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哪些景點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哪些景點介紹
1.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哪些景點介紹
作為西安人,非常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跡,其中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位于西安市太華南路,初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毀于唐末,面積3.2平方公里。大明宮是唐帝國最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筑群,也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宮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國家象征。
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附近,還有很多其他的景點。
1,西安城墻景區(qū)
西安城墻位于西安市的中心區(qū)域,是名副其實的“一環(huán)”。從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古城墻已經(jīng)有 1400 多年的歷史,從明初擴建府城算也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
西安明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年),是在唐代長安城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礎(chǔ)上擴建而成。
2,鐘樓
西安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xiàn)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于今址。
我是一名來自西安的創(chuàng)業(yè)者,目前在深圳做自媒體創(chuàng)業(yè),歡迎關(guān)注,一起討論更多創(chuàng)業(yè)話題。
2. 陜西省博物館附近還有什么景點
距離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附近的景點有:
西安大雁塔噴泉位于大雁塔北廣場,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46米。它是亞洲雕塑規(guī)模最大的廣場,廣場內(nèi)有2個百米長的群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40塊地景浮雕;擁有全世界最豪華的綠化無接觸式衛(wèi)生間,保持最清潔、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長的光帶、世界首家直引水、規(guī)模最大的音響組合等多項紀錄。音樂氣勢恢宏,噴泉造型大氣,讓人嘆為觀止!
2、大雁塔,距離大約有500多米。
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nèi),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shù)和高度又有數(shù)次變更,最后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3、大唐芙蓉園,距離大約2千米。
大唐芙蓉園位于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開發(fā)區(qū),大雁塔東南側(cè),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占地面積一千畝,其中水域面積三百畝。園內(nèi)建有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杏園、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唐市等許多仿古建筑,是中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區(qū)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總體規(guī)劃和建筑設(shè)計。
3. 推薦一個好地方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內(nèi),有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7件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1、葡萄花鳥紋銀香囊:1970年出土于何家村窖藏,通體銀質(zhì)鏤空,內(nèi)層球體可自由旋轉(zhuǎn),通過鉤鏈和活軸與外壁相連,使球囊能夠隨意轉(zhuǎn)動而香料不會灑出。千余年后仍能靈活轉(zhuǎn)動,令現(xiàn)代人嘆服。
2、杜虎符:1973年被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橋村村民發(fā)現(xiàn)?;⒎侵袊糯{(diào)兵所用信物,此件左半符的虎作行走狀,與君王的右半符合符后可調(diào)動五十人以上兵力,是秦國軍權(quán)高度集中的象征。1971年出土于乾縣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罕見展現(xiàn)了唐代王宮一座母闕、兩座子闕的【三出闕】建筑形象,雕刻花紋、挑檐斗拱均描繪細膩,清晰可辨。
4、鑲金獸首瑪瑙杯: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6厘米。唐鑲金獸首瑪瑙杯由紅、棕、白三色相雜的瑪瑙雕成,層次分明,濃淡相宜,晶瑩鮮潤。圓雕技法琢制,造型生動優(yōu)美。這件瑪瑙杯不但是一件極其珍罕的古玉雕藝術(shù)品,也對我們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考價值。
5、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從外形上看,壺身呈扁圓形,是模仿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壺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權(quán)統(tǒng)一,很多少數(shù)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這件文物恰是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產(chǎn)物。其次,此壺的制作工藝非常獨特。壺蓋帽為捶揲成型的覆式蓮瓣,頂中心鉚有一個銀環(huán),環(huán)內(nèi)套接了一條長14厘米的銀鏈與提梁相連,壺肩部焊接著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劍形狀的提梁。壺身是先將一整塊銀板捶打出壺的大致形狀,再以模壓的方法在壺腹兩面模出兩匹相互對應(yīng)奮首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形象,然后再將兩端黏壓焊接,反復(fù)打磨致平,幾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跡。
6、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罐體中心以鸚鵡紋作為主體紋飾,鸚鵡抬首,展翅,翹尾,栩栩如生。折枝花團圍繞? ?鸚鵡,將器物簇擁而繞,形成一種生機盎然的景象。器身其余空白處用魚子紋填滿象征著多子多福。花紋平鏨,紋飾鎏金。銀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動。
7、皇后玉璽玉印:國寶級文物。玉璽印面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chī)虎形象做紐,四面刻有云紋,印面篆書“皇后之璽”四個字,書體流暢,刀法自然嫻熟,可見當時的篆刻藝術(shù)已達到了高超的水平。此玉璽質(zhì)地為新疆和田的羊脂玉,溫潤潔白、有著凝脂般的光澤,極具觀賞性。
因它的出土地點距漢高祖和皇后呂雉合葬墓東側(cè)有一千米,由此推測它很可能是呂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盎屎笾t”是迄今發(fā)現(xiàn)唯一的漢代皇后玉璽,對研究秦漢帝后璽印制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4. 陜西歷史博物館附近有什么
距離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附近的景點有:
1、大雁塔音樂噴泉,距離最近大約有300米左右。
西安大雁塔噴泉位于大雁塔北廣場,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46米。它是亞洲雕塑規(guī)模最大的廣場,廣場內(nèi)有2個百米長的群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40塊地景浮雕;擁有全世界最豪華的綠化無接觸式衛(wèi)生間,保持最清潔、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長的光帶、世界首家直引水、規(guī)模最大的音響組合等多項紀錄。音樂氣勢恢宏,噴泉造型大氣,讓人嘆為觀止!
2、大雁塔,距離大約有500多米。
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nèi),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shù)和高度又有數(shù)次變更,最后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3、大唐芙蓉園,距離大約2千米。
大唐芙蓉園位于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開發(fā)區(qū),大雁塔東南側(cè),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占地面積一千畝,其中水域面積三百畝。園內(nèi)建有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杏園、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唐市等許多仿古建筑,是中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區(qū)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總體規(guī)劃和建筑設(shè)計。
5.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旅游攻略
陜歷博十一之前大約是八點半開門,下午五點半左右閉館。自己看的話會很快??梢哉堉v解員或聽志愿者講解?;娟惲小瓣兾鞴糯拿鳌甭犞v解的話,一個半到兩個半小時可以看完。“大唐遺寶”特別展非常值得看,最好給出一個小時左右時間。另外還有些臨時展覽,可視體力和時間而定??傮w而言,3到5個小時差不多。
6.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附近的景點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門前的那條路叫小寨東路。陜西歷史博物館是
中國第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游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cè)。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 ,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 ?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7.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哪些景點介紹圖片
老校區(qū)的話,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大雁塔>很近,走過去大概二十分鐘就到了;家屬區(qū)那個門出去就是<西安植物園>,花花草草的很多,適合觀賞;<曲江遺址公園>很不錯,挑個涼爽點的周末去玩;<大唐芙蓉園>,晚上有表演,可以下午3點左右去;大唐芙蓉園邊上有個<游樂場>,很好玩的?。?;今年七月份剛開了個<嘉年華>,可以去看看;還有<陜西歷史博物館>,就在附近,而且不用出門票。還有一些像<大慈恩寺>什么的寺廟去燒燒香
8. 陜西歷史博物館哪幾個館值得看
《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第四展廳)
展廳里放的是在何家村找到的三個罐子里的唐代玉器、金銀器、貨幣等。
第五、六、七展廳
不定期舉辦臨時陳列,展覽內(nèi)容及開放時間請持續(xù)關(guān)注官方消息
9. 陜西歷史博物館百度地圖
1、 登陸陜西歷史博物館官網(wǎng)進入訂票系統(tǒng),注冊個人信息(實名注冊,身份證是唯一取票有效證件,請認真填寫個人真實資料),會員注冊成功后會收到注冊成功的提示信息(取票時請出示個人身份證)。
2、提前一天訂票,每個身份證每日預(yù)約免費參觀門票限定1張(最多可攜帶1.4米及以下兒童1人)。門票預(yù)約僅限本周及次周。
3、預(yù)約完成后,預(yù)約信息將通過網(wǎng)頁顯示,參觀當日憑預(yù)約時登記的有效證件到發(fā)票窗口領(lǐng)取網(wǎng)絡(luò)門票。
4、預(yù)約門票僅在預(yù)約時段內(nèi)有效,過期作廢;3次無故失約者,取消個人會員資格。
10. 西安旅游必去景點推薦陜西歷史博物館
“我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看門人強躍,在這里,170余萬件展品,十八件國寶級文物,每一件都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燦爛剖面。傳說陜西省的地圖隱藏著一個神秘的兵馬俑,三千多年來與秦始皇不離左右。成王敗寇,時代更迭,又一盛世崛起。一個更加金燦燦的大唐,萬國來朝。十三朝古都明珠,華夏寶藏——陜西歷史博物館?!边@是《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期中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的開場白。
18件國寶級文物一覽表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170多萬件文物中,一級文物762件,國寶級文物18件(文物專家認定的一級甲等文物),其中9件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文物太多,如果不提前做好攻略,進了博物館,看到琳瑯滿目(za luan wu zhang)的陶器、青銅器、玉器、唐三彩等等,難免忘乎所以、暈頭轉(zhuǎn)向、顧此失彼,基本上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看熱鬧。
《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期三件文物
看過《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期,一定會對秦杜虎符、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唐闕樓儀仗圖印象深刻。我猜想很大一部分游客來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目的就? ?一睹這三件文物的陣容。杜虎符和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不是國寶級文物,但它們背后蘊含著厚重歷史。杜虎符是先秦軍事制度的化身,代表了君王的權(quán)威。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則反應(yīng)了唐代仕女生活和中外文明交流,背后還有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讓我先來介紹這兩件文物,然后再介紹其他國寶級文物,包括闕樓儀仗圖。
杜虎符
杜虎符是登上《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秦杜虎符由左右兩半組成,兩半的形狀、銘文都是相同的,合在一起就成為調(diào)兵的信物。兩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對應(yīng),就好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只有同為一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這就是“符合”二字的來歷。杜虎符銘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銘文最長的一件,銘文9行文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p>
杜虎符守護人劉奕君、劉勝利(有沒有男女名字反了的感覺^_^)
此虎符為什么叫“杜虎符”?看上面的銘文“右在君,左在杜”,明白了吧。因為原本是存在“杜”地的虎符,所以就稱為杜虎符。這是1973年在西安南郊杜城村一位農(nóng)民犁地時發(fā)現(xiàn)的,那地方真就叫做“杜城”。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是登上《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香囊呈圓球形,分為內(nèi)、外兩層,以子母扣套合。內(nèi)部陀螺儀技術(shù)的應(yīng)用,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藝的先進在內(nèi)層的機環(huán)可以放置半圓形金香盂,各層間以鉚釘連接,可以自由轉(zhuǎn)動,但是無論如何搖晃,香盂在機環(huán)和金盂的重力下都不會將香料灑出。如此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和科學的設(shè)計,被網(wǎng)友稱為“唐朝黑科技”。而香囊上的葡萄花鳥紋,葡萄來自西域,代表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唐代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吸納。
國寶守護人齊東方、馬蘇(馬蘇看起來好高啊^_^)
這個香囊還與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有關(guān)。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出逃,在馬嵬坡被迫賜死楊貴妃。之后,唐玄宗思念楊貴妃,曾派人到馬嵬坡“秘令改葬”,然而當挖開墳冢時,“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大家一般理解香囊是絲質(zhì)的,這件銀質(zhì)的香囊出土時被稱為“熏球”,直到法門寺出土的物帳碑上記載“香囊二枚”,人們才知道它的真實名字叫“香囊”。后面法門寺游記再重點介紹。
第一展廳第二單元3件
第二單元“赫赫宗周——周”。國寶級的青銅器有3件,占18件國寶級文物的六分之一。
西周旟鼎(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旟鼎內(nèi)壁共鑄銘文四行,28字,大意是說:某年八月初,王姜將原賜予師櫨的土地收回,轉(zhuǎn)賜給旟,旟便做此鼎紀念。銘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態(tài),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實物資料。
五祀衛(wèi)鼎(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鼎內(nèi)壁鑄有銘文19行共207個字,講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說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個叫裘衛(wèi)的人想與他的鄰居邦君厲交換土地,于是他把這件事報告給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經(jīng)過詢問,邦君厲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馬、司空)以及內(nèi)吏實地勘察、劃定地界并辦理了手續(xù)。這篇銘? ?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實際已屬私有,但土地的轉(zhuǎn)讓、交換和買賣,仍需通過王朝重臣。同時這篇銘文中有確切紀年,因此五祀衛(wèi)鼎是判斷西周中期青銅器的標準器,非常珍貴。
多友鼎(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多友鼎內(nèi)壁有銘文二百七十余字,是建國以來陜西地區(qū)出土銘文最多的青銅器。銘文記載周厲王時期獫狁進犯京師,厲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擊。多友打了四場仗,大獲全勝,殺了300多敵人,繳獲127輛戰(zhàn)車。戰(zhàn)后周厲王給多友賞賜青銅,于是多友鑄了這口鼎以作紀念。
第二展廳第一單元2件
第二展廳包括“大漢雄風——漢”、“沖突融合——魏晉南北朝”兩個單元。
皇后之璽(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皇后之璽位于第一單元。玉璽 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凈潤澤,璽鈕為高浮雕的螭虎形。璽臺四側(cè)面呈平齊的長方形,刻有長方形陰線框,其內(nèi)雕琢出四個互相顛倒并勾連的卷云紋。
玉璽出土的地點,在劉邦與呂后陵墓的西邊。專家們推斷這枚玉璽很可能是呂雉生前所用之物。這方“皇后之璽”玉印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是最早發(fā)現(xiàn)的皇后印璽,已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中。
呂后劇照
呂后首開中國皇權(quán)繼承制上的“垂簾制”,獨掌帝國皇權(quán)15年。她斬韓信、殺彭越,發(fā)明了人彘這一酷刑,最后連皇子都敢誅殺。
鎏金銀竹節(jié)銅熏爐(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這件熏爐為青銅質(zhì)地,通體鎏金鎏銀。熏爐的底座上透雕著兩條蟠龍,兩條龍昂首張口咬住竹柄。竹節(jié)形的柄分為五節(jié),節(jié)上還刻著竹葉,柄的上端有三條蟠龍將熏爐托起。熏爐為博山形,爐體下部雕飾蟠龍紋,底色鎏銀,龍身鎏金,爐體上部浮雕四條金龍,龍首回顧,龍身從波濤中騰出,線條流暢,造型奇妙。
平陽公主劇照
整件熏爐被分為三個裝飾區(qū)域,共有九條龍裝點其間?!熬拧痹谖覈糯笳髯罡邤?shù)字,是皇權(quán)的一種體現(xiàn)。爐蓋外側(cè)銘文可知,此爐是西漢皇家未央宮的生活用器。從同時出土的“陽信家”刻銘的銅器分析,加之歷史文獻的記載,得知這件熏爐原在未央宮,建元五年(前136年),漢武帝將其賞賜給姐姐陽信長公主及其丈夫衛(wèi)青。
陽信長公主就是我們熟悉的平陽公主。漢朝時一般以公主食邑或夫家封邑所在地稱呼公主,而平陽公主的食邑是陽信縣,故稱陽信公主,因其嫁于開國功臣曹參的曾孫平陽侯曹壽,所以又稱平陽公主。漢武帝即位,尊為長公主。元光四年(前131年)曹壽去世后,再嫁汝陰侯夏侯頗。元鼎二年(前115年),夏侯頗畏罪自殺。元朔五年,再嫁大司馬衛(wèi)青
第三展廳第一單元4件
第三展廳包括“盛唐氣象——隋唐”、“文脈綿長——唐以后的陜西”兩個單元。
鴛鴦蓮瓣紋金碗(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鴛鴦蓮瓣紋金碗出土時共兩件,兩碗造 型、紋飾均相同。純金質(zhì),捶揲制作,造型飽滿莊重。金碗一件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徑13.5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1克。鴛鴦蓮瓣紋金碗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銀器中最富麗堂皇、紋飾最精美的器物之一,是西方金銀器工藝與東方審美結(jié)合的佳作。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非唯一的、而且兩件都是國寶級文物的文物珍寶。一個在第三展廳,另一個在何家村專題展。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三彩駱駝載樂俑表現(xiàn)了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巡回樂團的形象。通高58厘米,長41厘米,駝高48.5厘米。駱駝上有8個樂舞俑,7男樂俑和1女舞俑。藝術(shù)家大膽運用浪漫夸張的手法,以狹小的駝背作舞臺,卻承載陣容龐大的樂隊來表現(xiàn)當時流行的新舞樂,充滿想象,可謂匠心獨具。整件作品造型新穎浪漫,制作工藝精湛,釉色鮮明亮麗,協(xié)調(diào)自然,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形態(tài)逼真?zhèn)魃?,使人仿佛耳聞悠揚的樂曲,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這也是全國唯一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唐三彩。
青釉提梁倒灌壺(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由于該壺無口無蓋,只在壺底中央有一梅花形注口,使用時須將壺倒置,酒由壺底梅花孔注入壺腹,故名“倒灌壺”。壺的提梁刻有一只振翅欲飛的鳳凰,鳳凰是百鳥之王,象征吉祥;壺嘴是正在哺乳的母獅,獅子是百獸之王,象征威武;壺身刻有一圈牡丹,牡丹是百花之王,象征富貴,因此又被稱為“三王壺”。青釉提梁倒灌壺為五代時期耀州窯所產(chǎn)的精品。
黑釉油滴碗(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黑釉碗大口小足,胎質(zhì)灰白,通體施黑釉,釉層表面布滿了大小不一、呈金屬光澤的小圓點,這些圓點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樣,故稱“油滴釉”。這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黑釉碗,保存至今如此完好,實屬不易,堪稱瓷中珍品。
第四展廳4件
《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共清理出各類器件1000多件,其中有國寶級文物數(shù)件,國家一級文物數(shù)十件,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窖藏。鑲金獸首瑪瑙杯、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和鴛鴦蓮瓣紋金碗(第三展廳也有一件)四件國寶陳列其中。
鑲金獸首瑪瑙杯(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鑲金獸首瑪瑙杯用世間罕見的俏色玉材——醬紅地纏橙黃夾乳白色縞帶的纏絲瑪瑙制成,從選材、設(shè)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shù)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仿佛是一件天生的藝術(shù)品。鑲金獸首瑪瑙杯何家村出土的窖藏唐代文物中的最珍貴的一件,海內(nèi)外孤品,國家首批被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銀罐外觀大口短頭,罐腹圓鼓,喇叭形圈足。罐體為純銀錘擊成型,花紋平鏨,魚子紋地,紋飾鎏金。提梁上飾有菱形圖案罐身通體裝飾以鸚鵡為主體、周邊環(huán)繞折枝花,組成兩組均衡式圓形圖案鸚鵡展翅于花叢間,靈動可愛,栩栩如生,裝飾在提梁罐兩面,其余空白處以單株折枝點綴。銀罐上鏨刻的鸚鵡振翅欲飛,鮮活而豐滿,恰好與圓渾的外型,飽滿的團花相配,給人以富貴喜慶的感覺,是迄今已知唐代銀罐中最大氣和精美的一件。 p>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壺制作而成。此壺的制作工藝非常獨特,壺蓋帽為捶揲成型的覆式蓮瓣,頂中心鉚有一個銀環(huán),環(huán)內(nèi)套接了一條長14厘米的銀鏈與提梁相連,壺肩部焊接著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劍形狀的提梁。壺身是先將一整塊銀板捶打出壺的大致形狀,再以模壓的方法在壺腹兩面模出兩匹相互對應(yīng)奮首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形象,然后再將兩端黏壓焊接,反復(fù)打磨致平,幾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跡。
而更為珍貴的還要數(shù)壺身上的兩匹祝壽馬。傳說唐玄宗李隆基時宮中曾馴養(yǎng)幾百匹馬,每年皇帝生日時,馬兒們隨著音樂起舞,至高潮時,領(lǐng)頭的馬還會口銜酒杯,為皇帝祝壽,玄宗非常喜歡。當時的宰相張說《舞馬詞》:“彩旌八俏成行,時龍無色因方。屈膝銜杯赴節(jié),傾心獻壽無疆。”描繪的正是這件鎏金銀壺上駿馬的姿態(tài),于是這銀壺有了確切的名字“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棄城而逃,這批舞馬散落到安祿山的一名大將田成嗣手中。某天軍中宴樂,舞馬聽見樂曲聲應(yīng)節(jié)拍躍然起舞,士兵見狀誤以為是妖孽,田成嗣竟然命令士兵將這批舞馬打死。
歷史學家白壽彝評價田承嗣“首開河北三鎮(zhèn)割據(jù)稱雄之肇端,致使河北三鎮(zhèn) ‘訖唐亡百余年,卒不為王土’。田承嗣則是其罪魁禍首?!?/p>
唐代壁畫珍品館5件
唐代壁畫珍品館是陜西歷史博物館專門展示唐代壁畫的展館,是我國第一座唐墓壁畫館,也是國內(nèi)最大、設(shè)施最為先進的唐代壁畫專題陳列館。
闕樓儀仗圖(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登上《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1971年陜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孫子。大足元年(701年)因私下議論武則天與張邦昌兄弟之事被處死,時年19歲。中宗復(fù)位后,于神龍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號墓為陵。發(fā)掘時出土各類文物多達1000余件,壁畫近400平米。這些壁畫堪稱初唐至盛唐具有代表性的繪畫流派杰作,在唐代繪畫真品中極為罕見。墓道東西兩側(cè)繪制的兩幅闕樓圖為三出闕,這超出了太子本應(yīng)使用二重闕的標準,顯然是由于“號墓為陵”而使用了皇帝的闕樓規(guī)格。
宮女圖(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1960年陜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繪于墓前室東壁南側(cè),是唐墓壁畫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畫中共9人,為首一人頭梳單刀半翻髻,目視前方,雙臂交叉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華貴高雅。其后一人頭梳螺髻,回頭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宮女頭梳半翻髻、螺髻或雙螺髻,手中分別持有獨臺、團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塵、包袱等物,側(cè)身緩行。其中除2位著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著窄袖袒胸短襦,肩披絲帛,下穿紅、黃、綠等色曳地長裙,腳著如意云頭履,畫面形象生動,似是侍寢的圖景。
狩獵出行圖(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1971年陜西乾縣李賢墓出土。原圖揭取時分為數(shù)幅,畫面以青山松林為背景,四十多個騎馬狩獵者攜弓帶箭或持旗或持馴豹鞭,簇擁著主人縱馬馳向? ?場,殿后的還有兩匹負重駱駝,構(gòu)圖氣勢磅礴,宏偉壯觀。是唐墓壁畫中上乘杰作。
馬球圖(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1971年陜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圖繪于墓道西壁。有20余騎馬人物,均著深淺兩色窄袖長袍,戴幞頭,穿黑靴。壁畫突出五個持偃月球杖的騎者驅(qū)馬搶球。前一騎作反身擊球狀,其余縱馬迎擊。后10余騎人馬,行者騎棗紅馬,或山間奔行,或馳騁騰空。止者著綠色長袍,紅翻領(lǐng),佇目凝神,無球杖。背景襯起伏山巒,五顆孤零零的古樹點綴在空曠的畫面上,與墓道東壁的“出行圖”中的古樹遙相對應(yīng)。此圖是有關(guān)馬球運動最早的形象資料。
禮賓圖(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1971年陜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圖繪于墓道東壁。該圖表現(xiàn)由6人組成的禮賓行列,左邊3人為唐代鴻臚寺官員,右方3人分別為東羅馬帝國、高麗和東北一少數(shù)民族的使節(jié)。此畫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而且也為研究唐代中外交往情況提供了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