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之美,為何能驚艷世界?

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我國的先人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建筑文化中國建筑在世界的東方獨樹一幟,它和歐洲建筑、伊斯蘭建筑并稱世界三大建筑體系。

博大精深的中國建筑文化,在古代以中國為中心,以漢式建筑為主;傳播至日本、朝鮮、蒙古越南等國,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泛東亞建筑風格”。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紫荊城角樓

紫禁城角樓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組合的多角建筑,屋頂有三層,上層是縱橫搭交的歇山頂,由兩坡流水的懸山頂與四面坡的廡殿組合而成,因這種屋頂上有九條主要屋脊,所以稱做九脊殿。中層采用勾連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廈的歇山頂環(huán)拱中心的屋頂,猶如眾星拱月。

下層檐為一環(huán)半坡頂?shù)难埽股蟽蓪拥?個屋頂形成一個復合式的整體。集精巧的建筑結構和精湛的建筑藝術于一身,由于角樓的各部分比例諧調,檐角秀麗,造型玲瓏別致,成為紫禁城的標志。

華林寺大殿

華林寺大殿是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在福建福州市屏山南麓。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而僅存的大雄寶殿中國長江以南現(xiàn)存最古老木構建筑物。雖經(jīng)后代屢屢修葺,仍保持五代始建時的特征,體現(xiàn)出晚唐營建特點。

大殿除柱梁構架及斗栱外,門窗板壁及瓦頂均系近代更換。清嘉慶二十三年至道光六年(1818~1826)增建回廊。

晉祠圣母殿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殿,晉祠內主要建筑,坐西向東,位于中軸線終端。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

創(chuàng)建于北宋天圣年間(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剪邊,殿高19米。

獨樂寺

獨樂寺位于薊縣縣城內,相傳始建于唐,后經(jīng)遼統(tǒng)和二年(984年)重建,現(xiàn)存遼代建筑尚有山門及觀音閣兩處,今存之建筑的木構部分為當時所建的原物。

柱子僅端部有卷殺,并有側腳。上、下層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的構造方式。由于上層和夾層的檐柱收進約半個柱徑,在外觀上形成穩(wěn)定感。位于底層斗拱以上和平坐樓板以下的夾層,在柱間施以斜撐,加強了結構的剛度,它經(jīng)受了千年來多次地震的考驗,證明結構是合理的。

斗拱的種類有24種。上檐柱頭輔作(斗拱)雙抄雙下昂,昂尾壓在草栿之下。補間輔作只一朵,下面承以斗子蜀柱或駝峰。

隆興寺摩尼殿

摩尼殿坐落于河北正定縣隆興寺內。此寺始建于隋,到宋初(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改建時才用現(xiàn)名。明、清兩代雖進行過修葺,但主要結構仍與宋《營造法式》相近,其總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風格。摩尼殿獨特的建筑為海內孤例。

大殿面闊7間(約35米),進深7間(約28米)。十字形平面,呈有南北中軸線的狹長方形。面闊進深2個方向的次間都比梢間狹窄一些,布局奇特。大殿屋頂為重檐歇山頂(后代重修),四面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龜頭屋)。外檐檐柱邊砌以封閉的磚墻,內部柱網(wǎng)由兩圈內柱組成。

天壇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前身為大祈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為三重頂圓殿,名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后,改名為“祈年殿”。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于雷火,數(shù)年后按原樣重建。

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米的圓形建筑,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米。祈年殿內有28根金絲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間一圈12根寓意十二個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

佛光寺東大殿

佛光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隋唐之際,已是五臺名剎,“佛光寺”這個寺名屢見于各種史書記載。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會昌五年,發(fā)動滅法運動,佛教界稱為稱會昌法難,寺內除幾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毀。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是風格較為鮮明的地方傳統(tǒng)民居建筑,以位于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qū)地域范圍內、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江西婺源縣)風格和淮揚風格為代表,徽州民居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則深刻凸顯其文化過渡地帶風格特征,與江北,皖北差異較大,今皖北皖中也多模仿此類風格仿制仿古建筑

顯通寺無梁殿

無量殿為磚石結構,全殿由青磚砌成無梁無柱,又稱無梁殿。山西五臺山“顯通寺”原名“大孚靈鷲寺”是中國及白馬寺之后第二座寺廟,寺廟中軸線上有七重大殿,其中最為罕見的是一座漢白玉石砌成的“無梁殿”此殿整體磚石砌成沒有用一根柱子結構奇特,充分運用了力學的原理,外觀是兩層結構,實際是個一層的穹窿拱洞,拱洞由一塊塊青磚壘砌,扶搖上,邊上邊縮。

殿內供有釋迦摩尼報身相盧舍那佛,? ?身在佛教中是智慧的象征,是佛施展才能時的面目。佛的智慧是無量的,所以這個大殿也叫“無量殿”。

樓下村

樓下村,位于著名的“閩東延安柏柱洋西南麓的福建福安市溪柄鎮(zhèn),被稱為福建最美鄉(xiāng)村。村中坐落著一大片古民居建筑群,共有32幢形制規(guī)整的大宅院,最早的建于清嘉慶十三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

安貞堡

安貞堡又名“池貫城”,位于距福建省永安市城區(qū)110公里的槐南鎮(zhèn)洋頭村內,由當?shù)剜l(xiāng)紳池占瑞于建于清朝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歷時十四年完工。該堡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00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見的大型民居建筑。

蘇州盤門

盤門,古稱蟠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qū)東大街49號。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吳王闔閭伍子胥所筑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都八門之一。因門上曾懸有木制蟠龍,以示鎮(zhèn)懾越國,又因其“水陸相半,沿洄屈曲”,得名。

盤門總體布局和建筑結構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水陸兩門南北交錯并列,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盤門是元明清三代陸續(xù)修建的遺構,是中國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陸并列古城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有“北看長城之雄,南看盤門之秀”的說法。

二宜樓

宜樓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為“鄉(xiāng)飲大賓”蔣氏十四世蔣士熊所建,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外環(huán)高4層、通高16米,外墻厚達2.53米,外徑73.4米。整座樓為雙環(huán)圓形土樓,分成16單元,共有房間213間。樓內空地中還有兩口井,分名為“陰泉”和“陽泉”,組成太極的陣型。就算井外溫度一致,兩泉的泉水溫度還是會相差一度。

祾恩殿

祾恩殿這座高等級的明代官式建筑匯集了古代建筑的特點,它將向人們展示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藝術上的無窮智慧。為后人研究古代建筑史的發(fā)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歷史和文物的雙重價值,可謂建筑史上的豐碑。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筑,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魯班園-致力于提升中國家居設計與制造水平!平臺圍繞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實現(xiàn)傳統(tǒng)家居生產(chǎn)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為家居制造提供系統(tǒng)化解決方案的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 平臺。

Hash:e2338b84b4c27759dff784a93fd064effbc6bc52

聲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