木結構。構筑嚴謹,技藝精湛,凹肚門樓整個屋架均飾
以精美的石雕,祠內則是名副其實的潮州木雕藝術殿堂,梁枋兩端飾形象各異的龍、鳳
、獅等祥瑞動物,梁、桁、柱間的各穿、插構件也無不雕刻精美。雕刻的題材包括戲劇
傳奇、歷史故事及一些地方題材,如"銅雀臺"、"張羽煮海"、"水漫金山"、"韓江景麗"
等。技法上包括圓雕、沉雕、浮雕、鏤空雕等潮州木雕的不同手法。外形色彩上則充分
運用了黑漆裝金、五彩裝金和本色素雕等三大類表現手法,使整座建筑物輕重有別,層
次分明,被譽為"潮州木雕一絕"。?
【從熙公祠】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安縣彩塘鎮(zhèn)金一管理區(qū)。旅居馬來西亞華
僑陳旭年所建。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完工于光緒九年(1883)。祠坐東向西,面寬3
7.22米,進深42.25米,兩進建筑,四廳相向格局,廳前有抱廈,并有后包及從厝,斗拱
抬梁式木結構。整座建筑構筑嚴謹,用料上乘,技藝精湛。琳瑯滿目的建筑裝飾,更使
建筑物顯得富麗堂皇,凹肚門樓的屋架為精致的鏤空石雕,門樓肚鑲嵌的四幅石雕更是
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石雕分別以"漁樵耕讀"、"士農工商"及"花鳥蟲魚"為題材。運用"
之"字形的構圖,將不同時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畫面,濃縮故事情節(jié),表現最富戲
劇性的瞬間,令人嘆為觀止。祠內的木雕也十分精美。?
【急公好義坊】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安縣彩塘鎮(zhèn)華美鄉(xiāng)塘東橋旁。始建于清
光緒十七年(1891)。清光緒年間直隸災荒,戶部主事沈紹遠遵照其祖父、祖母"濟貧救災
為急"之遺訓,捐銀1200兩,購置衣物,親往直隸散發(fā)。為彰其善行,直隸總督李鴻章上
疏光緒帝,要求恩準沈紹遠在故里為其故祖父二品封職沈學全暨妻二品命婦沈莊氏旌表
立坊,并"給予'急公好義'字樣"。光緒帝允準。建成后的坊為四柱三門三層樓式全石結
構,上層正中鐫"圣旨"牌,二層坊額面、背均刻"急公好義"字樣,坊柱上分別鐫刻直隸
總督李鴻章,毅勇嗣侯曾紀澤,兵部尚書、兩廣總督張之洞,禮部尚書昆崗所撰書的對
聯。?
【王大寶墓】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安縣歸湖鎮(zhèn)神前山沉江月地。占地4000平
方米。墓前有文武翁仲、石獅、石羊、石筍、石燭、石馬等大型石雕群,石雕線條粗獷
,工藝簡練古樸,是廣東省現存為數不多的大型宋代石雕。?
【馬發(fā)墓】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潮州城北金山頂。始建于宋末,歷代有遷徙,
最終仍遷回金山?,F只存封土一堆,殘碑一塊。馬發(fā),海陽人,南宋德?二年(1276)元
兵進逼潮州城,太守及附郡的海陽令棄印逃跑。馬發(fā)時為摧鋒寨正將,臨危受命為潮州
知州事,加稱安撫使。景炎三年(1278)城陷,馬發(fā)闔門為國殉難。后人為紀念他,遂將
其葬于金山頂,并于墓邊植青松,以喻其高風亮節(jié)。?
【林大欽墓】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安縣桑浦山狀元埔。占地約1300平方米,
由封土堆、石碑亭組成,亭高3米許,重檐歇山頂,藻井刻八卦圖,額鐫"東莆佳城"。亭
中立墓碑,上刻"狀元及第翰林院修撰東莆林公墓",右下方刻"孝子天繼泣血立石"。墓
前原有石馬、石羊各一對,今不存。?
【孫默齋墓】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安縣沙溪鎮(zhèn)沙溪眠龍。由封土堆、碑亭
和拜亭組成。碑亭和拜亭均為石結構。碑亭高4米,重檐歇山頂,墓碑上刻:"明考將仕
郎孫默齋公,*耋壽孺人慈烈林氏"。碑亭正前方10米處是巨大的拜亭,亭面寬10米,深3
米。8根石柱頂托起整個龐大的石屋面,十分壯觀。孫默齋墓俗稱"三女貴"墓。相傳孫默
齋膝下無男,生得三女,但卻招了三個顯貴的女婿:大女婿是兵部尚書翁萬達,二女婿
是工部侍郎陳一松,三女婿是狀元林大欽,故有三女貴之稱。?
【甘露寺】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安縣桑浦山獅子巖。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間(1
064~1067),是一天然巖寺,寺在狀如獅子巨口的石室之中,由山下拾階凡350余級可達
佛寺。寺門由三塊巨石疊成一個"品"字,門額巨石上"玉簡書院"陳跡可辨,"甘露洞天"
勒石猶存。寺頂由一塊凌空飛出的巨石所覆蓋,石平如削,固如磐,蔚為壯觀。寺中依
石鑿就一尊彌勒佛坐像,高2.55米,寬4.15米,坦胸露臂,笑容可掬。寺中有"萬壽云宮
"、"天竺源流"、"威靈保障"等摩崖石刻。寺北有泉"秋冬不竭",古稱"甘露涌泉"。?
【葫蘆山摩崖石刻】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分布于潮州城西北的葫蘆山。葫蘆山,俗
稱西湖山,古稱艮山。是潮州一處風景勝地。自唐以來,歷朝累積石刻達200余處,歷經
劫難,至今尚存138處。題刻的書體多樣,真、草、隸、篆、行俱全,并有梵文及象形文
字。其內容包括記事、抒情、記游以及科舉題名、官衙文告等。從中可窺見潮州的風物
史跡、人文習俗之一斑。?
【金山摩崖石刻】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分布于潮州城北金山上。金山,一名金城山
,高60米,周圍2公里,形如覆釜,為古城后?,東北臨韓江。金山之上多巨石,是摩崖
勒石的好地方。自宋、元、明、清以至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摩崖石刻多達100余題,可惜
屢遭劫難,至1984年時僅存30余處。其中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題刻,有宋大
中祥符間知軍州事王漢辟金山的《金城山記》,有至和年間知州鄭伸修筑潮州城的《鄭
伸筑城記》,有元《林仕猷紀事》等重要題記,這些碑刻可補史書的不足,有重要的史
料價值。此外,還有朱熹的筆跡"拙窩"及元王翰的"清?同趣"等風景題詞及科舉題名等。
?
塘湖劉公御倭保障碑記
【塘湖劉公御倭保障碑記】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原在潮安縣龍湖鎮(zhèn)市頭村韓江堤岸
上,建有碑亭,后亭塌碑倒。1986年重置于龍湖寨門西側。碑高1.95米,寬0.97米,楷
書豎刻。該碑記述明嘉靖年間福建少參劉見湖回鄉(xiāng)守制期間,帶領鄉(xiāng)眾抗御倭寇的事跡
。?
中離溪開溪記
【中離溪開溪記】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摩刻于潮安縣金石鎮(zhèn)中離溪畔的山崖。楷書
陰刻,計119字,為明嘉靖七年(1528)行人司行人薛侃所作,記述中離溪開溪的經過。嘉
靖三年(1524)薛侃因母歿還鄉(xiāng),發(fā)現東溪與西溪不通,諸多不便,于是發(fā)起開鑿人工河
。開鑿工程于嘉靖七年正月二十四日開始,三月而成。人工河長達5公里,溝通了從龍溪
到楓口的河流,收到了"農者利灌,商者利販,居者利運,行者利舟楫"的功效。老百姓
為紀念薛侃(號中離)的功績,遂將此溪定名為"中離溪"。?
南昌起義軍賀部三師司令部舊址
【南昌起義軍賀部三師司令部舊址】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古城西北的西湖
公園內涵碧樓,始建于1922年,是一座寬三間、高兩層的小洋樓。樓依山傍湖,軒窗開
豁,樓外老樹參天,流水奇石,錯落其間,為潮人游湖燕集之所。1927年9月23日,南昌
起義軍二十軍第三師駐潮州,司令部設在涵碧樓。抗日戰(zhàn)爭時期,涵碧樓毀于日寇之手
。1964年在原地按原貌重建,并將其辟為革命歷史陳列館。?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舊址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舊址】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潮州古城中山路李厝祠。清代
建筑,面寬三間,深兩進,斗拱抬梁式木結構。1925年9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至潮
州,在這里創(chuàng)辦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1926年5月1日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潮州分校)。
共辦兩期,1926年12月18日結束。?
潮州明清街區(qū)
【潮州明清街區(qū)】位于潮州古城城南的猷巷、灶巷、義井巷、興寧巷、甲第巷。這是
一片傳統(tǒng)的民居街坊,總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建筑年代主要為明、清及民國時期。建筑
形式包括"四點金"、"爬獅"、"反照"等富有潮州特點的結構。外部色彩以白墻灰瓦為基
調,門面及室內則不同程度地飾以石刻、木雕,十分雅致,是廣東罕見的古民居建筑群
。?
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位于潮州城西北隅,占地面積30公頃,由西湖、葫蘆山和介于山水之間
的園林組成。西湖始浚于唐,? ??為放生池,宋重浚辟為游湖。"西湖漁筏"是潮州八景之
一。湖上有凌波踏浪的湖心亭,超然物外的垂釣亭,小巧別致的漁莊,并有柱聯云:"夜
靜人聽魚讀月,春深鳥對客談天。"介于山與水之間的公園淡雅清幽,勝跡處處,主要有
紀念唐代大文豪韓愈的景韓亭,紀念蘇軾的新蘇亭,紀念文天祥的文山亭及其《沁園春
·謁雙忠廟》詞石刻,還有涵碧樓、芙蓉池、處女泉、蓮花亭、沁園等景點。自唐以來
,墨客騷人為湖山留下了多達200余處(現存130余處)的摩崖石刻,更使湖山文氣斐然。
青牛洞、呂仙洞、活人洞、李公亭、壽安巖、文昌樓、臥龍崗、五筍峰、望氣臺等古跡
勝景常令游人流連忘返。?
潮州八景
【潮州八景】即湘橋春漲、韓祠橡木、金山古松、鳳凰時雨、龍湫寶塔、鱷渡秋風、
北閣佛燈、西湖漁筏。湘橋即廣濟橋,"湘橋春漲"描寫的是暮春三月"十八梭船廿四洲"
的湘子橋一如長龍臥波的壯麗景象;"韓祠橡木",祠祀韓愈,橡木為韓公手植,春夏之
交開花,潮人崇尚韓公以至效祥于橡木,以花開之多寡預卜科名之盛衰;"金山古松",
舊作"馬丘松翠"紀念抗元英雄馬發(fā);"鳳凰時雨"描寫的是夏日里鳳凰臺千變萬化的自然
景象;"龍湫寶塔"于清末湮沒,代之為鳳凰寶塔,其風光向有"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
作筆仰寫天上文章"的美譽;"鱷渡秋風"的風可以四面馳帆,蔚為奇觀;"北閣佛燈",燈
耀十里,神秘莫測;"西湖漁筏"寫的是晨曦中波光瀲滟的西湖之上漁人拋網捕魚,人歡
魚躍的喜人景象。潮州八景或以古跡稱美,或以風景見長,或以名人著立,或以自然取
勝,宜寫畫亦宜入詩,十分迷人。?
桑浦山風景區(qū)
【桑浦山風景區(qū)】位于潮州市西南約15公里處,方圓約180余平方公里。介于潮州、
汕頭、揭陽三市之間,因古時桑樹成林而得名。山勢蜿蜒,峰巒疊嶂。各山麓又各有別
稱,宗山麓有石尾山貝丘遺址、宗山書院坊、中離溪等勝跡;犀牛山于宋嘉定二年(1209
)建玉簡塔于其上,后出五御使,當地人遂稱之為"御使塔"。塔雖已圮,摩崖尚存。峰巔
有石縫,內有"玉簡洞天"4字,相傳每逢夏至日前后三天午刻,借日光折射方可窺見。玉
簡峰下有獅子巖,巖上有天然石室,后人將其辟為佛寺,因寺旁有甘露涌泉得名甘露寺
。西山有白云巖、四通巖、寶慶寺、鐵砧石諸勝跡。中離山有中離洞等中離十八景。桑
浦山腹地還有天然溫泉,以及東山湖風景區(qū),狀元墓、寶云庵、人字洞、李古洞等古跡
。西山之下有占地30多公頃的梅林湖及湖濱的古海蝕石。?
【鳳凰山風景區(qū)】位于潮州市北約30公里處,為粵東第一峰。主峰鳥髻挺拔險峻,勢
凌霄漢,攀登絕頂,觀日出,覽群山,氣象萬千,蔚為壯觀。與鳥髻遙遙相對的是雄偉
磅礴的烏崠山,這里蒼山云海,奇峰異石,幽谷巖洞,勝跡處處,美不勝收。碧波蕩漾
的天池,寬廣4公頃,水天一色,咫尺云天,壯麗有加。池中有珍稀動物蠑螈(當地人稱
之為"四腳魚"),距天池約1公里處有太子洞,烏崠山麓有"太平寺"等古跡。鳳凰山還是
中國畬族的發(fā)源地,居住著盤、藍、雷三姓的畬族子孫,并珍藏有畬族祖圖--"龍犬圖"
Hash:3e57ba3ddc05c0e3f85de8a7c8e8a282e833bc4f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