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里的故事有哪些?
導(dǎo)讀:《史記》里的故事有哪些? 漢代的成語典故? 中國歷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所著,被后世喻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內(nèi)容包括12本紀、30世家、70列傳,以及10年表、8書。
一、本紀
本紀也就是帝王的專屬傳記,分別為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孝文本紀、孝景本紀、孝武本紀。
從篇目中可以看出,雖然本紀是指帝王傳紀,但司馬遷將傳說中的五帝,以及夏、商、周三朝天子也各合著一本紀。
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分列,但戰(zhàn)國時期,秦僅是諸侯國,列為帝王之屬,也是司馬遷個人價值判斷,認為秦國與其他列國不同。
秦始皇本紀,除了詳述贏政一生,對他的后人二世胡亥等也略的提及,但并不作為一朝帝王單獨作傳。
項羽并非帝王,但司馬遷僅將其作為帝王對待。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呂太后身上。不過,呂后尚且有執(zhí)掌全國政權(quán)十幾年的經(jīng)歷,項羽卻由始至終都未能掌控全國政權(quán),為他作本紀,似乎名不符實,這也是司馬遷抬高項羽的個人偏好。
至于孝文、孝景、孝武三位,正是漢文帝、景帝、武帝三位皇帝,司馬遷在武帝時期著《史記》,因此該書也僅記述到此。
二、世家
世家記載的是世襲封國的諸侯事跡,分別為吳太伯世家、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陳杞楊家、衛(wèi)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晉世家、楚世家、越王勾踐世家、鄭世家、趙世家、魏世家、韓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外戚世家、楚元王世家、荊楚世家、齊悼惠王世家、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留侯世家、陳丞相世家、絳侯周勃世家、梁孝王世家、五宗世家、三五世家。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孔子世家以及陳涉世家。
孔子并非諸侯,但在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后,孔家的地位變得特殊,歷代皇帝均有冊封,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傳承世家。
陳涉更加特殊,他們既不是諸侯王,也沒有能夠傳承萬世,卻因為是秦末農(nóng)民起義第一人,而被司馬遷賦予特殊對待。
三、列傳
列傳則是列序人臣事跡,分別為伯夷列傳、管晏列傳、老子韓非列傳、司馬穰苴列傳、孫子吳起列傳、伍子胥列傳、仲尼弟子列傳、商君列傳等,包括了先秦及秦漢時期諸多名人、公侯的傳記,最后一卷為太史公自序,也就是司馬遷的自傳。
可以說,除了年表、書之外,所有的本紀、世家、列傳,都是名人傳記,也就是關(guān)于名人的各種傳說故事,內(nèi)容豐富多采,是歷代歷史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的寶貴素材庫。
漢代的成語典故?
孔融讓梨,鑿壁偷光,覆水難收,推心置腹,鳥盡弓藏
中國歷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1948年11月4日,南京的蔣某人親自下令第七兵團所屬第100軍開赴海州,與原駐那里的第44軍一起,統(tǒng)歸第九綏靖區(qū)司令官李延年指揮,固守海州及連云港地區(qū)。這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命令,因為第44軍就算孤懸一隅,窮途末路時也完全可以通過連云港從海上逃跑,增援毫無意義。
(川軍王瓚緒)
離譜的事繼續(xù)發(fā)生,結(jié)果第二天朝令夕改,通知第100軍停止前進,同時命令第九綏靖區(qū)和第44軍放棄海州,從陸路向徐州收縮,其結(jié)果就是,把原本不在粟裕殲敵計劃中的一個軍也送到華野嘴邊。更為重要的是,為了等待這個軍的到來,黃百韜在新安鎮(zhèn)整整呆了兩天,也是足以致命的兩天。
第100軍就是原來李天霞的整編第83師,時任軍長黃埔四期周至道,濟南戰(zhàn)役使其戰(zhàn)力大損。而第44軍則是逐漸“中央化”的川軍,抗戰(zhàn)期? ??先后隸屬于第五和第九戰(zhàn)區(qū),1946年改稱為整編第44師,隸屬于李延年綏區(qū)擔負警備任務(wù)。1948年9月恢復(fù)軍級番號,時任軍長王澤浚,特別注意,這家伙有些來頭,是四川軍閥王瓚緒的次子。妥妥的軍閥二代。
(黃百韜)
本來黃兵團只轄第25、第63和第64等三個軍,第100軍被調(diào)入后也無礙大局,因為這四個軍距離兵團部所在地新安鎮(zhèn)均不過2、30里路,一聲令下就可以向徐州開拔。然而第九綏靖區(qū)和第44軍的“轉(zhuǎn)進”簡直就是一場災(zāi)難,他們的姍姍來遲活活拖死了第七兵團,成為“因小失大”的典型范例。
因為李延年所部的撤退根本不算是一次軍事行動,而完全是一座城市的“搬遷”!根據(jù)撤離計劃,除財政、鹽務(wù)部門等少數(shù)人員乘船直接去上海外,其它所有行政單位、學校、地方武裝、綏靖區(qū)司令部機關(guān),全體需要步行跟隨第44軍西撤,隊伍浩浩蕩蕩,行軍慢慢騰騰,而幾十公里外的黃百韜則是望眼欲穿。
(第九綏靖區(qū)李延年)
關(guān)于第44軍也劃歸七兵團指揮,并且跟隨黃百韜一起撤往徐州的命令,是由劉峙轉(zhuǎn)達的。本來,黃百韜在徐州參加完軍事會議后,11月4日的深夜就趕回新安鎮(zhèn),緊急部署各軍西撤,到11月5日的晚上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只待命令到達就開始跑路,然而就在這個晚上,劉峙不讓走的電話來了。
黃百韜情緒一度失控,兵貴神速是基本的道理,他在電話里大聲質(zhì)問總司令劉峙:“第九綏靖區(qū)究竟何時到達新安鎮(zhèn)?本兵團究竟何時才能撤退”?劉峙哼哼嘰嘰給不出具體時間,只是一味要求等待,黃百韜氣得摔了電話,可是又不敢不等。作為雜牌將領(lǐng),黃百韜深知抗命的后果,否則后患無窮。
(第44軍王澤浚)
整個11月6日黃百韜都是在抓狂和不安中度過的,他搞不明白為什么要為了一個軍害得整個兵團傻等,到11月7日天快亮時,允許第七兵團西撤的命令仍然沒有到達,黃百韜決定不再等了,下令非戰(zhàn)斗人員凌晨6時乘車出發(fā)。然后,這位兵團司令官開始在指揮部里大喊大叫,不停地詢問第44軍到了哪里,還有多久能到達新安鎮(zhèn)?參謀和副官們面面相覷。
終于在11月7日中午,黃百韜等來了祖宗一般的王澤浚44軍,于是第七兵團大逃亡一般撒丫子向徐州跑路,當天下午趕到運河東岸,各軍亂七八糟開始過河,11月8日兵團部到達運河西岸的碾莊圩,一個晴天霹靂傳來:拂曉時分斷后的第63軍已經(jīng)遭到攻擊,華野來了!次日,華東野戰(zhàn)軍第13縱隊占領(lǐng)曹八集,那是撤往徐州的必經(jīng)之路,從這一刻起,黃百韜兵團的下場就已經(jīng)注定了。
(黃百韜)
讓我們看看這兩天的時間有多么的驚險:華東野戰(zhàn)軍主力11月6日起開始南下(淮海戰(zhàn)役開始日),11月8日上午第三綏靖區(qū)張、何兩位將軍起義,因此華野各縱隊得以迅速從正面通過賈汪、臺兒莊防區(qū),經(jīng)過一晝夜強行軍和緊急部署,至11月9日完成對敵黃百韜兵團的攔截與合圍。而如果黃百韜11月5日能夠出發(fā),11月9日將會到達徐州東郊,那淮海戰(zhàn)役第一階段的戰(zhàn)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而這一切的發(fā)生,源于蔣軍“因小失大”的習慣性作風,源于11月5日晚劉峙那道荒誕的命令,十幾天后,黃百韜斃命前的“三不解”第一條就是:“我為什么要在新安鎮(zhèn)等44軍兩天”?而他辛辛苦苦等來的第44軍,也很快全軍覆滅,中將軍長王澤浚被華野生俘。
(淮海戰(zhàn)役第一階段形勢圖)
Hash:4b4ed31b438c7332afbf43707d3511db2022a0aa
聲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