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美村:山美水美天然美,尋訪陶公世外桃源!
壩美村位于云南文山州廣南縣北部八達鄉(xiāng)和阿科鄉(xiāng)交界處,屬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綠的群山環(huán)抱,境內一年四季流淌著一條名為“馱娘江”的清澈小河。這個村寨的神奇之處就在于,進出村都需乘船經(jīng)過幽深、昏暗的水洞。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來到壩美,靠潺潺的溪水指路,溯流而上,就會看到一個狀若巨筆的石山(壩美村的入口)。只見這座“石筆山”的腹部開了一個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懸著無數(shù)如筍的石柱,成群的燕子正在四周翻飛盤旋,溪水便從這里流出并形成飛瀑。聆聽著瀑布發(fā)出的轟鳴聲,坐上晃晃悠悠的豬槽船,不一會兒就可來到洞中。突然之間,洞外嘈雜的人聲、水流聲會完全消失,只剩下燕子發(fā)出時有時無的呢喃聲。當黑暗把人和豬槽船完全吞沒時,你會產(chǎn)生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一個現(xiàn)代、嘈雜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一個古老、神奇的小村在等待著你。
村子里安靜極了,幾乎沒有游人,我們順著小路去看上千年的大榕樹,再去看風雨橋,透過冬櫻花的風雨橋,就如透過上好的宣紙讀詩經(jīng)一般,完美詮釋。
一路沿著田間小路走過去,四周是山,除了進村的溶洞,我甚至找不到出村子的路,山在薄霧籠罩下,若隱若現(xiàn)。田里除了蔬菜,也偶有一塊地種著油菜,油菜花的嫩黃色掩映在山間格外惹眼。
順著村子里唯一的主路,我們找到登山的臺階,兩條岔路,老湯要去左手邊的路,反正閑暇,漫步在山路上,空氣清新的可以洗肺,走著走著來到一個很大的洞口,從洞口望去,很深的樣子,老湯想探險,因洞口有危險提示,被我堅決制止。
折返后沿著右邊臺階拾級而上,臺階有點多,我上的有點喘,老湯總在我前面幾步等我,上得眺望亭時,才明白為什么要爬山,從高處眺望壩美村,那真是“怎一個美字了得”。
村子依山而建,每天早晨,霧氣籠罩整個山,村子中間阡陌縱橫,山腳下偶有幾棵冬櫻花點綴其間,村口一條小河繞村而過,風雨橋似乎在陳述著壩美村的歷史,大榕樹隱約可見,山谷里的民居和整個村子構成一幅絕美畫面。景姐說,她來壩美出了好多大片,也許我有些小家子氣,拍出來的都是些田園山色,不過這是一個能讓人安靜下來的地方。
在壩美,有一個關于馱娘江名字來源的故事:古時,這一帶頻頻發(fā)生戰(zhàn)爭,一對苦命的母子為躲避戰(zhàn)亂而四處逃荒。孝順的兒子雖然只有十六七歲,但他還是用瘦弱的雙肩扛著一對籮筐,一頭裝上0親,一頭裝著家什,來到了壩美村附近。隨著道路消失,一條混濁、湍急的河流橫亙在面前,母親說:“兒呀,你的孝心已盡到了,別再管我,你一人過河吧!”說完,就要縱身跳入河中,兒子就是不肯,一定要背上母親過河。這時,河中央傳來甜美的歌聲:“江水綠,江水青/小小兒郎盡顯孝心/馱上0過江來……”一位美麗的壯族姑娘駕著豬槽船來到了他們面前……當母子順利過河并到達世外桃源后,這條河也變清變淺了,成了現(xiàn)在的馱娘江。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故事,但它卻在村民中廣為流傳,因為故事中傳達出的尊老敬老、扶助弱者的精神備受當?shù)厝送瞥纭?/p>
壩美不僅民族風情獨特,風光也特別美麗。馱娘江在壩美村中央沖擊出一個三角形河灘后,就分成兩條河向東流去,一條河叫“男河”,一條叫“女河”。在炎熱的夏季,這兩條河便成了男、女洗浴的地方。在茂密的竹林里換下汗?jié)n斑斑的衣服,縱身跳入清涼的河水中,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如果你不想游泳,可在河邊觀村民捕魚,當?shù)厝瞬遏~時喜歡筑起“魚壩”,再四處撒網(wǎng),等水中的魚兒醒過神時已進了人們的魚兜。另外,到村民家中觀看當?shù)厝擞霉爬系募徿嚰彶迹彩且患苡腥さ氖隆?/p>
[長沙] 與開福寺、麓山寺并稱長沙三大古寺廟?請讀:拜陶公廟 陶公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云武
長沙縣委宣傳部的孫應德先生,熱情厚道,平時我們都習慣稱他德哥。我聯(lián)系采訪長沙縣新聞兩年了,對那里的道路仍不太熟悉。他不僅是“星沙通”,整個長沙縣也都能如數(shù)家珍,縱橫交錯,從不差錯。因此,找他帶我們去拜陶公廟,那是找對了好向導。
穿過榔梨鎮(zhèn),來到瀏陽河畔,就看到了陶公廟。陶公廟始建于梁朝天監(jiān)四年(公元505年),坐落于瀏陽河畔臨湘山,占地93.7畝,坐北朝南,沿中軸線布置山門、戲樓、大殿、側殿等,距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史稱“六朝遺廟”,與麓山寺、開福寺并稱長沙三大古寺廟,是江南一帶最早的道教宮觀,被列為“省級文物古跡保護單位”。
戲樓是陶公廟建筑群之精華,修建于清道光年間,民國二十年(1931)重修。臺面為花崗石,頂部覆蓋琉璃瓦,中脊立一寶瓶。戲臺內部山水人物故事畫生動形象,精美至極。前殿為陶公廟的主體部分,面闊五間,進深兩間。
據(jù)說,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八月十七是兩位陶公真人的誕辰.舊時,十里八鄉(xiāng)的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參拜陶公真人,古戲樓上好戲連臺,長沙城里的戲劇名角相繼登臺演出,精彩之處,富貴人家爭相往戲臺上拋賞錢,窮人則跟著鼓掌喝彩。廟坪里玩龍、舞獅、羅漢舞、竹馬燈等競相上場,廟堂里鐘鳴鼓響、香火旺盛,十分熱鬧。
廟會期間,八方客來,商賈云集,貿(mào)易紅火。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既有種田的農(nóng)民、蓄辮子的鄉(xiāng)紳,又有皮鞋锃亮的公子哥、打洋傘的闊小姐。
一年兩次的春秋廟會,歷來為官府所提倡,商賈所重視。因此,關于榔梨鎮(zhèn)與陶公廟的關系,一直有著“因廟成集,因集成市”的說法。
話說晉代陶侃之孫陶淡,見朝綱不振,貪吏橫行,心中十分苦悶,遂生歸隱之心,以求解脫。他想到祖父曾任職于長沙,長沙多名山古跡,興許有異人隱居,于是收拾包袱來到此地。經(jīng)過影珠山時,見烏云籠罩,他沿山路走去,于青石崖邊,遇一仙風道骨的老人。
老人交給他拂塵一把,囑咐道:如遇危難,只需連揮拂塵三下,自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陶淡辭別老人來到山腰,忽一陣狂風襲來,樹枝搖擺,樹葉紛飛,一頭兇猛的獅子跳出來,張開血盆大口撲向陶淡,他忙抽出拂塵連揮三下,說也奇怪,那獅子立即俯首帖耳。隨后獅子在前面領路,陶淡跟隨其后,一直到了山頂。在一石洞內陶淡安置下來,每天誦讀經(jīng)文,獅子便日夜守護。不知過了多久,陶淡離開了山洞,來到一個峽谷邊,左右是懸崖峭壁,前面是萬丈深淵,正想往回走時,忽見有白鶴飛來,陶淡遂跨上白鶴往南而去,到臨湘山修道。
去考證山里面到底有沒有獅子、白鶴,已經(jīng)沒有意義;沒了故事,也就少了靈氣。
陶淡好道,求養(yǎng)生之術,與侄子陶煊結廬修煉于臨湘山,羽化成仙后,肉身不腐,成為知萬事、醫(yī)百病、求晴得晴、祈雨得雨,應萬事的肉身菩薩,被歷代皇室、官府、善男信女供奉為“陶公真人”。相傳,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長沙大旱,湖南巡撫趙申喬親赴陶公廟迎接陶公菩薩真身進城求雨。儀式過后,果真“天忽大雨,水盈尺”。歷史上清代和民國的地方官吏,每逢水旱蟲災,便會迎請?zhí)展M省求晴、求雨、驅蝗,每次迎送,大街上摩肩接踵,車水馬龍,以至于陶公廟聲名遠揚,香火綿延。
陶公肉身不朽,一直是個謎?!敖^對不是傳說,是親眼所見。”廟里的周道長清晰地回憶,新中國成立初期,陶公像經(jīng)縣文化館取樣鑒定,確有其事。然而,在1966年開始的那場“文化大革命”中,當?shù)厝罕婍憫捌扑呐f”的號召,沖入陶公廟,將兩座肉身菩薩像毀掉,今天人們只能憑借傳說,去想象兩座菩薩像1500多年前巋然端坐于大殿的模樣。至于為什么會不腐,周道長平靜地道:“因為成仙了。”
聽德哥講述這些歷史浸潤了1500余年的沉浮傳說,漫步于大廟、戲臺、古樟、碑廊之間,忽聞鐘磬縈繞耳畔,竟感嘆這世間多少事,何付笑談中?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而凝,而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