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瀑布主景點在哪 壺口瀑布景區(qū)在哪
導讀:壺口瀑布主景點在哪 壺口瀑布景區(qū)在哪 1. 壺口瀑布景區(qū)在哪 2. 壺口瀑布景區(qū)攻略 3. 壺口瀑布附近還有什么景區(qū) 4. 壺口瀑布風景區(qū)介紹 5. 壺口瀑布景區(qū)在哪里 6. 壺口瀑布風景區(qū)簡介 7. 壺口瀑布在哪個縣 8. 壺口瀑布風景區(qū)在哪里 9. 壺口瀑布景區(qū)介紹 10. 壺口瀑布附近的景區(qū)
1. 壺口瀑布景區(qū)在哪
山西壺口瀑布景區(qū)的門票是82元,旅行社團體有折扣.
2. 壺口瀑布景區(qū)攻略
一、從陜西宜川縣前往。壺口瀑布位于宜川縣東30公里處,宜川縣距離延安只有150多公里,距離西安大概300公里。游客可從西安(沿途可以欣賞關中平原華夏文明發(fā)祥地的美景)、也可從延安(沿途可
二、從吉縣前往。壺口瀑布位于陜西宜川縣和山西吉縣交界處,吉縣距太原352公里,有吉太公路可通,吉縣汽車運輸公司每天有從縣城往來太原、臨汾、侯馬的班車。
住宿:在壺口景區(qū)附近,有名的酒店有壺口瀑布酒店、壺口賓館、黃河壺口成盛源大酒店。條萊垍頭
景區(qū)開放時間:08:00~18:00垍頭條萊
門票:門票價格91元,淡季門票價格為37元,旅行社團隊價格在37元基礎上再給予適當優(yōu)惠。垍頭條萊
免票對象:
1、身高在1.30米以下兒童免門票和車票。
2、革命傷殘軍人、70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離休干部請憑有效證件免購門票,另購車票。垍頭條萊
最佳旅游時間 壺口瀑布最佳觀賞期分為兩段,一是春季4~5月份,正值農(nóng)歷三月間,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岸邊凍結(jié)的冰崖消融,稱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剛過去時,河邊眾多山泉小溪,匯集大量清流,陣陣秋風吹過,常有彩虹出現(xiàn),叫做“壺口秋風”。這兩個時期,水大而穩(wěn),瀑布寬度可達千米左右。垍頭條萊
注意事項 瀑布兩邊的河岸全是較為平整的大巖石,表面覆蓋著一層黃土,瀑布沒有圍欄,所以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要站得太靠近;路途較遠,最好帶些食品,路上食用。條萊垍頭
周邊景點:壺口瀑布周圍還有孟門月夜、鎮(zhèn)河神牛、旱地行船、清代長城、明清碼頭、梳妝臺、古炮臺、克難坡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若從吉縣游壺口,在壺口瀑布往西8公里有閻錫山故居。頭條萊垍
3. 壺口瀑布附近還有什么景區(qū)
壺口瀑布值得去,壺口瀑布是5A景區(qū),進去后你可以看到非常雄偉壯觀的瀑布,它是我國第三大黃色瀑布,黃河水從天而降,飛流直下,如此近距離地感受著壺口瀑布帶來的沖擊,才真的體會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壺口瀑布去了是不會后悔的。
4. 壺口瀑布風景區(qū)介紹
壺口瀑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zhèn),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zhèn),為兩省共有旅游景區(qū)。南距陜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nèi),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2013年12月,“宜川縣黃河壺口水利風景區(q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利風景區(qū)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評為“第十三批國家水利風景區(qū)”之一。國家黃河壺口水利風景區(qū)榮譽的授予,成為壺口景區(qū)繼國家地質(zhì)公園和地質(zhì)遺跡保護區(qū)、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4A級景區(qū)之后第四張國家級名片,為延安市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qū)。2018中國黃河旅游大會上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
2020年2月,為感謝全國醫(yī)護人員的堅守奉獻,自疫情消散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區(qū)向參與武漢“抗疫”一線救援工作的全體醫(yī)護人員、解放軍戰(zhàn)士及各行業(yè)志愿者們免費開放。2020年8月10日,受黃河上 游洪峰影響暫時關閉的黃河壺口瀑布景區(qū)已恢復開放
5. 壺口瀑布景區(qū)在哪里
陜西沒有小交通,如果您在延安,西安出發(fā),大巴車直接會開到陜西的景區(qū)的停車場,下車就是景區(qū)。
6. 壺口瀑布風景區(qū)簡介
壺口瀑布是黃河中游流經(jīng)秦晉大峽谷時形成的一個天然瀑布。西臨陜西省宜川縣,東瀕山西省吉縣,距陜西省宜川縣城40公里,距山西吉縣城西南約25公里。瀑布寬達5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是中國僅次于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qū),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xiàn)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瀑布景區(qū)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為陜西省和山西省共有的著名風景名勝區(qū),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現(xiàn)為國家4A級景區(qū)。滾滾黃河水至此,300余米寬的洪流驟然被兩岸所束縛,上寬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涌,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故名“壺口瀑布”。兩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煙”,更是罕見。春秋季節(jié)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明陳維藩《壺口秋風》詩有“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句,可謂真實寫照。[1]2010年7月5日,壺口瀑布出現(xiàn)的半清澈半渾濁交界的并流景觀,十分壯觀。[2]
7. 壺口瀑布在哪個縣
壺口瀑布不在陜西的潼關。壺口瀑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zhèn),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zhèn),為兩省共有旅游景區(qū)。
8. 壺口瀑布風景區(qū)在哪里
壺口瀑布落差約30米,寬度最大時可達千余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滾滾洪流,到這里急速收斂,注人深潭,聲似雷鳴,數(shù)公里外都可以聽到;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騰騰霧氣,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煙云之勢,其聲、其勢、其景,動人心魄。
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qū),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qū),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xiàn)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16年,晉升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
2017年12月,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9. 壺口瀑布景區(qū)介紹
地理形態(tài)
壺口一帶,黃河西岸下陡上緩,狹谷谷底寬約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龍王坡坡高約150米,崖岸很陡,龍王坡以上谷形展寬,谷坡平緩,黃河的橫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態(tài),在龍王辿以北,河幅寬度和狹谷寬度一致,河水充滿狹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寬400余米,龍王辿以下,水流到壺口,在平整的谷底沖成一道深槽(在大河槽中套了一個小河槽)。小河槽寬30—50米,深約30米。壺口以上,水在寬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寬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傾注到30—50米寬的深槽中,形成瀑布。此處河床形如一把巨大的茶壺,收盡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壺口因此得名。明代人惠世揚的詩句“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zhuǎn)一壺收?!闭菍乜谶@一景象的真實寫照。壺口瀑布極為壯觀,滔滔黃水傾瀉而下,激流澎湃,濁浪翻滾,水沫飛濺,煙霧迷濛,狂濤怒吼 ,聲震數(shù)里,瀑布高度在枯水期可達15—20米,夏、秋之際可達45米。在洪水時,洪流滾滾,涌出深槽,瀑布就變成一股激流而下,瀑布形消失。河水沿深槽下行5千米便是孟門,出孟門之后,水面展寬,水勢變緩,又恢復到龍王辿以上的景象。
地質(zhì)構造
壺口一帶出露的基巖主要是三疊系紙房組。上部為紫紅色、紫灰色和灰綠色細砂巖與泥質(zhì)巖類互層,下部為深層砂巖,砂巖以長石砂巖為主,比較堅硬;泥質(zhì)巖類以頁巖為主,松軟破碎,易遭流水浸蝕。在險峻的峽谷中,奔騰的急流在垂直下切時遇到軟硬巖石交替的地質(zhì)條件,其堅硬巖石形成巖檻或造瀑層,軟性巖石被侵蝕成陡峭的階坎,急流飛越階坎,當具有一定落差時,便形成瀑布。當然軟硬相間的巖石層只是瀑布有形成的有利地層條件。
有利的構造條件對壺口瀑布的形成和發(fā)展同樣是相當重要的。壺口到孟門一帶,基巖的產(chǎn)狀近于水平、約以3—5度的傾角,微向西北緩傾。另外,秦晉峽谷本身就是斷層,節(jié)理比較發(fā)育的軟弱地帶,易遭受流水侵蝕切割。因而,黃河流過這里,往往形成河床陡坎,也可以發(fā)展成瀑布。
現(xiàn)代構造運動對壺口瀑布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重要影響。喜馬拉雅運動之后,這里地殼運動一直以緩慢的抬升為主,因而水流的下切作用活躍,有助于瀑布的形成和發(fā)展。
地層特點
壺口一帶屬華北地層區(qū)的陜甘寧盆地地層分區(qū)。在黃河谷地出露的基巖為三疊系中統(tǒng)下部紙坊組(TZ);而在黃河西岸的一些支流河溝中,三疊系中統(tǒng)上部銅川組(Tt)時有出露,基巖之上覆蓋著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黃土(Q+3)。按照由老到新的順序,壺口一帶出露的地層如下:
三疊系中統(tǒng)下部——紙坊組(TZ):
該組取名于銅川市紙坊鎮(zhèn)。巖性以紫紅、紫灰色為主的砂泥巖互層。下粗上細、含脊椎動物、植物、介形、瓣鰓、葉肢介等化石。厚度約數(shù)百米,屬內(nèi)陸河湖相沉積。
三疊系中統(tǒng)上部——銅川組(Tt):
底部從塊狀中,粗砂粒巖開始,至頂部為黑、深灰綠色頁巖。自下而上由粗變細,自成一旋回。剖面以銅川最完整?;钬S富而命名。厚400多米,仍屬內(nèi)陸河湖相沉積。銅川組和紙坊組之間呈整合接觸。
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離石黃土與上更新統(tǒng)馬蘭黃土(Q+3):
中更新統(tǒng)離石黃土為淺灰黃、淡紅灰色黃土,夾不等厚的紅褐色古土壤層,底部為亞砂土或砂層,含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
上更新統(tǒng)馬蘭黃土為淺灰黃色黃土的風塵堆積物。
黃土與下伏基巖呈明顯的不整合接觸。
大地構造及其演化
壺口瀑布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中部的陜北黃土高原的東南部。大地構造上屬中朝準地臺的二級構造單元——鄂爾多斯臺拗。其基底由太古代和早元古代的變質(zhì)巖系組成。其蓋層由晚元古代以來廣泛發(fā)育的沉積巖系所組成、蓋層和基底之間呈明顯的角度不整合接觸。地臺基底的形成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而漫長的演化過程。在鄂爾多斯臺拗內(nèi),由于基底之上覆蓋著巨厚的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因而基底很少出露。
晚元古代,該地臺雖然已進入地臺發(fā)育期,但仍有一定的活動性。當時地臺內(nèi)部的升降差異比較明顯,并伴有斷裂活動。地臺中部廣大地區(qū)以隆起為主,而邊沿地區(qū)則出現(xiàn)狹長帶狀的拗陷和隆起。拗陷帶內(nèi)所接受的沉積便成為地臺的第一蓋層。震旦紀,地臺的絕大部分已上升為陸,不斷遭受風化剝蝕。
中生代是鄂爾多斯盆地的大發(fā)展時期,內(nèi)陸河湖相沉積極為發(fā)育,巖相、厚度相當穩(wěn)定。地殼運動以整體升降為主,僅在侏羅紀 末與早白堊世末的燕山運動中,地臺蓋層才發(fā)生輕微褶皺,形成寬緩的向斜,早白堊世晚期,盆地開始差異上升,東南部較高,遭受剝蝕;而西北部相對下降,成為沉積中心。當時地表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正好與如今相反。自白堊紀世末,全區(qū)緩慢上升,至中新世地表被剝蝕夷平,成為準平原,正因如此,盆地內(nèi)普遍缺失古新統(tǒng)和始新統(tǒng)。在中新世末,或上新世初,由于構造運動的影響,這一準平原北隆南降,全區(qū)地勢已轉(zhuǎn)為西北高而東南低,地面總的傾斜方向與現(xiàn)代一致。
鄂爾多斯盆地第四紀的構造運動,表現(xiàn)為差異性和節(jié)奏性上升。從更新世到全新世,地殼經(jīng)歷了由節(jié)奏性上升到較強烈上升的發(fā)展過程,所以在前第四紀古地貌基礎上,不同程度地發(fā)生著侵蝕和堆積作用,同一地段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地段在同一時期形成的黃土堆積與河湖相沉積,構成了本區(qū)第四系的主要內(nèi)容。特別是中更新世黃土,分布廣,厚度大,構成塬、梁、峁的物質(zhì)主體,該區(qū)的黃土地貌正是這樣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
黃河的形成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第四紀以前,流域地貌與現(xiàn)代基本接近,但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黃河。至第四紀早、中更新世,流域內(nèi)主要湖盆有共和、銀川、河套、汾渭(三門湖)、華北等。這些湖盆除華北湖曾與海洋相連外,均為內(nèi)陸型,各自形成獨立的集水系統(tǒng)。由于各湖之間河流溯源侵蝕延伸的結(jié)果,致使湖盆相互串通,其先后順序不盡相同,終于在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期形成了統(tǒng)一的黃河。所以秦晉千里長峽和壺口瀑布是在黃河的形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地形地貌
在黃河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水系之前,秦晉峽谷地帶當時大部分是注入三門湖的一條內(nèi)陸河流。
汾渭地塹在形成過程中,由于在不同地段和不同時段的差異性下降,因而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深淺不一且彼此分隔的湖泊,象臨汾、運城以及關中地區(qū)等自第三紀以來到第四紀初期,主要為湖泊、沼澤環(huán)境。特別是到上新世末,隨著汾渭地塹張裂系的形成,湖泊規(guī)模越來越大,早更新世時,在現(xiàn)今的陜、晉、豫3省交界處,包括陜西關中地區(qū)。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毗連的一塊地方,形成一個面積約2.3萬平方千米的湖泊一山門湖這個古潮就是關中、臨汾—運城、靈寶—三門峽諸盆的前身,三門峽湖區(qū)的沉降和周圍地區(qū)的抬升,加速了秦晉古河道的加深和延長。秦晉峪谷和壺口瀑布就是在這樣的古地貌基礎上逐步形成。
壺口瀑布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河床上裂點發(fā)展和移動的結(jié)果,裂點就是河流中突然形成的急坡地段。最典型的裂點就是瀑布,因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因此,瀑布必須有一層堅硬巖石所成的“造瀑層”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蝕而使瀑布變?yōu)榧绷?。瀑布的下面即有由瀑布沖下所成的深潭。如果造瀑層被蝕后退,那么瀑布前方就會形成一個不長的峽谷,表示瀑布不斷后退的結(jié)果。壺口瀑布的地形正是這樣。孟門曾經(jīng)是壺口瀑布過去的位置。由于溯源侵蝕,裂點不斷沿河向上游推移,瀑布下的深潭延伸成原河槽中的小河槽——即“十里龍槽”。如今這段黃河的裂點已到達龍王辿,即今之壺口瀑布;而孟門就是較近地質(zhì)時期裂點后退與河流下切時遺留在河床的兩個石島。
壺口瀑布、十里龍槽乃至孟門石島,都是黃河水流沖刷出來,而水流的侵蝕作用,受區(qū)域地質(zhì)構造、地貌、氣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的控制,不同時期由于受各種自然條件的綜合影響,壺口瀑布朔源遷移的速度與“龍槽”上延的速度不同,多年來瀑布跌水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 ??斷向上游退移,龍槽也以同樣的速度向上游延伸。
地貌特點
陜西宜川縣和山西吉縣,均在黃土高原地區(qū),其地貌類型以碎黃土塬為主,僅在黃河谷地兩則狹窄的地帶形成薄層黃土覆蓋的石質(zhì)丘陵。
宜川的破碎塬主要分布在云巖河兩側(cè)和仕望河流域,塬面海拔1000—1400米,由西向東微傾,完整的塬面已遭破壞,被溝谷分割成一些小塊塬地,其中牛家佃塬、閣樓塬、高柏塬等面積較大,隔黃河與山西的吉縣破碎黃土塬遙相對應。破碎塬的下伏基巖古地貌系黃河干流后來穿過的一個山間盆地,上新世紅土和早更新世黃土多被剝蝕,中更新世的厚層黃土奠定了黃土塬的基礎,后期又有晚更新世馬蘭黃土堆積,在繼承性河溝和現(xiàn)代沖溝作用下,逐漸成為破碎黃土塬。塬面不僅破碎,而且由谷緣向塬的中心部分,相對高差可達100—120米。如牛家佃塬東西寬數(shù)千米,南北長幾十千米,由緩傾的階狀向主溝過渡,坡度由塬中心1—3度,向塬邊增至10—15度,由于塬區(qū)河流皆匯于基準面很低的黃河,因而各種侵蝕作用都比較活躍。
黃河兩岸狹長的帶狀地區(qū),為薄層黃土覆蓋的石質(zhì)丘陵,壺口一帶出露的基巖主要是三疊紀的砂巖和頁巖,其上覆著薄層的不連續(xù)的黃土,黃土厚度為0—40米。各處不一,丘陵頂部分呈梁、峁狀,頂面高程一般為海拔1200米左右,與外圍的破碎塬面的高程相近,高出黃河谷底400—500米。由于這里緊靠黃河峽谷,黃河的強烈下切,使其沿岸交流也隨之強烈下切,因而將沿岸地表分割得支離破碎,形成覆蓋著薄層黃土的石質(zhì)丘陵。梁、峁起伏,溝谷深切。除梁、峁下部基巖裸露外,有些地段上覆黃土已遭剝蝕,基巖直接外露,呈現(xiàn)出一種基巖殘丘景象。
10. 壺口瀑布附近的景區(qū)
延安去壺口的路上基本上沒什么特殊的景點了,除了可以一路看看山
Hash:3ab7ba5e2d407b1e8a8e9009eda9ce67560e21f8
聲明:此文由 夢相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