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活一輩子說短不短,說長不長。說長吧,晚上脫的鞋子不一定隔天穿的起,也就是睜眼、閉眼的事情,一了百了,不受活罪就好。說短吧,世事艱辛處,有悲苦也有愉悅;生兒育女時,含辛茹苦期盼望子成龍;養(yǎng)家糊口日,背井離鄉(xiāng)討生活;春種夏收季,風霜雪雨年月往復?;钪褪且粋€漫長的過程。
讀《青青陵上柏》,詩人說“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對于天地萬物來說,人真的就如匆匆的過客一般,即不會彼此招呼挽留,也不可能有情愫的產(chǎn)生。雖有“人物”一說,但人是人物是物,各安本分,絕不會“斗酒相娛樂,聊厚不聊薄?!绷暮袷怯亚?,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聊薄是尖酸,是內(nèi)心深處的嫉妒怨恨,亦是不近人情的癥結。
一、不近人情的結果就是舉世皆畏途。
不符合大眾主觀認知上的人之常情,是為不近人情。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世俗社會,人與人之間比鄰相居,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風俗習慣和人情來往相差無幾,社會生活中互幫互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倘使某一個人言語刻薄,行為迥異,特別是道德認知上反其道而行之,明明是真善美,特立獨行非說是假惡丑,胡攪蠻纏且不近道理,法制社會對這種悖理違反常情的事情又奈何不得,眾人只有敬而遠之了。
不符合法制社會倫理道德的行為亦是不近人情。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人倫道德方面的約束和標準,儒釋道三教,教條各異,但對倫理道德的規(guī)矩和宗旨是一樣的,從高大上的“天地君親師”,到事無巨細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都有顧及。
社會生活中的家庭倫理道德包含孝敬父母、夫妻恩愛、兄弟團結、鄰里和睦、與人為善等等,農(nóng)村村落有專門調(diào)節(jié)家庭矛盾和鄰里關系的“和事佬”角色,一般都是由年高德望之人擔任。一旦“和事佬”擺手搖頭,拒絕居中調(diào)和,那么其中一方必是“不近人情”之人。
主觀上的不近人情一般指一個人的性情怪異,言語行為與常人大相徑庭,截然不同??陀^上的不近人情是以大部分人的思維邏輯來判斷的,從眾者被認定符合道德價值觀,逆行者被界定有悖于大眾認知的價值意象。行為人內(nèi)心活動跡象難為外人窺知,但其語言行為所表露的一切常常跟生活中的瑣事有關聯(lián),比如嫉妒衍生出來的攀比、恨富,再加上爭強好勝的本性,怨恨和矛盾就使一個人漸漸地獨立于大眾生活圈之外了。
人生在世總要參與各種事務的,不近人情就意味著得罪了很多人。農(nóng)村諺語說“得罪一個人,就打下一堵墻”。雖說男兒有志在四方,四方都是墻,那條路都走不通,這就是該問題提問的文化內(nèi)涵:“舉世皆畏途,寸步難趨行。”
由此可見,不近人情是因,舉世皆畏途就是果。因果關系才是該問題“文化內(nèi)涵”的核心。
二、不查物情一生如夢境
人有人的生活規(guī)律,宇宙萬物有自己的運行規(guī)律。人類從認識宇宙開始,觀察并思考萬物之間的關系,從中理解自然規(guī)律的奧妙,從而加以利用學到的自然規(guī)律知識,推動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展,依靠對物情的觀察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我國廣大的勞動人民依靠對物情的觀察,發(fā)明了二十四節(jié)氣歷法。二十四節(jié)氣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使在現(xiàn)代文明的幾天,我國的農(nóng)事活動依然依照二十四節(jié)氣有條不紊的展開。
通過對動物和植物的觀察產(chǎn)生的時令節(jié)氣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驚蟄的典型物候特征是這一天可以聽到第一聲蛙鳴,可以看到零星的幾朵桃花。
通過對溫度高低的對比和感受形成的節(jié)令有 三暑兩寒。反映天氣變化的是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大小雪。表現(xiàn)出四季有明顯變化的,春夏秋冬各有兩個。
春種夏收,暑熱寒冷,實實在在的一年四季,不存在有什么春秋大夢,這都是通過對物情的觀察來實現(xiàn)的,反之肯定是一塌糊涂的過日子。
科學的發(fā)展助力人類的視界越來越寬闊。隨著近代以來,科學發(fā)展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自然謎底被揭開,只要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不是文盲的級別,就不難理解和接受。自然災害不再是鬼神邪靈的惡作劇,而是自然規(guī)律運動中不可避免的無妄之災。
我國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向往終極樂園的神仙崇拜,奇人異士具有未卜先知的神通等等,都是我們寶貴的民族精神財富,它們在今天看來都是虛幻縹緲的,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產(chǎn)物,但它們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也是我們對古代文化學習研究的精神食糧。
對已知的自然規(guī)律現(xiàn)象仍然冠以神秘的色彩,要么是別有用心,要么是唯利是圖。對任何的物情觀察和判斷,除了具有一雙慧眼,我們尚需要勤于思考,不察物情的結果,真的就如提問中的結論是一樣的了,一時的夢境也就罷了,一生如夢境只有用悲哀來形容了。
結束語:《楚辭·漁父》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人家是夸贊一個人有一枝獨秀的人格魅力。倘若舉世皆清你獨濁,眾人皆醒你獨醉,那你必然不近人情已經(jīng)入木三分了,利群獨居,孑然一身處世混生活,誰也不敢說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幫襯。所以一個人到了處處碰壁,舉世畏艱的時候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所謂“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很短”即是處世良言。
現(xiàn)今世事,崇尚自由。各種思想論調(diào)百花爭艷,自然人作為獨立的分子個體參與其中,難免不受耳渲目染的影響,這時候明辨是非,細察物情的來龍去脈就很重要了,除了堅持真善美的普世價值觀外,還應秉持公平、公正的社會公序良俗健康發(fā)展,且不可假裝處身事外,做出掩耳盜鈴的姿態(tài),惹人貽笑大方。
特別鳴謝東漢無名氏作品《青青陵上柏》為此文提供靈感。
Hash:6e09f7af9c02954e5d0092011cb81169f142e09d
聲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