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

“安史之亂”顧名思義,就不是安祿山一個人領導叛軍?!鞍彩分畞y”自755年12月16日至762年2月17日,歷時7年2個月1天。之所以大這麼久,叛軍先后出現(xiàn)了四位領導人物,分別是安祿山、安慶緒(安祿山次子)、史思明(安祿山部將)、史朝義,唐王朝內(nèi)部也是互相掣肘,期間斷斷續(xù)續(xù)才打了這麼久。(安祿山劇照)

唐玄宗、楊國忠和安祿山叛亂。安祿山在唐玄宗時期是唐朝東北方向的三個節(jié)度使,擁有精兵15萬。河北這樣一地區(qū)由于“五胡亂華”的動亂,是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聚集區(qū),民族矛盾比較集中。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假借討伐楊國忠的名義起兵叛亂,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攻克了洛陽。唐朝名將哥舒翰和安祿山的部隊對峙在潼關,哥舒翰堅守待變,叛軍也攻克不了潼關,唐玄宗和楊國忠卻執(zhí)意哥舒翰出戰(zhàn),結(jié)果導致唐軍大敗,長安城也沒有積極布防,隨即丟失了都城長安。

潼關之敗,丟失長安非將領不能戰(zhàn),兵不夠強,而是唐玄宗、楊國忠的錯誤指揮造成的。

安祿山之死和安慶緒。安祿山在打下長安后,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據(jù)史料記載,安祿山特別的肥胖,有眼睛疾病,腳部也有潰瘍,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對和自己一起領兵兒子安慶緒也不例外,身邊的侍衛(wèi)也飽受其苦。安祿山有一個寵妃段氏,生了一個小兒子安慶恩,特別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安祿山的帝位,安祿山也有意費除掉自己的兒子安慶緒。

安慶緒知道后,擔心自己的帝位和性命,于757年正月初五,安慶緒和安祿山的侍衛(wèi)謀殺了安祿山,安慶緒自己稱帝。(郭子儀劇照)

安慶緒沒有安祿山的威望,眾多的叛軍將領們搶奪了大量的財物和美女后無心戀戰(zhàn)。這時唐肅宗李亨沒打招呼給唐玄宗就自己稱帝了,唐軍在郭子儀、李光弼等率領下,紛紛擊潰安慶緒的叛軍,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安慶緒的部隊潰散,大部依附了史思明,而安慶緒只帶了1300人逃到鄴城(河北邯鄲臨潼)。

鄴城之戰(zhàn)和唐肅宗的策略。757年陜郡之戰(zhàn),唐軍大敗安慶緒,安慶緒只帶領1300人逃到鄴城。按道理,應該快速進軍消滅安慶緒,可是鄴城之戰(zhàn)在一年后才開戰(zhàn),這是為什么吶?

這時唐肅宗在迎接太上皇李隆基回歸長安,忙著權利分配,如何控制唐玄宗這個爹??刂坪昧?內(nèi)部權利。唐肅宗又擔心了另一件事情,假如叛軍被打敗了,打敗叛軍的將領們要是成為第二個安祿山怎么辦?唐肅宗特別寵信了一批宦官,如魚朝恩、李輔國、程元振等,讓太監(jiān)魚朝恩監(jiān)軍。(史思明劇照)

安慶緒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收攏潰敗的軍隊,迅速壯大起來。郭子儀、李光弼等九路人馬,圍攻鄴城,奇葩的是這么多的唐朝軍隊居然沒有統(tǒng)帥,糧食后勤也供應不足。盡管這樣,唐軍仍然擊潰了安慶緒的主力部隊,安慶緒龜縮在鄴城等待史思明的救援,并許諾讓位給史思明。號稱60萬的唐軍與史思明5萬精銳部隊激戰(zhàn),此時突然刮起了大風,天昏地暗,唐軍潰敗,九路唐軍各自回歸各自的駐地,史思明乘勢奪去了洛陽。

這次唐軍的潰敗主要原因是唐肅宗對將領們的不信任,寵信太監(jiān)造成的。不過這一戰(zhàn)后,史思明誘殺了安慶緒和他的主要將領,自己成了老大。

史思明之死和叛軍的覆滅。758年史思明為了麻痹唐朝政府,假意歸降,暗地里卻在收攏潰散的安慶緒部隊,積攢力量。唐朝對史思明也是不放心,暗地里也在積極謀劃消滅史思明部隊。史思明覺察到了唐軍的計劃后,與安慶緒相互為援,鄴城之戰(zhàn)后,誘殺安慶緒以及他的主要將領,自己回到范陽,自稱“大燕皇? ??”。(仆固懷恩)

761年3月,史思明又犯了和安祿山一樣的毛病,自己也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干死了,史朝義自己稱帝。不過史朝義的威望也不如史思明,軍隊的戰(zhàn)斗力大大下降了。

762年,唐肅宗因為太監(jiān)李輔國、程元振處理了張皇后,自己也被嚇死了。唐代宗即位,啟用朔方節(jié)度使仆固懷恩為統(tǒng)帥,聯(lián)合回鶻軍隊,合擊叛軍于洛陽,打敗了史朝義的固有部隊和主要援軍,史朝義敗。史朝義的殘部被原來叛軍的其他將領所不容,最后自縊在范陽城外的樹林中。

這次,唐代宗接受了大臣的建議,大赦投降的叛軍,叛軍投降的主要將領被封為節(jié)度使。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節(jié)度使,李懷仙為盧龍(今河北北部)節(jié)度使,李寶臣為成德(今河北中部)節(jié)度使,薛嵩為相衛(wèi)節(jié)度使。

從此開始了宦官專權和范鎮(zhèn)割據(jù)的時代,唐王朝開始走下坡路了。

確切的說,安史之亂中唐廷和叛軍打了七年零兩個月。說起來很有意思,安祿山造反一年后就去世了,之后的叛軍又接連換了三個領導,而且都是暴力奪權,可以說叛軍內(nèi)部一直處在內(nèi)亂中,但就是這樣看似很容易平定的叛亂卻持續(xù)了這么長時間,原因是耐人尋味的。

實際上,期間唐廷不是沒有機會徹底平定叛亂,但是機會稍縱即逝,大唐的皇帝們并沒有抓住,以至于越拖越久,到了最后也只是平息了叛亂,但并沒有真正平定叛亂。由此為大唐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也給百姓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劫難。

755年的冬月,安祿山再也不愿意被楊國忠和唐玄宗猜忌,遂起兵反叛,當時安祿山是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統(tǒng)兵近十五萬,雖然并不是全部都聽從安祿山的,但也占了絕大多數(shù),而且安祿山還招募了一些其他的兵員,安祿山當時對外宣稱的是有兵20萬,浩浩蕩蕩南下。而唐玄宗直到一周之后才真正相信那個憨厚滑稽的安祿山反了,于是趕緊調(diào)兵遣將,但并不怎么順利,安祿山很快就攻下了洛陽,并在潼關幾乎全殲哥舒翰的20萬大軍。

756年六月,潼關失守后,唐玄宗并沒有積極組織反抗,反而是偷偷摸摸的帶著楊貴妃、太子等人在幾千名禁衛(wèi)軍的護送下往楊國忠的老家四川逃跑。唐玄宗一跑,長安就也成了叛軍的了。之后就發(fā)生了馬嵬兵變。

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兵變,對大唐的未來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兵變之后,太子李亨與唐玄宗背向而行。唐玄宗繼續(xù)他的逃亡,而李亨北上靈武決定收復失地。七月,李亨在靈武僭越稱帝,然后召郭子儀和李光弼來靈武商討收復失地的計劃。

當時的大唐可以說從上到下是背著恥辱在艱難的前行,而且特別的有力量。郭子儀和李光弼被授予宰相之職開始收復失地,尤其是757年正月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給弄死了,確實給唐廷帶來了好消息,叛軍的凝聚力下降,而且安慶緒也沒有什么軍事能力。這一年,郭李二人收復了河東、河南、河西的大部分失地,兩京也已經(jīng)收復,安慶緒狼狽的帶著千余人逃回了鄴城。

這是大唐徹底平定叛亂的第一個機會,而且不久史思明也帶著8萬人馬降唐,如果這個時候大唐繼續(xù)攻打安慶緒,并且對史思明做合理的安排的話,安史之亂很可能在758年的上半年就能被平定。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平叛卻成了次要的,最主要的變成了回到長安,然后接太上皇唐玄宗回京。而且長期征戰(zhàn)很可能已經(jīng)導致糧草無繼。

唐軍開始了休整,而安慶緒則利用這個時間來重新調(diào)兵募兵,史思明也降而復叛。等到758年的八月,唐軍才再次開始平叛,這個時候的叛軍也早已恢復了元氣。

但這個時候的 大唐君臣關系卻并不融洽,一旦回到京師,唐肅宗的神經(jīng)不再緊繃,他不再信任武將,而且身邊還圍繞著權勢滔天的宦官。當再次出兵的時候,唐肅宗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jié)度使領兵20萬攻打安慶緒,但卻不設元帥,反而讓宦官魚朝恩監(jiān)軍。最初還比較順利,當圍困鄴城的時候,安慶緒求助于史思明,史思明領兵救援。

期間魚朝恩拒絕李光弼的正確建議,放棄了再次攻滅叛軍的機會,而且最終唐軍敗給了史思明。史思明又殺了安慶緒自立。史思明的軍事能力甚至強于安祿山,成為大唐的勁敵。而郭子儀被宦官魚朝恩構陷而失去了兵權,只能待在京城這個皇帝看得見的地方,李光弼接替郭子儀成為副元帥繼續(xù)平叛,但是君臣相疑、宦官把持朝政已經(jīng)成為主旋律,這讓唐軍平叛之路越走越艱難。

761年,史思明被自己的兒子給弄死了,史朝義對于叛軍的掌控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與唐軍的對戰(zhàn)中并沒有占到多少便宜。這個時候平定叛亂依舊是有可能的,但是李光弼也遭到了構陷。762年,唐肅宗病重,大唐陷入內(nèi)亂,李輔國收拾了張皇后一黨,唐肅宗氣絕身亡。唐代宗接過平叛的擔子,然后任命仆固懷恩為副元帥統(tǒng)兵攻打史朝義,并最終逼得史朝義兵敗自殺。

叛軍大量投降,仆固懷恩上表請求讓他們官復原職,唐代宗急于結(jié)束戰(zhàn)亂,并且想安撫人心,于是同意了仆固懷恩的請求。安史之亂就以這種形式被壓了下來。這之后,吐蕃攻進長安、仆固懷恩反叛等等讓大唐繼續(xù)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在更遠的未來,河朔三鎮(zhèn)成為大唐新的大問題。

Hash:a8309b8c18ce980b85b4957fc3a4b74ca72b27a8

聲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